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集锦 >

试论清政府对基督教在公立学校传播的政策(4)

时间:2014-02-22 10:36来源: 作者:盛华 点击:
三、政策出台效果 从基督教在公立学校传播的情形看,清政府限制公立学校传教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博士在《同文馆记》中对基督教在同文馆的遭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丁韪良原先在总理衙门翻译一本
  
      三、政策出台效果
      从基督教在公立学校传播的情形看,清政府限制公立学校传教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博士在《同文馆记》中对基督教在同文馆的遭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丁韪良原先在总理衙门翻译一本关于国际公法的著作,因为同文馆传教士傅兰雅的辞职,被派往暂代英文班教习。可是他就职几个月后就“觉得没有什么大出息,于是请求辞职”。总理衙门对此并不许可,还派了两位大臣前去挽留。以下是丁韪良和两位清朝大臣的对话以及丁韪良的心理活动:
      “老实说,”我(指丁韪良)答道:“是个学生,仅仅学点英文,这宗事业在我看来太没出息了。我的光阴等于白费了。”“假如是这个缘故,”他们(指清廷大臣)说:“那你便想错了。学生并不一定永远只有十个,而且即是这十个学生的前程也未可限量。我们一天天的老了;他们十人之中说不定还有可以继承我们的位置的。将来皇上也许要学外国语言,难道你的学生便不会被召去教他吗?”这倒是一句大可注意的预言。那时我本决定求去,并且已和古德立(Mr.Goodrich)说过,请他替我;但是我是一个以积极为善为人生第一目标的人,听了这番乐观的议论,便又留任了。古德立对于这个位置也不愿意担任,他觉得教了书便不能传教。我之所以留任,是认为同文馆将来的影响要比北京道旁教堂的力量大。{24}
      事实上,丁韪良任教后仍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宣传基督教。比如,教室里有布告订有规则数条,禁止教授《圣经》,在丁韪良任校长之后,馆中提调便把它去了,教否一任其自由。以同义馆的性质而论,正式讲授宗教本是不允许的,但丁韪良却“常常和学生谈到宗教问题,并且要求别的教授,如教本中遇到有关宗教的课文时,尽可不必删去”。
      洋教习向学生传教的现象不仅存在京师同文馆,其他省立学堂也有此类现象。如陆殿舆在《四川高等学堂纪略》中回忆其英语老师哈弗曼先生利用职务之便向学生传教:“我们为了课外练习英语谈话或请他改作文,常常接近他。他便利用这种机会宣传基督教。他叫我们买英文圣经,间周开一次查经会。但我们在于练习谈话,并不相信神话。”{25}
      然而,传教士的良苦用心收效甚微。以同文馆学生为例,他们对于基督教的反应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怕受社会上的攻击,怕做官受到影响,不敢改信基督教的;第二类,是在理智上同情基督教,常常在文字中表示出来,或是相信基督教终有一天会取代佛教、道教,但不相信基督教可以代替孔教,因为“他们都是孔教的信徒。他们常常笑一般人迷信,可是他们深深崇拜他们的至圣,认为他是一位天谴的先知。来中国一旦信了耶教,孔教是会减色的,但是不会消灭”。{26} 这类学生占了大多数;第三类,是对基督教将信将疑,一旦耶稣不能帮其解决世俗问题便断然否定耶教。对此,丁韪良曾形象地讲述一个事例:有一天一个学生到我(指丁韪良)房里,求我代延一位西医为他母亲看病。他双膝跪下,叩头宣誓,说如果上帝救了他母亲的命,他便“信教”。后来他母亲死了,他也没有“信教”了。他在出国赴使馆翻译的前夕特来辞行,我的太太警告他,说巴黎多罪恶,多诱惑,劝他当心。他答道:“难道我没有读过关于约瑟的故事吗?”“难道你还以为我会被那种诱惑所屈服吗?”{27}中国公立学校学生普遍不信基督教可见一斑。
      传教士来华的主要目的就是宣传基督教,清政府的禁令自然引起他们的不满。1902年12月,即《壬寅学制》颁布后的4个月,“中华基督教会”举行了第四届年会,会上传教士集中讨论了“中体西用”的教育宗旨,福开森对此忧心忡忡:“危险在于以下的潜在可能性,以这种无法容忍的宗旨设立的学校,在传授西学时松松垮垮,缺乏纪律约束,以至于对学生心灵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心灵将受水平较高的中国经典教育的影响”。{28} 福开森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官僚、士绅和知识界对基督教有着很大敌意,梁启超这样表示:“耶教之入我国数百年矣,而上流人士从之者稀,其力之必不足以易我国明矣。”{29}《剑桥中国晚清史》在论述西方在华传教事业时也明确指出:“很多中国受教育者对基督教反映冷淡。”{30}
      当然,与近代教会学校在中国的发展势头相比,清朝公立学校的发展显得滞后且缓慢。1902年以前,基督教教士在中国设立了几百所各级各类的教会学校,而中国人自设的新学堂仅75所,学生数在5000上下,参加教育工作的传教士的人数很多,仅加入“中华教育会”这个组织的,就达249人。{31} 在官员腐败、列强威逼利诱、基督教传教咄咄逼人的背景下,晚清政府自然不能完全遏制基督教对国家教育的渗透,同文馆中不少学生同情基督教就是很好的例子。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盛华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4-02-22 10:02 最后登录:2014-02-22 10:0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