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集锦 >

新形势下首都高校中青年教师 宗教信仰状况调查与分析

时间:2016-05-29 22:34来源: 作者:邹秀春 陆洋 点击: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具有国际性、民族性、群众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政治多极化、传播网络化的到来,“宗教热”在我国呈现升温的态势,并波及到了大学校园,各地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中青年教师信仰宗教的问题。相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具有国际性、民族性、群众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政治多极化、传播网络化的到来,“宗教热”在我国呈现升温的态势,并波及到了大学校园,各地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中青年教师信仰宗教的问题。相比其他地区院校,首都高校由于其位置环境的特殊性一直处在多元文化影响的潮头,对外交往的频繁,人员构成的庞杂,致使首都高校中的宗教成份更加复杂,高校宗教信仰问题已由隐性存在转变为显性现实,宗教信仰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教师群体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众多因素之一。

为全面把握首都高校中青年教师的信教状况及宗教观,“新形势下首都高校中青年教师宗教信仰现状研究及应对策略”课题组于2014年7月-9月间在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10所首都高校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辅以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分三类进行设计与统计,调研对象分别为党员中青年教师(154人)、非党员中青年教师(140人)和高校统战部、组织部工作人员(31人)三类人群,受访中青年教师均为教学一线教师,共计发放问卷近4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325份,深度访谈约30人次。
一、首都高校中青年教师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一)高校中无宗教信仰的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
调查表明,首都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总体信教比例为4.28%,主要信奉佛教和基督教,且多为女性教师。受访者中党员中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人数占92.86%,非党员中青年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也占到80.71%,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比例分别为31.17%和29.28%。学历层次高也就意味着他们接受了较长时间、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并将唯物主义理念置于思想深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唯心主义思想划定严格的界限。高级职称比例高也就意味着中青年教师在业务提升和训练方面经历较多、积累较多,他们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使得首都高校中青年教师能够更为理性、更加客观地认识世界、对待宗教、对待人生。
(二)中青年教师信教与所学专业有一定的关联度
调查发现,信教中青年教师与所学专业有一定的关联度,主要集中在法学、文学和工学三个专业领域中,其中文学专业中青年教师的信教比例最高,为3.48%。究其原因,这些专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较大,特别是文学类专业的外国语言文学。中青年教师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必然不断接触西方文化而有更多的可能去接触西方宗教文化,能够出国交流的教师直接受宗教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机会就更多。调查中有80%的中青年教师基督徒都有在国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三)高校中青年教师信教原因相对集中
调查表明,高校中青年教师信教原因主要集中在“家庭环境,民族风俗,承袭传统” 和“生活遇到挫折,寻求心理寄托和精神安慰”这两个选项上,即家庭因素和个体因素占较大比例,比例分别占到76.62%、61.43%。
调研中课题组与两位中青年教师基督徒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们信教的原因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上述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中青年教师基督徒甲:女,某985高校博士毕业到某重点大学工作,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参加工作后结婚生子,生活顺风顺水,从未想过自己也可能信教的问题,对宗教知识了解的也并不多。然而平静的生活在儿子一岁左右的时候被打破,因为孩子被检查出身患一种很少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原因不明,治疗希望非常渺茫,整个家庭陷入四处求医问药的境地。几年过去了,孩子的情况越来越差,她的精神也被摧残到无望的境地,除了必要工作外一概不出门,不再与同学、朋友们联系。她的母亲看着她的样子很难过,一直建议她去信基督教。无论她的母亲怎么劝说她都坚持拒绝。一次她的母亲急了开始威胁她,若不跟她去教堂就不再帮她带孩子。在这条杀手锏胁迫下她只好妥协去了教堂。渐渐地喜欢并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她觉得宗教对她的帮助很大,现在她已经走出自己的思想泥潭,正视孩子的病患问题,开始与朋友、同学恢复联系,整个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青年教师基督徒乙:女,东北某重点大学硕士毕业到京某重点大学工作,学习的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该老师为人谦和,品学兼优,思想坚定,经过组织严格培养与考察,读大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后的一段时间,只身一人在北京工作,空余时间较多,与学校的外教关系非常好,经常参加外教在家里组织的宗教活动,在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安慰和鼓励,但从未考虑过自己去信教。婚后多年没有孩子,后来当医院查出无法生育后她一度非常难过。这时外教给了她更多的心理支持,自己也慢慢开始对宗教经典感兴趣,开始信教。当教会建议她担任一个教会的职务时,她进行了强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向党组织提出退党申请。组织上最后批准了她的申请,但由于教师身份而不建议她担任教会的职务。多年后她领养了一个女儿,改变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综合以上两个案例可知,她们信教的原因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心理积郁并没有在得到现实渠道帮助和支持,进而到宗教那里找到安慰和寄托。
(四)高校中青年教师对宗教的认识比较客观、理性
在对宗教本质认识的调查中,认为宗教是“一种文化历史现象”和“唯心主义”的比例排在前列,分别为71.43%和11.43%。这说明首都高校中青年教师对宗教本质的认识比较客观,基本可以将其同愚昧迷信区别开。在调查高校中青年教师对待宗教宣传品的态度时,我们看到选择“很感兴趣,认真阅读”的非党员中青年教师为11.43%,党员中青年教师为5.19%。这说明首都高校的中青年教师在对待宗教渗透方面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不会轻易偏听、偏信。
调查表明,中青年教师对待周围的信教者的态度非常理性和宽容,能够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非党员中青年教师选择“尊重其个人信仰”的比例为73.57%,党员中青年教师选择“尊重其个人信仰”的比例为79.22%,鄙视信教者的比例为0。这充分说明中青年教师思想觉悟较高,能够较好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宗教信仰,不歧视、不鄙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对宗教现状与未来的看法的调查显示,受访者选择比例较高的两个选项是“宗教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它还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并发生作用”(63.57%和77.27%)和“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宗教,减少其中的消极因素,发挥其中的积极因素” (60.71%和68.83%)。这说明中青年教师既看到了宗教的积极作用也看到了它的消极影响,对宗教未来发展的认识比较客观。二、当前首都高校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高校中青年教师对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理解模糊
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青年教师认为课堂不可以传教,但课下可以。认为校园内可以进行宗教活动的党员教师占3.25%,非党员教师中占5%。26.43%的非党员教师和19.48%的党员教师表示对此说不清楚。仅有50%的党员中青年教师和37.86%的非党员中青年教师认为“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或宣扬宗教”。有三成以上的中青年教师对我国现行的宗教政策“不够了解”和“很不了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有教师自身学习领会不够的原因,也与学校的组织统战部门对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不足有关。从对高校组织、统战部门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经常进行”宗教政策宣传的仅占16%,“偶尔进行”宗教政策宣传的占74.20%。
(二)中共党员中青年教师中存在信教现象
调查显示,中共党员中青年教师中存在信教的情况。近37.66%的受访党员教师认为周围有党员信教的情况存在。党员中青年教师选择对宗教“很感兴趣”的比例为5.84%, 18.83%的党员表示“有点兴趣”。对待宗教的兴趣程度能够反映出人们对待宗教的一个基本态度,这两项选择之和达到了24.67%,这些中青年教师容易被宗教吸引,“时机成熟”容易走向信教之路。另外,42.86%的党员中青年教师选择对宗教的兴趣“一般”,其态度模糊不明确。
(三)高校中青年教师对宗教的社会影响存在认识偏差
对于宗教的社会影响,非党员中青年教师认为“有益无害”的占8.57%,“益大于害”的占17.86%,党员中青年教师认为“有益无害”的占10.38%,认为“益大于害”的占20.13%,均有近半数的受访者选择“不清楚”宗教的社会影响。这一结果表明,高校中青年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宗教对社会影响的有益方面,忽视其有害的一面。出现这种认识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中青年教师对宗教历史了解不多,只看到了宗教现今的面貌,没有把他放到人类历史长河中去比较“益”和“害”的问题。事实上,宗教在历史上给人类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他的益处。只是从宗教文化发展和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我们提倡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断发挥宗教的积极影响,克服其消极影响。
调查显示,48.57%的受访非党员中青年教师认为“信教属个人私事,对学生影响不大”,3.57%的受访者认为教师信教“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7.14%的受访者认为“没任何影响”,仅有25%的受访者认为“会对大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起负面影响”。这种情况说明,非党员中青年教师对个人信教对大学生的危害认识相对不足。对于一个普通的社会人来说,信教是个人私事,在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正当信教无可非议。然而高校,特别是首都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对大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的教育是他的应有之义。高校中青年教师,作为社会主义大学的知识传播者,假若信仰某种宗教,那么必然产生个人信仰上的有神论与对大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的矛盾,这种矛盾必定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一个虔诚的教徒,按照多数宗教教义的要求都有传播教义的义务。神的旨意和国家禁止校园传教的政策有时也会产生矛盾。
综合以上调研可知,没有宗教信仰的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首都高校的中青年教师由于教育程度较高,职称水平较高,对宗教的本质有着较客观和理性的认识;青年教师信教与所学专业关联度较高,家庭影响和生活挫折影响成为青年教师信教的最主要原因;就本次调查而言,不论信教原因如何和信教时间的长短,高校中青年教师信教后的行为变化总体上是在向积极的方面转化;总体而言,青年教师对宗教本质的认识比较客观,对待宗教的态度比较理性和宽容。
调查亦发现,首都高校青年教师在宗教观方面也存在如下问题:一些青年教师对国家宗教政策的认识较模糊,对宗教社会影响的认识存在偏差,中共党员青年教师中存在信教的现象,非党员青年教师对教师信教的危害性认识不够等等。当前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宗教传播与西方价值观、政治观及意识形态输送在同时进行,有时还会以比较隐蔽而极端的方式进行,如极端教会组织、地下教会点、以宗教研究的名义建立基金会拉拢高校青年教师去信教。因此,青年教师对待宗教的恶意渗透与不良影响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同时,高校组织统战部门应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宗教信仰政策上的解读与宣传;高校基层党组织需要从多个方面关心和关怀党员群众,悉心了解,做好不良情绪的及时疏导工作,提供必要的生活、工作中的扶持与帮助,共同抵制宗教价值观的恶意渗透,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高校中青年教师宗教信仰问题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教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直接实施主体。中青年教师又是高校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多处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是学生接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最重要的思想源,对学生的思想言行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其信仰状况、政治素质、行为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水平和教育目标的达成。中青年教师的宗教信仰问题从个体层面而言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只要不违犯相关法律与政策似乎都无可厚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发挥调整心态,和谐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但是如若放在高等教育的整体环境中,中青年教师信教带来的不利影响就立刻凸显出来,再加上这种影响又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持久性,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诸如颠覆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淡化高校科学精神的培养,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威胁校园的和谐稳定等。因此,做好中青年教师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新的形势下确保高校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稳定校园秩序、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
(一)统一思想认识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长期以来对高校宗教信仰现象缺乏普遍关注和深入细致的思考,目前高校的领导、教师在对宗教的理解上还存在很大的偏差。宗教在部分人的眼中,仍被视为异质于社会的存在。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宗教起源的无知,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当代宗教信仰的传播不可避免地与西方政治势力的干扰、民族问题的介入等因素结合起来,国家公安部门、安全部门对高校宗教问题的重视客观上又强化了这种异质性,最终造成部分教师对宗教信仰问题不同程度的好奇。事实上,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心理根源,宗教本身并不神秘,目前高校中的宗教信仰现象,存在着多层次、多原因、不稳定等特点,对待这类问题,既不需要过分恐慌,绝对抑制,也不能大而化之,简单放任,既要区分宗教接触、宗教朦胧、宗教信仰,辨明参加宗教组织的中青年教师与宗教信仰关系的复杂层次,又要区分社会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宗教性因素等,探寻教师在参加宗教活动抑或归信上的不同原因加以区别对待。
(二)健全领导机制  
做好高校中青年教师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高校党委、院系、统战、宣传、外事、学生、保卫等部门的协同联动。为此,有必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密切配合,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基层院系各负其责,全校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遵循意识形态及思想发展规律,明确任务分工,落实责任区及责任人,建立信息报送机制,实现工作预警功能,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内紧外松、举重若轻,区别对待,制定有理、有利、有节的工作方针。
(三)加强宣传教育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中青年教师对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把握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如在党员和非党员教师中均有约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不能在课堂传播宗教信仰,但课下可以;自认为对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不够了解或很不了解的教师也超过调查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一方面说明高校中青年教师对此方面知识的欠缺,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对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到位。
首先,可以利用新入职教工培训、党员学习、知识讲座、专题网站建设等渠道帮助中青年教师了解宗教。宗教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比较的方式是打破思维神秘、摆脱思维控制的最好方式。如果能够让更多的中青年教师在选择宗教信仰前更全面地了解各种宗教的历史和文化,就能够更加真实地还原宗教的本来面目,帮助他们深刻反思宗教作为现实社会存在与宗教义理之间的差距,树立起更为理性的宗教观。
    其次,鼓励中青年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认识宗教的起源、深刻理解宗教本质、全面把握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是人类特有的意识现象,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产生的认识根源、自然根源和社会根源。宗教观念源自人们的现实生活,只不过采取了幻想、颠倒的反映形式,其本质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6-667页)。尽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和文明的提升,宗教赖以生存的条件将逐渐消除,宗教也最终将走向消亡,但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至少在今天,宗教的根源不但没有完全消失,甚至在社会转型时期其存在的认识心理根源表现得更加突出。宗教信仰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宗教群体中寻求心理慰籍与满足,而这种心理需求其实往往并不是专属于宗教的,这种群体性、安全感甚至对陌生环境的现实融入需求是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了解了这一点将有助于高校中青年教师客观分析自我的处境和责任担当,更清醒地选择自己的信仰。
再次,引导中青年教师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宪法第36条第3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作为高校的中青年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个人的基本权利是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护的,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在信仰宗教的前提下为所欲为。正常的宗教信仰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但打着各种宗教旗号的“邪教”则是世界各国法律所坚决打击的。即使是法律容许的宗教信仰,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即:“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大学校园是教育重地,高校教师不是简单的公民个体,更是教育的实施者。《教育法》第八条明确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因此,作为高校教师,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把自己的宗教信仰带到校园中。
(四)抓住重点人群
做好高校中青年教师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特别要抓好几类重点人群。
做好对党员中青年教师的教育。《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他们是无神论者,是唯物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者。早在199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关于妥善解决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的通知》中指出,共产党员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违背党的性质,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降低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也不利于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高校中青年党员教师是高知识、高素质的党员代表,理应带头遵守党章中关于党员政治信仰的相关规定,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坚强柱石。做好高校中青年教师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必须首先抓好党员中青年教师这一领头羊,大力开展无神论教育,加强对党员中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旗帜鲜明地树立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的意识,严格遵守党章各项规定,用科学精神武装党员中青年教师的头脑,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宗教信仰。对于个别党员积极参与宗教团体生活和传教,甚至利用党员身份保护、推动非法宗教活动的,党组织应及时将其使从党员队伍中清退。
做好对少数民族中青年教师的宣传。少数民族教师,特别是来自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教师,由于长期受家庭环境、民族习俗等的影响,对宗教信仰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要通过宣传教育帮助少数民族教师把握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区别,明确尊重本民族风俗习惯并不意味着要毫无选择的接受本民族、本地区的宗教信仰,每个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少数民族教师也可以在信仰上做出自己的选择。
做好对中青年信教教师的引导。在充分尊重信教教师宗教信仰选择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到高校中青年教师不是一般意义的公民,他们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他们的职业特征要求他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目标,审慎处理好个人宗教信仰自由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之间的关系。
做好对外籍教师的管理。随着对外交流的频繁,高校内的外籍教师人数不断增加,他们在为我国高等教育贡献知识的同时也极有可能或直接或间接地输出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对此,要引导他们了解我国的有关政策、法规,特别是要按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的规定,禁止在高校宣传教义和组织宗教活动,也不得以学术交流为背景进行宗教渗透。
除了做好以上几类重点人群的管理工作,还要做好对出国留学教师的监督以及对新入职教工的摸底排查工作,及时掌握中青年教师的宗教信仰状况和思想动态,确定重点对象,查找隐患漏洞,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长效机制,对重点对象做到一人一组、一人一册、定期了解、长期关注,完善对校园安全管理的动态监控。
(五)做好心理疏导
    调查显示,家庭因素和个体因素成为中青年教师信教的主要诱因。一方面,中青年教师是高校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院系中的主要教学任务,又大多面临着来自职称晋升、子女入托升学、老人赡养、提升学历等多重压力,难免会遇到个人难以排解的困惑。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工作的特殊性,一线教师往往不需坐班,致使同事之间缺乏必有的交流沟通,无法在工作环境中寻找到排解积郁的出口。为此,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院系组织的纽带作用,关心中青年教师的生活状态,经常性地与中青年的教师开展谈心活动,发现问题,严格控制、及时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冲突,完善自我意识、调节自身情绪、塑造自身人格,构筑起坚强牢固的心理防御体系。
(六)实施依法管理
作为高校的管理层,要牢固树立“宗教信仰问题是公民个人的私事”的观念,尊重正常的宗教信仰,不歧视有宗教信仰的中青年教师。《宗教事务条例》明文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但同时也要清楚意识到,宗教问题一直都是很复杂的,“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和活动,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不能以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为借口,放弃或摆脱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75页)。。高校应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引导高校中的宗教信仰者到经过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正常的宗教活动,以实际行动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内容,为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明确要求宗教信仰者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尤其是大学校园内)传教、布道、宣传有神论,不得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或组织;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打击校园内的各种非法宗教活动,依法规范外籍教师在高校的宗教活动,谨防高校校园成为境内外宗教势力渗透的基地。
四、结语
高校中青年教师是高校的中流砥柱,研究新形势下高校中青年教师的宗教信仰现状,加强对高校中青年教师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对高校统战工作的顺利展开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这项系统工作,既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又需要加强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既需要坚决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要秉承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防范校园宗教渗透;既需要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又要积极开展相关的心理疏导。此外,鉴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普遍应用,高校宗教事务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在宣传教育中积极引入新媒体技术,大力推进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注:本文系2014年度北京高校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会课题“新形势下首都高校中青年教师宗教信仰现状研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6-667页)。
[2]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75页)。
[3] 2011年中央办公厅18号文件《关于做好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意见》。
[4] 赵康太:《我国高校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简介:邹秀春,北京体育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陆洋,北京印刷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本文责编:习五一
(转自《科学与无神论》2016年第3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尹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开放浏览 注册时间:2015-06-06 13:06 最后登录:2016-06-04 22: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