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争鸣 >

“伪科学”留下,“伪学者”走开

时间:2006-12-17 00:00来源:检察日报2006年12月08日 作者:牧野风 点击:
科学素有真伪之别,人类文明发展史则是科学与伪科学的交战史。然而,由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正海发起的“废除伪科学”学者签名活动,却 要求废除“伪科学”一词。据《北京晨报》12月4日报道,这项活动已征集到150 名国内知名学者的签名支持,他们
     科学素有真伪之别,人类文明发展史则是科学与伪科学的交战史。然而,由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正海发起的“废除伪科学”学者签名活动,却
要求废除“伪科学”一词。据《北京晨报》12月4日报道,这项活动已征集到150
名国内知名学者的签名支持,他们“恳请谨慎使用‘伪科学’一词,恳请将‘伪
科学 ’一词剔除出科普法”,目的是“不要让‘伪科学’一词成为灭亡传统文
化的借口”。

  作为学者,若其“科学的眼睛里”揉不进“伪科学的沙子”倒也罢了,可其
眼里揉不进的竟是“伪科学”一词,这就令人觉得太无法理喻了。没有“黑”,
也就无所谓“白”,没有“伪科学”之“伪”,又哪来“真科学”之“真”呢?
难怪这些学者欲先除“伪科学”一词而后快的行为,令何祚庥等院士觉得“非常
荒唐”了。

  科学与伪科学是一对互为表里的概念,正如“真”与“假”、“善”与
“恶”、“美”与 “丑”等,若武断地“剔除”了“假”,也就无所谓“真”;
“剔除”了“恶”,也就无所谓“善”;“剔除”了“丑”,也就无所谓“美”。
若“伪科学”作为一个参照物被强行“剔除”,世上的科学恐怕也就无所谓“真
伪”了。于是,在科学或学术领域,只会出现鱼龙混杂、真假莫辨,甚至是群妖
乱舞的混乱情形,这难道是那150多名学者期望看到的科技乱象吗?

  话又说回来,对于科学而言,恐怕也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若你们维
护的“传统文化”属科学,即便为其扣上“伪科学”帽子,它就会变成“伪科学”
吗?当年将布鲁诺烧死在火刑柱上的罗马教廷,视布鲁诺的“日心说”为“伪科
学”,可如今不照样宣布其与现代科学相容,并在300年后为包括伽利略在内的
天文学家平反吗?所以说,你要消除“伪科学”影响,恐怕最终还得让“真科学”
站出来说话,若你掌握的是“真科学”,即便有人给你冠上“伪科学”名号,哪
怕是把你烧成灰烬,你秉持的科学或真理,也依旧会在人世长存。换言之,若你
们崇尚的“传统文化”并非“伪科学”,难道会因为科普法里保留了“伪科学”
一词,便遭至灭顶之灾吗?

  退一万步讲,即便“伪科学”一词被从科普法里成功“剔除”,可是,能
“剔除”人们脑子里对“伪科学”的鄙夷和蔑视吗?品味百多学者上书废除“伪
科学”一词的异样动机,倒很有点自己是秃子便忌讳别人说“光”的意思了,要
不然,这些堂堂的知名学者,若真能秉持科学而开放的心胸,怎会连“伪科学”
三个字都包容不下呢?

  实际上,在科学或学术领域,不光有“科学”与“伪科学”之分,更有“学
者”与“伪学者”之别,我的态度是,把“伪科学”留下,让“伪学者”走开!
因为对于人类的文明进步来说,“伪学者”之害,恐怕远甚于印证科学真伪的
“伪科学”。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