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崇拜是信仰的体现。在宗教信仰发育不全、英雄崇拜已被淡漠的今天,偶像崇拜已成为青少年信仰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可以找到偶像崇拜的根本原因。就明星崇拜、大师崇拜和邪教教主崇拜这三例而言,其原因虽各有侧重--有来自家庭的深层的心理原因;有来自社会的污染;有源自应试教育的弊端--但它们更是相互联系、交互影响的。改变青少年不健康崇拜的根本途径就在于消除形成这些崇拜的原因。
关键词:青少年 偶像崇拜 原因
北京市某中学高级教师刘雪倩同志在中国无神论学会2001年"科学无神论与素质教育"的大会上曾透露,他所在的班级的学生一个时期的情绪很不稳定,究其原因,是那段时间里大多数学生都在看电视《情深深,雨蒙蒙》,同学们崇拜剧中的人物,情绪亦随剧情而涨落。笔者在同一次大会上提供了一份调查报告,其中对于"你相信有些人具有耳朵识字或心灵感应这一类特异功能吗?"这个问题在大中小学生中抽样统计的结果是: 12.2%相信,25.6%有点信,18.8%不清楚,43.4%不信。2001年1月23日,有12岁的刘思影和19岁的陈果参加的7名法轮功分子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举世震惊。这样的例子支持我在研究青少年科学世界观教育问题时,把明星崇拜、大师崇拜和邪教教主崇拜联系在一起。其实,由于三种崇拜存在的普遍性已是有目共睹,列举纯属多余。而当这些不健康甚至非常有害的崇拜成为路人皆知的社会现象时,我们对它的关于起因和对策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在笔者看来,任何崇拜行为和信仰理念,都离不开家庭、社会和学校这三个诱因,对于未谙世事的青少年、正在学校的学生和刚刚走向社会的青年来说,尤其如此。
一、明星崇拜,来自家庭的和心理的原因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站和大本营,是个人认识社会的窗口。跨出家庭的门槛,你就进入了社会,青少年的信仰理念和崇拜行为,最初是由家庭与社会对接的。
信仰是崇拜的理性基础,它是在充分的感情材料之上形成的。毫无疑问,小孩子最初的崇拜者--如果也可以说是崇拜的话--是他的父母,然后才是社会上的人和形而上的理念。这样,青少年从家庭这扇窗口观察到怎样的社会,就影响了青少年最初的信仰和崇拜。这就使我们自然地进入了电视传媒与明星崇拜的话题。事实上,当传统道德的精华被我们连同它的糟粕一同抛弃,《三字经》《女儿经》《朱子家训》《幼学琼林》不再被家庭当作经典给孩子启蒙时,当高深的马列主义科学人文无法在小孩的思想终端找到接口时,我们的孩子就在唱几句《种太阳》《数星星》的儿歌后,一律以电视为媒介以明星为老师,童稚未开懵懵懂懂就接受了"情深深,雨蒙蒙"的滋润,获得打呀杀呀的快感进而嗲声嗲气"我好喜欢好喜欢哟""谢谢大家谢谢"。最初的明星崇拜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形成。这是环境原因,但不是根本的原因。
根本的原因竟是来自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后形成的这一代所在的特殊的家庭结构所特有的家庭心理,且终究与计划生育政策本身无关。当一个青少年生活在两个朝气蓬勃的父母膝下和四位壮心不已的老者的关注之下,任何超出常情的关怀和溺爱都可能发生,我们新的一代就注定要在这样的爱的波峰浪谷里不堪重负心态异常。"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这样的成语在今天比任何时候都可让人耳熟能详。对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样的妙喻,任何人都理解不到其父母那么深刻,勒紧裤带善待花朵,因为他们是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球星影星,最苦不能苦孩子。国家主席和掏粪工人一样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样的理念早在大学生张华救起落入粪池的老人而自我牺牲所引起的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之后沉入池底,3月5日大学生到火车站想学一学雷锋结果被需要帮助的大妈大嫂投来疑惑的眼光。向科学进军、实现四代奔小康的口号让父母们心动急欲让自己的孩子速长成材出人头地。这就是生活在滥情之中的独生的一代。而另一方面,超生一代却又生活在"多余的人"的阴影里,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溺爱和寡情对孩子同样是不利的,他们都会从不同的侧面体会到一种另样的孤单,这样的孤单使他们需要知己,不堪学习和关爱的重负也使他们去寻找释重的去处,这样,上面提及的首选的电视传媒成了他们观察社会、感触社会的窗口,歌星、影星、球星、主持人成为他们最初的知己进而成为偶像崇而拜之。
但是,崇拜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与行为的集合,它缺乏充分的理性基础。盲目的崇拜最终会造成心智的编执和人格的迷失,其惯性足以使青少年走向社会后在重大的人生选择中失去社会准则而走向极端。邪教崇拜是这种极端的一例。那些谨慎于崇拜、遇事思考、善于怀疑的人,是不会走向邪教的极端的。青年人在追求偶像中实现自己,而当这样的偶像已不是领袖不是英雄时,他们的追星走火往往发生,最终迷失了自我。
二、大师崇拜,来自社会的污染
明星和大师之所以受人崇拜,终究在于他们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当大师的社会承认是伪装的结果和腐败的产物时,它对社会的污染就不可小觑。最为典型的是1979年以来的气功特异功能神奇,它对社会的污染历时20年,殃及少年儿童。这场神怪气功的风潮,一开始就是从一个12岁少年开始的,唐雨的耳朵识字在当时出现了轰动效应,大量少年儿童仿而效之。至1980年2月4日上海《自然杂志》组织"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时,来自全国各地的14名特异功能者,除25岁的牟风芹,其余都是9-15岁的少年儿童。此后,一些病态科学家和艺术投机分子如北京大学陈守良等把青少年作为诱发特异功能的实验品,并取得了"可喜成果"。青少年在这样的氛围里被诱发出说谎作弊信仰鬼神和超自然魔力等劣性,贻害社会也毁了他们自己。虽然这些虚构的事实匪夷所思,一开始就受到了科学良知的极力抵制,但神奇的伪科学和骗术还是在"三不"的环境里疯长了20年,直至法轮功邪教的成势坐大。这样的历史事实发人深思。一方面,孩子们成为了这场运动的直接参与者和试验品,另一方面,他们又作为榜样作为特异功能人污染了社会的科学人文环境进而毒害了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更多的人。大致1982年张宝胜出山之后,接踵而来的严新张香玉张宏堡等大师的出现使历时20年的特异功能神奇从少儿世界扩大到包括成人和少儿在内整个社会,少年儿童的神怪气功信仰和大师崇拜变得更加偶像化,已具备准宗教的性质。今天,这样的影响远没有完全消除。但是非应已明了,因而众多的专家学者呼吁消除20年神怪气功影响还青少年以科学人文的成长空间,正是基于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今天呼吁对青少年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是一种救灾行动,是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事情。当大师偶像轰动倒下,我们就应该打扫现场洒药消毒清除污染,彻底清除孩子们的崇拜之源。这是善待后代、救救孩子的基础工作,不可等闲视之。
三、邪教教主崇拜,暴露出应试教育的弊端
学校教育应该如何诱导青少年的信仰和崇拜?现行教育体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失之偏颇没能完全地消除青少年邪教信仰的可能,这样的问题仍然必须从"独生的一代"和"多余的人"这样的话题说起。
与西方开放生育或奖励生育背景下的青少年不同,中国基本上只存在两种青少年:独生子子和超生子女,第三种情况即符合政策生育的第二三胎数量不大。这就使具有小皇帝之称的独生子女成为数量巨大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的共同心理是在普遍娇惯下的优越感,而即使是多子女家庭的青少年,头胎的哥哥或姐姐也以"我是合法的"心理加入了独生子女群体。这个群体虽有复杂的群体心理,但生存的优越性和在父母甚至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高期望值压力下的负重心理是重要的群体心理共性,这种优越性下的"以我为中心"的自主习性和负重心理之下渴望释重的心理使他们具有向往和尝试不同于学校生活的相对感性的自由的集群生活的可能,邪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可以给任性者以任性的方向指引,给释重者以释重的处所指向。至于"孤独的人"的孤独和"多余的人"的自悲使他们同样具有在正统社群和学校中寻求关怀、寻找解脱的可能性。
就社会发展进程而言,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自由意志和个性发展成为时代特点。这就往往造成泛英雄崇拜倾向,影星、歌星、传媒主持人可以成为崇拜的偶像,散布貌似新奇的歪理邪说的邪教教主同样也可以成为一些崇拜者眼中的英雄。这样,当传统的英雄已经死去,雷锋精神被认为不合时宜时,邪教教主就有可能成为和蔼可亲、关怀人生的现实的"英雄"。在应试教育环境里的青少年不堪重负,他们面对强大的学习压力和升学竞争,面对亲人和社会的高值的期望,或埋头苦干,或自暴自弃,而这两种人都有可能从不一样的理论中寻找解脱。如果他们把造成他们紧张的课本本身变成仇视的对象,他们就有可能去追求散布歪理邪说的不一样的书籍,如果他们把紧张气氛的直接制造者老师作为敌视的对象,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亲近其他使他们轻松、愉快甚至获得了不一样的新理论的制造者。在这种情况下,明星和邪教教主具有同样的吸引力,他们以"给我以关怀""给我快乐"而获得了青少年的爱戴,他们以个人气质和外貌形成受人崇拜的魅力,在这里明星崇拜和邪教教主崇拜这些异型崇拜成为宗教崇拜和英雄崇拜的替代和补充。在我国,青少年是不能成为宗教崇拜者的,也缺乏"万灵崇拜"或"多神崇拜"的文化底蕴。同时,他们往往又不是自觉的无神论者。他们的信仰被划定在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的框子里。当他们觉得这样的信仰太虚、太可怀疑,太不可理喻时,他们的信仰空白就会被明星崇拜、邪教教主崇拜自然填充。
关怀和改变的方式终究在于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人文教育,使他们具有科学的信仰、理解科学的信仰,进而使信仰充实,思想不空虚。其次,要进行完全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减负是两个概念,完全的适合青少年特质的素质教育的内容有待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才的深入研究。就目前而言,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准则,也是培养人的准则,算是旧话新提。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明显,它已不是观念上的错误,甚至已是实践上的死胡同。在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比重变化、角色换位、就业模式不断改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学校输送的标有型号和等级的人材产品,而是能够适应社会的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想象力、有创造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人。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将不再是制造人材的工厂,而是塑造思想者的摇篮。在这样的摇篮里,既令也需要培养掌握一技或多技的劳动者,这些劳动者也应该是有思想的劳动者。而更多的则是有知识有健康思想和健全人格的人。世界著名教派问题专家,西班牙的佩佩?罗德里格斯在谈到学校教育如何提供反邪教武器时,他反复阐明的一个观点也是如此。他认为,"现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制造神经质性格的工厂(孩子们从一入学校就得默默接受工业社会所需要的温驯,甘于机械的重复劳动等性格的训练),"而疏于对人的"想象力、创造 精神、自由观念、相对理论和人之常情的培养,"强调了"教育要以培养健全人为主旨"(《痴迷邪教--邪教的本质、防范及处置》,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208页)的观点。这就是我们今天高喊的素质教育的着眼点。
要之:偶像崇拜是青少年信仰的一个显著特点,当科学的信念尚未建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时,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仰往往利用各自的魅力抢占青少年的的信仰空间,明星崇拜、大师崇拜和邪教教主崇拜是这种"抢占"的结果。当我们清理造成这些不健康信仰的根源时,我们自然发现了受家庭影响而造成的孤独和不堪重负的心理原因,以20年神怪气功为代表的神秘主义污染的社会原因及应试教育重在传授知识(虽然这些知识是完全必要的)而缺乏培养健全人的理念这样的原因。这些原因是相辅相存、交互影响的。家庭、社会和学校应该联合起来关注"孤独的一代""自悲"或者"自傲"的一代,注入科学世界观教育内容的全面素质教育替代传统教育模式的工作,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