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争鸣 >

谎言连篇的“直言了”

时间:2005-08-14 00:00来源:新语丝 作者:方舟子 点击:
最近《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7日)刊登了记者任建民写的报道《学术道德提升期待制度建设》,里面简略地介绍我从事的学术打假活动说:“媒体也一反遮遮掩掩的态度,直接介入,揭开了更多问题的盖子。一位名叫方舟子的留美学者在几年前还专门创办了个人网站
  

    最近《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7日)刊登了记者任建民写的报道《学术道德提升期待制度建设》,里面简略地介绍我从事的学术打假活动说:“媒体也一反遮遮掩掩的态度,直接介入,揭开了更多问题的盖子。一位名叫方舟子的留美学者在几年前还专门创办了个人网站,接受来自国内各方面对学术违规行为的揭发与质疑。”这并非中国官方媒体首次报道我从事学术打假,以前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多家媒体都有过更详细的报道。但不知为何,这次却刺痛了某些人的神经,一位经常以“直言了”为网名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大放厥词的人,更是写了一篇《媒体介入反腐败,还是以假打假?(质问人民日报任建民的《学术道德提升期待制度建设》),指控该记者搞假新闻,要求《人民日报》做出处理。

  事实上,自从2000年我从揭露“基因皇后”陈晓宁开始揭露中国的学术腐败问题起,这位“直言了”(还用过“元贞”等化名)就一直在各种场合为陈晓宁等人辩护,并用造谣手法攻击我不是“打假”,而是“卖假”,这些造谣文章甚至被国内某些网站当成精华文章推荐。迟至11月12日,他还在强国论坛刊登一篇长达4千多字的造谣文章《就方舟子打官司问问邹承鲁和何祚庥》,污蔑邹、何二院士之所以支持我打击学术腐败,是想“通过‘以假打假’来达到自己不能通过正常竞争达到的利益目的”,声称“全国风靡多时的对陈晓宁的陷害和所谓核酸营养风波,是一些媒体伙同方舟子和通过煽风点火搞的两起造谣诽谤的假案冤案”。 其实最热衷于造谣诽谤的正是“直言了”本人。比如,明明是几位学术腐败分子向美国《科学》诬告我抄袭论文,被《科学》杂志所否认,在“直言了”嘴中,竟反过来成了“《科学》杂志批评了方舟子剽窃抄袭”。又如,我多次在美国之音批判发楞功,中国政府取缔发楞功之前之后都如此(我系统批判发楞功是在1999年5月21日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开始的,当时发楞功还未遭取缔),但是在“直言了”嘴中,却成了我跑到美国之音批中国政府。至于“中美飞机相撞,是美国飞机到中国这边来的,方舟子却说中国没执行国际法”更是莫名其妙,我何时把“美国飞机到中国这边来”怪罪为“中国没执行国际法”?这些谣言都和学术打假没有关系,不值得在此仔细澄清,真去澄清而转移了话题,倒正中其下怀了。我们只来看看与学术打假有关的谣言。

  “直言了”指控《人民日报》记者“涉嫌作假”,因为记者说学术打假出现“两大变化:实名举报 媒体介入”,而“方舟子”是笔名,不是实名,所以是作假。但是,记者哪里说过“方舟子”是实名?“实名举报”在文章中指的是“11名教授、讲师联名”、“南京师范大学5位教授及12位教师举报”、“江苏省警官学院退休副教授艾方白举报”等,而“方舟子创办了个人网站”是属于“媒体介入”部分。记者明明说的是“两大变化”,“直言了”却要逼着他合二为一,再告他做假,这种断章取义的歪曲手段,才是真正的作假。(且不说“方舟子”虽然是笔名,但是在我的打假网站、打假专栏中,都明确说明“方舟子本名方是民”,也完全可以算是实名)

  那些反对我打击学术腐败的人,往往会假惺惺地表示自己并不一概反对打击学术腐败,承认有时我也会打对,经常举的例子就是“基因皇后”陈晓宁和“核酸营养”事件,因为对这两个事件早有公论,不承认我至少在这两件事情上做对了,很容易就暴露出了他们反对学术打假的真实动机。但是“直言了”却偏偏要为这两个事件鸣冤叫屈,毫不避嫌:

  “方舟子诽谤说,陈晓宁不是博士、搞的东西是欺骗作假等等。人家陈晓宁的博士名称明摆着在美国获得承认了,她的研究是美国联邦政府决策参考用的依据之一,许多资料都是公开的,到美国政府部门是可以查询到的,那假在何处?”

  陈晓宁不是博士,因为她从来没有获得过博士学位,也没有任何机构授予过她博士学位,事情就这么简单。“直言了”声称“人家陈晓宁的博士名称明摆着在美国获得承认了”,其证据何在?据他以前的文章所说,是陈晓宁所在实验室的网站在其名字后面写着M.D.(医学博士)。陈晓宁所在机构没有去追究其“医学博士”的来历,或受其蒙骗,就成了她的博士名称获得了美国承认,那么,南京大学也曾经称陈晓宁为“医学博士”,岂不是她的博士名称明摆着也在中国获得承认了?所以你就不能说她不是博士了?这种骗子逻辑,常智杰副教授怎么没想到用呢?他的“会议摘要”明摆着被清华大学当成了论文,所以你就不能说它们不是论文!

  我们从来没有说陈晓宁打工的实验室搞的东西是欺骗作假,那么就算这些东西真的被美国政府拿来当决策参考,又能说明什么?我们批陈晓宁欺骗作假,批的是普普通通的技术员被称为“世界顶尖级生物学家”,普普通通的基因库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价值无法估量”,请问在美国联邦政府的文件中,有哪一份对陈晓宁、对她带到中国的基因库,做过这样的评价?

  至于“核酸营养”骗局,“直言了”是如此造谣的:
“方舟子说:中国‘核酸营养’研究和产品是‘学术腐败’的欺骗;他的根据,是美国联邦政府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早在1980年代初期就谴责和停止了‘核酸营养’的研究和产品,即所谓‘美国做为“核酸营养”的发源地,已经完全抛弃“核酸营养”’云云。咱做了核对,发现方舟子说的都是些瞎编乱造(严格说,是造谣)。事实是:美国联邦政府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工作2001年‘科学成就奖’第二名为核酸营养研究,得奖者为S.Jill James博士,颁奖说明是:(2) EXCELLENCE IN LABORATORY SCIENCE:S. Jill James, Ph.D. - NCTR/For exceptional performance in elucidating the role of gene-nutrient interac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rth defects and cancer. 而且,美国政府公布的科研战略项目中,其中一项是‘核酸营养’技术、产品和市场开发的研究,该项重点是‘gene-nutrient interactions involved in carcinogenesis and birth defects’。”

  我说的是“核酸营养”早在1980年代初就被美国法庭(不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署)判定为骗局,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署至今(不是1980年代初)在其文件中仍然认为核酸没有营养价值。“直言了”举了两项研究课题来证明美国政府把“核酸营养”当成“科学成就”“科研战略”,事实上,这两项课题都是研究人体发育、癌症形成过程中基因与营养素的相互作用,例如,如果缺乏了某种营养素,就会导致基因表达异常,而出现先天缺陷或癌变。这和“核酸营养”(认为核酸有营养价值)一点关系也没有。“直言了”之所以“误读”了这两项研究课题,恐怕不仅仅是由于英文水平或生物学水平低下的缘故。
  
   “直言了”最后还造了我一个谣言说:
   “海内外一些人询问方舟子:你自己为美国生物信息公司服务,是不是为了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利益而通过‘打假’来铲除竞争者?对这个利益问题,方舟子至今没有明确回答。”

   对这种无稽之谈,我早就多次给予驳斥,不仅在网上驳斥,也在纸质媒体上驳斥(见《“核酸营养”与“国际阴谋”》、《我与“核酸营养”风波》等文章)。“直言了”如此关心“核酸营养”,不会没有看过我这些驳斥,而仍然可以理直气壮地当众撒谎“方舟子至今没有明确回答”,正是仗着自己并非“实名”,可以不为造谣诽谤承担责任。我业余所从事的服务,与生物制品的开发毫无关系,更没有丝毫的商业利益在里头。大概只有出于“商业利益”而昧着良心欺诈的人,才会如此以己心度人腹,以为人人都是见利忘义的小人。

   2003.12.29.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