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迁怒于科技的不理性声音
2014年4月一则新闻很吸引眼球:“中新网茂名4月23日电(记者 梁盛)3月30日起一连数日,广东茂名发生PX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茂名警方23日发布消息称,目前,该事件刑事拘留24人,检察机关批准执行逮捕5人;行政处罚36人,其中送社区戒毒2人。据了解,3月30日上午,茂名市区部分市民为了表达对拟建PX项目的关切,在茂名市委门前大草坪聚集,并在个别路段慢行,表达诉求,整体情况较理性平和。但从当天晚上22时30分后开始至31日深夜,部分不法分子借机制造混乱,发泄不满情绪,不仅打砸公共设施,甚至出现焚烧汽车,拦截救护车、消防车等行为,当地政府迅速处置,最终有效控制局面。”笔者对此倍感吃惊,一个原本是科学的问题在多种力量,不够理性也是其一的综合作用下,逐渐演化成群体事件,并对社会造成危害,深感有必要做些工作,澄清事实,呼吁理性,让生活多一份平和和美好。
PX项目就是对二甲苯化工项目,PX是英文P-Xylene的简写,中文名就是1,4-二甲苯(对二甲苯),以液态存在、无色透明、气味芬芳,属于芳烃的一种,是化工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原料之一,常用于生产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科学公园网站曾有一篇微访谈聊PX项目,详述了问题的实质和由来。
无独有偶,民众普遍担心的还有转基因、食品添加剂等多个科学发展问题。谈转基因、添加剂等色变,霎时间科技这个温和的可爱的人物似乎在谈论间变得那么不可理喻和不值得相信。科学公园等多个公益性、科普性网站都在讨论、总结这些让公众谈之色变的问题,总结而言,关注点并没有集中在科技给人类的发展进步所带来的福祉,而是更多聚焦在运用科技成果可能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说不是科技惹的祸,却是我们自己在运用科技过程中给自己找的麻烦。那么问题就回到我们人类如何看待科技发展和运用其成果。有必要回顾下科技的源起。
从劳动说起吧,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真正的劳动出现了,生存的本能驱动着我们掌握了火的使用,掌握了驯养动物,这两种进步就直接成为人的新的解放手段①。人类的进步随着需求从未间断过发展,劳动本身一代一代地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除打猎和畜牧外,又有了农业,农业以后又有了纺纱、织布、冶金、制陶器和航行。同商业和手工业一起,最后出现了艺术和科学;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①。人类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大脑极大发展,甚至把迅速发展的文明完全归功于大脑,而冷淡了推动发展和解放的需求和劳动。人类在劳动中直接获得的是一种对自己、对世界、对自然界天然的、客观的、本真的认识,在劳动解放了我们双手,给我们精神解放以基础,我们能够独立的思考,科技产生、发展了起来。人类的能力在科技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延伸。
当科技发展到让我们洋洋自得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同时,深深地受到了自然的惩罚时,人类又像个无助的迷途羔羊,大声责骂说是科技害了我们,完全忽视了我们自己这个始作俑者,科技只有委屈的份儿了。其实,科技犹如空气一样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有时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但总是有人一方面在攻击科学的罪大恶极,一方面又享受着科技提供给他们的舒适和安逸,而且不得不依照科学提供的方法去思维,去行动②。
比如,PX用途很广,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几乎渗透了我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比方说,年轻人爱喝的可乐等饮料的塑料瓶,它的主要原料就是PX。再看看服装店里琳琅满目的衣服,现在很多衣服都是化纤的,耐穿又好看。要知道,PX就是化纤的主要原料哦!还有,现在老百姓都想买房,新房子得装修啊,涂料又是什么做的呢?没错,PX也用作生产油漆溶剂③。
比如,误解了非法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的人们在对添加剂的抗拒的同时,天天在使用着食品添加剂,出行携带的方便面、榨菜,夏天吃的雪糕、喝的凉茶;如果没有储存时的保鲜剂我们一年四季是吃不到新鲜水果、蔬菜的;现在流行喝的干红葡萄酒中二氧化硫就是一种防腐剂,要不干红有营养会滋生细菌,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即使某包装上标明“不含人工糖精”,那只是不懂科学,因为糖精都是人工合成的,没有天然的;说点历史久远的,我们中国人油条吃了1000年,卤水豆腐吃了2000多年,还有天天饮食中的油盐酱醋,这些都有添加剂,千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在食用,依然繁衍生息,生活得很好④。
另一个话题更是备受关注,引发了普遍的争论,那就是转基因,争论引起了两个相反的却都值得注意的问题,科学公园网站的一篇文章指出一个是反智,另一个是投机。对于转基因的最坚持、最高分贝批评来自少数反智人士,他们不仅反对转基因本身,而且反对一切科技带来的进步。需要提高媒体质量建立科技和民间良性讨论和对话;也需要建立机制严格审核每一项影响环境和人体的项目,包括转基因食物;但同时更需要摒弃渗透媒体的反智思潮。
最为诧异的不是人们对科技的不理解、不相信,却是对非科学的盲目相信和跟风。在对科技发展抱有偏颇的看法的同时,却又不断迷恋“人体科学”、“神功异能”、“奇人术士”。也许人类在劳动中发展出一种追求无限可能的习惯,在科技极大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神功异能的奇人术士出现,仍然有很多貌似功成名就的人士不断地追逐他们,以和他们建立密切联系为荣耀,前段时间大师频出,不断被追捧。
二、美国同行关于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信息
在美国纽约州水牛城有一个致力于科学理性和世俗人文主义的组织:国际探索中心。这个组织的公共政策部主任名叫迈克尔·德·多拉, 也是该组织在联合国的主要代表,在去年7月份他当选为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非政府组织委员会关于宗教或信仰自由委员会的主席,任期两年。
这个委员会在联合国总部办公,宗旨就是维护和促进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国际协议。迈克尔作为主席的职责就是联络联合国官员和各国的外交官,协调各类资源,为委员会及其成员组织高水准的会议和公共活动,普及、推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在人权领域所占据的重要位置。迈克尔说:“我觉得非常荣幸能当选此位置,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不仅仅是我们国际探索中心的重要使命,更是世界文明灿烂繁荣的基石。纵观全球个人经常因为持有不同宗教信仰或没有宗教信仰而受到困扰甚至迫害,这必须改变,现代文明社会应当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我期待与联合国和委员会组织共同工作,来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国际探索中心的总裁兼CEO罗纳德·A·林赛说:“迈克尔表达出了全球永不停止的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呼声。”迈克尔带领国际探索中心在全球政策工作,一如沙特阿拉伯的巴达维、苏丹的易卜拉欣、印尼的亚历山大等很多反对宗教迫害的人士,在科学理性和世俗人文主义的普及工作中倾注了热情和智慧。
还是这个组织在去年举办了一次学术沙龙,主题就是为什么上帝不能告诉我们怎么办——理性的声音理应当更加响亮。会议的动议来自于一个今年的统计数据,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上不信教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增加了相当大的数量,在一些发达国家不信教人数已远超过信教的人数。这个史无前例的数据表明全球各国都不得不学会谨慎且有效地应对信教和不信教相混合的社会。
三、国内关于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声音
介绍完我们在美国的同行的信息,把镜头拉回国内。科普网站科学公园致力于传播前沿主流的科学信息、观点,推广理性、质疑、探索、实证的科学精神,反对迷信思想、揭露伪科学骗局、澄清错误的科学观点,为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进行不懈努力。网站有个专栏叫“科学与启蒙”,其中有一个教授在网站举办的第三届科学公园无神论论坛发表的演讲,题目是:审视宗教自由。在演讲中他展示了建国以来几个版本的宪法里有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条文。在1975年和1978年的宪法中有明确说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的自由。刑法有个250条,如果不小心批评了某宗教的传统和习俗,就被认为是批评了民族,违反了刑法,要受到惩罚。现实就是无神论一旦失去了领地,那么宗教自然就获得更大的自由和领地。朱维群先生说对无神论的宣传以及用科学反宗教等活动反倒受到了不少限制。无神论从主动到被动,政教分离原则未被严格遵守,是造成现在宗教乱象的主要因素。
2014年 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宪法日,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也就是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请注意这里的主体是公民,不是教民,也不是非教民。我想说,美国的同行积极争取在联合国的舞台上宣传和捍卫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这个自由不仅仅是选择相信什么宗教的自由,也是选择不相信什么宗教的自由,还是选择相信了某个宗教之后还有权利选择不相信该宗教的自由。我们尊重的是信仰选择的自由,是针对公民个体而言的。只保护一个群体的选择自由都不是客观公正的,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了难以计数的针对异教徒的战争,以宗教的名义对不同信仰的人群进行迫害甚至杀戮。我国虽然没有广泛普遍的政教合一的历史,可是迷信、巫术等似乎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就在科教兴国是基本国策的今天,就是人们因为科技的极大发展而更加自由的今天,我们依然被包围在一个宗教神学思维弥漫的环境,桎梏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各类风水、星座、手相、灵异让人眼花缭乱,它们更是借助着互联网恣意蔓延,如此环境催生出各种宗教组织、神功异能的大师们,反科学的思潮此起彼伏,谁揭露他们,他们就抹黑谁,正如科学公园的一名来自湖南的作者所讲:在我们的文化深处,在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仍然是愚昧大行其道,科学不得昌明。
四、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是抵御神神鬼鬼的抗生素
减弱或抵消这些盲信盲从需要的远远不只是科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理性的方法和拥有科学质疑探索的精神将会是我们抵御神神鬼鬼的抗生素。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科学精神倡导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捍卫真理的勇气。尊重已有知识,崇尚理性质疑。面对对科学的误解、偏见,在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似乎更应当以入世之态度,考量变化巨大的信息时代中人们对精神丰富性、信仰多元化的需求,这时就需要请出科学精神的好伙伴人文精神了。解决认识问题,属于科学精神;解决价值问题,属于人文精神。科学求真,人文求善与美。回想上个世纪,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同愚昧落后、迷信盲从进行斗争的精神力量。龚育之先生说:“科学精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检验自然科学理论的实践,是实验,不是表演。如果没有科学的通达的态度,没有高尚的坦荡的情操,就容易被神秘主义和迷信所俘虏。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应当是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我们提倡的科学精神应当是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这就是现代的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交融和统一。”
笔者在读书、思考的过程中,深感科学理性的声音是那么的微弱,感觉到不说话是不行的,因为你不说话,人家就要像做广告一样把你不想听的不停地在你耳边重复,也许哪一天数量和次数累积到一种你脱口而出是你曾经最不愿意接受的话。科学无神论需要普及,需要大声地说,不能任由神鬼思想泛滥轰炸,不能坐等孤立,甚至无助,看着他们如潮水一般将理性的声音吞噬干净,荡然无存。
笔者在大英博物馆看到梵高向日葵时,深深被触动了,冬日的伦敦,阴暗潮湿,顺着博物馆的展览室欣赏画着神像的精美画作,完全置身于巨大神像下,置身于只有神像的环境中,感受不到自己,只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一种迫使你自责的氛围,情绪越来越压抑。这时,推开另一间屋子的门,那面墙上安静的挂着一幅框架小小的向日葵,那种色彩鲜艳、热烈奔放的生命张力击打着你的眼睛,震撼着你的心灵,刹那间我似乎明白了鲜活的生命力才是永恒的力量,人性终将撕裂神性的束缚,见到阳光,走向自由。
参考文献
[1] 龚育之《论科学精神》
[2] 文丁《是谁在贬损中国人的自信力》
[3]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任事平,中国科协干部
本文责编:秋实
(《科学与无神论》201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