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中国的许多大中城市,很多青少年都喜欢用星座、纸牌和“笔仙”来“追问”自己的运程,并争相传阅、购买一些占卜类书籍。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与浙江省城市经济调查局不久前开展的一次相关联合调查结果显示,16.23%的人表示相信“星座预测”,其中绝大多数是以高中生、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杭州市科协在10所中学进行了一项调查则显示,85%的学生算过命。
现在迷信之风不仅在校园盛行,在校外更加肆虐。在城市和乡村,人们不时可以见到摆摊占卜算封者;在公园和其他旅游景点,计算机算卦则比比皆是;互联网上占卜算命、提示星座运势的网站更是多如牛毛。不仅普通百姓相信占卜、算卦,不少干部和企业老板对此也是深信不疑,纷纷高薪聘来“大师”,为每次出差预测吉凶,甚至直接插手管理事务。
看到如此众多的人热衷于算命,痴迷于星相占卜,不由得让我们想起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他把科学、文学与哲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作了大量的经典科普作品,使很多人认识了科学,明辨了是非。人们不禁要问,“高士其们”哪里去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科普读物为啥越来越少了!笔者认为,迷信活动既与人们缺乏科普知识以及媒体、商家的渲染与炒作有关,也与我国全民科学素养不高及近年来科普创作萎缩不无关系。
伪科学兴风作浪
按照一些网站星座算命的说法,人出生的时候太阳正在哪一个星座里运行,该人就属于这个星座,他(她)的一生祸福、性格、能力、财富、情感等等就和这个星座有关。
按天文学对星座区域的正规划分,黄道穿过的星座不是12个,而是13个,即在天蝎和人马之间还有一个蛇夫座。我们将太阳每年进入黄道13宫的日期和时间与部分网站上的个人星座表进行对比,首先,后者将人马座和室女座错误地称为射手座和处女座。其次,细心的人会发现,后者在时间和相应星座划分上基本上都是30天,这是错误的,其间根本没有顾及实际星座有大有小;更没有考虑黄道上有13个星座的情况。第三,后者所列日期大致符合2000多年前古希腊时代的太阳运动位置,而现在早已差之甚远了。总之,这些网站上所谓的个人星座根本不是其出生时太阳所在的真实星座。
其实,所谓星座是人们从地球上观看太空时看到的星星排列形状。为了把这些形状具体化,古人把星星的排列形容成动物或物体。在人们的肉眼里,感觉星座里的星星排列很近,事实上星座内的各个星星距离很远,相差几十光年甚至几万、几亿光年。所以从科学角度讲,星座与人的命运没有丝毫联系。人们可以把星座当作一种游戏,但不要过度沉迷于此。人的命运应该由自己来把握。
科普创作亟需加强
实践证明,培养全民的科学意识,在社会树立讲科学的风气离不开科普创作。而目前科普创作队伍青黄不接,科普资金投入不足、发表作品阵地日渐萎缩和科普读物市场不景气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科普创作工作。
首先,我国科普创作队伍青黄不接,人才断档严重。据了解,作为科普创作主力军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共有2000多名会员,其中60%的会员年龄在50岁以上。杭州市科普作家协会目前有会员2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占65%,40岁以下的仅占10%。
此外,科普阵地和科普读者群日渐萎缩,是科普创作面临的最大障碍。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全国很多报纸都辟有“科学与生活”类专栏,但由于科技版的读者群相对较小,相对于文化、经济、体育等版面并不占优势,现在很多报纸都取消了此类版面。
在期刊方面,20世纪80年代时,全国有科学与生活类科普期刊22个,发行量都在10万份左右;现在这些科普期刊所剩无几,很多科普作家无奈改行。
有关部门对科普工作重视不够,资金投入过少,也是科普创作发展的障碍之一。以杭州科普作家协会为例,该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之初,得到了杭州市科协的大力支持,开展了大量工作。但自1994年2月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科普作家协会既失去了经费来源,也没有了专职人员。
面对社会上封建迷信活动的泛滥,很多科普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感到痛心疾首。他们认为,没有让人们接触到必要的科普知识,才给了“伪科学”和封建迷信以可乘之机。今后,国家应该加强科普投入,在考核科技工作者的业绩或为他们评定专业技术职称时,应该把其所创作的科普作品作为一个重要依据,或采取将若干篇科普文章折合成一篇学术论文的办法,鼓励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创作和科普理论研究。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优秀的科普作品问世,让更多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科普知识,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学会辨别“伪科学”,自觉地抵制、远离披着各种外衣的封建迷信活动。
作者简介:唐黎标,自由撰稿人
(《科学与无神论》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