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在顺义杨镇一中召开了《青少年科学世界观无神论教育研究》课题总结暨专家鉴定会。
此课题是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从2002年3月立项,经过3年多的研究,终于圆满结题。
出席会议的专家有:北京教育学会会长倪传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科学与无神论》主编杜继文,北京教育学会科研负责人闫长文,《北京教育研究》主编、教授杨文荣,原北京教育学会秘书长李铁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德育室主任王瑛。
参加会议的课题组成员近40人,课题组执行组长、中国科协教育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研究员刘保明主持了会议。
课题组组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纪秩尚作结题汇报,报告主要对课题研究的零的突破三阶段:主题论证阶段,即论证面向青少年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专题研讨阶段,即学习、研究阶段;调查、实验阶段,在中小学中开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提出对策、建议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总结。同时明确了科学世界观无神论教育的定位、内涵和意义以及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无神论教育的主导思想、基本观点和教育原则。
课题组三位执行组长周放(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孙倩(中国科协副编审)、马一平(第八中学科研室主任)分别就在校外科技教育中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科学无神论教育;科学无神论教育如何走进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实验研究以及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收获等进行了专题发言。
发言谈到各种调查显示:学生对鬼神迷信等问题,认识模糊,教师对此也较为陌生,反映出目前学校开展这方面教育力度不够。提出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科学世界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中小学校中谁来承当此教育?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对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教育?谁来对教师的科学世界观教育进行培训?等等问题。建议应制定相关政策,广泛开发教育资源,在教材建设、课程中增加相关内容,使科学世界观无神论教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青少年科学世界观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在意识上强化,不能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上,要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放在重要位置;有目的的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并且在活动设计上有所突破:如倡导科学探究、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对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非常有益;加强科技辅导教师的培训,使他们具有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的意识。
专家们在认真听取结题报告和三个专题发言后,进行了评议。对该课题给与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该课题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并且在这两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归纳概括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对北京市青少年做科学无神论教育现状调查时发现,大部分青少年对神秘现象和命运、迷信作品等怀有好奇心、感兴趣;算过命的青少年占85%,对算命结果很相信的占5%,有点相信的占41%;知道自己星座的占92%,相信星座决定自己命运的占40%;认为学校经常进行无神论教育的仅占8%,偶尔进行无神论教育的占35%,没做过的占35%。利用网络进行“算命”、“占卜”等更是严重,在因特网搜索“占卜”二字,竟有70400个网站有这一内容,各种打着“科学”旗号的“现代迷信”活动,对青少年造成了严重伤害。部分地区、学校思想道德出现失范、失衡的现象,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调查结果表明,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行青少年科学世界观无神论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正如专家指出:这是一项重要的、紧迫的课题,关系到青少的成长与未来。
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了正确的科学世界观,才能明是非、辨美丑、识善恶,因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宣传无神论、宣扬科学世界观。
2. 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课题组提出:科学世界观教育是素质教育之魂,忽视或缺乏科学世界观的素质教育是无舵之舟,脱离素质教育的世界观说教是无根之萍,而科学无神论是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支点。这一观点贯彻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在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无神论教育中,提出坚持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结合性与渗透性相结合:主体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各科教学和各种校内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北京八中提出研究性学习,不仅解决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世界观和对人生的正确态度、掌握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组织学生对“梦与现实生活”、“星座与占卜”、“佛舍利”等课题的研究,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访谈专家,分析研究,从科学的角度客观地认识问题,去伪存真。
将青少年科学世界观定位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导向,这一界定是清晰的、正确的。提出的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的原则和途径是科学的、可行的。
3. 课题研究具有针对性
课题组由研究员、博士、教育科研人员、中小学教师、校外教育机构研究人员等组成,边学习,边调查,边研究,针对青少年发展中的问题开展主题论证、调查论证等,都取得了成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研究表明:青少年存在着特有的不成熟性,如:社会经验不足,看问题缺乏总体性,容易偏听偏信;心理脆弱;易情绪化、极端化等。这些明显的弱点,使他们往往对于打着科学旗号或是利用科学还不能解释的问题进行混淆是非的宣传,很难辨别是非真伪,毫无防备地被诱导,身心受到侵害。同时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之下,不少学校存在着抓知识教学一手硬、抓思想教育一手软的倾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孩子最重要的标准,忽视了思想道德的培养。
针对这一现象和原因,提出将科学无神论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学校要坚持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长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的原则,要把科学无神论作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体现在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把科学无神论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中;要明确要求教师有意识、主动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探索和实践,积极推广有益的教育经验,使科学世界观无神论教育象润物无声的细雨,滋润每一个青少年的心田。
4. 课题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
课题研究3年多时间,举办了8次“科学与无神论讲座”,北京二十多所中小学校、校外教育单位的师生听取了讲座。课题组编辑出版了5期《研究通报》(内部),发表了40余篇调查报告、研究论文集文献综述,约10余万字。在《科学与无神论》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20余篇。撰写的《科学无神论与当代素质教育》专著初稿基本完成。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建议》,引起了政协委员们的重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把科学无神论教育纳入法制轨道,从制度上保证青少年免受各种有神论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社会氛围。此提案教育部已发专文做了坚决支持的答复。
专家同时对课题组成员在一无经费、二无场地、三无研究资料的情况下,凭着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心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和积极性给与了高度评价。并指出本课题研究任重道远,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必须是长期的,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始终,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认真总结经验,并在内容、方法以及如何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具体地进行研究探讨,长期做下去。
作者简介:金巍,北京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
附:《青少年科学世界观教育与研究》结题鉴定书
(《科学与无神论》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