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集锦 >

面对“特异功能”表演的逻辑分析及行动选择

时间:2016-03-07 22:44来源: 作者:李超英 点击:
伪科学错在研究方法而不在研究结论。伪科学问题实质是伪科学家问题,即搞研究的人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或论证。判定某“特异功能”为假可以直接认定,而判定为真只能间接推定。从人们不能看出魔术手段,可以推出人们没有能力仅看表演就判定某“特异功能”为真。因此,如
  

 一、 伪科学问题的实质是伪科学家问题

伪科学是用一种错误的方法研究出来的学说或观点,这种方法就是只选用对该学说或观点有利的证据,无视不利的证据。①

伪科学是指学说或观点而不是事件或现象。说特异功能是伪科学,严格来说这样讲并不确切。应该说把某些人的某些表现认定为特异功能这种观点是伪科学,而不是说那些表现是伪科学。认定那种观点是伪科学并不等于否定“奇异现象”的真实性②,只是指出肯定“奇异现象”真实的说法没道理。

伪科学错在研究方法而不在研究结论。反对伪科学最浅显易见的理由是它的结论有错,但认定某种学说或观点为伪科学却并不是根据它结论的对错。科学不同于其他知识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仅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而且还要告诉人们为什么说那是对的。一种学说或观点之所以可以纳入科学体系,并不仅仅因为它的结论属实,关键是因为它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出来的。巴斯德和神造生物论者的结论都是微生物不能自然生成,③ 但后者的学说不属于科学。所以伪科学问题实质上就是个伪科学家问题,即搞研究的人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或论证。因此识别伪科学实质上也就是识别伪科学家的问题。

二、 判定“特异功能”真假和认定科学家真伪并不一致

用这样的观点来看特异功能问题我们就可以知道,只是某人说某种现象是特异功能并不能仅此就认定他是伪科学家,即使那个特异功能确实为假,要看他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如果他的根据没道理,即使那个特异功能确实为真,他仍然是个伪科学家。打个比方说,如果某人仅根据三天没见到张三就说张三死了,那即使碰巧张三真的死了那人也是伪科学家。反之,如果某人在排除了已知的各种作弊及心理暗示等可能性后,发现张三身上的特异现象仍然存在,从而认为他有特异功能,即使以后发现这还是作弊那人仍是科学家。他至少上了一个新“当”,引起后人注意到一种新的作弊手法。

三、 判定“特异功能”真假的方式

科学家的真伪虽然与“特异功能”的真假并不一定一致,但这两个问题还是相关的。认定科学家真伪就是看他是如何判定“特异功能”真假的。

判定某“特异功能”为真和为假的方式是不同的。判定为假是找出他实际使用的是哪一种或哪几种“普通功能”(包括魔术手法、作弊手段、心理暗示等等);而判定为真则是排除他使用所有“普通功能”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判定为假用的是直接认定的方式,而判定为真用的是间接推定的方式。

四、 判定“特异功能”真假的能力

普通老百姓能看出几种特别简单的作弊方式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因此当表演者使用的作弊方式正好是某人能识别的方式时,那人就可以直接认定这个“特异功能”为假。但要间接推定任何一个“特异功能”为真,都要排除所有作弊方式的可能性,而这普通老百姓就很难做到了。也就是说,普通老百姓可以识别部分“特异功能”为假,但还有很多“特异功能”无法判定它的真假。

普通老百姓识别“特异功能”的能力也就如此了。然而普通老百姓识别伪科学家的能力却可以不仅于此,这就需要借助一些相近的经验。

五、 观看魔术表演的经验

普通老百姓肯定没有判定“特异功能”真假的经验,对一般人来说,再怎么努力,能达到兰迪、司马南那样水平的人只能是极少数。然而普通老百姓有看魔术表演的经验应该没什么问题,而且看过某些魔术表演后百思不得其解的人也不会是少数。并且兰迪、司马南等人也不是仅看表演就都能看出破绽,他们往往还要采用各种试验手段。再加上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知道以前有过用魔术手段冒充特异功能的案例。有了这点儿知识和经验,我们就可以对“特异功能”表演的情况进行分析了。

六、 魔术与假特异功能的异同

魔术和假特异功能的共同之处是都使用普通功能进行表演,区别只在于前者承认后者不承认。魔术师承认自己表演的“本领”是假的,这也得到了人们普遍认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变钱。政府官员虽然不知道魔术师具体是怎么把钱变出来的,但他决不会担心魔术师会使社会上的货币量增加。不过魔术师并不说出他们的“本领”具体使用的是什么功能,如何使用的。因此在辨认具体表演手段方面魔术和假特异功能是一样的。如果人们不能看出某些魔术使用的手段,那么假如有人把用这些手段做的表演称为“特异功能”,人们肯定也看不出破绽来。

七、 识别“特异功能”表演中的伪科学家

前面说过要判定某“特异功能”为真必须排除他所有使用普通功能的可能性,而从人们不能看出某些魔术手段,可以推出人们不能排除表演中使用这些手段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人们不能排除表演是使用普通功能的可能性,不管这个表演是被称为魔术还是被称为“特异功能”。这样我们就根据人们不能看出某些魔术使用手段这个前提,推出人们不能排除表演使用的是普通功能这种可能性,从而得出如下结论:人们没有能力仅看表演就判定某“特异功能”为真。也就是说我们根据人们看出魔术手段的能力推出了人们判定“特异功能”为真的能力。

这个问题还可以用一个更全面的方式来表述。人们看了“特异功能”表演后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看出了破绽,二是没看出破绽。前一种情况人们可以判定它为假。后一种情况又有两种可能:一是实际有破绽人们没看出来,这“功能”还是假的;二是确实没有破绽,这“功能”是真的。由于普通老百姓水平有限,无法区分实际到底是哪一种可能,所以在后一种情况下普通老百姓既不能判定为假,也不能判定为真。合在一起就是普通老百姓看“特异功能”表演时有可能遇到能够判定为假的情况,但不可能遇到能够判定为真的情况。

于是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定准则:当有人用表演的方式来证明某“特异功能”为真的时候,或者当你没能看出某项表演的破绽有人因此要你承认该“特异功能”为真的时候,你就可以明确地判定此人是伪科学家,说得委婉些就是此人在这时使用的是伪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因为他无视看不出破绽的时候也有使用普通功能的情况。这样,我们就在还没有认定“特异功能”真假的时候,先行认定了伪科学家。

八、 面对“特异功能”的行动选择

可能这样说一些人觉得不解渴,他们更关心的是那个“特异功能”到底是真还是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信还是不信”?其实对于专门研究这类事情的人来说应该关注的是事件的来龙去脉:到底发生的是什么样的事情?它的原因都有哪些可能?如何从这些可能性中确认就是某一种可能?用什么样的理论可以解释它?如果必须用一种新的理论,那它和已有的理论是什么关系?如何在更多的地方验证这个新理论?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解决了,“信还是不信?”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用不着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跟这个问题较劲儿。至于并非研究这类事情的其他人,如果只是作为谈资,信或不信本无所谓。有所谓的是如果要为此付出财力或精力,自己该不该做此付出?如果我们能够判定宣传此“功能”的人是伪科学家,那么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认定此“功能”就是为假,但对它的相信程度肯定要大大打折扣了。在这种情况下“该不该为此付出”?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不过当人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干一些乱抓救命稻草、死马当活马医的事恐怕很多人都难以免俗。既然我们不能完全肯定此“功能”为假,那我们也就不能说绝对不能为此付出;但既然我们也不能完全肯定此“功能”为真,那要付出也就不能只想着它可能带来的好处,还要考虑一旦为假会给自己带来哪些损失和打击。如果想好了即使为假由此引起的一切损失和打击自己都认了,无所谓,那要付出就付出吧,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④ 只要付出的确实是自己的东西,别把别人“豁出去”就行。

参考文献

① 李超英:《伪科学基本问题辨析》.《科学与无神论》,2007(5)

② 宋正海:《真鬼不除,谈何创新?——再谈科学和迷信》。《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3)

③ 戴西·拉德纳,迈克尔·拉德纳[美]著:《科学与谬误》.安宝明,张松林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33—34;100.《新知文库》;35

④ 李超英:《知道自己“不知道”也是力量》.《科学与无神论》,2006(2)

 作者简介: 李超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教授

本文责编: 申振钰

(《科学与无神论》2008年第6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尹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开放浏览 注册时间:2015-06-06 13:06 最后登录:2016-06-04 22: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