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暑假,我们对湖北某些地区农村迷信活动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农村现在虽然是科学进步了,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改善了,但却刮起了一股与当今崇尚科学、全力建设小康生活与先进文化的时代节奏不合拍的逆风,那就是各村村民热衷于修庙拜神,对此是慷慨解囊和乐此而不疲。
在与当地的一些村民交谈中发现这种现象主要归“功”于一些所谓“德高望重”的长老,甚至是一些曾经参加过农村基层领导工作的老党员和老干部,正是在这些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带动下,农村村民积极地投身到这种和当今精神文明建设很不和谐的活动之中。为此,下文我们将主要对这些始作俑者的心理动机作简要的分析。
一、不甘寂寞的心理
在农村,由于长期疏忽于精神文明和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业余文化生活非常单调,农村居民在农闲时一般是白天摸麻将晚上看电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从农业生产或基层领导工作上退了下来后,有较多的空闲时间和精力,他们平时忙碌惯了,一下子闲下来后,却又没有可供他们消遣打发时间的地方。而且这些老人以前都在当地很有影响力,他们或者是勤劳和持家有方,或者是在基层领导工作中为当地人民作出了贡献,或者是平常热心于公事(例如帮助街坊邻居排忧解难、调解争纷、解决红白喜事等),这份影响力是他们以前成绩和功劳的象征,而现在好像他们老了,不中用了。于是他们不甘心,为了打发时间,证明自己还有用,积极地参与到这个修建庙宇的“公益事业”中,他们在号召、鼓动、安排村民参与的过程中找到了昔日的“权力”感。
二、继续发热、为村民“谋福”心理
鼓动和带领村民修建庙宇,他们并不认为或根本没有认识到这是在从事封建迷信活动,是在拿乡亲们的血汗钱干些拖现代文明建设后腿的蠢事,相反是在为乡民做些积功积德的善事。在他们看来,庙宇的修建活动本身是代表全体村民向“神”作出讨好意向的一大善功,庙宇的修建也为那些善男信女提供了活动的场所,总之有利于全村的乞福。再者他们认为庙宇的修建为本村带来了如下好处:(一)创造了巨大商机。因为凡到寺庙中敬神许愿的香客都必须就近购买若干油蜡香纸,决不能自带和从别处购买。于是附近经营这方面东西的店家生意都很兴旺,而且周边大量“善男信女”的涌入也带来了服务业的发展,如一些旅馆饭店专门为远方香客提供食宿。虽然是一些小本生意,但对于长期只能靠天吃饭的农村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是上天的“恩赐”。(二)提高了本村和本族姓的知名度。大量从别村乃至附近的一些中小城市慕名而来的香客,过去死气沉沉、无人问津的地方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碰到特别日子甚至是车水马龙,有时还能一睹本地方“达官贵人”的尊容和风范。(三)为本地方村民提供了一个消遣娱乐的地方。修建的庙宇院中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树下有棋桌,有健身的地方,甚至还有一个水上亭子,那通往亭子的走廊弯弯曲曲的,四周还配有雕塑绘画,一切颇有情趣。一到晚上或是农闲季节,这些地方就成了他们聚集消遣的好去处。
所有这些修建庙宇的“好处”,在那些长者看来,的确是给地方上造了福赢了利。殊不知,他们这种畸形的短视,给村民带来的不是福和利,而恰恰是愚昧,这种迷信的愚昧从长远来看,势必会阻碍本地方的发展。
三、攀比从众心理
通过到几个乡镇村庄的走访发现基本上在每个镇上都建有一座庙宇,这些庙宇新旧和规模程度不一,但一般新近修建的比早先修建的规模与华丽程度都较大、较高,还有不少庙宇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扩建的。其中一个主事讲的话颇具有代表性和说服性。他说:“现在,好多地方每年都要新建不少庙宇,而且规模和档次都越来越高,如果我们不‘居安思危’、不发展、不壮大,我们就要落队,作为这么一个大姓,我们的面子就掉大了。我们不要怕花钱,因为丢面子才是大事。”的确,村民们普遍认为自己苦点累点都不要紧,最关键的是要顾全面子,何况这些以前吃苦耐劳不甘居人后的老汉们更是不允许自己的庙宇不如他人的。
四、一些私心
在这些为首者当中难免有夹带一些名利私心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任何人做什么事肯定有自己的目的,或是为了名,或是为了利,为名为利并不一定应遭到非议责难,但是过分的名利私心却另当别论。在这些人当中,构成其心理动机是如下的名利思想。(一)为自己立名。每座庙宇修建后,其负责人的名字都要用一个石碑(一般称为“功德碑”)刻上,并将石碑树立在庙宇的门前以告世人和留作永久的纪念。从远方来的香客一般都要去拜会庙宇的主要负责人,碰到重要的客人,一般要这些负责人出面代表本村或本族姓进行迎来送往,别的地方上有什么庆祝活动也由他们做代表前往祝贺。在这些过程中他们的“影响力”不仅得到了体现,而且得到了扩大,附近地方上的老百姓没有不曾听说过他们的大名的,他们出去时碰到的人们也是纷纷向他点头打招呼,在农村很讲究这个,对此他们很满意。(二)能吃点喝点。作为负责人,他们要代表本族和本地方出面接待外来客人或是出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于是少不了吃吃喝喝,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人老了还能用老百姓的钱吃点喝点,又有什么不好呢?(三)能顺手捞点。在这些为首者当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为了给族人或本地方办点好事,出于迷信思想而想办点讨好“神”的事,其中确不乏有这样的人:自身根本不迷信,不相信有鬼神的存在和鬼神奖善惩恶,参与到其中自有其不可告人的企图。由于负责庙宇的修建与日常管理的属于农民自治组织,结构松散,制度欠缺,各种管理和监督机制几乎为零,决策和执行全靠个人自觉或某几个人说了算,所以其中有不少可供这样的人钻空子的机会。实际上,地方上的人们也对其中的问题颇有看法。有的村民就对庙宇负责人在经济上的清白存有怀疑,他们议论道:“他这种人以前在村上千基层领导工作时,就把村上的账搞得一团糟,现在庙上更是一个人说了算,我们怎能相信他。”
上述几点并非全面,但本文只期说明这点——的确,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农村人之所以热衷于修庙拜神活动,并非仅仅用傻子遇上了骗子就可以解释的,里面还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而绝非唯一因为迷信和信仰的原因。
作者简介:李霞玲,武汉理工大学人文杜科系研究生
李诗和,武汉理工大学人文杜科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