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到底从哪里来的问题,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说法,大体上有三个来源:
一是古代神话与传说;二是宗教信仰教条;三是科学发现。
无神论者否定了前两者,而肯定了最后者,是出于有证据的理性判断。而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提供了这样判断的可能。2002年,科学家查清了,如果将人的全部染色体与黑猩猩比较,而这之间有1.23%的遗传基因有差异。后来,科学家又对个别染色体做进一步的详细比较,直到2006年还不断有论文发表。据说在差异特别大的区域里,很可能包含着“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基因。几百万年前,人与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开始分化,在两种基因组(全部基因)中,分化后产生的基因变化得到积累和延续①。达尔文的人从黑猩猩而来的预言得到分子生物学的成果支持。
但是如何达到“人是进化的产物”结论,我们可以从两条路径考虑,一条路径是从寻找人类祖先的足迹开始的,涉及到人类起源和进化———如何从猿到人,同时体质形态还在进化;另一条路径可以从组成人体的器官的进化来思考,涉及了生命进化的问题———人是生命进化的结果,同时,人的器官还会进化或退化。
一、进化的观点缘何提出
几年前,《苏菲的世界》畅销全球,它开篇的问题就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是个亘古以来萦绕人们脑际、挥之不去的问题。
有史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古文明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和传说,都把人置于一种特殊的位置上。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关于女娲抟土造人、以石补天就是一个东方创世的典型版本。如《太平御览》引汉代应邵《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解人也。”又如《淮南子·览冥训》记:“女娲炼五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②而古埃及的版本则是,鹿面人身的圣神哈奴姆在制造陶器的作坊里用泥土塑成人的形状,然后又和女神赫脱一起赋予这些泥人生命,人类就此诞生了。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人和动物都是由普罗米修斯用泥土捏出来的,然后,这位伟大的天神又从天上给人类盗来火种,并且教会人类各种生存的技能。
最为悠久而又被教条固定下来的说法,就是《圣经》中的七日创造说。而万物之灵的人,也同世间万物一样,被至高至善、全能无比的上帝所创造。“神创论”思想持续了几千年,一直当成真理,到了今天仍然被不可更改地作为基督教的第一条教义。如《旧约全书·创世记》③中描绘上帝在“第六天创造了各种牲畜、野兽和昆虫;最后上帝说:‘我要照着我的形象,照着我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而产生在公元前6至5世纪古印度的佛教对于人的由来与人生有着自己诠释,被称为人类本原论和人生“缘起”说。按照佛教的世界图式,“人”作为“类”,与三界六道的其他有情类一样,也是永恒存在的,既无所谓生也无所谓灭。然而具体到某个劫期,人类则有生有灭。这种生灭体现和反映在“四大劫”的自然运转上,那就是“人”来源于“天”。《世记经·世本缘品》对于人生之初有颇长的一段叙述,可以说是佛教关于人类本原最原始的材料,大致意思是说,“光音天”的堕落者“大梵天王”为“造化万物”之主,是“一切众生父母”,人类是众生堕落的结果,而人的堕落则始于贪“食”;食为众生之本,也是人生变化的第一动力。作为个体众生得“生”的原因,包括他的生命形态和此后的命运,都是他先前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结果。
只是到了近代以后,人类对动物及自身的解剖结构有了认识,按照动物身体相似情况建立了动物分类系统。由于人和猿猴类的许多相似,人被归入了灵长目一类中。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动物和植物不断变化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论学说,把人与自然进化联系到一起。赫胥黎在1863年出版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中引用了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论述了人与猿类的亲源关系,第一次正式提出人猿同祖的理论。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中指出人类和现生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已灭绝的古猿进化来的,并预言我们的早期祖先可能起源于非洲。他说:“因此,非洲在从前非常可能是那些与大猩猩和黑猩猩密切相近的已灭绝猿类的栖息地,而由于这两个物种是现在人类最亲的同类,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早期的祖先生活在非洲大陆要比在其他地方更为可能。”但当达尔文提出这些观点的时候,在世界任何地方还没有发现早期的人类化石,他的结论完全是根据理论推测的。至于人类起源于何时,出现后都经历了哪些阶段,人类是如何进化的,在当时还都是未知。
那么,现代科学对这个问题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图景呢?
二、人由猿进化而来,不是上帝造人
1. 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科学发现人类化石的历史过程)
虽然达尔文的推测提示了一条研究的方向,但是推测并不能证明人类是由古猿演化来的,人们需要直接的证据,而最坚实的证据应该是远古人类祖先留下的骸骨化石(如头骨、颌骨、牙齿等化石)。在过去的近百年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国的数代科学家到非洲去寻找人类祖先的足迹,结果无论是在1924年第一次发现化石人类成员,还是近几年的发现人类化石,也无论是在非洲还是在欧洲、亚洲,迄今为止,人类学家已经发现了大量的人类化石及早期活动留下的遗迹,并通过放射性元素衰变特性准确地测定了年代(用钾—氩法测定其年代)。
寻找的历史与最为典型的事件如下:
1924年约翰内斯堡的威特沃斯兰德大学医学院的解剖学教授雷蒙德·达特,在南非的塔翁(有译为汤恩)发现了第一个童年古猿的头骨化石和颌骨、牙齿化石,推测它可以用双脚支撑直立行走。达特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这个化石是似人和似猿性状的混合体,是已发现的与人的系统最相近的一种灭绝的猿。因在非洲最南部发现,所以被命名为“南方古猿”。虽名称上叫古猿,但是实际上属于人的系统。
到20世纪50年代,在上述5个南非地点总共发现了70多件南方古猿化石。学术界将在南非发现的南方古猿化石归为一个属两个种,逐渐确立了南方古猿作为早期人类祖先的地位。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非洲寻找人类化石的活动逐渐转移到东非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埃塞俄比亚奥莫河谷和阿法地区的哈达地点又发现了大量的生存年代在350万~15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在非洲还发现了大量的后期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化石。其中包括在肯尼亚发现的迄今最为完整的直立人骨架KNM-WT 15000。
1974年,美国古人类学家约翰逊发现了名为“露西”的一具女人的大部分骨架。根据对她的骨盆、脊柱和膝盖骨的研究,可以肯定她是两足直立行走的,年代测定为340万年前。1976年,玛丽·利基在坦桑尼亚的莱托里地区发现了一组保存完好的凝结于火山灰中的人类足迹。其年代相当可靠,距今370万年前。根据对足弓形态和步态的分析,可以认定是直立行走的。上述发现是当时人类两足直立行走年代最早的证据。
到上世纪90年代初,在非洲发现的南方古猿已达6个种,即非洲种、阿法种、粗壮种、鲍氏种、羚羊河种和埃塞俄比亚种。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东非和南非的许多地点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这些化石的年代含括了距今440万年到距今数万年。根据这些丰富的人类化石材料,学术界将人类演化的历史大致划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几个阶段。
1994年,在埃塞俄比亚阿法盆地发现了距今 440万年前的大量人科化石并命名为“南方古猿始祖种”。此后,理查德·利基的妻子米芙·利基与美国古人类学家埃伦·沃克在肯尼亚特卡纳湖西岸又发现了距今42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定名为“南方古猿湖畔种”,并认为它是最早能直立行走的人科化石。
1999年,在埃塞俄比亚阿法盆地中阿瓦什地区发现了距今250万年包括颅骨、牙齿及颅后骨在内的数量丰富的早期人类化石。这些化石具有许多与南方古猿其他成员不同的特征,如脑量较小(约 450毫升)、牙齿尺寸非常大;下肢骨较长,与人类接近,而上肢骨则较短,类似于大猿类或南方古猿其他成员。这些化石被命名为“南方古猿惊奇种”。对化石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在与人类化石同一层位并且与人类化石仅仅1米远的地方发现的羚羊、马和其他动物骨骼上有明显的人工切割及打击的痕迹,部分管状骨两端破裂。提示当时的人类已具有屠宰动物及吸取骨髓的行为。同时,这也是迄今最早的人类屠宰动物的证据,为食用动物肉类在人类演化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分类上,南方古猿属于人科内的一个属,包括了至少9种类型,生存在不同的年代。其中以 1994年公布的发现于埃塞俄比亚距今440万年的南方古猿始祖种最为古老。一般认为,人类的演化经过南方古猿一种或几种向后期过渡,其余的南方古猿类型最终灭绝了。
但是,进入到了21世纪,古人类学家的发现却将人类祖先从440万年前又向前推进到600万~700万年前。
有意思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遗传学家萨里奇等根据对人类和现生大猿蛋白质结构和演化速率的分析,提出人类和黑猩猩的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距今500万~600万年前。此后,分别向后期人类和现生大猿类的方向演化。近年,DNA序列研究显示人猿分别的时间可能在距今600万~700万年前。然而,直至20世纪90年代,已经发现的早于4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非常稀少。这与人猿共同祖先可能的分别时间500万~700万年前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化石空白区。所以,寻找衔接已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与人猿共同祖先之间的缺环,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近10年来,在非洲寻找人类祖先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发现了一些年代更早,可能属于接近人猿最近的共同祖先的早期人类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使得学术界对与早期人类起源有关的一些传统观点有了新的认识。
2000年年底,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皮克福德等宣布他们在肯尼亚中部图根山区的鲁基诺化石地点发现了距今600万年前的原初人图根种(俗称“千僖人”)。
2001年7月,英国《自然》杂志又报道了近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距今580万年前的地猿始祖种家族祖先亚种。
2002年7月《自然》杂志报道,法国科学家布汝耐等在位于中非的乍得共和国北部沙漠地区发现了一具距今600万~700万年前的撒海尔人乍得种(俗称“托麦人”)。这些化石呈现分别与猿及人类相似的混合特征,很可能代表着人猿分别后最早的人科成员,并按照其发现地将其归入一个新属新种:撒海尔人乍得种。目前还不能十分确定撒海尔人乍得种是否已经具有了直立行走的能力。
尽管学术界对其中一些化石的演化地位还存在争议,但这些年代在600万~700万年前的化石的发现,使学术界意识到人类起源或人猿分别的时间比原来想象得要早。这些化石的发现使得人类的历史再次向前延长到600万~700万年前。同时,非洲作为人类起源地的可能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支持。
当然,随着化石的新发现,关于人类进化的图谱还在不断地接受挑战④。2007年8月9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文章,对“直立人”由“能人”进化而来的观点提出挑战。文章指出,研究人员在肯尼亚北部图尔卡纳湖东岸获得两块化石,其中一块化石是能人的上颚骨,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144万年以前,比以前发现的同类化石的年代更晚。另一块化石是一个保存完好的直立人的头骨,其年代可追溯到距今大约155万年以前。这一发现表明,这两个种群实际上在东非共存了大约5万年。文章的作者之一米芙·利基说:“它们共存的事实使直立人不可能从能人进化而来。”但是,并非所有的古人类学家都同意这种推测,据前不久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一些古人类学家认为,仅仅用几颗牙齿来认定那件上颚骨化石属于能人是不够的;美国哈佛大学的古人类学家菲利普·莱特迈尔(Philip Rightmire)指出,当谈到可能的直立人祖先的时候,“我们拥有的只有能人。我看不到任何令人信服的证据能否定能人是直立人的祖先。”
迄今为止,在非洲发现的人类化石包括了人类演化的各个阶段,即从700万年前至今的“托麦人”、“千僖人”、地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及晚期智人。但是,在非洲以外的欧亚地区未发现早期猿人化石,目前也无可靠的证据支持存在比直立人更早的早期人类成员。这使得学术界有理由普遍认为非洲是由猿向人的过渡及早期人类起源的发生地,在欧亚地区发现的直立人化石是来自非洲的早期人类成员向欧亚扩散的结果。
2. 人类诞生与演化的基本历程
为了更能理解现代人在自然界动物分类中的位置,现看如图的人类档案⑤:
大约6500万年前,原始人(人和猿所属的动物目)开始同原始的哺乳动物分化,那时的哺乳动物几乎全是小老鼠,常常栖息在树上,生活在由恐龙主宰的环境中。1500万年前,非洲大陆热带雨林有各种各样的猴类和猿类,人科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出现,如腊玛古猿Proconsul。
600万~700万年前的撒海尔人乍得种(俗称“托麦人”),是人们一直寻找的具有人和猿共同混合特征的人猿最近的祖先;
600万年前原初人图根种(俗称“千僖人”),是人猿分离时间最近的人科成员;
580万~520万年前的地猿始祖种,与后来的南方古猿相似,但牙齿特征更为原始;
440万~150万年南方古猿,已经直立行走,属于人的范畴,是人科内的一个属。一般认为,人类的演化经过南方古猿的一种或几种向后期过渡,其余的南方古猿类型最终灭绝。他们主要以植物为基本食物,接近食物链的底层;
240万~140万年前的能人,在分类上归入人科下面的人属能人种,是第一代原始人,其脑容量比南方古猿明显扩大1/3(约为500~800毫升),并能开始用石块制造工具(第二代工具)。能人越来越具有杂食性,似乎变成了200万年前的“鬣狗”,专门捡食大型食肉动物吃剩下的食草动物遗体,使他们从食草动物变为食肉火杂食动物。他们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来切割遗体,从骨头中吸食骨髓。这些工具开启了人类技术进步的先河,人类行为从此有了文化的成分;
180万~20余万年前直立人“猿人”,属于人科下面的人属直立人种。我国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确立了直立人在人类演化的地位。直立人是第二代原始人,脑容量仅有900毫升,只是现代人的2/3。他们发现并利用了火(比神话传说早了150万年),可以经过火炙吃到熟的食物,营养得到了改善,食谱发生变化,由植食性动物改变为杂食性动物;100万年前,直立人开始走出非洲,向欧亚大陆扩散,无论是在中国、爪哇,还是在欧洲、非洲都发现了直立人的化石;
20万~10余万年前早期智人,狩猎用的石器技术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可以制造远程狩猎的投掷武器———石球;
10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又称“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形态上和我们没有太大的区别了,但出现了心智上的飞跃。3.5万年前的他们使用了精细的石器工具,长矛弓箭等狩猎工具大发展。同时,动物骨骼和鹿角也首次被用来制造工具,其中包括用于缝制粗糙衣服的原始针和用于雕刻的原始工具。3万年前,进化为有智慧的智人,还会说话,已开始有了艺术的创作,壁画勾画出难以捕捉的动物形象,还有表现出人类心中的某种象征———原始宗教的反映,原始雕刻的妇女小雕像是当时人类母系氏族社会的偶像。
现代人,越来越聪明脑容量达到1450毫升,大脑皮层十分发达。由于汗腺发达,体毛随之减少。迄今为止,咀嚼器官还在缩减。
人类进化之路何其漫长。古猿从树上下来,在热带大草原上依靠两足直立行走,其间经历了数百万年;开始使用手,学会用火,又经历了数百万年,从非洲暖洋洋的安乐窝到踏上向地球各个角落,包括最寒冷的极地地带扩散的征程,又用去数十万年。地球的主角不再是灵长目,不再是类人猿,也不再是人科,已经变成智人了(其中最著名的是生活在7.5万~3.6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被认为是现代人的直系祖先),他们的智力在一步步增加,最后导致了具有更高智慧的智人,也就是我们现代人类的出现。
3. 人类不是进化的终点⑥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其体质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托麦人开始,经过千禧人、地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在过去的数百万年里,人脑的脑量增大,身高增加,下颌骨缩小,面部趋向扁平,牙齿趋向减小,两性差异缩小,上肢相对于身体的比例下降,骨骼的粗壮度减弱。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晚期智人(大约距今3万年前)的体质特征同现代人基本相似,所以又被称为“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进入全新世人类的体质特征基本上不再发生变化。近些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全新世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人群的遗骸进行了研究,发现近万年来,全新世人类的体质特征仍在进化,其颅容量在逐渐缩小,身高不会一直增长。如图:
中国全新世人群的体质特征仍在进化,从新石器时代经过青铜器时代到现代,脑颅颌面颅趋向缩小、鼻型趋向狭化、眶型趋向高窄化、颅型趋向圆隆化。未来人类头骨的粗壮程度有减弱的演化趋势。
另外,抵抗疾病能力的变化。发现人类由狩猎与采集转为定居农业后,疾病显著增加,其中缺铁型贫血的患病率增加了48%,各种感染增加了54%,龋齿患病率上升到现在的50%。
再有,人种间的差异正在减小。青铜器时代以后,人群之间的迁徙、混杂颌基因交流情况日渐增多,特别是到了近代,种族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并且出现了许多中间类型的种族类型,实际上已无一个种族能保持纯粹的血统。在不远的将来,人种的概念也会成为历史。
目前,国际学术界对近万年来全新世人类体质特征是否还在演化、怎样演化、这种演化的意义等许多问题还处在探讨性的阶段。一些学者认为,引起人类体质特征变化的原因可能与气候、环境、食物结构的变化因素有关;也有学者认为,全新世人类体质特征的演化可能是由人类自身演化所决定的。
总之,全新世那里,包括现代人类进化的历程并没有停止,人类仍在进化。(待续)
注释:
① 马杰译,“黑猩猩与人的差别在哪里?”《科学世界》2006.4.P44
② 杜继文,气功与特异功能解析,方志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46页。
③ 《圣经》
④ 《参考消息》2007年8月10日科技新知,“新发现挑战人类进化史”《科学世界》2007年第9期第9页。
⑤ 高俊方,《科学世界》2000年第3期,“我们从何而来,将走向何处(下篇)。”
⑥ 吴秀杰,“人类还在进化吗?”《科学世界》2006 年12期58页~62页。
作者简介:孙倩,中国科协副编审
本文责编:申振钰
(《科学与无神论》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