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集锦 >

科学与胡适的无神论思想及其人生

时间:2015-07-07 23:14来源: 作者:黄金生 点击:
胡适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思想曾在大陆受到批判,他虽在许多方面反对马克思主义,但在秉持无神论方面却与马克思主义相一致。他虽曾一度成为“耶教信徒”,但终究与其强烈的理性和怀疑精神相悖。他在吸取西方文明的同时,却剔除了其中的基督教神学,成
  

       胡适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思想曾在大陆受到批判,他虽在许多方面反对马克思主义,但在秉持无神论方面却与马克思主义相一致。他虽曾一度成为“耶教信徒”,但终究与其强烈的理性和怀疑精神相悖。他在吸取西方文明的同时,却剔除了其中的基督教神学,成为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并提出自己独特的人生观。

      胡适的父亲崇信宋明理学,不相信迷信,他家大门曾贴着“僧道无缘”的大红纸条。但在父亲去世后,胡适小时候因受其母亲影响,也曾懵懵懂懂的有过信神拜佛的经历。他的思想的转变从他开始看朱熹的《小学》开始。在《四十自述·从拜神到无神》中,胡适写道:
      有一天,我正在温习朱子的《小学》,念到了司马温公的家训,其中有论地狱的话,说:“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烧舂磨,亦无所施。……”我重读了这几句话,忽然高兴的直跳起来。《目连救母》、《玉历钞传》等书里的地狱惨状,都呈现在我眼前,但我觉得都不怕了。放焰口的和尚陈设在祭坛上的十殿阎王的画像,和十八层地狱的种种牛头马面用钢叉把罪人叉上刀山,叉下油锅,抛下奈何桥下去喂饿狗毒蛇,——这种种惨状也都呈现在我眼前,但我现在觉得都不怕了。我再三念这句话:“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烧舂磨,亦无所施。”我心里很高兴,真像地藏王菩萨把锡杖一指,打开地狱门了。①
      不久,他又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从中知道了范缜的《神灭论》:
      缜著《神灭论》,以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②
      这段话使胡适完全相信了无神鬼的道理:
      司马光引了这35个字的《神灭论》,居然把我脑子里无数鬼神都赶跑了。从此以后,我不知不觉,成了一个无鬼无神的人。③
经过了这次“思想解放”之后,胡适便不再虔诚拜神礼佛了。但他从小是一个对母亲很孝顺的人,当着母亲的面,还不敢说不信鬼神的话;他母亲叫他去拜神佛,也不敢不去,怕伤他母亲的心。而当母亲不在跟前,胡适便对小伙伴们大发无鬼无神的议论,甚至去打菩萨。在《四十自述》他曾写道:
      半路上到了中屯外婆家,我们进去歇脚,吃了点心,又继续前进。中屯村口有个三门亭,供着几个神像。我们走进亭子,我指着神像对砚香说:“这里没有人看见,我们来把这几个烂泥菩萨拆下来抛到茅厕里去,好吗?”④……过了一个月,母亲同我上中屯外婆家去。她拿出钱来,在外婆家办了猪头供献,备了香烛纸钱,她请我母舅领我到三门亭里去谢神还愿。我母舅是个虔诚的人,他恭恭敬敬的摆好供献,点起香烛,陪着我跪拜谢神。我忍不住笑,恭恭敬敬的行了礼,——心里只怪我自己当日扯谎时不曾想到这样比挨打还更难为情的责罚!⑤
      由此可以说,十一二岁的胡适已经接受了无神论的思想。
      1908年7月,胡适成了《竞业旬报》的编者和记者,⑥ 十一二岁就全盘接受了无神论思想的胡适,在《竞业旬报》上把他的朴素无神论做了尽情地发挥。如连载小说《真如岛》。在第11期的郑先生论“扶乩”和第28期的《无鬼丛话》中,胡适已开始自己独立的思考,不恪守陈说,不迷信教条:
      吾尝持无鬼之说,论者或咎余,谓举一切地狱因果之说而摧陷之,使人人敢于为恶,殊悖先王神道设教之旨。此言余不能受也,今日地狱因果之说盛行,而恶人益多,民德日落,神道设教之成效果何如者!且处兹思想竞争时代,不去此种种魔障,思想又乌从而生耶?⑦
      1910年8月16日,胡适考取“庚款”第二批留美生,从上海出发,乘船赴美。9月17日,到美国的纽约州绮色佳镇的康乃尔大学。在美国,一般民众都信仰基督教,宗教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那时中国学生到美国后,基督教领袖和基督教家庭,都表示热情欢迎和接待,其目的是借此宣扬基督教的教义和美国的生活方式。胡适回忆道:
      在绮色佳地区康乃尔大学附近的基督教家庭——包括许多当地士绅和康大教职员——都接待中国学生。他们组织了许多非正式的组织来招待我们,他们也组织了很多的圣经班。假若中国留学生有此需要和宗教情绪的话,他们也帮助和介绍中国留学生加入他们的教会。因此在绮色佳城区和康乃尔校园附近也是我生平第一次与美国家庭发生亲密的接触。对一个外国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极其难得的机会,能领略和享受美国家庭、教育,特别是康大校园内知名的教授学者们的温情和招待。⑧
      在这里,胡适接触了很多美国家庭,教友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象。
      1911年2月,他开始向他的朋友艾思私下学拉丁语。随后的一个月,他在艾思的邀请下,参加了一个宗教集会。在以后的几个月中,他经常参加宗教活动。其中,在6月14日至19日,在宾西法尼亚的风景胜地卡诺松林参加的宗教集会上,胡适成为基督教的信奉者。在日记中,他对这一信仰变化作了解释:
      六月十八日,第五日:讨论会,题为“祖先崇拜”。经课。霍奇顿神父说教,讲“马太福音”第二十章一至十六节,极明白动人。下午绍唐为余陈说耶教大意约三时之久,余大为所动。自今日为始,余为耶稣信徒矣。是夜,摩西先生演说其一身所历,甚动人,余为堕泪。听众亦皆堕泪。会终有七人起立自愿为耶稣信徒,其一人即我也。⑨
三天之后,他在一封给在中国的密友许怡荪的信中对此作了更详细的解释:
      弟方入中国公学时,有同学陈绍唐君(广西人)与弟同班。一年之后,此君忽入守真堂专读英文,后遂受洗为耶教徒。他于前年来美,仅于此相见。其人之言行,真如程、朱学者,令人望而敬爱。其人信道之笃,真令人可惊。然其人之学问见识非不如吾辈也。此可见宗教之能变化气质矣。
      昨日之夜,有摩西者,为莫特之副,其人自言在大学时染有种种恶习……无所不为。其父遂摈弃之,逐之于外。后此人流落四方,贫不能自活,遂自投于河;适为水上巡警所救,得不死,而送之一善堂。堂中人劝令信耶教。从此此人大悔前行,遂力行善以自赎。数年之后,一日有会集,此君偶自述其一生所历,有一报纸为揭登其词;其父于千里之外偶阅是报,知为其子……遂父子如初……此君之父为甚富之律师,其戚即美国前任总统也。此君幼时育于白宫,则所受教育不言而知,而卒至于此,一旦以宗教之力,乃举一切教育所不能助,财产所不能助,家世所不能助,友朋所不能助,贫穷所不能助之恶德而一扫空之,此其功力其可言喻!方此君述其父再见其子时,抱之于怀而呼曰:“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予为堕泪,听众亦无不堕泪。会终有七人起立,自言愿为耶教信徒,其一人即我也。⑩
      从1911年6月至1912年12月,他上了圣经课,通读了《圣经》,参加宗教布道。
      当时的胡适,远在异乡,第一学年课程结束,终日无事,又加之他学的是他不感兴趣的农学。又得知好友程乐亭病故,他在日记中写道:
      乐亭之噩耗,已于怡荪书中知之。自是以后,日益无聊,又兼课毕,终日无事,每一静坐,辄念人生如是,亦复何乐? 此次出门,大半为此,盖欲借彼中宗教之力,稍杀吾悲耳。{11}
      胡适此时对西方文明无限向往,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在胡适的心里占据了主要地位。由于初出国门,胡适把基督教当成了西方先进文化的一种,对西方文化的高度景仰使胡适失去了对基督教的甄别能力。再加上身边一些信教的人的榜样作用,胡适接受了基督教。
      胡适十一二岁已经接受了无神论的思想,他的宗教热情很快就降温了。随着对西方文化和基督教的认识的加深,他开始用一种理性的、审慎的态度来对待基督教。在1912年圣诞前夜,胡适在参观过天主教的一次宗教活动后,写道:
      有人告诉我今夜天主教堂有弥撒礼,因往观之……坐定审视,堂上有塑像甚多,中列十字架,上刻耶稣裸体钉死之像……此等偶像,与吾国神像何  异? 虽有识之士,初不以偶像祷祀之,然蚩蚩之氓,则固有尊敬顶礼迷信为具体之神明者矣……坛上牧师合十行礼,俨如佛教僧徒,跪拜起立,沓沓可厌。其所用经文及颂祷之词,都不可解,久之,始辨为拉丁文也。吾敢言座中男女十人中无二之能解其词者。此与佛教中之境况何异乎? {12}
      在此之前,胡适就对基督教的实质有所怀疑,他说一位卫理公会的教长“其言荒谬迷惑,大似我国村妪说地狱事。”从形式到内容,胡适对基督教歧义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理论也感到无所适从,充满了疑惑。1913年10月8日,在《道德观念之变迁》一文中,胡适写道:
      同一宗教之人,亦有支派之异:天主旧教繁文缛礼,后人苦之而创新教。然新旧教都以耶稣为帝子,神也,死而复生,没而永存,于是有三尊之论(Trinity)。三尊者,天帝为父,耶稣为子,又有‘灵’焉(Holy spirit)。近人疑之,于是有创为一尊之教(Unitarianism),以上帝为一尊,耶稣则人  也。凡此之类,都以示道德是非之变迁。{13}
      胡适对于基督教的批判还与有些传教士打着宗教的幌子行使侵略他国和推行霸权有关。他曾愤怒地指出:
      在做慈善事业方面,在处理个人事务,国内事务方面,耶教徒确实为耶教徒。然而,一介入国际事务,他们便摇身一变,不是耶教徒了……这些自称信耶教之国家只认暴力,不认别的……他们对弱国这权利和权益不理不睬……他们仍置法律与正义不顾,只管攫取国民和贸易收入,只管侵略别国  的领土。{14}
      这样,胡适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宗教信仰后又回到无神论的立场上。此后,他一直坚守无神论的立场。对于胡适坚守无神论思想的原因,学界多有讨论,如有的学者总结为三点,一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他的潜移默化,使他逐渐成为一个“无鬼无神的人”,并形成了其无神论思想的根基。第二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传入和普及,使其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无神论思想。第三点为实验主义的“决定性影响”,成为胡适反对有神论的根据和立足点,并一直成为其反对宗教“神”的武器。{15} 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与这种无神论思想相对应,胡适的人生观是一种典型的科学人生观,是一种寻找自我,并创造自我的人生观。“科学的人生观”有两个意思:第一拿科学做人生观的基础,第二拿科学的态度、精神、方法,做我们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方法。了解胡适的人生观,主要有三篇文章:《科学与人生观序》、《易卜生主义》、和《不朽——我的宗教》。{16}
      西方的宗教寄托了人们对死后的一种寄托,剔除了基督教神学的胡适如何看待人生的价值呢? 中国人往往把后代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儒家提出传统的“三不朽论”即“立德”、“立功”、“立言”。对此,胡适皆不认同或给予了批判。对于前者,他在1914年9月的一则日记中写道“吾国家族制度以嗣续为中坚”(孟子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六个流弊:一、“望嗣续之心切,故不以多妻为非”;二、“父母欲早抱孙,故多早婚”;三、“唯其以无后为忧也,故子孙以多为贵,故生产无节”;四、“其所望不欲得女而欲得男,故女子之地位益卑”;五、“父母之望子也,以为养老计也,故谚曰‘生儿防老’,及其既得子矣,既成人矣,父母自视老矣,可以息肩矣,可以坐而待养矣。……其为社会之损失,何可胜算? ”;六、“父母养子而待养于子,养成一种牢不可拔之倚赖性。”
      他用著名哲学家培根的两段言论来论证自己的思想:一、“夫人最大事功为公众而作者,必皆出于不婚或无子之人,其人虽不婚无后,然实已以社会为妻为子矣”(《婚娶与独处论》);二、“吾人行见最伟大之事功皆出于无子之人耳。其人虽不能以形体传后,然其心思精神则已传矣。故惟无后者乃最能传后者也”(《父子论》)。
      对于后者,胡适认为,传统的“三不朽论”虽然比较现实,但仍有三大阙失。1)它是一种“寡头不朽论”,即不朽只是少数伟人的不朽;2)它只是“善”的不朽,只能扬善而不能贬恶;3)“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之间的界限含混不清。由此胡适写下了《不朽——我的宗教》一文,副标题为“我的宗教”,足见其在胡适思想中的地位。在文章中,胡适称“社会不朽论”乃是人生的“宗教”。胡适认为,社会的生命,是一个有机的组织、有机的整体。任何个人,作为“小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和无数小我有着直接或是间接的联系,是和社会的全体和世界的全体有着互为影响的联系,是和社会世界的过去和未来有着因果关系的。过去种种的小我,现在种种的小我,以及将来种种的小我,一代传一代,一点加一滴,一线相传,连绵不绝,这便是“大我”。小我虽然会死,但是每一个小我的一切作为,功德罪恶,语言行事,都会永远留存在大我之中。社会不朽,大我也是不朽的,因此小我也会不朽。譬如,他举出弹三弦的人,曾引发诗人写诗的动机。又如,一个得了肺病的人吐一口痰都能传遍无数个家庭,使无数人生病。故他认为,在世上曾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借由社会这个“大我”而不朽。{17}
      “社会不朽”思想的核心是个人对社会的负责,“小我”对“大我”的负责。一个人,不论地位贵贱,不论才智高下,不论身份地位,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只要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尽了自己的职责,都认真的利用现在的小我,多积德,不作孽,整个社会就会协调的朝前发展,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小我与大我的完美协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即使是最普通的一个人,都会有他自己独特的作用。社会不朽说体现了社会生活是交互影响、分工合作的过程,个人造成社会,社会成就个人的历史现象。社会不朽论是中国传统的三不朽论由精英信仰而大众信仰的转化,是中国传统思想之现代转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注释: 
      ① 胡适:《四十自述》,中国文联出版公司,36页。
      ② 胡适:《四十自述》,中国文联出版公刊,37页。
      ③ 胡适:《四十自述》,中国文联出版公司,37页。
      ④ 胡适:《四十自述》,中国文联出版公司,39页。
      ⑤ 胡适:《四十自述》,中国文联出版公司,41页。
      ⑥ 从第24期起胡适接任主编到1909年1月22日第40期因病终止。
      ⑦ 胡适:《四十自述》,中国文联出版公司,64页。
      ⑧ 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新浪读书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40682_25445.html
      ⑨ 胡适,《胡适日记全编.1》,曹伯言整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6页。
      ⑩《胡适作品集》,转引自(美)周明之著,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雷颐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2页。
      {11}《胡适日记全编.1》,曹伯言整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7页。
      {12}《胡适日记全编.1》,曹伯言整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93页。
      {13}《胡适日记全编.1》,曹伯言整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01页。
      {14}《胡适日记全编.2》,曹伯言整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4—105页。
      {15} 郑旭敏,朱海亮《胡适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及理论渊源》,《东岳论丛》,2003年第24卷第2期。
      {16}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选集》,引自闻继宁《胡适之的哲学》,上海三联书店,40页。
      {17} 参见谭宇权:《胡适思想评论》,文津出版社印行(台北),1997年版,第167—168页。
参考文献
      ① 胡适:《四十自述》,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②《胡适日记全编1.2》,曹伯言整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③ 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④ 易竹贤:《胡适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⑤ 白吉庵:《胡适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⑥ 闻继宁:《胡适之的哲学》,上海三联书店。
      ⑦ 谭宇权:《胡适思想评论》,文津出版社印行(台北),1997年版。
      ⑧(美)周明之著,《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雷颐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⑨ 胡明:《胡适思想与中国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⑩ 郑旭敏,朱海亮《胡适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及理论渊源》,《东岳论丛》,2003年第24卷第2期。
      作者简介:黄金生,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习五一.
     (《科学与无神论》2011年第4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尹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开放浏览 注册时间:2015-06-06 13:06 最后登录:2016-06-04 22: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