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争鸣 >

科学精神与伪科学

时间:2004-05-03 00:00来源:www.kxwsl.com 作者:涂建华 点击:
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共同体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所遵循的精神价值和道德规范。理性的精神、批判的精神、创造的精神和实践的精神和感情中立的原则,被称为基本的科学精神。龚育之先生曾对科学精神作过如下阐述:在长期的科学发展中形成为优良传统的种种科学精神,包
       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共同体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所遵循的精神价值和道德规范。理性的精神、批判的精神、创造的精神和实践的精神和感情中立的原则,被称为基本的科学精神。龚育之先生曾对科学精神作过如下阐述:在长期的科学发展中形成为优良传统的种种科学精神,包括"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反对迷信、反对盲从的精神","善于革新、善于创造、反对因循、反对守旧的精神","在科学研究中孜孜不息、锲而不舍、自甘寂寞、自甘淡泊、不求富贵、不求闻达,把精力倾心在事业上、而不是花费在享乐上的精神","意识到自己从事的科学工作对于社会、对于人类的责任,积极地参加反对侵略、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维护人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斗争的精神。"[31]龚育之先生关于科学精神的论述,已经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了。
    科学精神的迷失和人文精神的淡泊,是伪科学产生的历史原因。科学精神归根到底是理性的批判精神,这种精神在历史上曾与科学的兴衰相一致。如果说我们曾经有过自春秋战国到汉唐的两次科学兴旺时期--这两个时期分两步把我国的科学技术推向世界科技高峰--的话,那么,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勇于探索、崇高理性的科学精神。但是,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惊奇地发现:科学技术发达的文明古国--中国,没有能率先进入现代文明,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说北宋初期,我国尚有沈括等在当时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家的话,那么,自此以后中国在世界上排得上座的科学家就寥若晨星了。我们应该从科学之外去探究,比如政治和思想界的情况,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如果我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汉唐的"升平盛世"对科学的昌明具有某种关联的话,那么,北宋以来在思想界推崇的"尊孔读经,八股取士"的程朱理学对思想的禁锢,应该是自宋以来科学停滞的主要原因。事实正是如此,在一个没有自由气氛的国度里,科学精神的沦丧是不言而喻的。人们坐在"三纲五常"的"理学"圈子里尊孔读经,以求"八股取士",哪有心思研究科学呢?相反的例证是,自宋以来堪称巨匠的李时珍,正是一位仕途不顺,屡试不第而放弃做官的奢望转而从医的不合时宜的人。这种情形延续到了近代。这使 我们在牛顿、达尔文成功的年代里无所建树,等到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我们的国门后,我们才从破碎的窗棂间闻到了一丝充满着原是我国发明的火药的气味的现代科学的西风。这段残酷的历史使我们看到了我们随着科学落伍而丢弃了科学的精神,取而代之的是因循守旧、迷信盲从的传统文化的禁锢。阴沉幽暗的四合院,是神秘文化和蒙昧主义的渊薮。
    在人文研究上长期落后于社会需要现状,也是伪科学得以风行的原因。哲学研究落后,不仅直接影响到人文科学研究的整体状况,甚至制约着自然科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早期的人类常常借助宗教诱发人们对自然宇宙和生命意义的幽思,在幻想神灵保佑、超然度世的同时,一步步发展着科学。宗教、哲学和科学成为人类整体思维中各不相同却又密切相关的思维方式。在一个宗教不发达、哲学研究滞后的国度里,一些哲学和宗教的研究课题,一齐踊向了有耀眼光环的科学领域,于是伪科学 就大量涌现了。比如神灵、生命、信仰、前途命运、宇宙意义等问题,被借用科学术语,从宗教和哲学领域转移到了科学领域,于是伪气功、特异功能和所谓"人体科学"便粉墨登场了。
    五四运动开始我们打倒了孔家店,却没有真正请来"德先生"和"赛先生"。这样,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具有国家宗教意义的传统哲学不得不让位于多种主义、多种思潮的"对立互动",一个世纪性的文化断层大势就这样形成了。与此同时的政权转移疏忽了具有国家宗教意义的文化的传承和建设。传统文化的感召力突然地失去,使社会变得无所适从而动荡不安。砸碎旧文化建设新文化成为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而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政权和军事的实力较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文精神的迷失成为必然,人们思想的随意性如萍随水,人们对于君主专制式的随意政治麻木不仁,在一个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没有了是非曲直,有的只是站在这边与那边的抓阄式的取向。而且这种"麻木"一旦成为性格,人们便会产生一种渴望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的浮躁和空虚。此时如有特异功能或法轮功 一类的群众运动,即可显现"乱者四应"的荒唐局面。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伪科学的出现不是巫术和迷信的简单重现,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自宋以来我国对科学不利的思想环境造成了科学精神的迷失,而五四以来我们传统文化的断层又造成大众在人文精神上的迷惘,伪科学适时地成为文化断层中的 填充物之一并且可能在人文精神缺失的人那里得到承认。
    在培养人文和科学精神方面,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然而,现行的教育没有很好地担负起这个责任,建国以来的教育,我们几经改革,结果是越来越向分割、封闭的小学科方向发展,学校教育使教育者的知识因专业化而脆弱。当伪科学超出我们所学专业的知识范围的时候,当伪科学以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面目出现的时候,我们的专家、我们的博士或硕士却无法辨别。至于在极左思潮,伪科学、拜金主义面前,我们的大学生显示出的麻木或盲目,使我们这一代人人文精神的迷失、人格至尊的脆弱的原形毕露。
    (本文来源于涂建华《中国伪科学史》第一章第五节,原标题为“科学精神的迷失和人文精神的困惑是伪科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在重新审读后,发现人文精神的迷失问题没有讲清楚。人文精神的概念、人文精神迷失为什么会导致伪科学,这写问题都没有论清楚。我发出来,希望有专家指点。发此文的一个目的是因为网友tongyuzi发了一个有关“科学精神”的留言,为了让读者对照进而有所取舍,我就把龚育之的“科学精神”观点登出来了。前些年,关于什么叫科学精神展开了好长时间的讨论,学术界所认同的“科学精神”大致如像龚育之所述。关于这个问题,好象没有什么再讨论的必要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