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争鸣 >

网络迷信的意义

时间:2006-04-02 00:00来源:科学无神论 作者:涂建华 点击:
1 、网络迷信是人类认识和信仰多样化的表现。人们认识的多样性、世界观的不一致,是网络迷信存在具有必然性。从这一点讲,我们可以抑制网络迷信,却不能消灭网络迷信。 网络迷信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体现,是与唯物主义及其无神论背道而驰的,是落后文化的体现
  

1、网络迷信是人类认识和信仰多样化的表现。人们认识的多样性、世界观的不一致,是网络迷信存在具有必然性。从这一点讲,我们可以抑制网络迷信,却不能消灭网络迷信。

网络迷信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体现,是与唯物主义及其无神论背道而驰的,是落后文化的体现。这些落后文化,在历代都是不入流的。我国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即使在崇尚以天命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儒、道、释宗教文化为历朝历代,世俗迷信都是被抑制和歧视的。典籍中把儒、道、释三教外的九流或江湖十二相放在祝由十三科里,是巫术的内容。目前的网络迷信基本在巫术的范畴,在哲学意义(即使是唯心主义的命理)范畴的很少。在史学范畴、文献学范畴的也很少。巫术和迷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在理叫迷信,在技叫巫术。我们在网络看到的许多迷信网站是在教你如何测算、如何占卜,属于技术范畴,是迷信,更是巫术。

网络迷信的现实生活中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攻击在网络的缩影。

迷信是一种历史现象,由来已久,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不会也不能被我们消灭。

2、从社会学角度看,我们必须规范网络迷信。规范的原则是既允许和理解、又批判和打击。这是辨证的规范。
   
这两点是不矛盾的。允许是因为迷信作为一种信仰也是可以自由的;理解是我们有的人,或任何人在有的时候需要迷信的安慰、同情或麻醉,而适应这种需要的从业人员,也有他选择谋生手段的自由。我们有些人,一提到迷信,就讲街头那几个可怜巴巴的瞎子,我觉得很肤浅。我曾经对人家说,我不管他们,不批评他们,甚至还同他们聊天,付钱抽一个彩头然后同他们研究。因为他们是残疾人,是社会上最可怜的群体,是弱者。他们的行为是为了糊口。这些人所从事的,也不是完全的迷信,他们有时充当了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一个德行高尚的算命先生,他们是与人为善的。所以,你可以理解他们、甚至同情他们。还有一类人,他们是真正的学者,由于他们接触传统的神秘文化较多,他们就可能从学术上研究迷信的理论,甚至发表这些方面的观点,这也是正常现象。就像哲学家康德说的:“愚蠢和智慧之间的界限如此模糊不清,以至于在其中的一条道路上走的时间太长了,也难免会沾到另一条道路的边。”我们现在一些教授,北京大学的丁希贤、南京大学的李书友,就是这种情况。一方面他们是搞中国文化研究的,如李书友研究儒家文化,有这方面的著作,同时,由于他们知识的局限,比如对现代科学(实证科学)不能理解,没有这方面的修养,所以就把风水当作科学在宣传了。他们不知道,在现代话语境界里的科学,是实证的现代科学,不是古人所有的那些闪耀一点点科学亮光的东西。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要引起争论。这样的现象,实际上是不同科学素养的人的沟通问题。比如,风水是不是科学,气功是不是科学,中医是不是科学,都是这样的争论。我曾经在网络上同张洪林先生就气功问题争论了一段时间,就是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虽然是学术争鸣,但也是不半斤八两的问题。从时代的进步看,从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看,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约到精细的。经验科学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甚至现在还在广泛使用,但经验认识又是在归纳的基础上得出的,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和实际上的不完善,所以,必将被实证科学所替代。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实证科学也就是所谓“科学主义”的立场,对经验科学进行再认识。比如中医的定性定量研究,要逐步提升到实验室水平。我们现在看到的禽流感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家禽瘟疫历来就有,但只有目前的研究才达到了实验室水平,并且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古人看风水,有它朴实的美学观点,有些是经验的东西,比如葬地与后代的发达,本来这个关系不很大,但个人认识有限,用统计的办法获取知识,归纳出风水理论。同时,又试图从理论上说明,于是就有了阴阳五行风冲气散等理论。但总的说,古人对风水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其理论更是荒唐的。我们现在肯定的是古人对真知的追求和他们整体错误中的部分合理。但绝对没有继承的道理。现在我们的学者,出于他们的学术情感,发表一些偏执的理论,并利用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学术成就构成的影响力形成的权威影响人们,这是很危险的。他们的行为如果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如为企业看风水挣钱的人),更是贻害无穷。这就是我要讲的对待迷信的第二个态度:批判和打击。

批判是需要营造百家争鸣的氛围,要允许人们说话,不要搞“三不主义”。最近两年的人类要不要敬畏大自然,就争论的氛围来说,是很好的。这是我国近年哲学界的一件大事,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反科学主义、环保主义)观点对立的演示。这样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中国人很矛盾,改革开放初,为了提高国力、赶上世界科学发展步伐,夺回文革的损失,提倡科学,但这样一来,人文的东西就少了。我曾经夸张地说,我们的科学主义的成就是把我们的国力用超常规的速度提上来了。但我们有点顾此失彼,我们牺牲了整整一代人的人文素质。我们现在的新一代,70后,80后,等等,人文素质少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程度。一个人,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不知道了,光知道科学有什么用。所以,我们看到近年来提倡素质教育的呼声、看到环保的声音、和谐社会的说法和以人为本的提法,甚至三农问题的受到重视,弱势群体问题,就是人文主义的体现,就是对科学主义的反思。这样的反思现在还根本没有结果,所以我们的政策,今后还会更大的受到哲学思潮的影响。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1979年开始,为什么我国会出现长达20年的神秘注主义思潮,一是文革以来甚至解放以来受到打击的迷信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的反弹,另一个就是在倡导科学技术的同时,我们忽视了人文教育,结果神神怪怪的东西就以意识形态被大家所追逐。它占了空子。就像一块土地,本来就肥沃,需要播种庄稼,你却没有播,你说播庄稼是小事,现在的大事是建实验室或者建楼房,结果怎样,结果空地上长满了杂草。神秘主义就是这样一些杂草。后来我们打击邪教,就是除草,我们搞素质教育、先进性教育,就是种庄稼。

当然,上面的问题设计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问题,好像我在说人本主义很重要,而科学主义有些过分了。其实不是。科学过分那是一个科学道德科学伦理问题,如如何看待科学的负面影响、环境问题和战争问题。但目前中国的人本主义者并没有抓到问题的实质,就是说,你应该说出在怒江建坝会造成什么危害,这些危害与建坝带来的好处比,孰重孰轻?人本主义(还是讲环保主义好,免得人们认为以人为本也有问题)――环保主义就没有这样的科学思维,他们把环保的理由说得太肤浅,为环保而环保,把敬畏自然说得宗教崇拜似的,这就给科学主义者提高了很好的靶子。相对而言,我更同意人们不必要敬畏自然的观点。其实哲学课本上的两个观点,一是人们依赖自然,另一是人们要认识和改造自然、趋利避害,让自然为人类谋福利。这样的问题,讨论了两年,还没有结果。学者各自的偏执是其中一个大的原因。另外我发现有些参加者(如地球村文化公司)还存在本集团的利益。这就不可避免要偏执。

说营造百家争鸣的氛围,就是让迷信的天敌出场。现在像人类要不要敬畏大自然,就是在天敌间争论,很好的事情。

但反迷信的天敌环境不容易自由生存,这里有一个“墙壁效应”,同时还有一个利益问题,就是:宣扬迷信是有偿的,而批判迷信是无偿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意识形态主管部门,我们的政党和社会团体,要扶植、培养迷信的天敌。说到网络迷信,简单说这些部门要扶植反迷信网络,扶植无神论网站。
   
但这是很不够的。我国现在有一个中国无神论学会,是受到扶植的,但扶植的力度也就印六期杂志和开一次会的力度,说得寒碜一点,绝对比不了一个小巫婆富有,更不要说迷信公司了。为什么要扶植,很简单,人们愿意上门给巫婆施舍、积德,购买周易预测,却很少有购买《科学与无神论》的,这是“墙壁效应”,我们的支持太小了。团体为什么可以支持,美国无神论学会就是团体支持,而且最初是一些家庭妇女搞起来的,因为这是公益事业,是关系到我们后代的事业呀。我们曾经有一句话,就是有神论有人讲,无神论无人讲,后来人家说不要这么说,容易造成与宗教界的不团结。我觉得就是这样,说一个事实,全世界可能都找不到一个修炼无神论的,因为无神论是科学,经常在讲,学校里就学这个,没有吸引力。但人们不知道,科学知识不等于一门关于信仰的无神论知识,况且科学知识的传播过程不但可以不传播无神论,而且还可以传播有神论、传播迷信。我就知道一个人在课堂上讲了一学期法轮功,还有的教授宣扬UFO神奇,说法轮功是超科学。所以,作为认识论的无神论,绝对不是科学知识的搭售品,必须有专门的教育。可是我们没有做,或做得太少。

网络无神论也是这个道理。比如“科学无神论”就难以获得扶植。你知道全球的有神论(包括宗教界和迷信)都在盯着这样一个网站呀,因为他是唯一的,现在垮了,人家心理怎样?我自己心理又怎样,可以想见。一些网友都在想办法营救了,说要集资,我没有同意,他们一天一天在无偿维护网站,已经让我有欠债的感觉了,我还要他们出资,太过意不去了。我不是没有想办法,比如,广告“科学起名”之类,但一开始我就打错主意了,至今没有接到一个单。我太高估人们对科学的态度了。

所以说需要扶植,我们可以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自己的学术作出牺牲,但我们的力量太渺小的。而作为宣传部门或政党组织,则应该支持我们而不是要求我们无偿奉献。

第二个方面还一层就是打击。打击是在法律上的行为。对于迷信,打击的依据是有的。我们经常提到的黄毒赌都是有打击依据的,迷信就没有吗?打击迷信的法规是多角度的,如宣扬迷信是不可以的,网络条例上就有;网络邮购迷信书籍、函授等,工商税务部门应该可以管得到。很多迷信网站都是依托迷信公司迷信作坊的,我们的管理没有到位。

要之,对迷信既需容忍和理解、又需批判和打击。最重要的是把握尺度。

网络是虚拟的现实,在迷信问题上,网络是现实的缩影。我们在现实中对迷信打击就很不够,网络迷信泛滥当然在所难免。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