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宗教问题 >

试析宗教在道德教化中的作用(上)(2)

时间:2014-02-05 10:12来源: 作者:周伯琦 点击:
二 上面我们已经看到了宗教在道德教化中的正功能,然而,宗教在道德教化中的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印度著名哲学家雷蒙潘尼卡讲到,各种宗教史都表明(就我的认识来说这里没有例外),不仅仅最为崇高的人类精神成
        
       二
      上面我们已经看到了宗教在道德教化中的正功能,然而,宗教在道德教化中的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印度著名哲学家雷蒙·潘尼卡讲到,各种宗教史都表明(就我的认识来说这里没有例外),不仅仅最为崇高的人类精神成就是以宗教的名义完成的,而且对人类尊严最为凶恶的背离也是以宗教名义作出的。⑨ 说到宗教中不道德的典型例证莫过于“圣战”,直接以神的名义进行屠杀,泯灭人性。据说,当贝济耶(Beziers)被十字军攻破时,教廷使节担心异教徒佯装正统教徒躲过处死,于是说:“把他们全都处死,因为上帝本人知道。”因此,对异教徒的征服,几乎是通过整体灭绝实现的。⑩ “十字军相信上帝已来到他们之中,并和他们一起欢赴征程,夺取圣地。而圣女贞德认为,她是听命于天国的声音的。”{11} 显然,杀戮者认为,他们不仅得到了上帝的指令,而且是同他们一起完成杀戮的。遗憾的是圣战并没有止步于中世纪,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发动圣战, 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 造价高达11亿美元的世贸中心摩天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造成了3000多人丧生。对于9·11事件引发的海湾战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指出:“埃及、叙利亚、约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阿富汗、苏丹等地方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集团,都谴责这场战争是‘十字军战士和犹太人’联合反对‘伊斯兰及其文明’的战争。”{12} 弗洛伊德认为:“在各个时代,不道德所得到的宗教方面的支持并不少于道德所得到的支持。”{13} 宗教在道德教化中的负面因素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宗教体系的经典及教义中充斥着违反伦理道德的内容
      关于《圣经》中有关违反伦理道德的内容,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理查德·道金斯的阐述可谓深刻。他说,我所要论证的就是,现代道德体系,无论它来自哪里,但绝不可能来自《圣经》。他举出的几个例证很有深意。
      一个是《旧约·创世记》挪亚方舟的故事,它源于巴比伦神话。“方舟上载有成对的动物这一传说极富吸引力,但挪亚故事的道德说教则骇人听闻。上帝对人类极度失望,所以他要淹死所有人,包括儿童(唯有一个家庭除外),出于恰当的理由,甚至还包括动物,可以推测,这些动物该是清白的。”道金斯认为,相当多的人是按照字面意思来解读《圣经》的,他们把自然灾害看作是神对人类过失的惩罚,“无可怀疑,许多亚洲的信徒,他们也把2004 年的海啸归结为人类的罪孽,而不是地质板块的运动,这些罪孽包括在酒吧里的喝酒跳舞到不遵守琐碎的安息日规定。”另一方面,一些宗教人士还会以神的报复进行威胁。2005年11月,宾夕法尼亚州的多佛市民,投票否决原教旨主义者强制开设“智能设计论”课程 ,美国著名电视传道人帕特·罗伯逊严厉地警告多佛市民:如果在你们的地区遭遇一场灾难,不要责怪上帝。你们刚刚把他赶出了你们的城镇,当麻烦来临时,不要奇怪上帝为何不帮助你们,如果灾难来临,我将不会提醒。他甚至把2005年美国新奥尔良飓风引发的水灾归因于一个女同性恋喜剧演员。{14}
      另一个例证是《圣经》中约书亚毁坏耶利哥以及入侵应许之地迦南的故事,道金斯认为,这样的故事在道德上与希特勒入侵波兰,或针对库尔德人和沼泽阿拉伯人的大规模屠杀没什么两样。他在这里讲述了一位以色列心理学家乔治·塔马林所做的一个令人震惊的研究。塔马林对1000多个以色列学童,年龄在8—14岁之间,叙述《旧约·约书亚记》中耶利哥战场的故事:约书亚对百姓说:“呼喊吧,因为耶和华已经把城交给你们了!这城和中所有的都要在耶和华面前毁灭……唯有金子、银子和铜铁的器皿,都要献给耶和华,必入耶和华的库中。”于是百姓完全毁坏了城中所有,不拘男女老少、牛羊和驴,都用刀杀尽……他们又用火将城和其中所有的都焚烧了。唯有金子、银子和钢铁的器皿,都放在耶和华的库中。随后塔马林问孩子们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认为约书亚和以色列人的行动是正确还是错误?”他们必须在A(完全正确)、B(部分正确)和C(完全错误)之间进行选择。结果具有一定的倾向性:66%给出完全正确的选择;26%给出完全错误的选择;8%给出中间选择。在实验中,塔马林又把168个以色列儿童分成不同的组,给他们相同的文本,都来自《旧约·约书亚记》,但有些文本中约书亚的名字被“林将军”所代替,“以色列”则被“3000年前的中国”所代替。现在实验就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仅仅只有7%的人同意林将军的行为,有75%的人反对。换言之,当他们所信奉的犹太教在文本中被去除时,大多数儿童都认同现代人所共有的道德判断。但是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就会大相径庭。这种差异开始于早期生活。正是宗教决定儿童对于种族屠杀采取不同的态度:谴责还是宽恕。{15}
      道金斯不仅展现了《圣经》中违背伦理道德的内容,而且将其对信徒的负面影响揭示得淋漓尽致。类似的陈述,经书中还有很多:当以色列人出埃及占领了迦南地并与当地的亚摩利人打仗时,“耶和华从天上降大冰雹在他们身上……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杀死的还要多”(书10:11)然后耶和华让太阳一整天停在空中不落下,这样以色列人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杀戮亚摩利人(10:15);后来,当以色列人攻打亚玛利人时,上帝命令以色列人,“现在你要去攻打亚玛利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要怜悯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撒上15:3)。这是一个好战的、暴力的部落神的形象。{16} 美国著名宗教社会学教授莱斯特·库尔茨认为,每个主要宗教信仰中,都有他们使用暴力的一个理由,通常情况下受到禁止的行为,获得神的准许就会变成一种职责。经书上有大量合理杀?的先例。据希伯来经文记载,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权威见证,当不公正的行为发生或违背了神圣的律法时,上帝会杀人并指引一些人去做这样的工作。{17}
      (二)不同宗教(教派)之间无伦理道德可言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因宗教因素引发的暴力、冲突、迫害,乃至战争,无不发生在不同宗教或同一宗教不同教派之间乃至叛教者,对于异教徒、叛教者、蛮人、上帝的仇敌、肮脏的异乡人是没有伦理道德可讲的,正所谓“教会以外没有救恩”。如韦伯所言:“当不同的宗教团体已成为竞争对手,彼此皆主张其神乃唯一之真神时,将爱延伸至包括异教之信徒在内即愈为困难。佛教传说中曾叙述过,当佛陀令其门徒一视同仁地施予耆那教僧侣食物时,这些僧侣大为感到惊讶。”{18} 希克认为,各种宗教传统无不“自称为真”,即自以为只有“我的传统”才是真理的化身;可问题在于,所有这些宗教传统关于真理的说法,不仅是不同的而且是冲突的;这样一来,如何解释各种宗教在真理问题上的诸多相冲突或相矛盾的主张,便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希克指出的这种“自称为真”、“以绝对化的真理观来排斥甚至清除异己”的观念或立场,在近几十年的宗教哲学研究中被称为“宗教排他主义”。{19} 提到宗教迫害,人们自然会想到英国的“血腥玛丽”、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德意志查理五世的“血腥诏令”……可笑的是,当我们熟知的天文学家,一位离经叛道的神甫——布鲁诺,被罗马教廷烧死在罗马广场上的时候,中不知另一位西班牙学者塞尔维特此前就遭到新教“宗教法庭”的迫害,正是曾经受过天主教迫害的新教领袖加尔文下令将其活活烧死。关于英国女王及圣公会对清教徒的残酷迫害,以至于他们被迫到美洲新大陆寻求宗教自由的历史几乎人人知晓,但他们达到美洲后,对同他们一起移民到这里的贵格会信徒进行迫害,致使大批贵格会信徒逃离马萨诸塞州的事情却很少被提及。这一连串的迫害可能恰恰表明了不同宗教、不同教派间的非人道行径。
      对于人类伦理道德践踏的最极端的形式,莫过于种族仇杀和战争。十字军东征、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历史上的宗教战争历历在目,现实社会中因宗教因素引发的战争也从未止步。1992年,波黑在美国和西方的策动下发生内战,该国居民的三个主要民族,信奉三种宗教,波黑内战交织着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战争从1992年打到1995年,历时3年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最残酷的一次因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局部战争。战争中有27.8万人死亡,大多是死于种族仇杀的平民。再看阿以冲突,五次中东战争之后,虽有拉宾、巴拉克时期达成的一些和平协议,但阿以冲突仍在续写:2008年12月,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了为期3周的“铸铅行动”,造成1400多巴勒斯坦人死亡,5500多人受伤; 2010年5月31日,以色列袭击了开往加沙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船队,致使数十人伤亡;2011年3月,以色列与哈马斯军事冲突升级,对加沙地带发动多轮轰炸;2012年11月,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起代号“防务之柱”的军事行动,打击了数百个巴勒斯坦武装据点。或许还应该提到的是:南北苏丹及尼日利亚的仇杀和战争;爱尔兰共和军的暴力恐怖活动;菲律宾南部阿布沙耶夫恐怖组织的多起震惊世界的血腥惨案及斩首行动;巴厘岛的爆炸事件,等等。美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史蒂文·温伯格讲到,几千年来,虔诚的人们一直在努力解决神正论的问题:一个被认为是好的上帝,竟然为世界带来那么多的苦难。……想起大屠杀,那些想证明上帝人道的企图就一点儿不值得同情了。{20}
      (三)宗教道德中存在着很多违反人类伦理道德的东西
      韦伯认为,宗教伦理机制源于禁忌的合理化。禁忌的合理化最终导致一种规范体系,根据此一规范,某些行为永远被视为宗教性罪恶,必须接受制裁,违反者有时甚至被处死,免得由于个人的宗教性罪恶而使邪恶的巫术危及整个团体。以此,即出现了一种伦理制度,而禁忌则为其最终保护。此一伦理制度包括了饮食的禁忌,“凶日”禁止工作(犹太教的“安息日”最初也是这一类的日子),禁止与某些特定的人——特别是近亲团体——结婚的规定。一般的发展过程是,当某些事已成为习惯时,不管是基于理性或非理性的解释(例如有关疾病与其他邪恶巫术作祟的经验),它们即逐渐被视为“神圣的”。{21} 禁忌是原始人由于敬畏和恐惧神秘异己力量,在行为上的限制和禁戒规定,是人—神关系反映。后来的宗教道德也都是以人—神关系为依据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麦克艾佛指出,既然超自然力量是由人,特别是处于蒙昧时代或社会的人出于对自然现象的恐惧、无知或曲解而想象出来的,那么他们的宗教规范就几乎不可能是其社会需求的真实反映。他们经常歪曲社会关系,并且承认和鼓励对社会利益有害的行为。这样的例子自古有之,比如,对有益食物的禁忌,用活人献祭,宗教堕落,致残的入教仪式,以及愚蠢的迷信,也有现代的具有严格约束力的规定,如反对计划生育,对伤病不采取适当的医疗。麦克艾佛认为,宗教规范是相对保守,道德规范却常常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作出反应,因此,两种规范时常发生冲突。而且,由于宗教规范的约束力来自“更高的权威”,它就经常威胁到判断的自主性,而判断的自主性恰恰是进步的成熟的道德的首要条件。保守的宗教抵制了新生的道德思想和进步科学在社会上的应用。例如,它们反对探索人类起源的真相,反对使用麻醉来缓解痛苦,反对解除因一方精神错乱或有暴力行为而名存实亡的婚姻,也反对计划生育措施。曾有一段时期,女巫以宗教规范的名义被烧死,而另一场抵制性病的全国性运动也因同样的原因遭到反对——宗教的保守性有大量众所周知的历史证明。{22} 库尔茨也讲到宗教道德与人类伦理道德的背离:有时,宗教禁忌会显得过时或误导人——有时的确如此。但从特定信仰体系或社会之外看上去经常显得不符合逻辑的东西,从内部看时却可能完全合情合理。就像印度圣牛,宗教禁忌保护它们在街上闲逛,即使在最繁忙的城市。大部分游客都很奇怪这些母牛竟然不能宰吃掉,往好处想,会觉得这样挺不方便,往坏处想,考虑到在相同的城市和村庄有那么多营养不良的人,就会觉得这是丑闻。此外,母牛崇拜已经引发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暴动,后者更喜欢吃牛肉而不是敬拜牛。{23}
(未完待续)
       注释:
      ① 保罗·昆茨:《历史中的十诫》,甘霖译,贵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54页。
      ② J·M·yinger《宗教社会学经典快读》,李向平、傅敬民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54-56页。
      ③ 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动、汲?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64页。
      ④ 约翰·希克:《从宗教哲学到宗教对话》,王志成、柯进华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第147页。
      ⑤ 阿兰·德波顿:《写给无神论者》,梅俊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73-76页。
      ⑥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63页。
      ⑦ 马克斯·韦伯:《宗教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8页。
      ⑧ 亨利·柏格森:《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彭海涛译,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12-113页。
      ⑨ 雷蒙·潘尼卡:《对话经——诸宗教的相遇》,王志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13页。
      ⑩ 罗纳德·L.约翰斯通:《社会中的宗教》,袁亚愚、钟玉英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0-201页。
      {11} 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动、汲?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92页。
      {12}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224页。
      {13} 弗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杨韶钢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页。
      {14} 理查德·道金斯:《上帝的迷思》,陈蓉霞译,海南出版社,2010年版,第192-194页。
      {15} 同上书,第200-209页。
      {16} 约翰·希克:《从宗教哲学到宗教对话》,王志成、柯进华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第160-161页。
      {17} 莱斯特·库尔茨:《地球村里的诸神》,薛品、王旭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46-247页。
      {18} 马克斯·韦伯:《宗教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61页。
      {19} 转引自“宗教与国际热点问题”,张志刚著,《宗教》,2008年,第6期,第25页。
      {20} S·温伯格:《终极理论之梦》,李泳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页。
      {21} 马克斯·韦伯:《宗教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0页。
      {22} J·M·yinger《宗教社会学经典快读》,李向平、傅敬民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5-8页。
      {23} 库尔茨:《地球村里的诸神》,薛品、王旭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7页。

      作者:北京市委统战部原副部长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周伯琦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4-02-05 10:02 最后登录:2014-02-05 10:0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