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坛精华 > 生活随笔 >

任先生,家乡人民永远怀念您

时间:2015-06-17 22:39来源: 作者:刘庆民 点击:
2009年7月11日,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魂归故里。家乡人民感到无比悲痛,在先生的故里北任村,在先生的母校平原一中,在收藏先生赠书的县图书馆,在先生时刻关心的家族企业“百年老字号”山东通德公司,在平原大地上先生留下足迹的地方,
  

       2009年7月11日,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魂归故里。家乡人民感到无比悲痛,在先生的故里北任村,在先生的母校平原一中,在收藏先生赠书的县图书馆,在先生时刻关心的家族企业“百年老字号”山东通德公司,在平原大地上先生留下足迹的地方,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深情的怀念着这位从家乡走出去的世纪老人。在平原人的眼里,他既是一位名播四海的知名学者,他更是家乡人民的优秀儿女;他既是引领当代知识分子方向的杰出代表,更是家乡人民的自豪与骄傲!他的根和魂永远在故乡的热土里。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任继愈先生永远活在家乡人民心中。

      在任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学者、先生生前的同事、学生和朋友齐聚先生故乡山东平原县,缅怀和追思先生光辉人生,感悟他为人为学的卓绝风范,作为家乡人,我们向远道而来的友人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我也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先生生前关心和热爱家乡感人至深的一些片段,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平原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远古少昊之世为爽鸠之墟,西周初为齐西境之下邑,秦朝置县,汉朝为郡(国),秦汉以降,平原郡(国)历世1113年,三国时期蜀国开国皇帝刘备东汉末年曾在这里做过5年的县令和国相。在明朝洪武年间,任继愈先生的先祖由外地迁平原县城北邻建村,取名任乡庄。任世家族在明朝出了个刑部右侍郎任世凭,遂改名任庄。任氏家族世代书香,传至任继愈这一代可谓名门望族。先生1916年4月15日出生在北任村,在家乡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1928年先生入平原县立初级中学(现平原一中)就读,在战乱和动荡的年代完成了他的初中学业。任先生在后来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说:“世界之大,好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别的人都不管。你比如人活着为什么这个问题,那个学科都不解决这个问题,你物理呀、化学呀什么的,都不管这个问题。我就想应该刨根问底吗!”他又说:“我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对此大有印象,对那些作家有印象。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念鲁迅的书,如《风波》呀什么的。”“我喜欢文学,喜欢鲁迅的作品。我觉得他看问题比较深刻,透过表面现象,一针见血,有这么一个好处,我觉得鲁迅的文辞也很美,有力量,有工夫。我喜欢鲁迅的文章,还喜欢鲁迅写的字。”“中学时候我就喜欢看书,我家里也有一些藏书。看书,那时候也看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史记》、《二十四史》,学术界的学术刊物杂志,比如商务印书馆的《东方杂志》,那是一个很老的一个杂志,综合性的,也有文有史什么都有,那时候还能借五四以后的文学作品,看鲁迅的书、郭沫若的书,还有郁达夫、冰心呀。”
      1931年7月,任继愈结束了3年的初中生活,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大附属高中。从此,告别了他深爱的故乡,走上了一条求知求索的人生之路。60多年后的1996年9月,在平原一中校庆70周年的时候,先生已是82岁高龄,他以三级校友的身份回母校参加校庆活动,这时他已经是著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国家图书馆的馆长。
      一、拳拳报国志  悠悠故乡情
      任先生从青年时代就离开家乡,立志报效国家、造福民族,但故乡的情怀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越是到老年这种感情越浓厚。在上世纪的90年代,他担负着国家重大社会科学项目的时候,他对家乡的事挂在心上,全力去做。他在2004年4月7日给我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自1931年离开山东,我一直在外地工作,对故乡未出过一点力,十分惭愧。”我从先生这种惭愧的心情中更加体会到了他对家乡的牵挂和热爱。其实,他一直尽其所能的为家乡做着宝贵的贡献。1987年10月,平原一中新任校长宋庆泽把校容校貌拍成照片,专门进京拜访任继愈先生,任先生在南沙沟寓所热情的接待了来自家乡的亲人。当宋校长向任先生汇报完平原一中的办学情况后,提出希望任先生能为一中题写个校牌。任先生非常高兴,欣然答应,他对宋校长说:“我就是平原一中的学生。平原1926年建县中,我1928年入县中读书,我是平原县中第三届毕业生。”得知先生是一中的老校友,宋校长异常激动,他们谈话一个多小时,从家乡的变化谈到母校的发展,从中学时光谈到大学时代,从哲学、宗教研究谈到国家图书馆建设。任先生千叮咛万嘱咐的对宋校长说:“国家要振兴,必须重视教育,办好教育,中学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希望母校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宋校长依依不舍的告别了景仰已久的老校友,不久,任先生就把自己精心写的“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中学”的条幅寄给了宋校长。
      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的鼓舞下,平原县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全县养鸽业蓬勃发展,全县信鸽、观赏鸽、肉食鸽等存养量超过1200万只,县里决定要在“恩城正月初八鸽子会”的基础上扩大影响,定在10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中国平原第一届鸽子节”,县里派人邀请任继愈先生参加。任先生非常高兴,他放下手中繁重的工作,推掉其他话动,于25日上午一大早赶到人民大会堂云南厅参加了县里的新闻发布会。
      在平原县北任村,任先生的祖父辈于1901年就创办了民族工商业醋坊取名“通德号”,后来发展成为酿酒、酱菜、醋、酱油等调料产品的综合企业,并且在济南等地开设了分号。1956年公私合营成立了平原县酿造制酒厂。党的三中全会后,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后,“通德号”的第三代传人任继祥带着自家酿制的白酒和老醋到北京向任继愈先生报喜。任继愈先生得知“通德号”建了酒坊,恢复了自营生产,非常高兴。他嘱咐家里的人们,通德是一家老字号,要通力合作,以德经营,并且亲笔题写了“通德号”牌匾。1996年9月,任先生回家参加平原一中校庆70周年时,刚到平原,就立即回到北任村看望任氏家族的长辈和通德号的掌门人任继祥,在通德酒厂现场品尝原浆老酒。他动情地说:“总算回家了,老通德的味又回来了。我今天品着通德的老酒,才感觉真正回到了家。”2001年通德号迎来了创建100周年,7月,任继祥再次到北京同任继愈先生见面,邀请任继愈先生参加百年庆典活动,先生说:“我年纪大了,回去不太方便,这样吧!我和继亮、继周兄弟三人每人写一幅字,作为对通德号百年庆典的祝贺。”庆典前夕,任继愈先生把兄弟三人的三幅题词寄给了任继祥,先生的题词是:“义利并存,守义则久。”这八个字既总结了通德号百年成功的经验,又为通德号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通德号不断壮大发展的企业精神的灵魂。在任先生的关怀下,通德号不断发展壮大,2006年12月,国家商务部授予通德公司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2007年4月山东省经贸委授予通德“山东省老字号”称号,2009年1月通德号生产的黑米枸杞醋被山东省食文化研究会列为“山东名优特产品”,2009年8月,通德传统酿造技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3月被授予第八届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2010年9月通德号生产的系列产品被“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指定礼品。
      先生对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总是挂在心上,不管是哪个部门哪个企业找到他,他总是有求必应。1992年底,平原县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部县志纂修完成,副县长刘桂芳和县志办的同志找到任先生请他为县志作序。在此之前的11年的编纂过程中,经常地征求先生的意见,得到他很多的指导。任先生很高兴的答应下来,他在认真看完《平原县志》征求意见稿以后,非常认真地为县志写了一篇《序》寄给平原县志办公室。类似这样的事太多了。他曾先后为“义和团平原起义纪念碑”,为“刘备在平原”“平原民俗”等书籍题写书名,为平原明代建筑文昌阁题写匾牌,为“平原图书馆”题写匾牌。为许多平原籍的老乡出版的书籍等题写了书名或条幅。对这些,平原人民将永记在心。
二、经常关心家乡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平原县是山东省的一个小县,但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任先生把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时刻挂在心上,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家乡的文化教育发展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996年是平原一中70周年校庆,先生已是80岁高龄,他不顾工作繁忙和年事已高,欣然受邀从北京专程回平原参加校庆活动。校庆前他为母校亲笔题词:“启智沃德”四个大字,并在边款题书:“1928年入平原县中开智进德受益,欣值母校70周年校庆。”他的题词挂在学校校友的书画展上,对全校师生是极大的鼓舞和教育。他高兴地参加了校庆纪念大会,并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向母校的师生们殷切的提出了四点希望,(一)现在生活好了,但艰苦朴素的传统不能丢。(二)青年要独立,不要事事依赖父母。中学受良好的教育很重要。初中是人从少年向青年的转变,也是人生观改变到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人生观改变的好,一辈子就会走正道。(三)有些学生家庭困难,我们要搞希望工程帮助他们。(四)学生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不要光顾了分数,分数是一个方面,分数考的再多,那只是半个好学生。要参加些家务劳动,参加校外义务劳动,养成帮助别人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青年。先生语重心长的讲话不时被师生们热烈的掌声打断。不仅对平原一中,对全县的教育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在校庆活动的校友联谊会上,任先生提议建立一个校友基金会,用于褒奖后学,帮助困难同学。他带头捐款。在他的带动下,一会就捐款20多万元,大家提议把这个基金叫“任继愈基金”先生坚决不同意,只好作罢,最后定名叫“校友救助基金”。
      2006年春,平原一中校长赵桂军和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商议在一中搞一个校友陈列室,并为任先生塑一尊铜像安放在平原一中校园内,以为全校师生楷模。当他们把这一想法和先生沟通时,任先生神色慈祥但语气坚定地说:“铜像还是不要搞吧。”当大家说出若干理由后,先生笑笑说:“我看这件事就请你们尊重我的意见吧。”这件事只好作罢,但先生为人师表的作风深深地教育了我们每一个人。
      2008年4月17日,我和县里的几位领导同志去北京看望先生,并向先生汇报了平原县用三年时间,把全县所有的中学都集中到县城读书的情况,先生听得非常仔细,不时插话询问。如,初中生全部进城读书,师资够不够? 学生进城读书,农民供不供的起? 等等。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先生非常高兴,他说:“这是地方政府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这个了不起,了不起。多少年了,农村的孩子进城读书也都是希望,现在实现了,了不起。关键是注意提高教学质量,不要让农民的希望落空。”先生又对我们谈起了对教育的一些建议,他说:“现在的教育是一个高考指挥棒,从大学指挥到幼儿园,全国一个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就像蒸出来的馒头一样,一屉一屉全是一个模样。”语言之间,我们体会到了先生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忧心。
      先生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事业的发展。1999年,平原一中有一名叫刘东骏的退休教师撰写了一部《中国历史知识三字经》,用通俗的形式写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普及历史知识,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任先生在县统战部副部长给他写的信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回信表示“刘先生为人值得尊重,《三字经》是部有用的书,很愿意尽力支持,能早日出版。”并表示“号召一些热心人捐资出这本书。我愿列名捐助。如果认为可行,我即把我要捐助的钱汇上。”随后任先生随即汇来500元。刘东骏老师收到任继愈先生捐助款后激动地热泪盈眶。在任继愈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下,《中国历史知识三字经》终于出版了。这样一位与先生素不相识的普通教师的书,先生不但支持还捐助,足以看出先生对家乡文化事业的关爱之心。
      2005年平原县成立了诗联书画学会,县政协副主席宋延广任会长,目的就是把平原的诗联书画界的业余作者组织起来,为平原县的文化发展贡献力量,当把这一情况向先生汇报后,并请先生题写一个匾牌,先生十分诚恳的说:“你们这是一个书画家的机构,最好是请北京书画界的书法家题写。”当宋延广等几位同志诚恳的说:“您是咱们家乡的人,您题和别人题不一样。”先生再没坚持,不久,先生把“平原诗联书画学会”的题字寄信给了宋延广,先生的题字匾牌一直挂在县艺术中心的门楣上。平原县工商联主席梁秀玲得知,民国初年平原工商联成立时有一通石碑,是平原清末乙酉拔贡李润深撰写,不知其艺术价值如何,他去信咨询任先生,任先生没有因事小而不管,他通过回忆,写信给梁会长,说明李润深曾是清末民国初年平原一位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字写的很好。如果这通石碑还在的话,当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并建议可采取赎买的办法收藏起来。后来县文化局花钱将这通石碑从私人手中买过来,收藏在了县文化艺术中心。
      1996年9月30日下午,我陪任先生到县图书馆视察时,除查看了几部旧县志和部分藏书以后,我对他说馆里有几幅历史字画和一部手批《红楼梦》请他看看。先生很有兴趣的阅看这些字画和书籍,并当场题词:“一九九六年九月三十日参观平原图书馆藏,望妥为保管,广为流传。”他回到北京后和红学专家冯其庸先生谈起这部书,请冯先生帮助研究一下这部手批本《红楼梦》的利用价值。
      2002年,我牵头组织了几个同志研究了一下东汉末年刘备在平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的情况,把大家的研究文章集结出版《刘备在平原》。我到北京向任先生汇报,并请题写书名。先生对我说:“咱们平原人都知道刘备在平原做过官,可是具体什么时间,有些什么具体故事很少有人专门研究过,这次县里组织人把这件事搞一下,很有意义。”并于当天晚上给我写好了《刘备在平原》的书名条幅。书印出来以后,我给先生寄去两本,先生看的很认真,然后给我写来一封信,就书中的错别字和古文没有标注标点符号等问题题写的很具体,这使我非常感动。
      这些事情,对任先生这样的大家来说,可以说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因为是家乡的文化事业上的事情,所以先生总是把这些事情牵挂在心,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出力不遗余力。这是平原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
      三、多次为平原图书馆赠书
      任继愈先生一生与书为伴,嗜书如命,读书、藏书、著书、教书几乎是他生命的全部。然而在先生的晚年的岁月里,他把向家乡赠送自己的藏书,作为哺育他成长的这片古老热土的回报。从1996年9月先生回乡参加校庆开始,直到他逝世前,他每年都把精心选出来的珍贵藏书赠一批给母校和图书馆。目前,平原县图书馆已辟出“任继愈赠书”专门馆藏,先生捐赠的私人藏书和期刊等已达近万册。这批赠书已成为平原县图书馆珍贵的文化财产。
      据县图书馆馆长迟庆元同志回忆,自1996年,先生把自己视为生命的珍贵图书和文史资料分批分期无偿的捐给县图书馆,如《十三经注疏》、《西学基本经典》、《中国佛教经典》、《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珍贵的个人藏书等。特别是其中有一套乾隆版《钦定全唐文》,它是60多年前任继愈先生用一两黄金购得的。据先生介绍,解放前夕,北京社会秩序很不稳定,他当时在北大教书,偶遇路人出售一套乾隆版《钦定全唐文》,这套书用20个特制的木盒保存,字迹清晰,纸张保存完好。任继愈非常喜欢,就准备把它买下来。当时物价飞涨,卖书人不要纸币,只要黄金。任继愈通过亲朋好友多方筹措,才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候用一两黄金买下了这套书。60多年之后,他把自己爱不释手的这套书赠给了家乡的图书馆。由此可见先生对家乡的挚爱之情。
      先生对家乡图书馆的赠书,都经过他亲自选定,有些书盖上自己的印章,印章上面再覆盖一层毛头纸,生怕印泥不干污染了扉页。然后分门类打好包,以方便运输,在赠书这件事上,他也和做其他事情一样,生怕给别人添麻烦。他在写给平原图书馆迟庆元馆长的信中说:“赠图书馆的书已备好,希望下周的上半周来取回。近来又有三箱书捐赠给图书馆,如县里有人来京,望通知他们顺便捎回去。明年春天,还有一批书送给图书馆,到时间再联系。”就这样,平原只要有车去北京,他都要顺便捎些书给县图书馆,从不动用过一次国家图书馆的车辆运送自己的赠书,也从不让县里派专车进京拉书。
      他在2004年4月7日写给我的信中说:“我打算每年向平原图书馆捐赠我的个人藏书。希望与图书馆直接联系商量一个常规的办法,不必每次捐书都要临时联系。请您费神与县图书馆联系一下,从旁促进此事早日实现。”我立即找到县文化局长和图书馆长,请他们立即进京面见先生商量一个办法,从打那年,每年的5月和10月县里去车时都到先生家拉一部分赠书回来。直到先生去世,从未间断。2004年10月,先生为县图书馆捐赠的书籍托人捎走后,先生发现少了一本赵树理先生的《三里湾》,他把这本书仔细的用塑料布封好,又用两层牛皮纸包好,外面又用塑料绳捆结实,然后寄给我,先生写信告诉我说:“上次赠书中缺了一本赵树理先生的《三里湾》,现寄给你,请你告诉县图书馆的同志,放进那套丛书里。”接到先生的信,我连书带信立即交给县图书馆,嘱咐他们一定将这本《三里湾》放进先生赠书里。我按先生的吩咐认真落实了,这件事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一位大学问家,一位近90岁的老人,做人做事到了这个份上,让我们这些后辈人学一辈子。
      2008年4月15日是老先生92岁诞辰,我和宋延广、赵桂军、孙宝胜、迟庆元等同志相约到北京为老先生祝寿,可又知道先生“三不”规定,又怕惹老先生不高兴,于是我们想了办法,4月16日我们赶到了北京,4月17日上午到先生家看望他,为他送上生日蛋糕、寿桃和祝他健康长寿的花篮。还给他带去了家乡的香椿芽和签子馍馍。老先生见到我们非常高兴,不停地打听家乡的情况。并且嘱咐家人把他捐献家乡图书馆的书搬到车上。这次先生精选了724本自己的藏书。在谈话中我希望先生方便的时候再回家看看,先生笑笑说:“年纪大了,出去不方便,光给别人添麻烦,出不了北京了。”我说:“现在条件好了,交通也方便了,有机会我来接您回去。”先生无奈的笑笑说:“真想回去,但愿有机会吧!”临别的时候先生执意把我们送到大门外,我们紧握着先生的手说什么也不让他送,我们相约明年再看望他。可是,谁知道,这次话别竟成了我们和先生最后的诀别。2009年7月11日,任继愈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根永远扎根在家乡的沃土里,他那为人为学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却永远激励着我们。
      任继愈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简介:刘庆民: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人大原主任,任继愈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本文责编:申振钰
      (《科学无神论》2012年5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尹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开放浏览 注册时间:2015-06-06 13:06 最后登录:2016-06-04 22: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