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生活 >

纪念于光远先生专题

时间:2015-09-20 22:33来源: 作者:陈祖甲 点击:
接到电话,得知于光远同志驾鹤西去的噩耗。我热泪盈眶,不知如何表达我的哀思。国家失去了一位学识深厚、智慧充盈的反伪科学领军人。我又失去一位尊敬的前辈、一位亲近的师长。
  

      接到电话,得知于光远同志驾鹤西去的噩耗。我热泪盈眶,不知如何表达我的哀思。国家失去了一位学识深厚、智慧充盈的反伪科学领军人。我又失去一位尊敬的前辈、一位亲近的师长。

  我与于光远同志在等级上距离比较大,他是高官,我曾经是一名小记者。但我们关系是亲密的、人格是平等的,故而我一直称他为于光远同志,即便在当面也如此。在反伪科学问题上,我们站在一条战线上,为了国家的科学发展、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让公众有更高的分辨能力,他领着我们不留情面地进行揭露和批评。

  在读大学时,我只知道于光远同志在经济学方面造诣很深,有建树,有名气。但我不知道他曾担任中宣部科学处处长。20世纪80年代初,他作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最早翻译者、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理事长,亲自出马,带领一些同志反对伪科学。在这个时期,我才认识于光远同志。那时伪科学泛滥,我听过于光远同志的几次报告,并做了报道,我才知道他受“五四”的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是就反对科学界混杂了“灵学”,1949年时已经得知国外已经有“超感知觉”(ESP)和“心灵制动”(PK),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出现的“人体特异功能”。我从报告中得知他对这些问题有较深的研究,批评有理有据。

  从于光远同志批评伪科学的实践中,可以看到他具有较深的科学精神。那个特异功能倡导者曾以“眼见为实”为理由,向他挑战,要他观看“特异功能人”的表演。他坚决不去。他明白科学试验是不靠看表演的,并明确地说:“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要对你们的一切表演做一番科学检验,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这种验证,但不愿以一个魔术观众的身份被你们利用。”(见《我是于光远》一书)当然,在几位香港友人的邀请下,他盛情难却,决定向当时红极一时的特异功能“大师”张宝胜挑战,并做了充分的科学准备。张宝胜听说他要到场,吓得不敢出场,同香港朋友失约。由此,于光远同志被诬为有“佛眼通”。我也有同样的经历。因为我戳穿“特异功能人”的骗术,使他们失败,被那些人诬称我有“特异功能”。那种倒打一耙的逻辑叫我特别反感。

  于光远同志作为高层领导,但生活简朴,待人平和,没有架子。他多年一直住在北京东城的一处平房里,光线并不好,陈设简单,饮食也简单。有一次,他做报告,我将做报道。但是,我的住处离报告会场比较远,而离于光远同志的住地还近些。我请求搭他的专车去,他同意了。那天早上7点不到,我就赶到他家里,他刚起床。洗漱完后,我看他吃早餐,仅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两片面包而已。他匆匆忙忙吃完后,抹抹嘴,我们就出发了。到了会场,我看他没有带秘书,并拄着拐杖,想去搀扶一下这位近80岁的老人,可他却伸手把我推开。

  于光远同志学术造诣深厚,写作勤快,著作等身。我的书柜里收藏着他近20本涉及经济学、自然哲学、文学方面的著作,大多是他送我的。在他90岁时,为了表示敬仰,我涂了几句算不上诗的话,专门用毛笔写了送给他:“光照万里明世情,\\远非于公目邃深。\\长传聪学作孺牛,\\寿山福海唯求真。”2009年,我得知他搬到阳光比较充足的新居,便去探访。新居里的摆设并不奢华,但有人为他新塑的雕像引入兴趣。去拍了照片。(见标题下的雕像图)那时他因已经失去了话语的能力,听力也下降。我只得用小黑板写字,同他进行交流。他的话音由夫人老孟翻译。那一次我离开时,他让助手推着轮椅,送我到电梯门口。谁想这次竟是最后一次见面,虽然他住院时,我多次想去探望,都未如愿。

  于光远同志,您一路走好!

 

      作者简介:陈祖甲,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本文责编:辛仆

         (《科学与无神论》2014年第1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尹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开放浏览 注册时间:2015-06-06 13:06 最后登录:2016-06-04 22: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