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矛盾性倾向浅谈
郝 瑞 斌
(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050024)
[摘要]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矛盾性倾向。其主要方面表现为,大学生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者总体比例较高,并呈逐年增多趋势;部分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了解不够,甚至理解偏颇;大学生中宗教渗透问题日趋严重;在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学生之外,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将来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宗教信徒。其次要方面表现为,大部分信教学生其实并非就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徒,他们对宗教的理想追求与信念又十分淡薄。但这也正表明矛盾双方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契机。因此,教育部门如何应对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本文认为,足够的重视、在高校内部设立相应的宗教管理机构、加强宗教知识培训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课程建设是做好大学生信教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宗教;矛盾性;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生信教现象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教育”、“对策”、“调查”又是研究中的主流关键词。毋庸置疑,高校有关部门应对的种种措施、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当、有效,就离不开调查研究,即对实际情况的真实把握。那么,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究竟如何?出于真实性和普遍性的考虑,本文从本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出发,同时从诸多研究者已发表的相关文献中采取统计数据,以其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一、 现状
综合本课题组以及各地的统计资料来看,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其一,大学生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者总体比例较高,并呈逐年增多趋势。
本课题组最近两年对河北省省会部分高校的追踪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明确表示自己信仰宗教的人数约为8%左右。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由于调查的区域、方法等原因,各研究者所得结论不尽相同,但是综览中国知网上的有关文献,在校大学生信教人数的比例绝对不是小数。其中一些数据远远高于大多数研究者普遍认可的最高20%左右的比例,更是高于具有东正教信仰传统的前苏联1%-3%的青少年信教比例。例如许丽平等对福建工程学院的调查结果是大学生信教比例为44%[1]。
更有甚者,从横向比较来看,“很多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信教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高于全国教徒占总人口的比例”[2]。从纵向发展来看,无论是实证考察还是统计调查,均显示大学生信教的比例还正在稳步上升。这几乎是全国各地各类高校的基本趋势。根据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的田野调查,2004年,北京中关村教会只有一堂二三十人,2012年则发展到三堂约240人,其中以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为主,即8年增长了大约10倍[3]。李萍2005、2007、2009、2011年对河北省省会部分高校的调查显示,信教大学生的比例分别为8.25%、8.89%、9.65%、10.6%[4]。孟繁英等对吉林市高校大学生的跟踪调查[5]、李海晶等对江西省高校大学生的滚动调查[6]、杜瑞平对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大学生历时5年的调查统计[7]等也证实了这一点。
其二,部分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了解不够,有些甚至理解偏颇。其集中体现为:第一,关于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很少,甚至从未接触过有关内容。本调查组2012年对河北省省会某高校的抽样调查显示(下文没有特别指出的,数据均出自这次调查),75%的学生并不了解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根据各地的相关调查资料来看,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而且信教大学生的情况尤为严重。例如对沈阳部分高校信教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对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比较了解的仅占被调查总数的14%,从未接触过的约有30%[8]。与此相联系,很大比例的大学生甚至认为国家应该提倡、支持宗教。
第二,关于宗教与国家、教育等的关系问题上认识错误。这个问题紧接着第一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深化、细化。正因为如此,大学生们对它的把握也极不理想。调查显示,关于“大学生在学校从事宗教活动”,57.7%的认为这“是个人自由,也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允许的”。这类情况也极具普遍性。例如王康对浙江八所院校所作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中,选择“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的26%,选择“我国实行宗教与教育相分离,不允许宗教干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19%[9]。这个正确的比例是极低的。
第三,关于信仰宗教与入党问题上认识错误。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它关系到党的纯洁性与战斗力。本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中认为“入党不可以信教”的只占43.6%,即认识正确的同学还没有达到半数。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其他高校,而且问题同样严重。例如河南四所高校参加调查的学生中,认为共产党员“可以具有宗教信仰”的竟达71.95%,而选择“不清楚”的21.14%,选择“不可以”的只有6.91%[10];令人颇为震惊的是,不小比例的学生党员中也存在着这种错误认识。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中的问题,综合各地的调查就可以发现,大学生党员中一直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宗教信仰者。某项对河北邯郸三所高校的大学生所做的随机调查显示,大学生党员中信教率竟高达32%[11];而一项对全国六所体育院校的调查显示,其比例也高达31%[12]。这与党的宗旨与要求是明显悖离的。
其三,随着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日趋严重的“西化”、“分化”进攻态势,大学生群体中的宗教渗透问题日趋严重。第一,作为宗教渗透的重点群体之一,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各式各样的宗教宣传。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境外人员受宗教组织派遣在高校内非法传播宗教的案件也时有发生。从统计数据中也可以看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例如王康的调查显示,7%的学生曾被外国留学生或外教传教[9]73,王政书等的调查则显示,15% 的学生曾被“外籍教师传教”[13]。而北京基督教对大学校园的浸入、三股势力对新疆大学生的影响就更是众所周知。
第二,相关调查显示,部分信教大学生实质上已经成为境外敌对势力的思想俘虏。例如一份对北京数十所高校的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对“在你接触过的外国人或境外人士中,是否遇到过向你宣传宗教的人”这一问题,45.5%的学生选择了“是”,其中1.5%的信教学生则表示信仰宗教是受“境外人士”影响[14];而苏杭对北京某两所大学的大学生基督教团契做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后认定,“由外国人出资并负责组织聚会点的情况是在很多高校基督徒团契或家庭教会中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同时也是这些教会的“带领者”—本文作者注)一定是受命于本国的专门对华传教的某些差会,经过培训,有备而来”[15]。
第三,隐性的间接的宗教渗透,即通过各种助学、心理咨询等“善举”从而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情况也越来越普遍。现在,党和政府鼓励宗教团体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救助、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因此,如何加强规范与引导,从而预防宗教界人士与信教群众有意无意的过界行为亟待研究。
二、分析
对相关研究者的统计数据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信教现象呈现出对立的矛盾性倾向。
其一,调查显示,在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学生之外,还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在将来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宗教信徒。这表现在,第一,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表示将来会成为宗教信徒。据本课题组的调查,虽然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与其他高校相比比例较小,但是关于“将来会不会皈依某种宗教”,同学们选择一定会的0.5%、也许会的32%、说不清楚的32.8%,只有27.9%的同学选择了绝对不会。其他高校情况也不容乐观。譬如据张莹莹等在浙江高校的调查,当时大学生中已有25.5%的宗教信仰者,同时另有19%认为自己将来会成为宗教信徒[16];张承安在湖南7所大学的调查显示,信教大学生为15.08%,同时17.8%的大学生表示有皈依某种宗教的想法[17]。这还不包括很多一部分对宗教持半信半疑态度的学生,或者虽然表示不信仰宗教但却“赞成”、“支持”宗教的学生。
第二,部分大学生对一些宗教和迷信观点也持肯定或半信半疑的态度。譬如据汪双喜等的调查,无锡某高校“相信命运”的学生竟占72%[18];而据余睿等的调查,对“鬼神”、“灵魂”、“天堂地狱”、“轮回转世”等表示相信的30.4%,半信半疑的42%[19]。邓国锋等的调查则显示,大学生中相信“因果报应”的为20%,半信半疑者为36%;认为看手相、面相有道理的竟达47%,认为算命求签有科学道理的人也达44%[20]。
第三,在不信教的大学生群体中,其不信仰宗教的原因也并非都是因为对宗教具有正确认识。大学生群体不信教的直接原因,除认识到“自己是党团员”与“宗教具有危害性”等等这些一般选择比例较小的选项之外,还有一些回答,预示着大学生以后信仰选择的多种可能性。譬如本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因为不了解、没有接触过宗教而不信仰的竟高达58.3%,选择其他的为20.9%。阮添辉的调查也显示,大学生们不信仰宗教,30.8%是因为“对宗教不了解”,13.7%选择了“其他原因”,28.3%的是因为“怕老师同学耻笑”[21]。
其二,调查同时显示,大部分信教学生其实并非就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徒,他们对宗教的理想追求与信念十分淡薄。第一,相当比例的信教同学其宗教信仰不同于虔诚的宗教信徒,而具有世俗化、功利化等倾向。一般来讲,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者当满足下列条件:其一,承认信仰宗教;其二,明确信仰何种宗教;其三,完全认同该宗教所宣扬的基本教义[22];其四,参加所信宗教的活动(此标准初见于金志霖,后有所发展)。通过分析各个调查资料发现,许多宣称自己信教的大学生仅仅只是满足了第一项条件而已。譬如本课题组对信教学生调查显示的一组数据如下:关于宗教活动,定期参加的4.2%,偶尔参加的41.7%,遇事参加的16.7%,现在没有参加过、但将来也许会参加的33.3%,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参加的4.2%;关于信教学生对自己信奉宗教的教义教规,非常熟悉的8.3%,比较熟悉的33.3%,不太熟悉的50%,没看过或不了解的8.3%;关于用“教义教规来指导自己行为”,非常严格的4.2%,比较严格的37.5%,不太严格的29.2%,偶尔的25%,从不的4.2%。因此,通过叠加能够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条件的真正信仰宗教的同学是极少的。这还表现在信教学生对自己信仰程度的自我评价上,他们认为自己信仰很虔诚的13%、比较虔诚的26.1%、一般的34.8%,半信半疑的21.7%、名义上信仰的4.3%;关于将来是否会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选择可能会的28.6%,绝不会的42.9%,说不清的28.6%。其他高校的调查情况也基本相同,例如商建国等通过加权统计方式测算,虔信者只是信教学生的 16.79%[23];赵子林等的调查显示,信教学生中认为今后会“坚定不移地继续信仰宗教”的占 26.8%,“可能会放弃”的占11.4%,“视情况而定”的为 61.8%[24]。
第二,相当比例的学生宗教信仰的缘由并非就是追求信仰,而在于自身的困惑、苦恼、挫折等产生的特殊的精神需求。关于信教原因,金一斌的调查显示:“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的50.97%,“遭受过人生挫折”的21.06%,“学习、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大”的20.15%[25]。陈义禄在调查的结果上对大学生信仰宗教做归因分析时发现,很多学生是“糊涂信教”,他们说不清自己信教的原因,有的说是“好奇”、有的说是“好玩”、有的说是“空虚”、甚至有的说是“时髦”,其比例竟然高达40%[26]。
第三,相当比例的学生信徒的宗教意识呈现出明显弱化的趋势。大学生信徒中,进入大学后才信教的学生比例并不是很大,大多数是受家庭、民族等影响而从小学、中学就信教的居多;而在这些信教学生中,宗教的影响也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即受宗教影响程度较深者和宗教意识明显弱化者。例如来自一份浙江宁波高校的调查显示,信教学生中认为宗教对其影响很大的占42%;认为只受周围信仰群体影响和基本上没有影响的,则分别占37. 7%和18. 8% [19]。
三、 结论
关于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一定要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其中的“准”,“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27]。体现在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上,最主要的就是要认清大学生信教现象呈现出得矛盾性倾向。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既真正重视,又不回避退缩,从而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逐渐地扭转当前不利态势。
对于大学生信教现象,在各职能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具体到教育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利用实地考察、交流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各级教育部门总够的重视。有足够的重视才有真正扎扎实实的应对措施;有真正扎扎实实的应对措施必然会有真正扎扎实实的效果。以本课题组的调查为例,本调查组成员所在任教的高校中大学生信教比例约在4%至6%之间,远远小于其他的省会高校。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课题组成员均是此所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授课中比较注意渗透相关方面的内容。2014年本调查组在该校某学院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信教比例仅为0.65%,只有3人,而且都是出自虔诚信教的家庭,其中2人同时还是少数民族。追根溯源,就是该学院为原马列教学部改建,因此一贯重视对本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8]。事实说明,没有纳入明确的教学计划,基层教师自发的、偶尔的、渗透性的相关教学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领导加以重视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就更能取得较大的成绩。而且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们在宗教信仰方面思想上存在的种种混乱,也正充分说明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施展手脚后大学生们所能提升的思想空间。再以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教状况的调查为例,多地多项的统计数据均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全民信教的大学生宗教信徒,虽然主体意识中尚有宗教信仰的成分,但宗教色彩不浓,意识也明显淡化,其宗教信仰状况呈减弱趋势。究其原因,在于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及脱离宗教文化社区等等多方面的因素,然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是党和政府特别注意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内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这种宗教信仰状况充分说明,既然民族传承性很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观念都能改变,遑论普通的没有什么宗教性的普通大学生!所以,关键就在于认识是否深刻,措施是否得当。
第二,在高校内部设立相应的宗教管理机构。其领导应为高校党委主要领导,主要参加者为校内各相关部门、各学院主管领导;同时辅以政工干部、专职辅导员;并延伸至学生党员、干部及积极分子等。各地情况不同,可以因地制宜,但是在层级构架上要有利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在全方位管控上要做到无死角的网络式覆盖。此项工作,最好以渗透的方式溶于其他具体的工作之中。这是因为,在涉及到学生信教诸如无聊空虚、遇到挫折等等原因中,各高校其实已经制定和实施了不少可行有效的举措,——针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欠缺,学校举办了各式各样的讲座;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学校设置了心理教师和心理委员;针对大学生遇到的生活困难、就业困难等,学校更是加大力度以“系统”工程的方式为之排忧解难,等等。在此基础上,只要我们真正认识到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只要在原有的一些学生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强和充实相应的内容,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加强宗教知识培训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课程建设。宗教知识培训方面,要分期分批地、有针对性的对各级领导,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任课老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其底线是搞好思政课教师有关知识的培训。课程建设方面,要认真落实高校思政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开设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方面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以及宗教基本知识的选修课程或讲座,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设置宗教研究机构,以支撑此项工作的开展,其底线是要加强与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有关宗教问题的相关章节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许丽平,朱贵芳.大学生宗教观念的特征及其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05(9):25.
[2] 习五一.宗教神学应当进入大学校园吗[J].科学与无神论,2013(4):22.
[3] 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应当重视当代中国大学生信教不断升温的现象[J].科学与无神论,2013( 6):32.
[4] 李萍.当前高校统战工作如何应对大学生宗教信仰[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60.
[5] 孟繁英,王勇.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新趋向及成因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 3):80.
[6] 李海晶,徐朝亮.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探析及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09(11):33.
[7] 杜瑞平.新形势下山西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46.
[8] 王虹,杜凌,赵卫强.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5.
[9] 王康.大学生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9(Z3):72.
[10] 谢辉.新形势下预防宗教在高校渗透的对策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20.
[11] 王佳琦,栗鸿亮等.邯郸市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28.
[12] 邹秀春,王超.体育院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与对策分析[J].科学与无神论,2015(3):41.
[13] 王政书,苏文明.西部地区大学生宗教观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J].民族教育研究,2011(4):32.
[14] 刘成运,韩宇.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J].人民论坛,2010(35):129.
[15] 苏杭.北京市大学生基督徒聚会点个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7:34、40.
[16] 张莹莹,钱亚芳.当代大学生宗教影响及高校德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4(2):114.
[17] 张承安,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实证调查及其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1(1):112-113.
[18] 汪双喜,曾向红.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118.
[19] 余睿,楼巍华.对宁波信教大学生的信仰特征与根源探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4):74.
[20] 邓国峰,龙妮娜.广西大学生宗教观调查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5):38.
[21] 阮添辉.当代大学生信教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17.
[22] 金志霖.当代大学生与宗教信仰[J].当代宗教研究,2002(3):32.
[23] 商建国,朱力.群体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J].高教学刊,2015(2):88.
[24] 赵子林,刘迪翔.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实证研究与对策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6):148.
[25] 金一斌.宗教对大学生影响的辩证评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1(10):71.
[26] 陈义禄.宗教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4):954.
[27]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
[28] 郝瑞斌,吴智育.大学生党员宗教观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