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集锦 >

从宗教的复杂性谈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性

时间:2016-05-24 22:34来源: 作者:高扬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010年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大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010年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大学生的宗教观教育一直在提,但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检验,但不可否认的,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无论是从宗教自身的特点来看,还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抑或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角度看,都是一项基于现实,事关全局的工作。因此,十八大报告中说到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一、 充分认识宗教问题的重要性
国家宗教局在2011年统计我国五大宗教的信教人数已达1亿多,如果算上民间信仰的信众和“临时抱佛脚”的阶段型信徒,信教人数会更多。如此巨大数量的群体本身就已经是值得关注的,再与敏感的宗教问题相结合,可以说,我国的宗教问题是绝不能忽视的。
1? 宗教问题与其他问题相互交织,影响巨大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不能独立存在,他与社会的诸要素之间都有着密切联系,呈现出复杂的表象。
(1) 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一直都是纠结的,如巴以冲突和美国“9·11”事件,都是政治与宗教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影响自古已有。阿育王时期的政教合一,以佛法治国。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统治者都鼓励佛教发展,“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当时盛况的体现,与此相对立的,也有“三武一宗”灭佛,其直接结果就是佛教的停滞,其他宗教的消亡。总体说来,自佛教产生,佛教从没有与政治完全分开过,即使是佛教边缘化时期,也是面对政治的压迫而做出的选择。引自本人论文:《回归与超越》。二者一直都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着。其他宗教也是这样。
现代社会的宗教同样也是这样,客观上,它在政治的影响下存在和发展;主观上,现代的宗教不仅不排斥、甚至有宗教派别主动与政治相适应。星云大和尚曾说过“我们宗教徒,…… 对于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前途,却不能不关心。”“佛教不但有和谐社会政治的功能,并可帮助政治边远、消除怨恨、感化顽强,发挥慈悲教化的功效。”海峡两岸的关系破冰,宗教交流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 宗教与民族相互融合
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我国的少数民族很多全族信教,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融为一体,且很多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互为表现形式。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由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等要素组成。其中的共同文化就包括宗教信仰、宗教的礼俗和宗教的组织等内容,这些内容结合起来,共同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进一步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家庭婚姻。同时,多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是代代相传,与生俱来的,浓厚的宗教氛围又继续加深着这些人的信仰程度。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支配性,就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崇高又敏感,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便会做出反应。宗教因素的加入增加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使原本就复杂多端的民族问题更难解决。因而,宗教问题必须谨慎、正确的处理,否则会影响民族关系,甚至国家的和平与统一。
2? 宗教问题复杂多变,处理难度大
宗教是由共同的信仰、宗教感情、宗教道德、宗教仪式、宗教组织等诸多要素构成,每个要素本身又包含巨大的信息量。以共同的信仰为例,在共同的信仰背景下,宗教与社会的张力会有一个从大到小的变化过程,宗教信仰需要付出的代价也随之变化,当宗教与社会的张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教派分裂就出现了。强调彼世的小教派不断地从世俗导向的大教会中分裂出来,形成新的张力强,代价昂贵的小教派,而当小教派发展成为大教会时,新的分裂又会出现。这一切,都是在共同信仰的前提下,才会发生。
佛教中佛陀刚入灭一百年左右,佛教在思想上就已分为上座部与大众部,即保守派与进步派,两派率辖下之众,互相进行争论,最终结果是导致更多教派的出现。同样信奉《圣经》的基督教内部,东正教和天主教也对立明显,集中表现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天主教徒对东正教徒的屠杀。同样的还有基督新教的产生,同样源于基督教,却是通过暴力手段获得教皇和国家的认可,在随后几个世纪中的欧洲政治舞台上,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之间的政治斗争都起着主要作用。
在相对稳定的外表下,宗教其实一直在不断变化着,新的教派甚至新的宗教在不断的产生(进入20世纪以后,速度明显加快)。宗教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发展进行的,这种渐变的过程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发现,需要我们对其保持持续的关注。而且,由于宗教的排他性,宗教之间、教派之间、甚至教团之间,完全对立,且这种对立难以调和,一旦出现纷争,处理难度极大。
3? 宗教不断发展,问题不断变化
从人类诞生之初的图腾崇拜,到后来的基督教、佛教,再到近现代的新兴宗教甚至邪教的出现,宗教是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丰富而渐呈多样化态势。大的宗教派别持续分裂,小的教派不断壮大,新的宗教或宗派不断出现,各种教派的理论不断更新。这种情况下,国家为了适应宗教状况的变化,必须适时调整宗教政策法规。
从建国开始,我党和政府就不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政策。改革开放之后,党和政府系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立足实际,对宗教的政治及社会地位重新进行认识和评价,根据国情,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宗教政策,从1982年中央19号文件全面恢复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到十七大把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写入报告和党章,宗教工作理论政策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为能更好的理解和遵守国家政策,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了解把握宗教的概况和变化。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是高校教育的责任
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对未知世界有着极大的好奇,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宗教作为关于人生信仰的神秘终极理论,对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且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畅通、便捷。在大量的信息冲击下,世界观还未稳固形成的大学生极容易被信息所左右,进而引起信念和立场的动摇。
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宗教,在大量信息面前如何坚定立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充分发挥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不仅是我们大学教育需要面对的,也是全社会都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青年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有利于和平处理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民族问题更好的解决。
政策在不断完善,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方面的教育滞后。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教育中几乎没有宗教问题的内容,唯一有的内容就是“公民的宗教信仰权利”,在高中和大学的课本中分别占了一门课中的一小节。这一状况明显与国际国内宗教日渐重要的发展趋势不符。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活跃分子,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他们教育和引导的好坏,关系到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成败。同时,他们也是即将走向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可以通过他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真实的宗教状况,正确的宗教观念带向社会,传播给更多的人,通过他们的影响和国家的各种宣传教育共同作用,最终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念。
2? 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是对抗邪教等组织的有力武器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过邪教。最高人民法院曾做出过界定: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我国的法轮功组织就曾以庞大的组织和强大的社会破坏性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邪教组织数量众多,他们披着宗教的外衣,对社会和人民安全的危害极大。虽然邪教与宗教很像,都高举宗教的旗帜,但其目的却完全相反。正信的宗教劝导信众向善,而邪教则是以敛财、获得女性身体,甚至反对政府、破坏和平为目的。如果与境外的宗教势力或是政治势力相勾结,被其控制利用,其危害将会更大。还有被称为“经济邪教”的传销(这种非法的销售方式已被我国严格禁止),它的一整套行为就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它是以非法敛财为目的的,通过诱骗的方式吸入成员,用迅速暴富观念对其进行反复灌输洗脑,严格控制其人身自由的运作方式。
青年人尤其大学生是邪教组织拉拢的主要目标,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活力,有能力,一旦加入,能为组织贡献更大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相较更长一辈的人来说,他们的阅历少,立场不够坚定,容易受到诱惑。
分析为什么一个人会误入歧途,其原因就在于不了解或没有全面了解该种宗教,当个人对宗教和宗教组织有了整体和本质的把握之后,再面对邪教或极端组织的歪理邪说,就会用一个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审视和判断,进而做出正确的反应。因此,在大学中开设宗教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教育,使学生初步具备能力,区分哪些是正信的宗教,哪些是偏信的宗教;哪些是独立自主自办的宗教,哪些是被其他势力利用了的宗教;哪些是真正的宗教,哪些是披着宗教外衣的有危害性的团体。
三、大学生宗教教育的内容
1? 大学生宗教教育的方式。
必须明确,大学生的宗教教育不是促成学生的宗教信仰,而是以介绍宗教常识、了解宗教政策和局势为,进而形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目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时要注意方向和程度的问题。
根据现有的教育情况,宗教教育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一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介绍,每学年一次,每次三四个学时,大学期间一共四次;另一种方式,将宗教的内容融进已有的大学课程里面,如宗教现状简介可以与形势与政策结合,国家相关的宗教政策可以与法律基础结合,宗教的本质宗教与邪教的区别可以在政治类的基础课里进行介绍等等。
2? 大学生宗教教育的内容
根据前面所进行的分析,大学宗教教育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宗教状况。世界范围内的几大宗教发展现状及主要教义观点,尤其是我国的五大宗教基本情况介绍,它是一切宗教政策和法规制定的依据,是宗教教育的基础。
二是宗教的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教育的关键,有利于解决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问题和如何看待宗教的问题。
三是宗教的作用。明确宗教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要引导宗教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四是我国的宗教政策。介绍我党和政府几十年间内宗教政策的发展变化,尤其是现阶段我国的宗教政策。
总之,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无论是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还是从学生个体的角度,都是非常重要且有实际意义的。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要机构,在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效果上也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而,要以大学校园为主阵地,全社会关注,共同努力。
参 考 文 献
[1]  星云?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M]?佛光出版社?
[2]  方立江 立足青海实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2008?来源于网络http://www?qhnu?edu?cn/depart/xuanchuanbu/html/lilunshikong/
2008/0625/0806252507176IDK6JC6HJNU35CF4KJB?html?
[3]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2010-4-1?
 
作者简介:高扬,中共海南省委党校讲师
本文责编:石?探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教育问题探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教育问题
(原载《科学与无神论》2106年第2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尹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开放浏览 注册时间:2015-06-06 13:06 最后登录:2016-06-04 22: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