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集锦 >

识破诡辩的“附会”把戏

时间:2016-03-22 22:20来源: 作者:卫世平 点击:
附会,亦称傅会,主要指把互不相关或关系甚远的事物生拉硬扯在一起,进行连类比附。它不是谨慎地探究事物相关因素,而是在玄虚拟议中取譬事情与诡辩求理,得出认识结论往往似是而非,甚至不着边际。很少让人一下子能够洞彻事理或茅塞顿开,没有务实的求证原理。但是,
  

    附会,亦称傅会,主要指把互不相关或关系甚远的事物生拉硬扯在一起,进行连类比附。它不是谨慎地探究事物相关因素,而是在玄虚拟议中取譬事情与诡辩求理,得出认识结论往往似是而非,甚至不着边际。很少让人一下子能够洞彻事理或茅塞顿开,没有务实的求证原理。但是,不可小瞧附会的负面影响作用,其取譬思维模式渗透在人们的实践生活中,影响着许多人的行为方式。

1. 附会迷信容易降低人们的认知能力
附会现象一旦认同盛行,就会对各种认知理念进行同化,形成人云亦云,盲目追风的现象,甚至产生随大流的认知习俗。我国古代一些附会迷信,往往被一些人搬用过来,实行愚民政策。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灌输所谓的天命观与福禄观,如社会流传的“人的命,天注定”。把人的尊卑之序、贫富之别、贵贱之差、长短之寿等问题,都讲解为苍天真主所播弄所掐算的。天子驾驭万民,是替天行道。能够“坐龙椅”的,是奉天指派的,而且有图谶预言在先。这些都属于“劝世恒言”,平民百姓要明白这些“奥理”,听信其说法。许多人的思维定势,也就限定在此等认识水准上,似乎这样才合乎社会认识规律。一些统治者掌管天下,往往要编造祖宗的神威;一些在野的,要夺权的,也要制造附会东西来征服人心。比如隋末,就有“杨氏将灭,李氏将兴”①的说法,这是唐朝李渊为取代隋朝制造舆论。再如,李自成打天下,有“十八子台上坐”的附会流言。这种“十八子,主神器”②的传言迷信,当时是收拢人心的说教。宋代宰相赵汝愚被挤出朝廷,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姓赵,犯了忌讳。有人借口“以同姓居相位,将不利于社稷”③,以此理由抢走了他的官位。这些附会说法流行,成了判断事物的近似条件。再说,统治者一般要抬高自己,自诩为主神器的真主,叫一般人不敢有窥神器想法,进而普通人也不能冒犯君主之尊名。轮到一般人物,按照宿命论去考虑出路问题。汉代李广屡建战功而不受封④,询问看相的,说是命中难封侯。这就使得李广不去分析社会制度问题,而在命运漩涡中打转与图解。还有许多人把不幸遭遇现象解释为预定发展轨迹,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前生注定,后生演绎。
加之古代官府有意强化这些说教,驯化人们思想,如果有人不附和这些说法,好像未有深刻领悟力,甚至视为顽冥不灵。这就逼迫许多人揣着明白装糊涂,随从其说法。使得附会迷信更加扩散流布,降低了人们的思想觉悟。有的人贫困,寻找原因是命里“原罪”多。即使发了意外之财,也会“一病回到穷困前”,理由是“外财不富命穷的人”。这种观念流传甚远,至今不乏其说。近年有个蓟县村人,得手1.4万美元⑤,不识外币,当做冥币,交给嫂子生炉火用。
2. 附会判断容易对人们产生行为误导
附会判断往往把古今中外的许多事情加以类同化去思虑,忽视了其不可同年而语的差异性,得出
认识结论往往是误认颜标⑥,并且强作解人。如果人们去比照遵行,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栽到阴沟里才连呼不对号。这种缘木求鱼的方法往往有一定炫耀包装与恐吓赌咒,与吉凶福祸纠缠一起,其判断叫人莫问根底。神乎其神,一时看不出其诡秘荒谬。如果不信服,似乎是亵渎神灵,或是凡夫肉眼不识理,惯用“天打五雷轰”咒誓来懵人。一些人力求择事图吉利,口语恐犯忌,办事怕错时。由此心理去制导行为。例如有人认为在润年要相机行事,流年不利,避开晦气。在民间流传润八月的说法,诸如什么“闰七不闰八,闰八拿刀杀”⑦,把闰八月看做灾祸之年,并且引证史例,说什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之时,河北唐山闹地震之瞬,都与有闰八月有关。这种说法完全是穿凿附会,凿空立论。因为我国许多年份,没有闰八的年月照样有灾害产生,这与“闰八”不搭界。还有人操办婚事选时辰,怕误了时点不吉利。铁道部门有个副段长张敬荣,为儿子娶亲,赶时辰,动用“专车”接新娘,使运煤的火车停站让路,春运被干扰,后来这个副段长被撤职降级。原来他有个迷信观念起作用:“按家乡陈矩,闺女出门在上午,寡妇出门在下午,错了时辰不吉利”⑧。这种陈腐思想促使其违纪办事。另外有的人担心命运不利,从姓氏名字中查找福祸原因。附会之说与姓名代号联系在一起,奉行什么“不怕生错命,就怕起错名”⑨。并且把许多先烈牺牲归咎于姓名起得不好。有人因为女儿有“短命破相”之姓名隐患,到派出所去要求改名。还有人联系姓名笔画,说伟人名字是28笔画⑩。似乎笔画数字与人的命运相连。这种附会判断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行为。如果起个好名,就能前程辉煌,人们何须拼搏奋斗呢?这些传闻异辞私下流行,实在是蔽聪塞明的低俗文化表现。
3. 附会舆论容易让人们产生盲从意识
附会舆论一旦形成传媒沸点,容易让人眼花缭乱,也容易叫人放弃比较与拷问的思辨,泯灭自己的意见,跟随流行说法。有的属于外界传闻,加以转引传播,并且加以旁征博引,有相应的引导看法。如果不细心推究,恐怕会上当。如有人散布消息说小行星即将撞地球,说爆炸力相当于7百万颗原子弹威力{11},吓人一跳,后来以“编译有误”而否定。人们才知道为小道消息。这是否定及时,澄清了是非,避免了社会的心理恐慌。同时也是对一些“世界末日论”趁机传闻回击。如果有的舆论被假象掩盖,一时甚嚣尘上,形成的舆论力量有蔽日干云的倾向,那么就可能迷惑众人,也容易促使决策人向其提供方便。比如有些新闻盲目炒作,把一些行不通的东西当做真理传播,误导层层机构,浪费国家人力财力。如科技骗子推出的成果,“浅水船”与“水变油”,着实鼓噪一时。所谓“浅水船”,当时宣称改变了靠船尾推进方式,是船舶史上的首创。发明人获得了不少荣誉,其“超浅水船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骗取项目经费达1100万元。而“水变油”,套取科研和开发经费几亿元。后来专家戳穿“这是一个荒诞可耻的骗局”{12}。伪科学的盛行,媒体浮夸,夹杂社会神秘传说,影响了人们的审察视线和正常判断,导致了投资失策。这些骗术活动与媒体失范传播关系密切,一时难以看穿。当然有障眼法,变换花样误导人们判断,当做确信力的依据。加上一些人好奇心强,津津乐道,在舆论附会里同化别人,不知模糊了多少人的视野?所以对那些“说了多次谎,得了多次奖,获了多少利”的附会舆论一定要给予及时地揭露。如果附会舆论在小范围传播,仅仅看做街谈巷议,就可能流言止于智。但是大范围流布,消除不及时,往往会使许多人认妄为真。再者,一部分人有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一旦被蒙蔽,思想钳制,觉醒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对这些附会舆论,应该严格限定传播范围,给予适当评析与曝光。
4. 附会诡术是认识事物的障眼法
附会手段应用到科技战场,有时就成了影响科学认识的严重障碍,挡住了人们的理性视线。比如有人利用古已有之的卦象学说去解释现代科技发明创造现象,还有的说“周易的卦象方位对后来的电子计算机创造起了作用”{13},一下子把往事越千年的旧东西与现代科技“焊接”起来,给卦象涂饰上了熠熠生辉的光环。有的利用电脑测算性格发展,测算生意合作,测算外出风险,成了一种新的法术。还有什么“星座决定命运”,也是附会的派位推演。在农村,一些低级的假把戏故伎重演,巫医神汉使用旧诡术骗钱不停。例如利用所谓的“灵丹妙药”治病,配方沾上驱魔的法力。天津宝坻区有对父母轻信“老佛爷”法力,给女儿服用“灵丹妙药”(香灰),致使女儿患支气管肺炎死亡{14}。在古代类似这种骗术就很多,如曹魏时期(公元234年),有个寿春妇女自称其是神派下来的,给病人喝圣水治病。许多人惊奇地将她引荐入宫,介绍给魏明帝曹?。专门给她搭建馆舍,给以高规格礼遇,使其行骗好一阵子。后来曹?得病“饮水无验”{15}才知受骗而把她杀了。在古代有些诡术运用到处理军国大事,危害更大,让今人审视往往觉得滑稽可笑。比如王莽当政时,遇见困难,向众人询问对策。有个叫崔发的人,竟然献计策,说用“哭”的方式可以转危为安,理由是“古者国有大灾,则哭以压之,宜告天以求救”{16}。结果王莽率领群臣大哭一场,哭得厉害的与悲哀的,给封官,一下子封了郎官等5000人。例如前秦的君主苻登,率万众围攻后秦的君主姚苌营地,采用四面合围而大哭方式,姚苌也用哭回应,“命营中哭以应之”{17},付登只好退军。这些迷信怪术使用,欲意成为破解问题的工具。王莽所用是向天乞悯,想用哭声感应苍天;付登所用是攻心夺魄,想用哭声震骇对方。实际是自欺欺人的招数,想糊弄别人,同时自己也编织犯惑藩篱。
总之,附会认同对社会群体产生一种影响直觉力判断的问题,其越过正常的逻辑推理去直抵攀附的事物,其实是让他人放弃正常的推知、感受而进入其设置圈套。依靠这种附会去体验与感悟现实生活,往往使人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而被假象所圈定,走不出心理认识误区。利用附会,有时是一些人为攫取某种利益或让人听其摆布的鬼点子,当然也有人轻信其假说传言的。对此我们不可忽视其负面影响,不能跟着低俗的附会舆论走,随波逐流,产生思想惰性。更不能抑制人的创新潜能,放弃批判眼光。要识破诡辩的附会把戏,建立正确的获知观与认识观。
参考文献
① 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七·2401页;卷二十五·2206页。上海:中华书局,1956
② 张廷玉等:《明史》卷三百九·7957页,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③ 脱脱撰:《宋史》卷四七四·13772页,上海:中华书局,1977
④ 班固:《汉书》卷五十四。上海:中华书局,1975.4第3次印本
⑤ 《误把美元当冥币,无知窃贼露马脚》,《安阳日报》2004.03.09
⑥ 王定保《唐摭言》,引自韩省之主编:《中国成语分类大词典》1037页
⑦ 谢在永:《润八月有灾之说不科学》,《北京科技报》1995.2.25
⑧ 吴昊:《荒唐的悲剧》,《人民日报》1984.03.17。
⑨ 李小瑛:《荒唐的改名风》,《羊城晚报》1992.01.4。
⑩ 齐东野:《何来“侍讲学士”?》,《光明日报》1992.02.13。
{11} 《“编译有误”》,《文摘报》1990.02.15。
{12} 王蒲生:《完善科学评价机制,谨防科学越轨行为》,《新华文摘》2001。
{13} 《请到凌里来做客》,《安阳日报》2004.06.16。
{14} 《香灰当药喝死人,天津巫医被判刑》,《安阳日报》2004.03.09。
{15} 陈寿:《三国志》卷三·114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
{16} 《通鉴纪事本末》卷五·416页。
{17} 《通鉴纪事本末》卷一十六·1343页。
作者简介:卫世平,河南安阳市委党校副教授
(<科学与无神论>2005年第4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尹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开放浏览 注册时间:2015-06-06 13:06 最后登录:2016-06-04 22: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