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论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党中央是一贯给予重视的。特别是近些年来,从胡锦涛总书记以及其他领导人,都作过批示并给予支持,有关部门也制订了文件做了落实工作。现在进一步提到无神论学科建设这样的阶段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学科以及相应的教学研究机构和人才,无神论的研究就有了重要的保障。今天这次会议有教育部的同志来,还有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同志来,相信对以后的工作会有一个很好的推动。
无神论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当前最重要的是需要进一步加大落实的力度。特别是在一些党政干部 ,高等学校和社科研究机构的知识分子群体中,落实的任务更为迫切。因为他们的社会影响更大。
关于无神论学科建设,可以挂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宗教学理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范围,最理想的是在高等学校相关的系中建立教研室,在社会科学院的相关研究所成立研究室;如果目前条件不够成熟,起码应该有专门的教学研究人员特别是中青年人员进行专门研究,并开设这方面的课。
总之,无神论的研究、宣传和教育,不仅应该继续在科学普及中进行,而且应该进一步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进行。建立无神论研究的学科,我觉得就是一个重要措施。
秦益成:(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当前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的问题并没有明显解决。在学术界,对于太敏感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有些人比较谨慎,不敢坚持马克思主义。无论是理论问题还是现实问题,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这些有分歧的问题恰恰是当前最现实的、最迫切需要澄清的普遍性问题,需要统一思想认识。
比如,如何认识宗教的本质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理论要预示未来,为向未来迈进指明方向。而政策着眼于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我们不能把理论等同于政策,完全停留在操作层面,从而对现实的观察失去了历史的眼光,犯“短视”的错误,犯没有战略眼光的错误,因而必然也就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问题。“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作为一个有历史穿透力的正确命题,并不是要求此时此刻立即消灭宗教,而是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宗教的本质,其背后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者向来强调理论的彻底性和现实政策的灵活性。我国的宗教理论既要为现实的政策服务,又不能被现实牵着鼻子走,而是要高于现实,指向未来。
理论研究与现行政策应有区别对待,不能规定理论研究与政策完全一致。再比如,当前我国阶级问题的研究,私营企业主是不是已经成为一个阶级?这个问题从理论认识上应该说是毫无疑义的,只是个承认不承认的问题。阶级观点、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但是不能把这个与“阶级斗争为纲”混在一起,不能否定当前各类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阶级的消灭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正如宗教的消亡一样。
对于理论与政策的关系问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加润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处长)
我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现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宗教问题上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国家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是党要坚持和宣传无神论,两个基本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过从30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我感觉还是有一些片面性。1982年中央19号文件讲,保障信教自由不但不妨碍而且应加强科学普及和无神论宣传。但是30年来宗教信仰自由保障越来越好,信教和宣教的人越来越多,而无神论宣传教育却没怎么加强,从事无神论研究、宣传、教育的人越来越少。现在研究乃至宣传宗教有神论的机构和人员多得很,但是研究无神论的机构竟然没有;宣传无神论的刊物也少得可怜,这种局面确实应该改变一下了。
怎么开展无神论的研究、宣传、教育?我觉得无神论宣传要从基础上抓,还得靠教育,要靠中学和大学里的哲学教育。要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必须有破有立。立什么?立唯物论、立辩证法、立无神论。破什么?破唯心论、破形而上学、破有神论。有很多搞哲学的人轻视无神论,实在是大错特错。从长远看,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必须研究宗教有神论,要把各种不同类型的宗教有神论搞清楚,这样才能在教科书中一一加以破斥,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科学世界观。目前情况下,我看是不是在编写教科书的时候,搞马哲的人怎么跟搞无神论的人结合一下?甚至跟搞神学的人怎么结合一下?把当前国际国内的各种有神论,特别是基督教和佛教中的各种有神论形式梳理一下,作为反证材料编到教科书中去,以此帮助学生破中有立,树立坚定的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
要搞好无神论宣传教育,必须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怎么宣传无神论?恩格斯当时建议,大量翻译和发行18世纪的法国启蒙著作和战斗无神论著作,这个很有效。我觉得教育部门、宣传部门、组织部门、出版部门要大量组织翻译出版近代以来的科学无神论和启蒙著作。经济市场要调控,思想市场也要调控,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在信仰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党和政府必须拿出一部分钱来支持这一工作。
李申:(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据我所知,宗教学这样的学科,原本就是一个无神论的、至少是非信仰者的学科。被宗教学界尊为“宗教学之父”的英国学者麦克斯·缪勒,就认为宗教信仰乃是人类精神的一种病症。此后宗教心理学权威之一弗洛伊德,明确认为宗教信仰是精神鸦片。其他重要的早期宗教学学者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包括创立了万物有灵论的泰勒,也都持大体相同的立场。他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消除或纠正人类的这个精神上的误区。只有美国的宗教心理学家詹姆斯,主张保留宗教观念,因为他认为,这个观念对于人类还是有用的。
对于宗教家来说,宗教是要人信仰的,不是当做一个对象来研究的。研究本身,就是对宗教的亵渎。所以原则上,宗教界是反对宗教学研究的。但是宗教学研究是一个不可抗拒的潮流。后来,一部分宗教家也参加进来。他们或者明确地以护教的立场论证宗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或者用隐晦的方式,以纯学术的面貌,提倡中性的、无是非的研究。由于稳定下来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现实需要,由于宗教团体在新形势下为自身的保存所做出的策略应变,也由于纯学术貌似公正的性质,一些并非信仰宗教的学者也加入到所谓中性的、甚至护教的立场。宗教学本身的非信仰甚至无神论性质,被淡化了。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开始于任继愈先生的几篇研究佛教的文章,后来被毛泽东主席看重,遂被委派组建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为宗教研究所提出的研究方针,重要的一项就是“批判神学”。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国内外种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国内的宗教研究和教学机构,置身于宗教研究和教学中的学者,是否仍然坚持“批判神学”的目标,就很难说了。甚至可以说,是很少有人坚持这个目标了。在相当长时间内,“有神论有人讲,无神论无人讲”,就是个证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十年前亚洲的金融危机中,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显示了它超凡的抗风暴能力。这不仅显示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也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在思想建设方面,也还面临着种种严峻的形势,存在着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被淡化和边缘化已经引起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基础的无神论思想被淡化、边缘化、甚至被妖魔化的状况,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中央领导有过多次指示,有关部门也发了相应的文件,但是落实的情况并不如意。
落实,一是研究,二是宣传,三是教育。有关部门的领导应有相应的考虑和安排。作为一个学者,我首先看到的,是人才的缺乏。无神论学科曾经招收过一批研究生,四人。现在只有一个还坚持在对应的岗位上。以后这个学科就断档了。现在要重新恢复这个学科,也需要人才。所以我建议有关部门,把培养无神论的理论人才,作为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的当务之急。不然的话,所托非人,好像是重视了,落实了,反而会把好事办坏。
黄奎:(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过去讲无神论,一般会涉及到破除封建迷信,现在封建迷信这个词不怎么提了,改称“民间信仰”或“民俗事象”,也就是说封建迷信被合法化、正当化了。宗教渗透,一般认为可能会威胁国家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但有不少宗教学专家、权威认为,要和西方世界打交道,和他们交朋友,要推动建设世界和谐世界,就不能和他们发生冲突。中国国内也有1亿以上的宗教信徒,要构建和谐社会,也不能和他们发生冲突。像过去17、18世纪欧洲战斗的无神论,像后来苏联东欧的宣传无神论、消灭宗教,最后都留下很多教训。因此,这些专家认为,现在讲无神论不合时宜。
这些专家的看法其实很成问题。按我个人粗浅的理解,无神论和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和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它是和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整个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的。理论和政策并不是一回事。政策层面可以不讲无神论,而理论层面则必须讲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无神论。理论应该为现实服务,但理论还应该能够指导现实,为现实指引前进的方向。理论必须具有前瞻性、穿透力,不能被现实束缚住。如果无神论的宣传教育需要谨慎选择目标受众的话,那么执政党的党员和广大青少年应当是首选目标。
晚近30年来,由于整个国家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要跟外国人打交道、甚至交朋友,因此不得不接触西方的强势文化、西方的意识形态,包括西方的宗教文化。意识形态领域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就必然要跟你争夺群众、争夺青少年。现在在公开场合已经很少这样说了,只能在内部说。这样做的结果,导致整个意识形态领域日趋模糊和混乱,大是大非问题说不清楚,教育部门编教材也写不清楚。这涉及到我们用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来教育青少年。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状况,自然也会影响到无神论的境遇和命运。
现在有一些人狂热地鼓吹普世价值,说全人类都有同一个普世价值。这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在意识形态领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到底有神还是无神,大是大非问题必须争论清楚,因为这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涉及到我们的国家意识形态,涉及到我们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话语权。
于祺明:(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加强无神论的研究、宣传、教育非常重要,迫在眉睫。我亲历过我们学校的哲学系改成了哲学与宗教学系,现在又改为哲学学院了,然而,实际上是宗教学的分量越来越重。不少相关高校也有类似情况。真正的问题还在于,我们的宗教学研究应该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吧,可是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标题下却很少有人研究、宣讲无神论,这不是很反常而值得引起人们的深思吗?所以,在学生当中,甚至在教师当中,自然就会出现不少模糊认识甚至不正常现象。举个典型例子,学校有一位学中文的本科生,在学时就信奉了基督教,毕业后辗转到了美国,现在成了某大城市华人基督教会的负责人。
关于加强科学无神论建设的必要性,在这里再补充一点具体内容。某大学宗教学文库的《科学与宗教的对话》这本书,是某某大学举行的“科学与宗教”系列讲座的成果。我看了看,里面主要是宣传神学,鼓吹科学的宗教根源,粉饰“智能设计论”等,讲座是得到某西方国家某基金会资助的。咱们国家一些著名的大学,却热心这样的活动,考虑过后果是什么吗?还有某个文集里,有这样一篇论文(是某个西方国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为了宣传科学与宗教怎样和谐,竟提出“希腊思维中的两种传统正是在基督教信仰主义培育下成熟和发展的,”神学目的是“科学创作的最初动机,而西方科学的发展也一直是在神学背景下前进的。”类似的著述不是少见的:什么“自然神论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道德规范的问题上,宗教具有科学所无法代替的地位”,“科学必须要有超验的信仰”等等,大大超过了无神论的宣传。
加强无神论的研究、宣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高校开设科学无神论课程,首先需要解决两个认识问题。一个是有人担心开展科学无神论教育会影响宗教信仰自由。另一个是有人认为,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无神论教育也就自在其中了,不必再作考虑。但是多年的实践表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育不能代替科学无神论的教育,而是二者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无神论是唯物辩证法的基础,没有科学无神论教育的熏陶,对于唯物辩证法的理解是不深刻、不扎实的,往往经受不住有神论的迷惑与进攻。因此科学无神论的教育是不能跨越的,不可能通过“纯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这条直路”(列宁语)而使大学生成为自觉的无神论者。
我建议:高等院校的“两课”教育中应增加“科学无神论”的内容:高等院校的文理交叉选修课中可以增加《科学无神论》课程;相关高等院校的宗教学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应该开设《科学无神论》必修课,宗教学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可以进行《科学无神论》专题研讨;举办的宗教事务管理人员各类培训班,应当设置《科学无神论》讲座。
为了搞好这项工作,组编《科学无神论》教材和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就是必不可少的:
1.要开设好这门课程,有一本好的教材是很重要的。因此有必要从全国高校、科研单位和有关领导机关遴选一批事业心强、见解深刻、了解国情的专家学者和管理干部,集中力量搞好编写工作。力求做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系统性与特色性相结合;
2.为了使无神论教育工作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并不断与时俱进,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配合教材建设,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将理论教学与形象教学结合起来。有必要组织力量,为《科学无神论》教材制作一套相应的声像并茂、使人印象深刻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3.为了充实、加强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关高等院校的宗教学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应努力创造条件,培养科学无神论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各宗教学研究机构应建立无神论研究实体。
孙倩:(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
无神论与科学的联系应该是很紧密的。但从现在科普的角度看,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没有成为科普宣传中明确的内容,或者说在专家进行科普教育时,没有有意识地提到无神论,公众也不了解科学无神论思想。这些年,随着《科普法》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人们开始接受到“四科”教育。但是,我感觉到这些科普宣传中,对科学知识的传授很多,而在科学思想和方法,尤其是在科学精神教育方面,仍显力度不够。对于社会上各种迷信现象和神秘主义现象,一方面科学理性的无神论教育与宣传在社会上缺位,另一方面,在宣传的内容缺少针对性,在方法上较为单一,缺少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方式。这样,很多人在思想认识上有误区,尤其是对无神论的宣传很反感。例如在谈到要对青少年进行无神论教育时,有人就认为这是在干扰人的信仰自由,是违背国家宗教政策;还有人根本就把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自由混为一谈;再者就是有人把无神论宣传看成是不信神的另外一种信仰;更有甚者认为无神论是一种大批判,不是思想自由,等等。这一方面反映出无神论在理论上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另一方面,在实践上,无神论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应有的地位。建议建设专门的研究机构,保障研究队伍的稳定性以及在理论上的支撑;同时应该在社会上营造一种氛围,包括公众活动、讲课、讲座,以及互联网、出版界、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中,有意识地宣传无神论,保障宣传的渠道畅通。最为可行的是先引进介绍现代国外一些无神论者、世俗人文主义者著作,翻译出版一批宣传无神论思想的作品,先形成一种学术上的声音,以影响社会风气。
田心铭:(《高校理论战线》总编)
研究无神论要和研究有神论结合在一起,总的看,从学科来说,首先是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宗教问题,有神论、无神论的问题,是理论性非常强、政策性也非常强的问题,同时又有很广泛的群众性,而且往往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很能看出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执政能力。所以,对待有神论、无神论,对待宗教问题,从科学研究和宣传上来说,应该理直气壮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引领社会思潮。
第一,关于学术理论研究的问题。首先要加强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再一个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我们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包括宗教理论,应该建设、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第二,关于宣传教育的问题。我认为,党内、党外,首先是要抓好党内的教育。从对群众的教育来说,我认为重点应该是学生、青少年,包括中小学生,也包括大学生。
第三,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问题要坚持辩证法,防止和克服各种片面性。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的各级干部如果没有相当的理论修养、政策水平的话,他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偏颇。在世界观、历史观问题上,一定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和宣传教育。要用发展了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把我们的干部武装起来,让大家在这些问题上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对待。所以,要把这方面的研究和宣传教育作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详见本期该作者文章)
冯刚:(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无神论教育确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单位很多,关系到我们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问题。
对青年学生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是一个重点,中央十六号文件即《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提出这个要求。应该看到青年学生受社会现实情况的影响越来越强,现阶段利益导向的影响力度比教育更大。所以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对人的思想变化产生的影响,研究社会各种思潮对青年学生的影响,研究学生家庭背景和个性特征在其成长发展中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无神论教育。针对现阶段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注意处理好宗教政策和宣传的关系,教育与理论研究的关系,包括科普工作和理论教育的关系等等。《科学与无神论》这本杂志,我翻了翻,感觉挺好。学校也希望能够有好的渠道和载体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包括一些好的演讲、学术会议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些东西怎么能够在大众化宣传过程当中体现出来,这方面确实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从研究的角度来讲,中央的马克思主义工程里面也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教育部的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项目里面也涉及到这些内容。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还有一个建设和管理的问题,包括信息来源,怎么掌握情况的动态。对青年学生加强无神论教育可以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社科院有很强的研究力量,我们可以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动态情况的沟通交流,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
无神论教育确实是个系统工程,应该从整体上去设计、推进,这个也是需要研究的。
徐艳国:(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处长)
我们讲无神论教育,还不能是狭义的无神论教育,不能是简单地给学生传授无神论知识,还是应该系统考虑、统筹安排、协调推进,要把无神论教育工作与宣传工作、与相应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一是要把无神论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本身也有无神论教育的内容和功能。有的地方也专门开设无神论教育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方课程。正面给学生讲宗教,帮助学生认清宗教的本质,也有一定的意义。现在有的省已经设立相应的课题,在研究怎么样开设宗教课程。我们正面不给学生讲宗教到底是怎么回事,等到宗教非法渗透进校园后,学生就没有这个辨别能力了。
二是要把无神论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要通过党团组织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用这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占领主动,才能更有效地宣传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
三是要把无神论教育与主动抵御宗教非法渗透结合起来。要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高校要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的管理,不给宗教非法渗透提供舞台。要关注那些具有宗教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对高校的渗透,有的往往打着支持高校专家学者做科研的旗号来发挥他们的影响。所以,我们也应该呼吁,我们的专家学者不能见钱就拿。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容易迷失学术研究的方向。
四是要把无神论教育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宗教非法渗透往往从一些相对弱势的群体入手,从弱势群体的具体困难入手。比如我们现在非常关注的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的学生等,这些群体也往往是宗教非法渗透的重要对象。所以我们讲加强无神论教育,也要注意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多关心帮助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不给宗教非法渗透提供机会。
五是要把无神论教育与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大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不能在校园内孤立进行,要与全社会的相关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根本性的效果。社会大环境需要加强综合治理。比如,目前书店内,显著位置很大一块空间都是摆放宗教方面的书籍,不管是专业性很强的,还是通俗易懂的,量都非常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全社会的综合治理,与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才会更有成效。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看法,不代表部门意见。
杜继文:(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科学与无神论》主编)
我们为什么现在特别突出无神论这个问题?我认为现在好多学校里的学者不再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恰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的相当一批专家、学者拒绝研究无神论。为什么可以研究宗教观而不能研究无神论?无神论针对什么?当然,我们考虑宗教问题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基础,不脱离这个大的框架。但是无神论特殊,它的特殊是针对神学而言,是世界观问题,是价值观问题,是思想倾向问题。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宗教在我们大学里面有一些突破,就是神学进入了我们高等院校,进入了我们单位。出了一些类似的书,比如加尔文神学院负责操作,在中国立项200万美元,在我国著名大学立点研究。在大学里,直接从事宣传基督教文化的,全国有一部分人,大部分都在高等院校或者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系统。一个人可以搞十几种相关的书出来。有些大学聘请的哲学教授,相当一部分是神学家或者传教士。这样神学就变成了什么问题呢?现在有两个流行的术语,一个叫文化基督徒,一个叫文化神学。
神学论的图书,到现在世界上不知有几千、几万种,无神论的图书大概也有几千种,而且现在在西方掀起了一个无神论的新的思潮,涉及到科学领域、哲学领域、文学领域,可以讲没有一个领域它不涉及到的。
我们教育部采取了好多措施,就是把这些问题联系起来看。我们建议应该跟自然科学一块来搞。当时我们商量为什么把这个学科问题特别提出来。我个人认为,我所看到我们现在说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材里边,或者课本里面,包括我们自己编的那个东西,严格上讲都没涉及到神学,这个使我们对无神论的概念与神学的概念很隔膜,无神论最基础的理论还薄弱。从现在看来,我们建设无神论学科这个工作非常有必要。
习五一:(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近些年来,在宗教学术研究领域,无神论的声音微弱,几乎成为“绝学”。从“宗教的角度”研究宗教,成为主导话语。
当代中国宗教研究领域里,这些权威人士大谈宗教的“全球性”、“新的高发期”、“其信仰价值和真理的普世性”等等,与此同时,无神论、世俗人文主义的研究,声音十分微弱。因此我们有责任加强无神论研究的建设,包括介绍国际上新的无神论、世俗人文主义的研究成果。
近几年来,一股新的无神论思潮正在西方社会兴起。这股新鲜的知识力量使公众意识到,以科学理性的方法批评宗教,有助于驱散近些年来宗教保守势力制造的阴霾。
有一个论点是众所周知的,即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思想的重要贡献。今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达尔文有两部轰动性的著作。一本是《物种起源》,他论述了自然选择导致进化的理论。另一本是《人类的由来》,他将进化论应用到人类社会。达尔文的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的基础,成为现代科学的支柱。当代社会的调查表明,对于进化论的理解程度和宗教信仰呈负相关。在日本对于进化论的理解最为深刻和普遍,因而无信仰者的数量最大。而在有神论盛行的美国,对于进化论的理解程度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虽然目前,宗教依然是影响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但也出现了衰落的趋势。根据2007年盖洛普所做的民意调查,有32%的人认为宗教在美国的影响在增强,而61%的人认为宗教正在失去以往的影响力。虽然20世纪时局动荡,战争、革命给时代打下深刻的烙印,但是,我认为,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础的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宗教的人一代比一代减少,虽然现在美国和欧洲还有相当的差异,我认为,从长远的角度考察,宗教的衰落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作者简介:求实 本刊特邀编辑
本文责编:文丁
(<科学与无神论>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