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我不知。但是无知并不是论据”。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科学历史摘要》末尾引述了斯宾诺莎反对僧侣主义者提出的对“上帝”进行论证的唯一手段,就是求助于“对其他原因的无知”时讲的一句话。这句话,对于对付所有一切有神论者都普遍适用而且简单明了入木三分。自从读到这句话,半个世纪以来,伟大的泛神论者“斯宾诺莎”四个字便深刻脑海,时隐时现,从未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斯宾诺莎的形象丰满而鲜活起来。
斯宾诺莎的祖先原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犹太人。因西班牙政府对犹太人进行种族宗教的迫害,1492年避难到葡萄牙。后由于天主教的歧视与刁难,一百年后(1592年)又逃亡到荷兰。祖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犹太商人,曾任犹太人公会要职。父亲继承父业,经营进出口贸易,并担任犹太人公会会长和犹太人教会学校校长。1632年,斯宾诺莎诞生在阿姆斯特丹(荷兰首都)这个犹太富商家庭,取名本托·德·斯宾诺莎。
我把斯宾诺莎生平分作四个阶段来把握理解。
第一阶段(1632—1646)为成长阶段。6岁时,其母因肺结核病死。少儿时期,在家庭接受父亲犹太传统教育。7岁,改名巴鲁赫进入犹太教会学校,犹太拉比(先知)寄望于他,能把阿姆斯特丹建成犹太(以色列)民族的新的耶路撒冷。9岁时父亲续娶。继母也是犹太人,后改信天主教,对他很友好,并对其进行天主教教育,劝他不要反对犹太人改信天主教。13岁时,履行“坚信礼”,正式成为一名犹太教徒。两种宗教教义的歧异,令他对所有天启宗教产生怀疑心理。日后不久的生活实践彻底改变了斯宾诺莎的思想和行动,他进入成熟阶段。
第二阶段(1647—1656)是成熟阶段。1647年,斯宾诺莎15岁。前些年有一位犹太自由思想家乌利艾尔·达科斯塔(生于1590年),是葡萄牙犹太教理性派后裔,父亲是被迫信奉天主教的犹太人,他本人又重新信奉犹太教。后来他发现犹太教义有疑点,反对灵魂不死和圣经神托的说教。经过多次反复,最后遭受犹太教残酷无情的惩罚,忍无可忍,留下自传体著作《人类生活的典范》,自杀身亡。斯宾诺莎亲历这个事件的全过程,对他的思想和行动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有学者认为达科斯塔是斯宾诺莎的先驱。1654年父死,遗产发生争执,姊请法院裁决,斯宾诺莎虽胜诉,仍将大部遗产赠姊。因已消除由信仰而连累父亲的顾虑,斯宾诺莎自由思想继续发展。因此进入他的生平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1656—1670)为隐居阶段。1656年7月,24岁的斯宾诺莎因为坚持自由思想,怀疑灵魂不灭,否认天使存在,并主张上帝是具有广延的存在(因为上帝=自然),犹太教会将斯宾诺莎永远逐出教门革除族籍,从此以后,不再承认他是犹太(以色列)人。(实际上,犹太教与犹太人是一回事,属是族必信是教,反之亦然)。圣经中所有诅咒语言对他都用上了。“上帝将不会原谅他。上帝的愤怒将从此跟随着他。”人们白天诅咒他,黑夜诅咒他,出门诅咒他,回来诅咒他。教会还教唆其他教徒对斯宾诺莎进行污蔑谩骂,说他是“放纵自己,被卑鄙的和最傲慢的撒旦引向堕落和欺骗。”他的“全部哲学”是“纯粹的迷妄和奇想”。斯宾诺莎说,这些人在这里“虚构了一个撒旦作为上帝的敌人”,来欺骗绝大多数人,这样,“无知无识的普通老百姓几乎能使整个世界皈依基督教”。(书信第76封)教会要求市政当局下令将斯宾诺莎驱逐出阿姆斯特丹。从此,他再一次改名为别涅狄克特,隐居于荷兰的其他地方。起初,避居于一个新教徒聚集的小村,在这里很快学会了磨镜片技术,以此谋生。在此后的21年,直到逝世,斯宾诺莎就是以这种“流浪”而孤独的生活度过的。说孤独也不孤独。除了写作,他还跟拥护他和反对他的人保持着书信往来的联系,《斯宾诺莎书信集》84封书信(1661—1676)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及进入海牙以后。l662年着手写作《伦理学》,后中断,1671年继续,1675年完成。期间,1665—1669年完成《神学政治论》的写作。1670年斯宾诺莎迁居海牙,进入他生平的最后一个阶段。
第四阶段,即海牙阶段(1670—1677)。这一年斯宾诺莎应友人约请,迁往海牙(荷兰政府所在地)。此后直至逝世,他再未离开此地,故而视为他的生平最后阶段。起初,他住在一个寡妇家里,不到一年,又移住一个油漆匠家。这一年,友人以匿名为他出版《神学政治论》。斯诺宾莎说,证明容纳自由是“我在本书中所要得出的主要结论”。基督新教宣布此书为禁书。有人故意攻击《神学政治论》中所谓无神论和不道德原则。出于“对于个人欲望和忧虑无动于衷的哲学性的无限宁静”,斯诺宾莎对之往往保持沉默。1672年法军再次入侵荷兰(1672—1678),英荷第三次战争(1672—1674)重新爆发。这年,发生一件令斯诺宾莎大动感情的事。德·韦特兄弟是当时荷兰的当政者,主张民主自由,与斯诺宾莎关系不错。有人怀疑德·韦特兄弟是正在进行的荷法战争的叛国者。荷兰当局君主派煽动暴徒将德·韦特兄弟惨杀,如同肉店那样,将死尸分割给人们吃掉,并不时发出欢笑声。这种暴行反映人类的残忍本性。斯诺宾莎义愤填膺,不顾自己处境,写了一张“野蛮透顶”的标语意欲张贴街头。理性的房东急中生智,将他反锁屋内,方免掉一场可能令其丧命的大祸。这个事件令当时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中包括莱布尼茨和惠更斯)震惊。这是斯宾诺莎生命中最黑暗的时期。1673年斯宾诺莎谢绝到一个大学任哲学教授的邀请,继续撰写《伦理学》。有两个叫做博许和斯蒂诺的人,秉承罗马教会旨意,恶毒攻击斯宾诺莎。1676年,开始写《政治论》,由于因磨镜片而感染肺结核发作,此书未完成。1677年2月,肺结核进一步恶化,在只有唯一的一位好友席勒(1651—1679)身边与世长辞,终年45岁。正如有人所说,大凡所谓天才都是不幸的。
斯诺宾莎生活在17世纪,这个世纪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但是,神学统治的世俗社会对待斯诺宾莎是不公正的。他活着时,人们知道他是谁,他的思想却是隐蔽的;他死后很久,他的思想得到自由传播,而人们很少知道这些思想的作者是谁。事态的发展还是发生变化。18世纪发生的启蒙运动以来,斯诺宾莎的影响逐渐被人们了解。近年来,人们意识到斯宾诺莎的思想是启蒙运动的一种决定性的推动力量。
1800年,海牙政府在斯宾诺莎最后居住的房屋附近给他建立黄铜雕像。1999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科学与心理学教授达马西奥拜访斯宾诺莎(雕像),写出备受称誉的《寻找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的思想理论,简言之,归结为一句话;上帝=自然。上帝就是自然界,自然界就是上帝。它们不分彼此。上帝存在于整个自然界,又存在于自然界所有无限小的微粒中。上帝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你不能向它说什么,也不能要求什么。斯宾诺莎说:“自然所以被人认知,是由它自身,而不是由于任何一个另外的东西……因此自然和那唯一荣耀、神圣的上帝的本质完全相合”(《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169—170页)这就是著名的影响深远的泛神论。“泛神论是一种客气的无神论”,“它只是和神告别的一种有礼貌的说法”。(叔本华)提到泛神论,就不能不首先提到布鲁诺和斯宾诺莎。前者认为“自然界是万物之神”;后者说“上帝就是自然”。两者精神实质完全一致,后者表述更加简洁明确。斯宾诺莎的思想为后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普遍认可和接受。莱辛(1729—1781)这个德意志文化伟人将斯宾诺莎介绍给他那个时代的读者。德国大诗人和剧作家歌德(1749—1832)接受了斯宾诺莎的思想并成为他的拥护者,认为“这个深刻影响我整个思维方式的就是斯宾诺莎”。海涅(1797—1856)说:“一位依照天意降生的人”,“并且长时期受了世人的侮辱和憎恨,尽管这样在我们当代,他已上升到唯一的精神统治者的地位了。——我说的是别涅狄克特·斯宾诺莎”。黑格尔(1770—1831)认为:“要成为一个哲学家,你必须先成为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如果你不了解斯宾诺莎主义,你就不了解哲学”。爱因斯坦说:“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存在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这里要说,正确理解“实体”这个重要概念和范畴是正确理解斯宾诺莎哲学的关键。古代中国哲学中已有实体这个词,有的亦称“本体”。在西方哲学史中,一般指一切属性的基础和本原的东西。对它有各种理解。唯物主义者把它作为物质(及其能量),精神是物质能量高度发展的产物。唯心主义者把它作为精神(如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客观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一个从物质到精神,一个是从精神到物质。在斯宾诺莎哲学中,实体是唯一不变的、无限的存在。无所不包的自然界,具有无数的属性,其中包括精神和思想。“凡是存在的一切东西都属于这个唯一实体(他称之为上帝)”。斯宾诺莎说基督徒们“本来想着基督已经被赋予永生,从死里复活”,“只要根据这样的假说,就不难说明整个福音书的教义”。(书信·第75封)这是纯粹的唯物论(无神论)。著名的唯物论、无神论者海克尔(1834—1919)写道:“将纯一元论的‘实体’概念应用于科学并认识其重大意义的第一个思想家是伟大的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这是一切时代中最崇高、最深刻和最真实的思想之一”。实体定律,即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统一,是对整个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宇宙基本定律。
作者简介:赵光清,山西沂州市委党校教授
本文责编:辛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