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集锦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价值定位及其实现

时间:2015-08-11 19:18来源: 作者:曹外成 张承安 点击: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有其自身的历史生成过程和具体的科学内涵。它具有稳定、和谐、发展、服务四个方面的价值。而其价值实现,应该注重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时代化、大众化、科学化。三者缺一不可。缺乏了大众化就没有群众基础,没有根基;缺乏了时代化,中国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价值定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时代价值主要包括在稳定、和谐、发展、服务四个方面:

      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稳定价值

      一方面是社会稳定。国家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开明,对信教人士的一种尊重和认可。这就使得信教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态度大大的改变了,他们的关系由对立转变为和平相处。在政治上团结合作,在思想上允许存在差异。宗教界充分发挥其积极性来维护社会稳定,对于国外敌对势力打着宗教旗号来破坏我国社会稳定的,我国宗教界人士联合起来共同抵制。此外,宗教文化在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国际关系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宗教文化交流活动在增进中华大家庭各兄弟姐妹之间的友谊,维护国家与周边地区国家稳定和平共处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个人稳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对个人心理具有调适价值。李素菊在《青年信仰与宗教文化》中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宗教对人的生命意义进行了解释,解决了人对于生、老、病、死的困惑,从而摆脱了人对死亡的恐惧,忘却死亡的痛苦,实现世俗社会无法达到的效果,起到了一定的心理慰藉作用。另外,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独特的修习方法,可以通过心灵教育、灵修神学来提升人的心灵境界,宗教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信徒提供了安全感,使得大家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不幸,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安慰,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生活。

      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谐价值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具有一种和谐精神。这种和谐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的和谐有着特殊的实践意义。它涉及了宗教与社会各界的关系,范围广阔。无论儒家和谐观中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则多利、仇必和而解,还是佛教“六和”思想的和谐观,以及基督教的在爱中体现世界和谐的和谐观都表明宗教本身就具有和谐精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断推崇宗教和谐精神,促进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引导宗教工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协调。我国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我国宗教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和合”文化传统,不仅倡导和谐、维护和谐,而且还崇尚和谐,这对于和谐文化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不同宗教之间要互相尊重,共同谋求在和谐的道路上携手共进,形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和谐社会氛围。历史表明,凡是推崇宗教和谐,宗教工作必然会开展的稳健、顺畅,有声有色,社会呈现一片和谐。反之,宗教界和社会都矛盾层出不穷。“文化大革命”期间,错误地对待宗教,并想要立刻消灭之,其结果是不仅使得宗教界遭受劫难,而且大大地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有利于减少宗教界人士对待党处理宗教问题的种种疑虑,甚至是对立和紧张情绪。提高宗教界人士对宗教信仰的认识,使其自觉限制与调整不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消极因素,充分发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宗教自身良性的、健康的发展,促进中国各宗教与社会主义发展和谐共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提倡加强各宗教派别文化交流,积极肯定宗教文化价值,高度评价宗教文化中的精髓,促进宗教界不同阶层的信教群众之间和睦相处,强调尊重不同阶层信教群众的利益,提倡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和谐价值与现实的宗教情况相联系起来,更好的服务了社会。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和谐价值还体现宗教文化的生态和谐价值,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宗教的生态和谐意识与当今生态保护需求的契合,也从一个侧面提供了当代宗教存在、发展的切实依据。宗教关于仁爱万物、泽被草木的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描述等,无一不表现出深刻的生态意识,并无形之中促进着宗教活动的生态保护实践。宗教的生态和谐意识与当今生态保护需求的契合,为当代生态和谐提供了深层心灵转换,达到理性精神衍生和智慧能量渗透提供了借鉴经验。古老的宗教文化的智慧在生态环境的终极理念构建和心灵转换方面,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宗教义理,引导广大信徒恪守戒规,维护大自然的和谐,营造人间仙境,实现信仰追求。对于处于名山胜地的寺观教堂,要责成有关宗教组织或宗教职业人员精心保护,使之成为清洁幽静、环境优美的游览胜地。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价值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价值首先是一种宗教的超越精神。宗教的超越精神是指彻底摆脱人世名利的各种纠缠。宗教把获得灵魂解脱作为人生最高目标,追求着超越,不敢在罪恶中沉沦,以其独有的方式,为人搭造了超越生死的得救桥梁。对于社会上的贪污腐败、玩世不恭、争名夺利等,宗教认为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眼即逝。这无疑对遏制个人不正当欲望和提高人的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深化了人类对人性美的追求。宗教作为幻想的世界观,其重要的特征就是通过神的形象,对尽善尽美的人性的崇拜和追求①。台湾傅佩荣教授认为,人性的不完美,人生的缺陷,所以人们才信仰宗教。人性的不完美从身心灵三方面看,身的不完美在于人不能永久健康,不能逃脱生老病死;心的不完美在于人有惧怕、痛苦和烦恼;灵的不完美在于人们往往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所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引导人们克服人性弱点,正确面对生死病痛、无奈恐惧,超越境界,实现自身价值。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价值还体现在促进了宗教与社会的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以实践为依据的与时俱进又不断丰富的、不断创新理论方针原则的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更是以其特有的价值,不断适应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程,协调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谐,保持中国与周边地区的稳定较好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充分吸取前苏联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史教训,立足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发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价值的应有之义就是其自身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中国具体实践的创造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的新的里程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根据时代的特点,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打破了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僵化的教条主义理解,对宗教的性质、特征和作用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强调宗教是一种文化、宗教有其自身发展规律,毛泽东说:“只要人民还相信宗教,宗教就不应当也不可能人为地去加以取消或破坏。” ①另外,肯定了宗教的积极作用,这些新的认识对于团结信教群众,凝聚信教人士的力量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引导宗教人士继承和发展爱国主义的传统,维护祖国统一、实现各民族团结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服务价值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具有一种服务价值,这种服务价值表现在:

      第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工作的理论指南。长期以来,党内有两种对待宗教问题的错误认识。一是“左”的错误认识,片面理解党的宗教理论政策,认为有神论与无神论的区别是政治上的对立,认为要强行消灭宗教。二是右的错误认识,只看见宗教的功能,忽视其消极影响,疏于管理和教育,助长宗教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第一次正确回答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肯定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为新时期宗教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他国处理好宗教与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借鉴和成功的范例。

      第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服务于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以社会慈善和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怀和社会服务是宗教的重要功能。社会服务是信徒的义务。各种宗教都告诫信徒要行善、斋戒施舍,强调利他,这种宗教服务功能以信仰为基础不带任何世俗功利。世界许多宗教产业和事业都是人们谋生、融入社会、实现自我的非盈利性机构,大批民众在此享受医疗和教育的文化生活服务。有的国家形成了系统的全面的宗教社会服务及救助体系。在大灾大难面前,人们用各种方式祈祷祈福。汶川大地震中提出的“天佑中华”祈福语特别蕴含了宗教意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服务于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一是服务于以和谐为目标的文化建设,改善宗教文化设施,丰富宗教文化内容,完善和监督网络宗教文化建设。二是服务于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三是服务于以协调为宗旨的社区建设,通过志愿服务帮助有困难的人,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② 宗教的社会服务功能如慈善事业、公益活动、救灾奉献、心理抚慰,对社会和谐有着特殊的意义,是服务社会民生的社会力量。宗教越来越发挥着社会组织功能、社会管理功能、社会教育功能、社会娱乐功能和社会协调功能的作用。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价值实现路径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价值实现应该要注重其大众化,科学化,时代化。

      1. 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大众化

      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要引导大众树立正确对待宗教的态度。掌握世界就是认识和改造世界,掌握的方式有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方式四种。陈荣富认为马克思把宗教看做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说明了马克思对宗教的认识已经从政治走向生活走向文化。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大众化,就是要结合宗教存在和影响的实际、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实际,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和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相结合,不断以科学创新的方法、多样活泼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干部群众广泛宣传和全面普及,使之成为人们正确对待生老病死、吉凶祸福,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认识处理宗教问题、正确开展宗教研究和宗教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内涵十分丰富。要引导大众能够科学的看待宗教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方面,充分发挥媒体力量,以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大众化。通过电视、报纸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来宣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努力提高人民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使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有机结合,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被人民认可,被人民所用。另一方面,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宣传队伍,以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大众化。队伍成员首先自己要树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要有正确的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宽广的理论视野,结合实际,从深层次上解答人们存在和提出的宗教问题。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基础上,引导信教群众爱国守法,运用自己敏锐的政治判断力,积极担负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传播者的责任。

      2. 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科学化

      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科学化,就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是要求我们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用科学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宗教问题,从长远来分析宗教问题的影响。二是结合宗教实际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新理论,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注入新的内容。三是破除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条式僵化理解。四是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名下的错误观点,如“宗教麻醉论”、“宗教外衣论”等。五是要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科学研究。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生搬”和断章取义给我国文化界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害,当代研究者应该以此为戒。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科学研究也是在改革开放后才正式开始展开。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历代领导人宗教观的研究;对新中国党和国家工作基本方针的研究等等。

      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科学化,要求我们注重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整体性。不仅仅要从宏观上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结构条理化、系统化,而且要从微观上对其进行丰富。对各个时代研究者的观点进行归类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宗教观进行研究。对毛泽东宗教观,周恩来宗教观,李维汉宗教观,邓小平宗教观,江泽民宗教观进行系统研究。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和“建设现代宗教文明”进行深入研究。

      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科学化,要进一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龚学增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层次和应用层次,基础层次是反映宗教规律性的理论问题,包括宗教界定、宗教根源、宗教社会作用、中国宗教特点、宗教与民族;应用层次是解决宗教问题的基本方针问题,包括根本宗旨、基本政策、依法管理、对外关系、统战工作、基本途径、党内建设。② 何虎生认为,中国宗教问题的科学体系有四个相关的层次:基础层次是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论点;核心层次是团结信教群众,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主体层次是政策和法制保障,即全面正确的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目标层次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和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③ 我们要在承认宗教的积极作用以及宗教是一种文化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科学化。

      3.  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时代化

      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时代化,就是挖掘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结合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立足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时代课题,在借鉴他国经验上,取长补短,同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顺应时代需求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宗教问题,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注入时代的新血液。要立足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体现宗教的时代特征,围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的问题,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深入探索宗教影响国际关系、国内工作和社会生活的方式途径,深刻阐述宗教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关系,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确立基本方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凝聚力量。

      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时代化,就是要在解决宗教问题的实践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方面要总结党和国家在处理宗教工作上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要密切联系实际和贴近人民的生活,不能过于空洞,要致力于回答时代和社会现实所提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断地关注和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宗教问题及由宗教引起的思想困惑。因此,在动态中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容,做到理论与实际、教育与现实的结合。

      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时代化,就要占领网络新媒体这个主阵地。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宗教与互联网的联姻,各种社会思潮在网上不断衍生。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时代化就要面对网络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占据网络传播主阵地,跟随时代的步伐,迎合广大群众的需要,稳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网络根基。同时,积极加强对网络宗教的监管,规范网络宗教活动。对相关宗教网站进行审批,对宗教信息进行过滤,对宗教活动进行规范,为群众建立一道厚实的防火墙。

      总之,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价值实现,时代化,大众化,科学化缺一不可。缺乏了大众化就没有群众基础,没有根基;缺乏了时代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无法进步;缺乏了科学化,将会没有条理,错误的使用等于文化暴力。所以,我们要站在群众的基础上,科学的,系统的,根据时代要求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进行灵活运用,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当代价值,使宗教与中国社会主义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2]列宁.社会主义和宗教: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31

3]江泽民.论宗教问题: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87

4]卓新平.“全球化”与当代中国宗教[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牟钟鉴.宗教文化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202

6]何虎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71

7]高师宁.试论宗教的多元、对话与和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

8]方立天.发挥宗教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佛教为例.中国民族报,2012.07.03

 

      作者简介:曹外成,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教师

                     张承安,长沙理工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文丁

      (《科学与无神论》2014年5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尹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开放浏览 注册时间:2015-06-06 13:06 最后登录:2016-06-04 22: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