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集锦 >

科学无神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石 ――中国无神

时间:2015-08-07 20:01来源: 作者:申振钰 点击:
2014年12月13―14日,由中国无神论学会、《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珠海市哲学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无神论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交流中心举行。会议主题是“科学无神论的基本理论与当前任务”。来自全国
  

      2014121314日,由中国无神论学会、《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珠海市哲学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无神论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交流中心举行。会议主题是“科学无神论的基本理论与当前任务”。来自全国10省市20多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学术团体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界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会议。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周华到会致词。北师大珠海分校向会议发来贺信。

      应珠海市哲学学会的请求,会上宣布建立“中国无神论学会南方研究中心”。珠海市哲学学会执行会长黄永康担任该中心主任;朱晓明理事长和珠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小勤为中心揭牌。

      1213日是首个国家公祭日,上午1001分,与会人员全体起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默哀一分钟。

      年会期间,专家学者就科学无神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研究;无神论的历史、发展、理论及学科建设;科学无神论的研究、宣传、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有理论、有例证、有特色的讲演和有学术价值的信息交流。

      一、科学无神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朱晓明研究员在开幕式上,作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科学无神论研究宣传教育新局面》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提出了价值层面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中华文明从传统转型的当代体现,是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中文明探索的成果和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文明探索的成果和结晶。科学无神论植根于人的劳动和实践,是人类文明和思考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中的应有之义。

      他阐述了科学无神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的必然联系,指出:只有坚持科学无神论,才能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坚持科学无神论,才能实现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只有坚持科学无神论,才能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只有坚持科学无神论,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性超越。他认为,加强科学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必须破除思想障碍,既要消除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错误、片面的理解,又要消除有意贬低科学无神论的理论价值。党员干部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与共产党人在宗教问题上的目标和价值追求联系起来。党和政府做统战、宗教工作的干部,都应该明确,一是要站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无神论的立场做宗教工作,而不是站在宗教的立场,更不是站在某一个宗教的立场做宗教工作;二是要站在国家大局、站在包括不信教群众在内的全局来做宗教工作,而不是仅仅面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来做宗教工作,从而团结信教和不信教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纪委副书记赵宗宝在《地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对策思考》的论文中指出,近些年来,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宗教渗透以及宗教传播和影响扩大的现实下,面临许多的困境和挑战:马克思主义被淡化、宗教影响在升温、科学无神论教育边缘化。在这种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自觉的要求和行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他用该校自己的调查数据为例,力求把握高校大学生培育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情况,以便探讨相应的工作思路和对策。调查对1607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显示:96.39%的学生赞同“一个社会应当具有核心价值观”;84.49%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和谐稳定最好的指导思想。在对中央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上,选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占70.56%,但也有19.80%的学生态度悲观,认为是西方价值体系冲击下的无奈举措,甚至有2.11%的学生认为当代中国人价值体系已经崩溃,还有7.54%说不清楚,也就是说,起码有近三成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缺乏正确认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高校管理体制带来的弊端,学生在压力下更加务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效不理想,党员干部无神论思想不牢固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好思政课、专业课和隐性课程的作用;扎实开展无神论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宗教工作;倡导廉政文化,营造健康清廉的育人氛围;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提高。

      二、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无神论学会学术顾问杜继文研究员论文《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学习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重读宪法的体会》认为,“实行宗教对国家来说仅仅是私人的事情的原则”本是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留下的一笔优秀的遗产,从马列主义的创建者到我们党的19号文件,都接受它,强调它,要求实现它。为什么?恩格斯认为它“是工人阶级自由活动的必要基础”;列宁说它是俄国公民获得“政治自由的必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让政治从宗教的支配中解放出来,让人的独立精神或人性的自觉,从神学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在我们共和国宪法中,就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也就是“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等差别限制的平等。这样,不论作为统一国家的国民、整体社会的公民以及泛称的人民,都有多重身份:一是信教者或不信教者,一是公民、国民、人民等。信教和不信教是有差别的,宪法用宗教信仰自由来确保他们各自信和不信的权利;其他没有区别,作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作为国民,都对自己的祖国认同;作为人民,是执政党依靠和服务的对象,也一视同仁。这样,宗教信仰作为个人自由选择的私事,就不得以宗教名义从事任何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活动,而一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可以以公民、国民、人民的身份平等地参与,既可以充分又自由地发挥个人的才能,对社会、国家、民族也可能最大而又最有效地担当责任,发挥当家作主的作用。

      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秘书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的论文中,从世界本原问题、世界万物演变问题、人与世界关系问题、人的救赎问题四个方面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认为:在世界观方面,即在对世界本原这一问题上,坚持唯物论,反对神创论;在事物演变的问题上,坚持辩证观,反对静止观;在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上,坚持实践观,拒绝止于解释;在价值追求上,对于人如何获得自由,如何摆脱束缚而得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拒绝依神救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不仅仅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宗教理论,更是从思想理论到群体实践、西方社会到中国社会、社会革命到社会建设“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同时在挑战与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丰富,以制定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博士陈卫华以《走向日常生活世界——读唐·库比特〈宗教研究新方法〉的启示》为题,介绍了后现代宗教哲学的代表人物、剑桥大学伊曼努尔学院前院长唐·库比特企图用新的思维方式改造基督教。指出:传统宗教所主张的终极实在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它要求教会基督教本身应以非实在论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传统和宗教生活。但这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这个核心在库比特看来,并没有什么客观实在性。上帝只是人的观念的集合或者说人的观念的人格化。库比特对教会基督教的批判和对传统宗教教义的批判,具有反传统、后现代的革命意义,他甚至被称为一个无神论者。库比特的这种回到生活本身的话语方式和关注角度的研究,给我们研究无神论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思维视角,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曾传辉研究员在论文中指出,宗教在人类社会中的独特职能应是属灵清静的,即满足部分人群对超自然与无限存在的追求,直言之,就是要满足他们对“死而未了”境界的精神需要。宗教只有做好宗教份内的事情,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为国家社会发挥正能量。“使宗教真正成为公民的私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崇高目标。研究宗教和做宗教工作的人,首先要搞清宗教的本质及从中找出发展变化的规律,坚持求真务实的学术旨归,为党和国家制定宗教政策提供智力支持,为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和理解宗教提供知识引导。宗教研究不是为宗教信仰代言,不是变相传教,也不要伤害宗教感情。政教学三界应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把宗教真正变成公民个人的私事,为人类宗教信仰自由的理想树立新标杆。

      宗教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议论很久的老问题,“文革”后,一直流传着我国存在着社会道德危机、中国人没有信仰之类说法。于是,从一些学者那里就传出了建立一个“信仰中国”的声音,需要发挥宗教的社会道德作用的呼声与日俱增。在这种声音中,“有神论者有道德,无神论者无道德”的议论,成为“道德危机”迷茫大军中不争的认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读博士谢新雷关于《“宗教与道德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一文,从“道德起源神圣化”“世俗道德神圣化”“道德功能神圣化”论述中,全面、深刻分析了把道德宗教化、神圣化的目的,就是要推论出“我国存在着社会道德危机,原因在于中国人没有信仰,因而需要发挥宗教的社会道德作用,需要建立一个有信仰的社会”。作者认为,这些观点不仅逻辑前提是错误的,因而出于此前提的逻辑推理也是站不住脚的。其错误在于,认为“道德起源于宗教,”把“道德神启说”当成是一切道德的源泉,否认世俗道德的存在。当宗教家将世俗道德神圣化之后,一切“道德”就都归于宗教了。这种观点的虚假、荒谬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宗教神学不可能证明神的存在,没有神,也就不可能有什么道德神启,这就从根源上否定了这一观点的合理性。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人类的社会意识,是以社会生产为基础产生的。这个观点是讨论“宗教与道德的关系”的基本观点。离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必然会堕入有神论的泥潭。

      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艳红宣读的论文《也谈基督教与近代科学的起源》,是针对目前社会上一些学者宣扬的“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兴起有着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没有基督教,就没有近代科学”。黄艳红博士从“科学革命的社会文化背景”“近代科学的思想来源”“基督教在科学革命的过程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这篇论文的价值在于作者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出发,论述了近代科学的思想来源,同时又分析了近代科学产生时基督教对科学的诋毁、迫害;对理性主义的仇视以及大量杀害女巫事件的伦理、道义责任以及有违基督教信条的悖逆行为。作者分析道,所以有“没有宗教就没有科学”的论调,就是因为: (1)将基督教抽象化为一些原则和概念,与近代科学的某些思想和精神进行比附,完全忽视了当时发生的科学革命的过程;(2)将相关性与时间上的先后视为因果关系;(3)忽视所有的社会条件和其他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些分析有力地揭穿了这些观点赞誉和美化基督教的企图,即让基督教不仅要占领意识形态的舞台,也要在科学本原的领域给基督教找出一席之地。

      三、无神论理论及其学科建设  

      这个主题是这次会议讨论最多、最热烈的一个时段,提供这方面论文的学者有10多位。这一状况,也体现了新一届的学会领导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朱晓明理事长向大会作了中国无神论学会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委托课题《科学无神论基本理论问题》进展情况的报告。中国无神论学会于201311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委托课题,是无神论学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是新一届学会领导通过大量的扎实工作取得的。课题成果最后定名为《科学无神论原理》,由朱晓明理事长负责;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申博士主笔;成员有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秘书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珍博士,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奎博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副教授戴继诚博士。朱理事长详细介绍了《科学无神论原理》著作初稿的成文过程。经历将近一年的时间,李申教授完成了20多万字的初稿,提供给年会讨论。会上,李申教授就该书的宗旨,谈了“无神论原理的几个问题”:1、什么是无神论?什么是科学无神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2、为什么要讨论“什么是神(包括鬼)”?3、什么是神?4、神是不存在的;5、摆脱神碉观念,是一个脱愚过程。然后,会议进行了热烈讨论。李申教授在听取意见之后,发表如下感想:“会议最后专门讨论的《科学无神论原理(草稿)》。徐麟同志的论文(高屋建瓴,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科学无神论原理》(初稿)读后)讲了许多好话。作为主要执笔者,我不加以评论。我想说的仅仅是,徐麟同志是认真看了书的,他的叙述基本上符合该书原意。至于其他同志对书稿提出的批评和建议,我都将认真考虑,并将记住他们的名字。”

      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主任习五一研究员作了《20132014年科学无神论学科建设研究报告》的演讲。她的演讲实际上反映了新一届理事会以及科学无神论研究中心在无神论理论和学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这个研究报告以20137月至20146月为主要范围,是“马工程”立项资助科学无神论学科建设以来的第四期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学科发展概况——综述科学无神论学科建设的研究进展;(二)重大问题研究进展——分析面临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三)思考与建议。全文约两万七千字。研究报告将正式出版,对此有兴趣的学者,可以翘首以待,兹不赘述。

      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左鹏教授近些年来对在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很多调查研究;对无神论学科的现状及学科建设方面的问题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设置以及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多次发出呼号。这次年会上,他又为科学无神论在高校的学科地位冷漠化、边缘化而鸣不平。他呼吁一方面要为建立无神论独立学科地位,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理论研究;建立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另一方面吁请国家学科、学位管理部门,考虑到无神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制定“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时,给予独立学科的地位。他指出,本来,“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无神论”,无神论研究作为宗教研究的基础,应该在宗教学发展中拥有广阔的天地。但是,在各种形式的宗教渗透日益增强的影响下,“一面以奉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相标榜,一面又反对无神论的研究和宣传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宗教研究领域中“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即使一些声称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学者,实际上也已离开了“研究宗教,批判神学”的原则立场,不仅绝口不提无神论,反而批评无神论的研究和宣传教育会妨碍宗教信仰自由、破坏宗教和谐。另一方面,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只有宗教学,没有无神论。为了纠正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偏向,必须尽快确立无神论真正独立的学科地位。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奎在他的论文中,对与宗教和无神论有关的三大问题:“宗教是文化问题”、“宗教渗透问题”、“党员信教问题”,就目前流行的一些说法和理论以及他个人的认识,作了综合的分析。他建议:国家社科基金学科名称中的“宗教学”应改为“宗教问题研究”。其意义在于:有助于打破现有的政、教、学三界共谋格局,端正政治方向和科研导向,从国家科研规划的顶层设计层面确保“宗教问题研究”为党和国家的宗教、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智力支持和学理支撑。“宗教问题研究”,可以容纳更多内容,如无神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宗教政策研究、抵制宗教渗透研究等。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李士菊的论文《无神论价值回归的前提——无神论的理论创新》、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汪维怿、张强的论文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无神论》、武汉大学副教授黄超的论文《科学无神论教育与文化软实力》、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杨俊峰博士的论文《传统文化中的无神论倾向——历史的考察》、深圳市弘雅小学高级教师曾亢的论文《再论加强国学教育,构建科学世界观》等,都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论述了无神论学科研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四、科学无神论的研究、宣传、教育

      珠海市哲学学会执行会长、广东老教授协会副会长黄永康在发言中,就 “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无神论系列普及教育”问题,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思考和设想。珠海市哲学学会,团结了一部分老学者,他们把关注的视角,放到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上,是基于目前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干部群众、尤其青少年对科学无神论的了解与普及状况实在令人堪忧。黄教授指出,这与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放松了、甚至丢弃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无神论的引领、主导地位有关。我们必须将科学无神论的系列普及教育作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基础性的工程。这个工程的设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自然科学方面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天文学与宇宙学基础及其成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甚至连靠近中心都不是;从达尔文到今天的进化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生物的由来、人类的由来,并不需要上帝的“创造”;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及其成果,它可以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告诉我们,道德、人性、爱都是进化而来;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及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宗教信仰至少说不上是智力进步与道德高尚的表现。

      在人文科学方面则有更多一些内容与事实,需要介绍与讲解。诸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础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学说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无神论的发展历史、传统、内涵和理论价值;还应让青少年知道我们国家对宗教的基本政策与方针。这些工作,都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和参与。我们还要对科学无神论学说普及教育的内容加以改革与完善,力求科学、完整;讲究疏导形式方法的多样化与实效性,使青少年所喜闻乐见?为青少年所欢迎。黄教授最后表示,要把坚守、弘扬科学无神论作为珠海市哲学学会的社会责任,并积极联系各有关方面的健康力量,在弘扬科学无神论学说的旗帜下,担负起传播科学无神论职责。

      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韩琪博士《西方无神论思想发展的启示》的论文,从东、西方无神论思想的比较研究中,给出研究、传播无神论以及推动无神论教育的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思路,即:从事无神论的研究,既要考虑它本身的西方传统,又要兼顾中国文化中无神论思想的特色,这样才能做出真正符合这个时代需要的无神论研究和有效的传播。她在论文中,从无神论的概念、西方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启示、中西方无神论思想的差异等几个方面阐述,只有全面了解和把握东西方无神论思想的传统和内涵,才能从我国由于宗教的复兴以及各种灵性思潮泛滥的现实中,在理论的层面上,找到自己的话语权。当前的时代,仅仅注重西方历史上的无神论渊源已经不够了,新无神论思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民间也已经出现与西方这股思潮相呼应的现象。这一切都要求无神论的研究能够抓住自然主义的传统这一根本,以开阔的视野将各种丰富的非信仰现象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给大众提供能够解释这个时代特色的无神论的概念和理论。

      最后,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申在总结中,对年会宣读的论文,作了精彩的点评。他指出:

      ——李林洲同志的报告希望科学无神论和宗教和平相处。作为一个长期在宗教局工作的老同志,其愿望非常善良和美好。我仅仅建议加上一个“者”字。即“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和平相处;这是我们的宗教政策,也是我国的现状和实际。至于无神论和有神论,恐怕在世界观上难以和平相处。李超英同志从“耶和华见证人”信徒不接受输血一事为例,阐述了司法和宗教信仰的关系,很有深度。

      ——有几篇论文都提到了传统文化问题。比如认为传统文化是“人学”,使我想起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人学”。有什么区别?需要说明。前几年有人把传统概括为“忧患意识”,后来又概括为一个“和”字。对于有数千年历史、数十亿字文献传世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概括很难有什么准确性。其结果往往是“盲人摸象”,各得一体。至于儒家是不是“儒教”,我希望在我们的会上不做这样的讨论,因为我们有更紧迫、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在其他场合发文,或直接批评,都可以。只是希望在做这种批评的时候,能保持学术的严肃性,弄清对象,不要像恩格斯批评的杜林那样,把思想倾向根本不同的人物都放进一锅煮,认为他们都是“反动的一伙”。

      ——如果有的同志有志于研究儒教问题,我建议首先研究一下李志英教授报告中多次提到的当年中华民国发布的《神祠存废标准》,研究一下这些或存或废的神碉的由来和分类。这是二千年封建社会留给当时中华民国的思想遗产,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中国古代的宗教问题。我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简单的判别标准:凡被称为“坛”“庙”的神祠,一般都是儒教的;“寺”“院”,是佛教的;“宫”“观”,是道教的。李志英教授文中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今后我们研究思想史问题,不要停留在仅仅一个人一个人的引用几句话,而要重视当时整个社会思潮。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可说是点中了我们研究思想史的弊病,值得认真注意。

      ——传统文化研究,和一切研究工作一样,首先是要弄清事实,正确理解原著。这次会上提到的几个问题,比如“天道远,人道迩”是什么意思,最好查一下古人的注释。还有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依照唐人的注释,“制者,裁也”,即在承认天命存在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剪裁运用。而承认天命存在,如韩琪同志在会上的报告所说,正是中国古代宗教的特征。此外我提供给大家的材料是,荀子第一次明确给祭祀下了定义:“祭祀,敬事其神也”;第一次提出来要祭祀“天地君亲师”,成为后代儒者崇拜的基本对象。

      ——在所谓“道德滑坡”或“道德危机”等问题上,我提供两个事实,供同志们思考。第一件是康有为变法后不久,西方观念不断传入。当时被儒者们认为最不可容忍的,是“平等”。认为讲“平等”是最大的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第二件是“五四”时期,反对封建礼教,提倡自由恋爱。从传统道德看来,这也是最不可容忍的道德败坏。中国近代史上这两次重大的道德变迁,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这些问题,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讨论过的“话语权”问题,其中也包括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那些流行的概念和命题?前几年我们提醒过所谓“终极关怀”问题,这两年在我们这个圈子里不大用了。这两年我们讨论较多的,是“信仰”和“信念”问题。一个月前的科学无神论论坛上,加润国同志有个很好的考证。这次会上,李胜先同志又有很深入的辨析。希望他们的理论工作能够帮助我们弄清一些是非。至于我们,我还是建议,在论述无神论问题时,以把“信仰”一词限定于宗教为宜。

      ——与信仰相关的,是“敬畏”。提到“敬畏”,不能不提任事平同志的发言。她以诗一样的语言,讲述了科学精神问题。讲得好。最后她讲到参观宗教画之后突然看到梵高《向日葵》的那种感觉,给人印象深刻。宗教艺术庄严肃穆,就是让人敬畏;《向日葵》的出现,使人就像从暗中到了光明。虽然我们应该尊重很多很多东西,但是尊重却不必要敬畏。从她的报告中,我也才略懂一点梵高画的意义。

      ——此外还有“国学”,不多讲了,希望大家慎用。还有“人文精神”。我想提醒的是,科学可以说有统一的“精神”,比如“求真”“实事求是”。有没有统一的“人文精神”?值得思考。这些年来,宗教家们把所谓“人文精神”抓在手里,把自己打扮成人文精神的实践者,而科学精神则被描绘成冷冰冰的,似乎是不关心人的,更值得深思。我主张我们也不用什么“人文精神”,而要大力说明科学精神的“大爱无言”。

      年会于1214日下午圆满结束。

 

      作者简介:申振钰,《科学与无神论》杂志常务副主编

      本文责编:秋实

      ①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07页。

      ②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80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页。

      ④ 潘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与时俱进》,载于《深圳特区报》20011216日。

        (《科学与无神论》2015年1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尹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开放浏览 注册时间:2015-06-06 13:06 最后登录:2016-06-04 22: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