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迷信是指带有封建社会印迹,以对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仰与崇拜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方式。封建迷信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迷信观念、迷信行为和迷信活动。迷信观念是个体对于鬼神、命运、因果报应等的经验性理解和盲目认同。迷信行为是指在迷信观念的驱使下,为满足某种心理需求而进行的自为迷信动作与仪式,如求神讨仙等。迷信活动则特指迷信职业者操持占卜、看相、算命、降神、驱魔等“术数”骗取他人钱财的活动。
从无神论教育的角度来看,了解和把握城乡群众在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方面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和社区环境特点,对于增加无神论教育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山东省济南、淄博、烟台、济宁、德州5市的417名城乡居民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219例,女性198例;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84岁,平均年龄41.9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71人,中学文化程度的225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12人;城市居民219名,农村居民198名),取得以下一些调查结果。这些调查结果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民族文化传统对人的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具有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年龄差异的比较方面(见表1)。
表1中X代表平均数,反映某一样本人数回答某一问题的平均得分
S代表标准差,说明某一样本原始分数距离平均数的离散程度
Z代表大样本差异显著性检验的统计符号
P代表检验样本差异显著性水平的统计符号
P< 0.01表明剔除1%统计误差的显著性水平
表1的数据说明,老年人在迷信观念方面显著高于中年人和青年人,在迷信行为方面显著高于青年人,中年人与青年人之间差异不显著。众所周知,中国的封建文化传统根深蒂固,其中封建迷信对国民心态和行为的影响举足轻重。历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程度不等地扶持迷信活动,致使外来迷信与土生土长的迷信势力融会发展,成为腐蚀人们心灵的“精神鸦片”。在亲身经历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年人中,由于受封建文化传统的浸润较深,旧观念、旧积习负载较重,因而比中年人、青年人表现出更多的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迷信“法轮功”的人大多为老年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对老年人进行无神论教育的必要性、现实性。如果忽略对老年群体特别是退休人员的无神论教育,他们将通过家庭和其他社会交往渠道,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这是我们从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年龄差异的比较中所应得到的启示。
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人的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种因素的影响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关于不同文化程度的被凋查者在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方面的比较数据见表2:
表2的数据表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比中学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具有更多的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差异非常显著,而中学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之间在迷信观念方面无明显差异,在迷信行为方面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这些结果提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不仅为现代生产、生活所必需,而且也是提高人的精神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必由之路。当然,受教育程度对个体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的影响仅仅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并非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越少。事实证明,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是研究生教育的人中,同样存在迷信现象,这一点不仅在国外发达国家可以看到,而且为国内“法轮功”事件的现实所证明。因而我们认为,应当把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作为树立科学世界观的一个基本依据,同时以此为起点,着重研究高中特别是大学阶段科学与无神论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树立科学与无神论教育的终生渗透理念,这样才能使科学与无神论的思想在通过教育机制的渗透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传播。
三、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具有更多的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因而应当成为科学与无神论教育的重点对象。城乡居民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的比较数据见表3:
表3的数据显示,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具有更多的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差异非常显著。造成农村居民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较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历史的(我国农民受封建传统的毒害更深)、文化的(多数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原因之外,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民在征服自然方面存在更多的迷惘与忧虑,农村的宗法势力仍有一定的基础,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可见,在引导农民从温饱走向小康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把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树立科学与无神论思想的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常抓不懈,切实清除各种落后思想和陈规陋习特别是封建迷信对农民群众的毒害。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对此不可掉以轻心,不能搞一阵风或形式主义。
四、性别差异并非构成个体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的影响要素。性别差异是否构成个体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的影响要素?一些现场观察发现,似乎妇女比男子具有更多的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然而,本次抽样调查显示,男性居民与女性居民在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
表4的结果提示我们,对群众进行科学与无神论教育应当是全方位的,既要重视女性群体,也要重视男性群体。当然,根据女性群体和男性群体的不同心理特点,采用形式迥异的教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顾此失彼,重视了女性群体的教育而可以放弃或忽略对于男性群体的教育。
五、帮助人们摆脱迷信行为,最根本的是要从转变观念上入手。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相关分析的结果发现,二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见表5),即迷信观念越重的人,其迷信行为越多。
表5中的r代表相关系数,表明两种变量相互关系的统计符号
N代表样本总人数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的认知与行为方面尽管存在着知行不一现象,但就多数正常个体而言,其行为总要受一定的认知因素所调控。迷信行为也不例外。正是由于迷信者对于鬼神命运等的主观认同和企盼,才导致诸多敬神求仙等迷信行为的发生。由此可以看出,帮助人们摆脱迷信行为,最根本的还是要从观念转变上着手。建国以来我们党曾多次开展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帮助群众摆脱精神贫困、树立科学世界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宣传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枯燥说教和理论脱离实际等现象,也同时导致所谓“抗药性”、“信仰危机”等问题的发生,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与传播,这也是迷信观念至今仍较普遍地存在于群众中的一个原因。有鉴于此,积极探索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新途径、新路子,使之以群众喜闻乐见或迫切需要的形式出现,便成为思想理论工作者一个义不容辞的新课题、新任务。
表1 417例被调查者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年龄差异的比较
人数 迷信观念 迷信行为
X S Z X S Z
青年组(30岁以下)143 7.084 4.814 }1.437 0.538 0. 758 }1.607
中年组(31~59岁) 160 7.913 5. 225 0.681 0. 788
青年组(30岁以下) 143 7.084 4.814 }5.015 0.538 0.758 }3.102
老年组(60岁以上) 114 10.632 6. 213 0.842 0.794
中年组(31~59岁) 160 7.913 5.225 } 3.808 0.681 0.788 }1.659
老年组(60岁以上) 114 10.632 6.213 0. 842 0.794
P< 0.01
表一中X代表平均数,反映某一样本人数回答某一问题的平均得分。
表2 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的比较
人数 迷信观念 迷信行为
X S Z X S Z
小学以下 121 11.636 5.923 } 682.9 0.959 0.81 } 3.787
中学 225 7.258 4.771 0. 622 0.759
小学以下 121 11.636 5.923 } 6.801 0.959 0.81 } 5.542
大专以上 71 6.297 4.802 0.366 0.681
中学 225 7.258 4.771 } 1.472 0.622 0. 759} 2.678
大专以上 71 6.297 4.802 0. 366 0. 681
P< 0.01
表3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的比较
人数 迷信观念 迷信行为
X S Z X S Z
城市居民 219 6.306 4.432 }8.551 0.452 0.671}6.344
农村居民 198 10.657 5.787 0. 924 0.83
P<0.01
表4 417例被调查者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性别差异的比较
迷信观念 迷信行为
X S Z X S Z
男(219人) 7.959 5.543 } 1.598 0.881 1.948 }0.7
女(198人) 8.828 5.551 0.702 0.8179
表5 迷信观念与迷信行为的相关(r)
迷信观念 迷信行为
N=417 0.494
P<0.01
作者简介:陈永胜,山东省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