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争鸣 >

《“湖南人”凭什么胡说八道》的跟贴和搜狐的“开胃人物”

时间:2004-03-17 00:00来源: 作者:涂建华 点击:
《“湖南人”凭什么胡说八道》在《人民论坛》等发出后,得到了网友的注意,“道南正脉”等迅速跟贴并作了很认真的调查工作。“道南正脉”指出,周兴旺的书抄袭了彭漱芬的《丁玲与湖湘文化》,经与彭教授的先生易教授联系,知道他们已掌握了有关情况。 《“湖
  

    《“湖南人”凭什么胡说八道》在《人民论坛》等发出后,得到了网友的注意,“道南正脉”等迅速跟贴并作了很认真的调查工作。“道南正脉”指出,周兴旺的书抄袭了彭漱芬的《丁玲与湖湘文化》,经与彭教授的先生易教授联系,知道他们已掌握了有关情况。
     《“湖南人”凭什么胡说八道》也发在了“科学无神论”网,3月17日,有网名“小雪”者发表评论说“作者涂建华太可笑,太无知了。”这种留言是不必在意的。我回他说:“你应该指出涂建华是哪些地方可笑,哪些知识是错误的,否则,你就是在骂街。鲁迅说:漫骂不等于战斗。请你写几百字我们看看。否则,站长会删去你的评论。” 但也许问题不是很简单的。比如,可能有人对周兴旺的《湖南人,凭什么》有很大的认同感,而我的文章却伤害了他们的情感;也可能有的读者欣赏水平有限,并且不了解情况,不了解除了涂建华外,还有谁在发表并非赞扬的意见。所以,我就搜索了一下,把蔽文的跟贴和一篇发在《中华读书报》的评论、一篇《搜狐年度十大开胃人物》总在一起发出来,给大家、也给“小雪”一点资料。
     把《“湖南人”凭什么胡说八道》及后续文章发在“科学无神论”网站是不甚合适的,虽然文章也多少粘了“信仰”、“文化神秘”之类的边。我只是觉得自己写这样的文章花了一点时间而不把它留存一份不好,加上,也可以让看多了无神论文章的网友换一下口味休息一下。现在再提起这个话题,有一种总结的意思。

[附1]在《人民论坛》等网络上的跟贴

     [道南正脉]于2004-02-06 19:52:05)824 B (0/1/4)
    《湖南人,凭什么》一书几乎全书剽窃证据确凿 
     最近几天笔者进图书馆访师友可谓是上天下地寻找周兴旺剽窃的证据。到目前为此,已经找到了许多证据,但是笔者个人力量有限,希望更有高人明示。
剽窃对象:
    1、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王兴国研究员《敢为天下先:湖南人的精神》
    2、欧阳梦云《解读湖南人》
    3、高俊生《辣椒?丁玲?湖湘文化》《丁玲与湖湘文化》(彭漱芬著,南方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4、罗敏中《论湖湘文化之源其“蛮”的特质》,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研究员,湖南省屈原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船山学社理事,湖湘文化教育精神“蛮”的特质的观点最先提出者。
    5、远 冰《野火湖湘》
    6、王一方《戏说“湘女多情”》
    7、青枫峡《湖湘文化的三个特点》
    还有周书许多地方引用别人文章不注明来历出处,书的最后也没有开具“参考书目”。简直是罪大恶极,诛灭九族犹不及罚。
    以上是我暂时找到的几个证据之一部分,因为有事所以要等到晚一些时候再录上。
    人们想知的是新旧文化 交汇和碰撞的湖湘文化。为什么会出毛泽东这样的历史伟人,它的文化背景。 

    [笑了笑了] 于 2004-02-06 20:27:11上贴
    哈哈。湖南人自古以来是喜欢造反而已。 

    [道南正脉] 于 2004-02-07 12:23:32上贴
    周兴旺《湖南人,凭什么》剽窃有“道” 

    [道南正脉] 于 2004-02-06 19:55:34上贴
    我是主要做中国思想史的,目前还只读到先秦部分,所以一般汉以下的书几乎从不读。至于畅销书之类更不读,就连余杰、余秋雨地动中国文坛的时候,我也没有心思去读那些东西。记得毛主席说过,要他去读现代诗,除非给他两百块大洋。我也如此不读时文,更不问政治了。因为我大学时代仔细翻过湖南通史和想考湖湘哲学的研究生的缘故,还是懂一些“湖湘文化”的。去年年终的时候,我实在穷困到做扫地的工作,那时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一位研究员建议我学着一本像《湖南人,凭什么》的书,发财呢。我当时无可奈何地笑了笑,我不是那种料,稀泥巴糊不上壁的。不是写了一本书吗,穷成这样了,毕竟上古思想史也非常人能懂,还不如回家戴月荷锄终老于南山下。
    也许是天意,春节期间,一位在湘潭大学读研究生的高中同学问我读过《湖南人,凭什么》没有,她的老师要批判呢,想问问我的看法。我随便说了一下黄兴和孙中山之间的一段历史。再一次听到《湖南人,凭什么》,我想,怎么一本书摊上的破书竟然“注家蜂起”呢?因为我还听听说了某某研究员说要批驳其书的话。然而我还是很淡然,“天要落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不幸的是,我的一位恩师青枫峡先生的文章竟被人诬蔑“剽窃”了周兴旺的《湖南人,凭什么》,我惊诧不已,难道我的恩师是不学无术的“文抄公”,于是抱着“好奇”的心,跑到定王台书市买了一本《湖南人,凭什么》,恰好走到银华大厦,我就一屁股坐在大厅里认真“捧读”起来,自诩为“200年来湖南人的心灵史 21世纪湖南人的盛世危言”的周书装饰还是蛮好的。当然这对于我这种习惯读竖排的繁体字来说,还不吃力。当我仔细翻完周书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了,读了我整整4个小时。是我的朋友打电话叫醒我的。我回去又读到凌晨4点。应该说,我的感受还是有一些的。
    综观周书,第一个感觉是作者周兴旺不学无术,对于湖南史尤其是近现代史几乎一窍不通。我敢于保证说,周兴旺绝对连岳麓书院大门上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什么意思都不懂。屈原于端午节,其实学术界早已证明,并不是因为有屈原之投水才有端午节。作者还在闹笑柄。如述说湖南10大人物,黄兴与孙中山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周所说的,其实只要多读几本原创的学术著作就可以解决问题。至于其它,周处处申明他是“参考”了某某的著作,说白了,就是抄袭的。我以为陶澍、胡林翼、杨度诸人对近代史产生的重要影响远在周所列举的某些人之上。曾国藩也永远冠不上“圣人”的帽子。要是曾在世,也绝对不允许人随便这么不学无术地乱抬轿子乱吹喇叭。王阳明也称不上“圣人”,似乎孔子以降,“圣人”绝世。从宋儒到五四一代学人不是一再声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吗?要说到咸同年间产生的这一些名人,还是王贻运这位旁观者看得最清。你等周某人最好不要自抹黑了。高中时代我就读了〈左宗堂年谱〉和王的书,好像不是周先生这么描述“历史”的。至于陶澍一代人,又汤鹏诸人,还是大经济学家呢。
    其二,几乎全书剽窃。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据我所熟悉的),至少有10多位学者数十篇著述。一下一一胪例:1、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王兴国研究员《敢为天下先:湖南人的精神》。2、欧阳梦云《解读湖南人》。3、高俊生《辣椒?丁玲?湖湘文化》《丁玲与湖湘文化》<彭漱芬著,南方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4、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罗敏中研究员《论湖湘文化之源其“蛮”的特质》,湖湘文化教育精神“蛮”的特质的观点最先提出者。5、远 冰《野火湖湘》。6、王一方《戏说“湘女多情”》。7、青枫峡《湖湘文化的三个特点》。8、刘品之《走近湖湘文化的本质――读刘旭主编〈湖湘文化概论〉》。9、蓝勇(西南师范大学)〈中国辛辣文化与辣椒革命〉 《南方周末》2002-01-24 。10、〈湖湘文化访谈〉■记者蔡栋 ■访谈人朱汉民2001-08-24《湖南日报》。〈湖湘文化再谈〉■记者蔡栋 ■访谈人朱汉民2001-09-14《湖南日报》。〈湖湘文化三谈〉■记者蔡栋 ■访谈人朱汉民2001-11-09《湖南日报》〈湖湘文化访谈之五〉■记者 蔡栋 ■访谈人 朱汉民 湖南在线 2002-08-27 。11、〈湖湘文化四谈〉 记者 蔡栋 访谈者 易中天 湖南在线 2002-01-04 。12、刘健安著《讲不清的湖南角色》。13、周秋光 〈近代湖南人才辈出的原因及特征 〉 星辰在线。〈湖湘文化的个性特征 〉〈长沙晚报〉 2001年12月2日。
    〈批判继承湖湘文化传统〉 星辰在线 2001/12/15。14、傅思涌《蔡锷:“为国人争人格”》。15、张平仁《谭嗣同的近代特质》。16、徐焰《八十年八十人》。以上仅仅限于笔者所见,应该说还有许多地方犹待后面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来一一指出。如果诸位读者说我是瞎说的,大家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证实我所说的。我的一位朋友,国防科技大学的航天材料系的博士,专门建有一研究湖湘文化的网站,叫“长沙里手”www.lishou.com),可以找到我所说的所有文章,只要对照一一核实,诸位一定会发现周兴旺先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抄公”,亏还是“湖南里手”,湖南人剽窃湖南人。周书“鸣谢”还不打自招供出了自己剽窃的对象:“本书参考引证了大量的文献文章资料,其中徐焰先生、周秋光先生、朱汉民先生、易中天先生、傅思涌先生、刘健安先生、谭小平先生等专家的研究成果对本书贡献巨大,此外还有大批社会各界的朋友,他们多年来热心于发展湖湘文化,作者从他们那里得到和引证的资料文章众多,??????”既然是“周兴旺 著”,那么周兴旺先生应该拥有唯一的版权,为什么周兴旺又那么做贼心需呢?我仔细对照一一核实,发现周兴旺先生就是只字不改原封不动地抄袭。这叫什么“著”呢?还是谦虚一点,叫“编”要好多了!一般的学者做学问,援引别人的话语都是要注明出处来历的,没有想到既是记者又是学者的周兴旺先生连起码的常识都不知道了?
    其三,周书反复自己“剽窃”自己。许多话语前面说了,后面又来了,典型的“失语”,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喜欢重复。写不出什么东西来,又不懂什么,剽窃了别人之后只好剽窃自己。
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删去重复的内容,只怕要去掉三分之一了。去掉重复之后,我看周书还是垃圾。
    也许是我们的“湖南人”都已经“死”了,连一本全书剽窃的东西竟然成为了畅销书。不过我倒是怀疑周兴旺先生之高明之处在于剽窃的对象都是大学者,像我一样,也懒得去看,不是看到我的老师遭到诬蔑之后我绝对不去看的。
我本楚狂人。望望星空,大笑,没有笑声的回响。(2003/10/7夜)
大家别上当 

    [道南正脉] 于 2004-02-08 12:06:20上贴
    我准备写一封信给新华出版社和周兴旺单位负责人:揭发和上法庭起诉剽窃罪。

    [涂建华] 于 2004-02-09 00:08:14上贴
    如果真有剽窃一事,被剽窃者联合一下讨个说法还是有必要的,别让这些拿垃圾文章害人者太轻易得逞太过多获利。但学者们去研究它批它就不值了――别委屈了你的笔。
    但《湖南人,凭什么》并没有作者或出版者自诩的那么热,这等垃圾不压断书架就是作者和出版者的运气了,大家别上当了。欣赏价值不高,就算为批判它去买一本,你也为作者和出版者提供了几元利润,人家会偷着乐的。


[附2]中华读书网www.booktide.com 2003-01-23/08:59:17的文章
    
    湖南人凭什么》《杭州泡泡》…出版界滥炒地域文化
     李瑛

    记者昨天走访了一些书店,发现在许多显眼位置上,继《河南人惹谁了》、《河南人谁也没惹》,又一批书名诸如《东北人是咋样的》、《湖南人凭什么》等按地域对中国人群进行考究的话题类书籍又纷纷出现了,其中《湖南人凭什么》一书作者周兴旺本月在王府井书店的签售,还带动着该书登上了周销售排行榜,地域文化在经过“河南人现象”之后,又再次冲进了人们的视野,这些图书有着怎样的特点???

??破绽?文化含量低多属主观炒作与跟风

??其实要真的历数市面上那些地域人文书籍,刮起最近这股城市人旋风的还得旧书重提,《河南人惹谁了》一定能算这始作俑者。当年的这本书因为一些见诸报端媒体的新闻事件,而借机升温大火了一把,并且在出版之后又引来众说纷纭,于是成为了妇孺皆知的畅销书,各个书店里都将它摆在了最醒目的位置,排行榜上也据了好几个星期的头把交椅,紧接着又跟风出版了《河南人谁也没惹》。于是,不少随着市场的“红舞鞋”飞转的出版界人士,便嗅出了其中的味道,类似的地域人文书也纷纷出笼。应该说最新出版又比较抢眼的就算《东北人咋样了》和《湖南人凭什么》了。据了解,又一轮为“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说话的书籍也已经在整理当中了。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其实目前出版的这些书籍,都是紧紧扣着一些新闻事件的热点,走着传统的主观臆评的老路,话题也相当陈旧,如《湖南人凭什么》虽然打着“200年来湖南人的心灵史、21世纪湖南人的盛世危言”的口号,书中内容也不外乎湖南名人、湖南特产等,而缺乏人们期望的应有的文化高度与客观性,多数都是一种自我炒作和扎堆跟风行为。??

??探源?地域文化沾了幅员辽阔的光

??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13亿人口,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文复杂的中国,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是理所当然蓬勃兴旺的,来源其实从老祖宗根源上来探寻,中国历史的发源地就分为了两支: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黄河代表北方,粗犷、朴实、豪爽;长江代表南方,细腻、阴柔、婉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支主干也开始细分,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到了近代,各种文化特征潜质越来越突出,从文学上来说,各种带有浓郁地方气息的作品不断涌现,更进一步带动了地域特色的细分。从山药蛋派的赵树理到荷花淀派的孙犁,从孔孟家乡的东岳文化到六朝古都的京味文学,从天津寻古的津门文人到萧红、萧军带有浓厚东北风情的写作;甚至连鲁迅先生,那时候也有杂文针对京派海派的差别进行过剖析,就更不用提第一个对湘西山水风物加以诗化的沈从文了,他的《边城》让所有人对湘西小镇都趋之若鹜。??

?? 演进?从剖析批判到贴近寻常百姓

??也许是文学发展道路上,各种地域特色文学的风起云涌,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不少学者开始了对地域文化专门的研究和探讨,不提《丑陋的中国人》一书最初引起的震惊与怀疑,一批学术味较浓厚的书籍如《城市季风》、《城与人》等也打着地域文化的旗号纷纷出笼,它们对地域特色的划分则更加细致,已经从当年的特色区域到了特色城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批媒体人与作家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之中,《“批判”北京人》、《剖析上海人》甚至到重庆人、四川人、河南人,林林总总的将全国各个地区几乎都数了个遍。进入21世纪,再看看《河南人惹谁了》、《东北人是咋样的》等等,似乎都还没有走出当年批判人群的范畴,仍然延续着上个世纪的细分之路,没有太多新意,只是参与的人群更多了,比如《说说俺们北京人》里收录的除了学者、媒体记者还有不少就是普通的北漂一族以及网友留言,对地域的写作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出路  人性探讨与客观实用并重

??据了解,三联书店曾经出版过一套国外翻译过来的小开本丛书,就是对国外各种人文地域的探讨和介绍,该套丛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当地人的风俗习性,而且从单纯的地域人性探讨跳了出来,捕捉对读者最为实用的信息,将一些具体入微的帮助和大气的文化关照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国内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书籍简直难觅其踪,目前发行势头良好的《藏地牛皮书》和《杭州泡泡》等也许算是走出了这样尝试的第一步,它们较好地将风土人情与旅游实用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关注人性的同时,对当地的方方面面都有相当的客观的了解,甚至可以成为行走指南手册,也最契合新世纪大众读者对精神引导与实用性同样需求的特点。
??关注地域、关注人文,其实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在这个纷繁忙碌的紧张社会,除了具有相当文化品位的学术探讨书籍应该让人们珍藏保留之外,针对普通的读者群,出版界何必非给 通俗化的地域文化纷争开路呢?读者的阅读需求并没那么浅俗,也许业内人士更应该拓展思路,留给读者们更多好读实用又具有相当人文感觉的地域文化系列。

??观点?之一:这种书籍出版几乎是一种浪费

??“不少这种带着人文批判性质的书籍,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轨道。”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对记者表示,出版界不约而同地从地域出发,讨论中国各处的民风乃至人的性格,从相继出版的这些书来看,大凡是为本乡本土鸣冤叫屈,继而收集各种材料,为自家英烈评功摆好;与此同时,则不免要贬低别处的民风、人品以及人的能力,从而更显出本地的与众不同,激起本地人的自豪感。而这样的批判和夸张只不过让不同地域之间的互相贬低与自我捍卫,更加剑拔弩张而已。这种书籍出版几乎造成了一种浪费,他们挖掘的不单纯是地域的东西,只是把一些人性的东西,贴上地域文化的标签,是一种人为的限定,具有相当的狭隘性。??

??之二:出版界不景气时的自我炒作

??一直以京味报道和京味书籍闻名的刘一达表示,虽然他长期从事对北京人生活的撰写、对北京人人文态度和习性的观察思索,但是他并不想从中大肆去挖掘北京人到底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或者这样那样的优点,而是希望借写作能够保存这些人文遗产。他认为,进入新世纪,地域文化最大的特色其实并不是越来越细分,而是走向了趋同。如果真的要给生活在各个城市的人扣上一顶帽子,首先要分清楚的可能就是到底谁才是“北京人”、“上海人”、“湖南人”……当代世界,人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各个城市之间的人口流通,早已不像以前那样的稀疏,甚至户口都在走向没有实际意义的一天,各种地域特色其实在人的身上已经越来越不明显。现在还纠缠于各地域人性缺陷的讨论,如果不是在出版界不景气情况下的一种自我炒作,不知道还能冠上怎样的名头?!

??之三:要注重实用避免主观重复

??记者在采访《湖南人凭什么》的作者周兴旺时,他对记者表示,他并非希望挑起湖南人话题,也不想引起地域之争,只是希望人们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汲取各个地域人群的优点,从而完善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而记者也发现,后期出版的不少地域文化书籍,已经不单纯是按照《河南人惹谁了》那样将各种人性事例进行堆垒,在那些书籍中,一些当地的吃、喝、玩、乐甚至生活指南也占有越来越多的篇幅。北京某著名文学评论家对记者表示:“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定义出发,只有这样地域文化类的书籍才能避免重复无聊的主观炒作。”

[附3]《搜狐年度十大开胃人物》中的有关内容

    这是搜狐第一次推出的年度新闻人物评选项目。一年过去,总有许多人身上发生的新闻曾让我们开心一把,年底总结,可令读者开胃解颐:

  一、厉以宁提出惊世骇俗的“二房”说
  二、吕秀莲强行访问印尼被驱逐
  三、“五毒书记”张二江认为天门离开他将出乱子  
  四、胡润搞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让富豪恐惧
  五、第二富豪杨斌因逃税梦断朝鲜新义洲特首
  六、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捉到卖淫的处女的警察们
  七、杨玉莹郑重宣布未婚,与小赖是初恋
  八、徐永近发现刘备是中国制鞋业的鼻祖
  九、伏明霞与梁锦松婚恋为香港经济冲喜
  十、马说《河南人惹谁了》!周兴旺《湖南人凭什么》
  第十名,还是并列奖项,获得者分别是《河南人惹谁了》的作者马说和《湖南人凭什么》的作者周兴旺。前者认为河南人被丑化了所以愤而为河南人辩护充当形象大使,后者认为湖南人的伟大一般人还不知道,需要极力强调――明年的这个奖项将留给《湖南人惹谁了》的作者。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