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群体性癔病?
简单一点讲,群体性癔病是一种由强烈情绪反应或心理暗示激发的急性流行性精神障碍,多见于情绪不稳定的青少年。在儿童中更易发生,这是因为,此年龄的人心理的适应能力与体格的发育明显不同步而很容易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异常。
这种疾病是时有发生的,国外如此,在我国也不例外。例如,在我国湖北省某一小学校就曾发生过群体性癔病发作的事情:
在这所学校,为了预防儿童的碘钙缺乏等,校方的一些人让学生们购买国内一家企业生产的碘钙营养片,并且,每天服用一片,一个疗程需要服用60天。全校共有140人服用了此药,均为3~4年级的小学生。服药后,发病者有112人,占服药总人数的80%。在没有发病的28人中,10人为住校生,另外的18人为走读生。发病者中有43人住院进行了治疗。在这些人中,服药量最多的为25片,最少者仅为0.5片。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15岁,最小的为7岁;10~12岁者为多,有41人,占所有发病人数的48.8%,其中,有男性51人,女性61人,男女之比为l∶1.19。发病的时间,最短的是在服药后10分钟,最长的是在服药后的3个小时。病程最短的为6天,最长的达20天。
此病患者出现的典型症状是:腹痛、头痛、头晕、乏力、四肢发麻和发软、四肢及全身颤抖、恶心同时伴有呕吐、抽搐(抽搐的发作是不规律的,具有群体性,也就是说,具有一个人发作,其他人也随之发作的特点)。患者的发病与服药的剂量没有什么关系。最先发病的患者是一名女学生,她本来就不愿意服药,在人们的劝说下才勉强服了0.5片碘钙营养片,服药后10分钟,她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继而发生了抽搐。见此情景,其他同学没有过多长时间也纷纷发病。这一名女学生的发病次数比较频繁,病状也特别严重,最后只得脱离了当地环境,到县医院治疗了20天后,才得以康复。医务人员在调查中还发现,患者的发病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尤其与家长的情绪有关。患者在发病时,除了肌张力稍有增强外,没有异常的器质性的身体改变;辅助性的检查也没有异常。
前述的疾病暴发后,该省、市、县各级政府及卫生防疫部门高度重视,均派了干部、医疗队、卫生防疫人员开展抢救和善后工作。将学生们服用的药品在两家省级药检所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药品合格。碘钙营养片是从海带中提取某些成分加工制做而成的,一般无副作用。此次群体发病是上午10点钟左右服药,10分钟后就有人相继发病,已排除了误食其他食品的可能性。所有的发病者均进行了血、尿、粪常规以及胸透、心电图等的检查,其中,对40人进行了脑电图、B超、肝功能、血钾、血钠、血氯、血钙等的生化检测,均为正常。临床医生和流行病学专家会诊后确定,此事件为群体性癔病发作。医务工作者采取了支持疗法、对症治疗、针灸治疗等。在使用镇静剂、针灸治疗后,均可在3~5分钟内控制患者的症状。通过心理疏导和暗示疗法,并重点做了患者家长的工作,使他们正确地认识此病,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结果,很快就控制了患者的病情。43名患者经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随访了2年,没有一人复发。
群体性癔病的发生与患者心理上的失去平衡有很大的关系,多发生在一些群众性的服药和注射疫苗之后,如:接种乙脑、麻疹疫苗、服用碘油丸等。这种疾病的发病情况往往是,在集体的场所,一人发病时间不久,其他的人就随之发病,相互之间的影响很大。像在前述的患者中,一人发病后,并自述腹痛、恶心,开始呕吐,其他的学生见状后就十分紧张,甚至于有的患者吓得痛哭起来,随之发病;有的患者抽搐,还有的患者在抽搐时发出尖叫,这又使发病的人数大增。
这种疾病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有人患了此病,要及早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医治,家长和亲友应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自己的心理也要放平和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非专业技术人员不要给人随意用药,以防意外事故发生。人们要提高警惕,不要听了宣传就盲目的服药或进行预防接种,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发现这样的群体性疾病的暴发,我们都有责任向有关部门和卫生机构报告。
在偏僻的地区及文化落后、迷信思想严重的人群中,面对暴发性的群体疾病,常常用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并作出一些甚至是极为荒唐的事情来。这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我们的注意。让这种情况蔓延,不仅害人也害自己,对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危害更大,要尽快、尽量彻底的解决之。
作者简介:塞冬,辽宁省锦州医学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