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集锦 >

回到马克思的哲学与科学

时间:2014-01-05 10:15来源: 作者:涂建华 点击:
在对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认识史上,我们经历了古代自然哲学时期的粗糙的混成、中世纪经院哲学时期的哲学对科学的拒斥,直到黑格尔绝对理念的高峰把哲学推向困境。哲学的困境中,逻辑实证主义再次拉近哲学与科学的距离,却遭到非理性主义的否决。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
  

 

 

哲学与科学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他们面向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范式,解决不同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联系也是显而易见的。哲学的目的是解决当代人的困扰,为当代人提供思想、使之找到心灵的出路。哲学需要科学的支持,实证的方法和精神是哲学与科学的衔接点。只有实践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了现代人的迷惘和困惑,实现了哲学与科学的统一。

一、人类思想启蒙的哲学滥觞

“科学”一词是由“自然哲学”发展而来的。有“去了解、去探索”。但是直到今天,科学定义仍无定论。研究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一开始就遇到了语言困境。如何解决?维特根斯坦说,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回到语言和词汇的日常形态,尊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于是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定义:科学是对客观规律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古希腊智者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粗浅观察获得的自然哲学思想,就有科学的成分。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混成的知识和思想体系,成为哲学的滥觞。

认知手段的简略导致知识的粗浅,使学科的细分没有必要和可能。希腊哲学之后,从奥古斯丁到文艺复兴,天主教哲学具有统治地位。文艺复兴否定了教会的威信,科学的地位得到承认,科学与哲学的联系紧密起来。面对科学与宗教思想体系的差异,哲学偏向于承认科学的权威。“教会威信宣称自己的论断绝对确实,万年不改;科学的论断只对当时似乎已由科学判明的事情发表意见,是盖然性的基础上、按尝试的方式提出来的,认为随时难免要修正。这使人产生一种和中世纪教义学者截然不同的心理气质。”科学的发展一方面使哲学有了浓厚的理性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又使哲学逐渐独立于科学之外而勃兴。怀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近代哲学家借助理性与科学两大武器,将哲学从神学危机中拯救出来。笛卡尔、休谟、康德、黑格尔努力促成了理性主义思潮的精进,成就德国古典哲学的辉煌。正是理性主义的思想方式使近代哲学密切关注技术发展的时代精神,使思想具有工具意义。但是,当人们陶醉于自然科学的辉煌成就,将自然科学的模式作为人的其它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与典范时,近代哲学所依赖的理性与科学却摇身一变成了哲学发展的桎梏。逻辑实证主义非理性以至人文主义再度抬头,现代哲学像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在黑暗里前行,没有了方向。

二、当代哲学与科学问题的困惑

科学为哲学提供思维依据,哲学退守思想的领域,并反思科学。客观世界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的哲学思考成为哲学研究的一个部分,与此同时,关于社会科学的科学地位问题,也激起了哲学家的社会科学哲学思考。哲学归根到底是人学。如果实证主义即使基本解决但也没有完全解决人的需要,非理性的人本主义又有何作为?海德格尔的非理性剑走偏锋,寄满足精神需求的希望于上帝,不但没有解决人们的精神需求问题,倒是把反思科学主义再度转向了反思反科学主义。非理性、后现代和反科学即使是一定程度地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但也不是哲学与科学问题上最合理的思想和方法。从20世纪30年代早期一直延续到6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的分析哲学家和那些力主“构造科学”的人们,掀起了一个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统一”运动的高潮。胡塞尔、罗素和波普尔等哲学家承认了哲学与科学的联系,并把哲学视为科学。“哲学的历史目的是成为所有科学中最高的、最严格的科学。” 罗素认为现代经验分析主义与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的经验主义的不同就在于它结合数学,并且发展了一种有利的逻辑技术,从而对某些问题便能得出明确的答案。因而认为,现代经验分析主义与其说有哲学的性质,不如说有科学的性质。罗素认为,通过改良过去的方法,确已发现像在科学里那样能够逐步逼近真理的“方”。此后,波普尔用“可证伪性”来为实证主义做注,并采用了与以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为精神领袖的维也纳学派相反的思路。维特根斯坦宣称“哲学不是自然科学之一”,应该位于各门自然科学之上或者之下,而不是同他们并列。从而不仅让科学专心自己的领域,也让哲学也有了明确的职责和要求: “哲学的目的是从逻辑上澄清思想……使思想清晰,并且为思想划定明确的界限。” “哲学应当为能思考的东西划定界限,从而也为不能思考的东西划定界限。” 维特根斯坦跳出了罗素的哲学与科学结缘的观点。同样跳出的还有波普尔。波普尔在其思想自传《无穷的探索》中承认正是他“扼杀了逻辑实证主义”。这样的情况,充分反映了哲学与科学在认识论上的结缘还缺乏有效的衔接点。在这个困惑下,出现坚决反对把哲学构建为科学或者认同为科学的非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认为,正是理性主义和唯科学倾向肆虐造成了科学与哲学关系问题上的危机,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对理性主义的对抗和反击。海德格尔强调,我们已经身处“着魔的时代”,技术及其技术制造的无限统治使人着魔,以至于忘记了对于人自身的关注,这就加剧了时代的急难和危险。而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摆脱科学技术及其思想方式的“无限统治”。设问“何物存在”的蒯因认为一致性问题存在着某种隐蔽的主题。“当蒯因清楚地阐述他关于自然化的认识论观点时,他颇有争议地要求我们把合理性与科学的这种联系理解为‘相互包含’的关系”,由此,“哲学与科学之间的界线模糊不清了。” 在这样的情景下,哲学对科学的认同、参与或者拒斥,都来不及找到适当的理由,迷惘由此而生。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都不能有效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既无法保有科学的导师地位,也不合降格为科学的奴女, “你的哲学的目的是什么?——给苍蝇指出一条飞出捕蝇瓶的途径。”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引哲学走出困境吗?我们遇到的难题是,不仅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学说是不是哲学问题上不置可否,而且他们还宣称要消灭哲学。他们要消灭的哲学,不仅包括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而且是全部的哲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不承认自己的理论为哲学,是因为不满黑格尔思辨形而上学对人类历史的解释,意欲建立起对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11阿尔都塞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科学,是继数学和物理学之后的第三门真正的科学。当我们认真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哲学的理解后,我们发现他们不承认自己的理论为哲学的深刻原因是为了批判旧的哲学和建立高于哲学的理论。在《费尔巴哈论》的第一部分中,恩格斯批判地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之后写道:“既然我们了解到这样给哲学提出任务,无非就是要求一个哲学家完成那只有全人类在其前进的发展中才能完成的事情,那末全部以往所理解的哲学也就终结了”,我们沿着这个途径达不到“绝对真理”,“而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相对真理”。12不仅哲学,而且一切科学,现在都必须在自己的特殊领域内揭示这个不断的转变过程的运动规律,而这就是黑格尔哲学留给它的继承者的遗产。” 13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德国的实践派要求否定哲学是正当的。该派的错误并不在于提出了这个要求,而在于仅限于提出这个要求”,因为“你们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14所以,在马克思的“消灭哲学”之前,还有一个“实现哲学”的任务。马克思不标榜自己的学说是哲学,并非它就不是哲学,也不是不在乎它是不是哲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全部资产阶级的哲学与科学之间的真正矛盾,完全在于科学社会主义是革命过程的理论表现。这个过程将随着这些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的全部废除,以及在它们之中找到了其意识形态表现的物质关系的废除而终结。” 15科学社会主义就其对立面说无疑属于哲学;就其目的性来说它囊括了哲学因而高于哲学;就其时效性来说,它是阶段性的,必将随资本主义的灭亡而失去意义。马克思的努力并非为了建立一个哲学体系,而是利用从黑格尔哲学中批判拯救出来的辩证法对社会历史进行考察,从而找到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意义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的走向和社会发展的前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6 正是这种对过去哲学的否定,宣告了“解释世界”哲学的没落和“改变世界”哲学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在马克思时代,实践使科学得到了发展,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出现,都闪烁着实证精神与科学理性的光芒。资本主义的发展背景下,工人阶级寻求对自身命运的改变,需要全新理论的支持。马克思主义基于实践解释了当时的困惑,而且指出了无产阶级改变命运途径。实践是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精神有很深厚的理论渊源。在黑格尔的《哲学史演讲录》和其他著作中,有几个描述他的直接先驱——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本质的段落,称这些根本革命时期的哲学体系中,“革命是通过思想形式概括出来、表达出来的”,“思想形式的革命”是整个社会现实革命过程的一个客观的组成部分。17马克思主义正是这个意义上,实现了哲学理论与革命实践的有机统一。“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18到达认识论高度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这个基本精神不仅是马克思所在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且是当代和未来的哲学主题。在实践精神的观照下,马克思主义引领哲学走出困境,进入了全新的实践哲学时代。

四、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是哲学与科学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适应的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哲学不是科学、不是知识,哲学演变不是进化论的,哲学的评价尺度不是自足的”,28但是,哲学是时代精神,是思想,而马克思所在“时代”的“精神”,正是“科学”的精神,所以才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的问题。在柯尔斯看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引领时代精神,是因为他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观前提”。在这个前提下,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科学与哲学的统一。当然,柯尔斯的分析,是在资产阶级学者或马克思主义者都几乎无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面的情况下强调哲学而提出来的,他认为,这种对“哲学”的否定态度,其意图是使马克思主义被实证主义地知性科学化。29但是恰恰就是这个论断,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被“实证主义”“知性”地“科学化”的某些特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问题,获得了 “资产阶级学者”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双方认可。哲学是人学。人的哲学就是人生存的哲学。这个意义上工具理性和道德理性都会显示出来。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理解社会,只有在社会劳动中才能理解生存。一个脱离社会脱离人群脱离实践的人生是不存在的。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就是劳动的关系,是实践的关系,人在实践中获得了人的本质。柏拉图认为是依靠理念这个基础的,康德则用他建立的若干范畴组成的纯粹理性认识世界,逻辑主义承认世界存在先天的知识,但是最终被我们广泛采用的,仍然是基于实证的归纳方法。当休谟烦于知识的不可靠性的时候,马克思主义者毅然抛弃形上思辨,到实践中找到了科学的认识论。就现实而言,非马克思主义的不依附科学、不承认科学、有时甚至不执意追求客观真理的个人化哲学,当然谈不上与科学有何紧密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要寻求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必须回到马克思。

 

                                    

①③(英)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程舒伟等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年,第211-212339-340页。

②(德)胡塞尔:《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第2页。

④⑤⑥(奥)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1114.1124.114节。

⑦(德)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下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946页。

⑧(美)斯蒂芬·P·特纳、保罗·A·罗思:《社会科学哲学》,杨富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4页。

⑨(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309节。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655页。

11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6363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0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459页。

15171920(德)柯尔斯:《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吴晓明主编:《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2-7358-596557页。

16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2526页。

22袁吉富:《黄楠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述评》,北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1期, 第26页。

23安启念、张茂林:《为什么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科学》,哈尔滨:《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3期,第1页。

24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3页。

25侯惠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3页。

26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35-136页。

27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页。

28刘福森:《哲学不是什么》,哈尔滨:《理论探讨》,2009年第5期,第56页。

29 吴晓明主编:《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下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1-52页。

 

Back to Marxism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y and the science

Tu Jian-hua

Abstract: In history of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y and the science, we went through the rough blend in Nature-philosophy period, the rejection of scientific of medieval Scholasticism, until Hegel’s Absolute idea pushed philosophy into dilemma. In the dilemma, Logical positivism tries to narrow the distance between philosophy and science again, while Irrationalism reject to. As the essence of zeitgeist, Marxism is a philosophy of practice on basis of scientific spirit. In the age of science, back to Marxism can take philosophy out of dilemma.

Keyword: PhilosophyScienceMarxism

 

(《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涂建华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3-12-01 09:12 最后登录:2019-02-14 16:0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