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呢?这是存在于人类之中的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在农村的小寺庙里,我们看到神像前香烟缭绕;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一排排的卦摊正生意兴隆;然而,在莘莘学子中间,也出现了一大批的“求神”爱好者,这里的神仙,不再是什么佛庙里的菩萨,而是据说有一定“科学”基础的星座。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在知识传播的校园,出现这样的一批“追星族”,确实让人有点咋舌,因此,探求其中的原因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一、校园“星座占卜”族一窥
1. 按星座安排生活学习的计划
如果星座运程当天的指数高,就会充满信心地学习做事,反之,则宁可在寝室睡觉也要闭门不出。一到考试时节,更是星座运程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如果星座指示,会轻松考过甚至考高分,那么也不需要“头悬梁、锥刺骨”,因为命―――星座决定了;要是指示很困难,那么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命里无时莫强求”。
2. 按星座指示待人处事
一些学生愿意和自己星座相匹配的同学交朋友,而疏远、排斥与自己星座相克的同学。很多同学每天上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星座书,看一看自己今天的星座运程,出门做事前,要翻一翻当天的星座运程,按照“命书”里提示的宜做什么,忌做什么而行事。
3. 星座书畅销书市
现在书摊上堂而皇之地摆着相面、算命的书。这些花花绿绿的书里面,都是有关属相与命运、星座与命运、幸运数字、幸运颜色等内容。很多人幻想通过幸运数字、幸运颜色就可以交到好运,而不通过勤奋努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
4. 星座占卜成为上网的主要活动
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们不仅可以借助星座占卜书,更可以通过网络这一更生动、更快捷的方式,了解自己的星座行程和命运所指。打开互联网,很多网站都设有专门的占卜连接或直接的占卜栏目。
在科学知识传播的神圣殿堂出现这些“星座占卜”族,着实让人费解,然而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原因。
二、校园“星座占卜”族探秘
1. 分析占卜的哲学意义
占卜的社会根源就是人本身,根源于人类理智思维的局限性。无论何种形式的占卜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求卜者为自己所不能把握的事寻求决断。理智思维以抽象为工具来完成自己的认识,理智决断仅局限于它的抽象对象,只有理智用抽象概念把握的对象,它才能形成关于对象的决断。因此,理智是不局限于具体经验范围的。人类精神的根本特性则是在不定的世界中寻求稳定性,它要获得关于自己前途命运的决断,这是理智达不到的,于是,理智便被迫把决断权让位给一个任意认定的对象,代替自己为人类的命运做决断。这样,便形成了占卜,它是人类以自己理智设定的方式求得关于自己前途命运的决断。
人类关注自己的前途命运,在任何时候都有自发的占卜冲动,尽管表现这种占卜冲动的方式千差万别,但本质相同。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却不是基于科学。即使是现在的星座占卜,也是借天文学的光,根据天文学专家的解释,目前天上划分为88个星座,而不是12个星座,而这些与占卜书中的黄道12星座也不尽相同。星座占卜学一定要把占卜跟科学扯起来,它的非科学性非但不能被削弱,倒是增加了。因为如果本来是科学的,何必要向科学借光。
2. 青少年心理特点决定了星座占卜在校园内有其存在的土壤
青少年的思维特点,一是易于理想化、绝对化,二是易于表面化、片面化。他们崇拜的偶像,通常个性突出、充满青春活力和具有反叛性格等特点,可以与预期心理倾向产生共鸣,产生超出现实的自我体验。加上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青少年身心不堪重负,选择对思想负担的逃避,而沉浸于心理自娱之中。
在面对不能尽如人意的现实社会以及其中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冲突和社会上各种不公正行为过程中,由于青少年学生心理不成熟,往往会产生苦闷、彷徨和失落的心理。“星座占卜”中美轮美奂的星座人物,细致入微的星座解说,自成一套的星座学说,都迎合了青少年学子的这种排斥现实生活,向往远离现实生活的需要,网上丰富的各类心理测试及星座占卜类问题也迎合了他们的这种既向往更好的未来,又害怕失去现在的境遇。因此“星座占卜”在校园大受欢迎,并且越演越烈。
3. 不良传媒对青少年心灵的扭曲
青少年心理上的不成熟,社会上的不良传媒极易扭曲其脆弱的心灵。现今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加剧了现代人的贪婪欲望,造成了人们在肉体与精神上的一系列的矛盾,这些矛盾在青少年身上表现更为突出。
然而,更多的、传播更快的是来自社会上某些媒体的影响。对港台明星的追逐,对其星座、血型、幸运数字也异常关注。社会上对一些数字特别的爱好,很多媒体对其进行报道,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学子们幻想通过幸运数字、幸运颜色就可以交到好运,而不通过勤奋努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的幼稚想法。
三、解决校园“星座占卜”现象的对策建议
1. 针对“星座占卜”的实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现在的高等教育过分强调学科教育,致使大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分析能力较弱。“星座占卜”家们正是在这种前提下,假借天文学说,为其“有神论”披上科学的外衣。这种伪科学更具有欺骗性。因此,应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宣传,让大学生认清其本质。对一些目前不能解释的现象,应向大学生普及科学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远离宗教和迷信的误区。
2.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当增加无神论的内容
现行的各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都没有专门的有关无神论的章节,致使一些学生对唯物主义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化的水平上,不能很好地联系日常生活的实际。建议大学应该适当增开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知识讲座,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神灵论、灵魂论等有关的科学知识,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从理论上对唯心主义有神论有基本的系统了解,具备基本的识别能力,自觉地抑制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有神论,自觉地拒绝邪教。
3. 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有神论与无神论、科学与迷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激烈争夺的地方。要坚持校园文化正确的思想理论导向,使其成为宣传无神论、批判有神论的坚强阵地。大力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活动,培养积极向上、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营造一种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使各种唯心主义的伪科学、封建迷信糟粕没有市场,以保证大学生健康地成长。
4. 重视心理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意识
随着社会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日益变化,某些负面影响加之教育制度的弊端造成的后果也不能不折射到校园生活中,大学生正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期,大学生们对前途、命运越来越产生深深的危机感、渺茫感。要对受挫失败的原因做出解释,对压抑、积郁的情绪要得到宣泄,对空虚无聊的精神要寻找寄托,求新求异,甚至逃避现实、摆脱社会的愿望也需得到满足。这时一个可能的选择就是把一切都交给不可知、不可控制的外在力量,能迅速逃避心理挫折,恢复心理平衡。对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并掌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心理机制和规律,从重建理性认识、完善自我意识、锻炼优良的意志品质、学会情绪调节、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等等方面入手,经常性地开展心理咨询与讲座,为大学生建立起强大、坚固的内在心理防御机制。
当前在校园里弥漫的这股“星座占卜”热,是青年大学生们心理不成熟的一种表现,也反映出了大学校园“无神论”教育的薄弱。正确引导青年大学生进行课后的休闲娱乐活动,远离各种各样的伪科学与有神论的影响,澄清青年大学生对神学的模糊认识,揭露迷信活动的本质,使大学生树立起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世界观,我们责无旁贷,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