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宗教问题 >

弗洛伊德论宗教的起源(一)

时间:2006-12-01 00:00来源:《科学与无神论》06.3 作者:单纯 点击: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学者们都在从不同的领域谈论宗教起源的问题。费尔巴哈(1804―1872)从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立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学者们都在从不同的领域谈论宗教起源的问题。费尔巴哈(1804―1872)从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立场、涂尔干(1858―1917)从社会学家的立场、弗洛伊德则从心理医生的立场解释了宗教起源的共同特征,即将人的主观意愿投射到外在的某种超自然的人物或观念之上,以构成自己崇拜的对象。这就是著名的“投射理论”。

       关于宗教起源的这个解释系统,由费尔巴哈算起,大体上可以被称为唯物主义的科学传统。这个传统的第一代的确立者当首推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首先对宗教核心的神的非物质性存在表示怀疑,他认为,如果不能证明宗教中的核心―――神的物质性存在,那么它就只可能是精神性存在,精神性存在则必然依赖于人的思想或概念,所以“神就是人的内在本性向外的投射”,它没有自身的独立性,只是依附于人的某种思想,因此由它而确立的宗教就是人们思想或概念的投射。

       同样坚持宗教起源的“投射理论”的还有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他是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传统具体运用到社会学观察领域的重要人物。他从社会环境的需要出发将宗教解释成“原始社会人类认识社会本质的一种间接知识形式”,之所以是“间接的”因为它缺乏科学的直接性,不是基于客观事实,而是人的感情的投射。例如,人们以宗教仪式来跳祈雨舞,其结果并非真地会获得雨水,而只是展现一种社会功能:

       “祈雨舞应该有一种比实际的及时雨更重要的东西,即祈雨舞的真正意义在于表达人们祈雨的共同愿望。通过这样的形式人们得以表达情感,宗教所具有的表述人类情感的功能由是而显。这才是祈雨舞的真正功能。宗教仪式的作用是将社群凝聚在一起,以应对共同的恐惧、表达共同的希望、维系社会的稳定。”

       这样看来,涂尔干是从宗教起源和其社会功能方面划清了一条界线:科学理性对应客观事实以及宗教愿望对应社会功能。历史上的宗教思想多有形而上学的成分,妄图成为解释一切的权威科学理性和经验事实,而这恰好是宗教自身的软肋,待启蒙运动和实验科学兴起之后,代表宗教思想的经院哲学就不断地遭遇思想上的挫败,退出了它在西方思想界许多传统的领地,让位给可以接受社会客观事实检验的新理论,涂尔干关于宗教起源于人的社会需要的投射的解释也正是沿着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又前进了一步,将人的思想和观念的投射具体化到人类群体的需要和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上来。

       将唯物主义和社会功能的解释再具体化,我们便接触到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然而他的工作则是将宗教自然形成的历史与人类本能的心理状态联系起来,使得他的解释理论更普遍、更客观。在《幻想的未来》一书中,弗洛伊德指出,宗教信仰是幻想的实现,即:人类最初发现他们周围的世界令人感到十分苦恼;他们总是受到病痛、焦虑、挫折、最终是死亡等的折磨。面对这些自然、社会和心理的困惑和折磨,人类开始在内心深处祈祷:要是能够改变这些痛苦的处境该有多好!如果死亡不是我们艰苦挣扎的终点,如果有个全善的人物来帮助我们改变苦难的命运,那该有多好!宗教恰好就可以满足我们这样的期待,尽管我们没有证据证明宗教确实能够如此。因此,弗洛伊德断言:宗教信仰“是幻想,是人类最古老、最强烈和最迫切的心愿的实现”。他也清楚地知道,我们不能把这样的幻想简单地视为谬误,它们只是表明“心愿的实现是幻想过程中的一个显著要素”;人们将自己最深切的愿望投射给一个全善而又万能的人格化对象,以便他被信以为真地实现人们对他的期待,这种信以为真的实际作用是为缓解此岸的现实痛苦提供一种心理平衡。幻想的实现和幻想的内容的实现毕竟是有很大差别的,前者只……

    作者简介:单纯,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