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宗教问题 >

当代西欧宗教的衰退和文化的世俗化、多元化

时间:2015-10-28 22:53来源: 作者:王肖燕 点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开始社会重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1960年前后,西欧各国社会都发生了战后的深刻变化。1970年前后,变化继续发展。战后西欧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宗教的影响是深刻的。本文试图向读者介绍二战后西欧社会宗教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开始社会重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1960年前后,西欧各国社会都发生了战后的深刻变化。1970年前后,变化继续发展。战后西欧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宗教的影响是深刻的。本文试图向读者介绍二战后西欧社会宗教的变化。

一、世俗化的发展

二战后西欧各国宗教变化的主要现象之一是世俗化的发展。西方国家的社会世俗化问题,从1960年前后就引起了西方国家宗教社会学界的研究兴趣。从1960年代到现在,世俗化问题一直是西方国家宗教社会学热烈辩论的一个重要论题。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欧洲价值观研究所得到的数据,西欧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宗教崇拜实践的情况可以从以下数字中得到反映。

表一和表二的数字反映了西欧国家的宗教信仰情况,不同的教派信仰情况。从表一参加教会崇拜活动的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欧各国世俗化的状况。从表二中可以看到基督教信仰的持续性,基督教价值观在许多西欧人中仍然有广泛的影响。虽然在西欧各国人们每周上一次教堂的平均数只有29%,但对上帝信仰的人的平均数是70%。这表明,接受基督教价值观仍然是西欧国家许多人的选择,但对魔鬼、地狱、死后复活的信仰人数就比较低。

表一和表二还反映了在西欧各国中,人们对宗教信仰的不同情况和差别。虽然上教堂的人数在下降而且是少数,许多人也不再与教会组织有联系,不属于教会,但是还没有导致放弃宗教价值观。这种情况被英国的宗教学研究者格瑞丝·戴维(Grace Davie)称为“信仰宗教而不属于教会”(believing without belonging)。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西欧宗教的这种情况值得认真研究,因为这反映了西欧国家宗教变化的倾向。在西欧国家中,法国和英国是定期参加教堂崇拜活动人数最少的国家。法国只有10%的人至少一周参加一次教堂的崇拜活动,而英国的数字是13%。法国有57%的人相信上帝,英国的数字是7l%。在信路德宗的丹麦、冰岛、挪威和瑞典,每月参加一次以上宗教崇拜活动的人数分别是11%、9%、10%和10%。而这些国家对上帝信仰的人数分别是60%、85%、65%和45%。爱尔兰和北爱尔兰是参加教堂崇拜活动和信仰上帝的人数都很高的国家和地区。在爱尔兰和北爱尔兰,每周参加宗教崇拜活动的人数分别是81%和49%,信仰上帝的人数分别是96%和95%。这与同样是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社?

 岷妥诮滔窒蠛苤档醚芯俊?

公元十一世纪时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分裂,以及后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宗教改革,使西欧自民族国家兴起后形成了天主教国家,基督新教国家和天主教与基督新教混合的国家。这个过程是复杂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宗教变化的过程。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产生的路德宗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成为国教。兹温利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对西欧社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各国的宗教状况的影响也是很深刻的。

从广义来说,西欧可以划分为天主教的南部和基督新教的北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法国是南部,比利时和爱尔兰也可以归类为南部,因为这两个国家也是天主教国家。基督新教的北部,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英国的苏格兰。在南部的天主教国家和北部的基督新教国家之间是混合宗教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地方有天主教也有基督新教,包括英国的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荷兰、德国。

在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冰岛这些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路德宗是国家宗教,教会成员的比例很高,正统的基督教信仰得到接受,但是参加教会活动的人数普遍很低。

荷兰是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混合的国家,教会与国家是分离的。世俗化在荷兰的发展也很明显。现在荷兰已从一个基督教国家变为一个世俗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在荷兰,21%的人每周参加一次教堂的崇拜活动,47%的人从不上教会。

英国是由四部分组成的联合王国,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宗教历史。英格兰有国教圣公会,苏格兰的国教是加尔文宗,威尔士有不信奉国教的信徒。北爱尔兰有天主教与基督新教,长期以来两者之间存在着武装冲突,现在冲突正通过适当的途径得到解决。

爱尔兰是一个世俗国家,但是天主教的信仰浓厚,参加教堂崇拜活动的人数比例很高,有49%的人每周参加教堂的崇拜活动。

德国的政教关系处于国教与政教分离之间。1919年的魏玛宪法规定了教会与国家的合作,使教会与国家的关系建构在三个原则之上,它们是:中立、宽容和平等。这些原则形成了宗教自由。德国人民可以自由地选择信教或不信教。奥地利的政教关系也处于政教分离与国教之间。与德国不同的是,奥地利大部分人口是天主教徒。

法国在文化上是天主教国家,但是在宗教实践和宗教信仰的形式方面像基督新教的北方国家,世俗化现象很突出。法国还是西欧国家中政教分离最严格的国家。瑞士的情况完全不同于法国。瑞士由26个独立的地区组成,每一个地区有其各自的政教关系规定。

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文化上是天主教国家。梵蒂冈和教皇在意大利这个情况影响了意大利的宗教状况。天主教在意大利社会有特权地位,一些得到承认的教派也有特权。穆斯林、摩门教、耶和华见证会则被排除在特权之外。西班牙的宗教从技术上说不存在国家教会。天主教在西班牙的特权仅因为它在数量上占统治地位。葡萄牙的情况与西班牙相似。葡萄牙也存在罗马教皇与政府就宗教事务达成协议的情况。西班牙和葡萄牙每周上教堂的人数只有33%,虽然信仰上帝的人数分别为81%和80%。这明显地反映了世俗化的倾向。

根据1990年EVSSG(the European Value Sys?鄄tems Study Group欧洲价值观体系研究小组)的研究③,基督教会正在失去他们在欧洲价值观体系中的位置,但是还没有其他东西能取代他们的位置。在西欧国家,年轻一代正在离开教会。宗教崇拜在西欧各地都在衰落,许多人只是在重要的时刻去或被带去教堂。这些时刻就是出生、成年、结婚和死亡。自从1970年以来,举行宗教婚礼的人数也在下降。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人生的重要时刻不再去教堂。老年人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如在荷兰和比利时,参加天主教葬礼的人数很稳定。

在西欧国家,人们与教会的关系也与他们的道德观念有关。无论是天主教徒或基督新教教徒,他们与教会的关系越密切,他们的伦理道德标准也越传统。在西欧许多国家,人们的道德观念随年龄而变化,年纪越轻,在道德观念上越不正统。

在西欧,与教会没有隶属关系的人数在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怀疑传统的信仰,只是不定期地参加宗教活动。大量的基督新教徒和天主教徒怀疑或拒绝教会的一些传统和伦理标准。甚至那些定期参加教堂宗教崇拜的人,他们也不再全部接受教会的“一套菜单”,他们只是有选择地去相信教会的教导和有选择地参加宗教活动和实践宗教信仰。

在当代西欧社会,宗教失去了对其他社会机构的统治。宗教不再是强加于公民的东西。如同在市场上,宗教面对着其他意义系统:宗教的和非宗教的,本地的和外国的。在EVSSG的研究结果中,西欧有21%的人相信转世。转世这个概念是外来的,是藏传佛教的观念。在比利时,甚至有20%的天主教徒把转世观念整合进了他们的信仰系统。

二、关于世俗化的理论

西方宗教社会学界对西方社会世俗化现象的研究已开展了三十多年,形成了关于世俗化的理论。英国宗教学学者罗宾·吉尔(Robin Gill)④ 认为,西方社会的世俗化主要表现为上教堂进行宗教崇拜活动的人数呈减少的趋势。上教堂本身是形成道德信仰和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上教堂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直接与美德和伦理有关。大量的事实表明,上教堂者有更强的道德感和公民秩序感,并且比不上教堂者更具有意义重大的利他主义意识。关于上教堂和宗教信仰的关系,关于世俗化现象的研究已形成了三种主要的理论:世俗化理论、持久性理论和分离理论。  吉尔认为还需要有第四种理论:上教堂的文化理论。

吉尔指出,典型的世俗化理论认为,在现代世界宗教信仰日益不受欢迎和衰落。作为这种衰落的结果是宗教实践,特别是定期到教堂去参加宗教崇拜这种形式也在衰落。世俗化理论预示,从总体上说,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信仰已成为不受欢迎的东西,上教堂也不可避免地日益衰落。持久性理论认为,即使在现代社会,宗教信仰和实践仍然具有持久性的特点。宗教信仰和实践的各种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状况的组成部分,并且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存在而长期存在。

以上两种观点,从1960年开始,就一直是社会学家辩论的论题。  西班牙的社会学家约瑟·卡萨诺瓦(Jose Casanova)在其《现代世界的公众宗教》(Public Religion in the Modern World)中指出,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上教堂参加宗教崇拜活动在衰落,这是政教分离的过程中已经发生或可能在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然而,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也存在着证据表明宗教的非私人化,宗教发挥了有意义的公众作用。宗教的复兴和宗教的衰落都采取了基要主义的形式,有时以更为复杂的政治形式出现。

分离理论是近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这种理论认为西方社会的后现代性以宗教信仰和宗教实践相分离和宗教的多元主义为特点。宗教信仰和宗教实践可以作为相互独立的变量来对待。分离理论不注重从总体上说明宗教在现代社会中是衰落还是持久存在。这种理论以英国的有关资料说明上教堂和宗教信仰可以明显地分离开来。在现代英国社会,信仰宗教与属于教会已经日益分离开来。参加传统的基督教崇拜活动在英国正在衰落,而非传统的宗教信仰正在发展。

上教堂的文化理论认为,上教堂是独立的变量,上教堂支持和维持了独特的信仰文化和价值观。这种信仰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同的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的。这可以通过对比上教堂者与不上教堂者的信仰和价值观而得以说明。上教堂的文化在不同的教派中也有不同的变化。与世俗化理论相比较,上教堂的文化理论没有把上教堂参加宗教活动的衰落看作一个直线的过程。这种文化理论也没有简单地把上教堂参加宗教活动的衰落看作是基督教信仰的衰落或基督教价值观的衰落。这种文化理论认为,信仰宗教与属于教会是因果相联的。上教堂进行宗教崇拜活动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促进和维持宗教信仰和宗教价值观。所以上教堂参加宗教崇拜活动的衰落会导致宗教信仰与价值观的衰落,除非这些信仰和价值观由另外的道德共同体来维持。尽管在上教堂者中伦理道德的观点也有一些不同,但是在定期上教堂者中基督教信仰和价值观比其他人更具特色和有重大意义。

S·S·阿奎维亚(S.S.Acquavia)在1966年出版的《工业社会中神圣的衰落》(The Decline of the Sacred in Industrial Society)中对欧洲各国宗教的世俗化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世俗化是工业社会宗教的危机。社会生活对宗教的影响是否定的,宗教对世俗生活的影响正明显地下降,社会的非神圣化正在发展,但还没有达到最高点。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中的世俗化的发展使传统的神圣的东西失去了意义。他分析了20世纪40—50年代法国的情况,指出在法国各地都存在着宗教的衰落的发展过程。在德国也有类似的情况。根据1950年和1960年前后德国许多城市中教徒参加教会活动的统计数字,参与教会活动的人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英国,总的情况也是宗教在衰落。在瑞士,自从1950年以来也有一些证据支持宗教的衰落,这主要表现在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数的减少。他认为,社会的世俗化是文化的非神圣化。他从欧洲国家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说明宗教的衰落和文化的非神圣化不是最近才开始的,而是欧洲社会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都市化和工业化、都对宗教有否定的影响。社会非神圣化的过程影响所?

 姓?交蚍钦?降纳缁峄?梗?馐怯攵际谢?凸ひ祷?嗔?档摹?

英国宗教学学者斯迪夫·布鲁思(Steve Bruce)在其著作《从教堂到邪教:现代世界的宗教》(From Cathedrals to Cults:Religion in the Modern World)中分析了世俗化现象。他认为,自宗教改革以来,西方国家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宗教的性质和宗教在现代世界的地位。个人主义破坏了宗教信仰和宗教行为的社会基础。理性主义消除了许多宗教的目标,使宗教信仰不受欢迎。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反映了现代文化的性质。这不是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已经历了四个世纪的发展。这个过程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是与基督教王国的解体不可分割的。在现代社会,上帝的概念已变得日益主观化。像许多其他事情一样,宗教已进入了具有各种选择、多样生活方式、不同喜好的世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严肃的宗教信仰不仅被拒绝,而且也变得难以理解。在现代社会,宗教组织也发生了变化,教会和宗派已为新兴的教派和异端邪教让路。这反映了宗教生活中日益发展的个人主义,以及现代社会的文化所主张的人人平等和民主政治对宗教的影响。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基督教文化表现为对宗教的宽容和资金雄厚

 的国家教会。与此共存的是低水平的宗教崇拜活动的参与和中等水平的宗教信仰。美国则是另一种情况。在文化上是基督教的美国有着令人惊奇的活跃的教会和高水平的宗教信仰。在美国,约有40%的人每周参加教堂的宗教崇拜活动。天主教的南部欧洲的状况则处于以上二者之间。说英语的国家的状况也处于欧洲和美国之间。在现代西方国家,民主个人主义和理性也有不同的表现。在欧洲社会,随着经济与政治生活的发展,宗教的公共意义在减退。虽然宗教信仰继续存在,但已日益成为私人范围的事情。世俗化是现代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情况在西方社会是一个例外,在美国宗教信仰和现代化的发展成功地共存。

西班牙宗教社会学学者约瑟·卡萨诺瓦(Jose Casanova)在他的著作《现代世界的公众宗教》(Public Religions in the Modern World)中研究了世俗化理论的本质及其在欧洲社会的应用。他认为,世俗化的范式已经成为主要的理论框架。通过这个理论框架,社会科学认识了宗教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了欧洲和美洲的案例后,他认为世俗化的区别是世俗化论题的基本核心。世俗领域从宗教机构的规范中区分和解放出来是现代社会结构的总的趋势。但是,他也肯定了宗教在现代世界的公共作用。在现代欧洲的许多地方,宗教活力的衰退不是现代性不可避免的产物,而是统治欧洲历史的教会与国家、教会与政治关系的特别安排的结果。

法国宗教社会学家丹尼·赫威-列格(Daniel Hervieu-1eger)在其著作《记忆的宗教》(LaReli?鄄gion pour Memoire)和其他著作中通过“记忆”这个概念说明了他对现代社会中的宗教的理解。他认为宗教是信仰的一种具体模式,宗教像链条一样使单独的信仰者联结成为一个信仰共同体的成员。这个信仰共同体集中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成员。传统作为集体的记忆,成为这个信仰共同体存在的基础。他认为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现代欧洲社会,不是因为人们日益理性化而缺少宗教性,而是因为他们越来越缺少能力以维持集体的记忆,而这是宗教存在的中心。现代社会腐蚀了传统的宗教生活形式,人们参加教堂的宗教活动明显地衰落。然而,与此同时,现代社会也打开了只有宗教才可以充实的空间。

英国宗教社会学者布莱恩·威尔逊(Bryn Wil?鄄son)在其著作《社会学视角中的宗教》(Religion in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中把世俗化与理性化和社会化相联系。他认为,在现代,世界越来越被认为是可控制和可计算的。这不仅可应用于人的心理世界和社会,也可应用于物理世界。社会控制不再是道德的或宗教的。社会控制成为非个人的和非道德的,成为法律的、技术的、机械化的和电子化的。许多人不再相信上帝,因为不仅物理世界,而且心理世界和社会现在看来都是可控制和可计算的。人类能够控制这些世界:他们的行为成为可计算的、系统的、  规范的、  日常的,他们成为不与宗教和上帝相联系的。这不仅影响人们参加教会活动,使伦理道德非神圣化,而且使人们的生活、遭遇和死亡非神圣化。在现代社会个人的生活中,宗教被边缘化了。休闲时间的增加和休闲文化的发展使人们的休闲活动日益丰富多彩,使欢乐与休闲时间相联系。休闲时间是自由的、没有压力的时间。这使许多人丧失了与教会相联系的责任感。青年文化的出现也与传统的宗教文化相冲突。青年文化强调自由、个人主义和大众化。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社会,广告强调新的

 事物、新的潮流、新的产品、新的时尚,而教会仪式则重复和强调传统的连续性。世俗化伴随着理性化、机械化、计算机化、社会化、官僚化的过程,这些过程通常涉及现代化。在欧洲,在最近的将来不会出现世俗化过程的逆转,能看到的是欧洲社会世俗化在个人水平上的巩固和发展。

以上介绍了对世俗化研究的一些主要的观点。尽管世俗化在西欧国家呈现发展的趋势,但是宗教和宗教价值观也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适当位置。

三、宗教多元化

当代西欧国家的主要宗教现象除了世俗化,还有多元化。在西欧各国中,有天主教国家,如比利时、法国、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有天主教与基督新教混合的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有路德宗的国家,如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这些是体现在基督教方面的多元。此外,还有分布在西欧各国的犹太教徒。其中英国有约30万犹太人,法国有约60万犹太人。随着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的重建和发展的需要,有大量的非基督教徒的移民进入西欧各国。同时也由于从前的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关系,使得前殖民地国家的非基督教徒的移民进入西欧各国。在这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移民。在英国还有大量的锡克教徒和印度教教徒,此外还有佛教徒。伊斯兰教徒移民是西欧各国中数量最大的基督教之外的信仰群体,保守的估计有600万。在大部分西欧国家,穆斯林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3%。由于法国和北非各国的历史联系,在法国有300万至400万穆斯林人口。在英国,来自南亚次大陆的穆斯林有100多万。德国则吸收了来自东南欧边缘的土耳其和前南斯拉夫的大量穆斯林移民工人。这些现象表明西欧社会已不再远离穆斯林世界。但是,伊斯兰教在以基督教为主流宗教的

 西欧社会与其他宗教的和平共处并不是没有问题的。穆斯林能不能毫不含糊地接受大部分西欧人所持有的基督教的“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宗教态度,在一些人看来是有问题的。

西欧各国宗教的多元还表现在西欧各国的新兴宗教运动。西欧的新兴宗教也是社会变化的反映,引起了西欧各国媒体及人们的注意。由于新兴宗教的复杂性,鱼龙混杂,在怎样认识和对待新兴宗教的问题上存在着争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兴宗教反映了当代西欧社会的变化,可视为社会变化的晴雨表。如何认识和对待新兴宗教涉及是否尊重宗教上的少数派,也涉及到在宗教问题上的宽容和承认多元在宗教上的表现。西欧这个昔日的基督教王国现在已经不再是基督教的一统天下。除了基督教、犹太教,现在的西欧社会已经有了其他宗教信徒:穆斯林、锡克教徒、印度教徒、佛教徒,还有各种新兴宗教。它们在西欧社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宗教上的多元,不同宗教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出现了。这些问题是当代西欧社会的问题,不同于二战前的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与不同宗教间的冲突有关的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更使得由于宗教多元在西欧社会引起的一些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

根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统计数字,在西欧六国(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瑞士、英国)的穆斯林人口已经达到640万。这些穆斯林人口主要来自土耳其、阿尔及利亚、莫洛哥、突尼斯、前南斯拉夫、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⑤。这些移居西欧国家的穆斯林使伊斯兰教在西欧得到了传播。这是西欧国家二战后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改变了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一统天下的情况,使宗教多元化成为西欧社会世俗化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宗教现象。

犹太教是西欧各国宗教多元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统计数字,在西欧各国及一些东欧国家,有犹太教徒近200万人。其中法国和英国是西欧国家中犹太教徒最多的国家。法国有53万犹太教徒,英国有近30万犹太教徒⑥。基督新教和天主教在西欧社会面临着世俗化的问题,基督徒在减少,基督宗教的影响力在下降。犹太教在西欧面临的问题是犹太人在逐渐减少以及这种现象的进一步的发展。因而,犹太人是否会消失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欧洲的犹太人面临着是否在一定的历史发展后与所处的社会融合而被同化的问题。

随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的输入,亚洲的佛教、印度教、锡克教等宗教也随着各个国家的移民的输入在西欧社会有了影响和信徒。有各个传统宗教背景的新兴宗教也给西欧社会宗教多元的状况增添了新的内容。新兴宗教的影响是广泛的,对有宗教信仰的人,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以及社会学意义上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新兴宗教的兴起对世俗的理性观念是挑战,也使一些传统的基督徒放弃原有的信仰而追求新兴宗教。这种现象为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实例,也反映了西欧社会对不同信仰的宽容。新兴宗教在新的宗教形式和数量上的增长,也出现了异端的问题。新兴宗教形成的宗教运动和发展是一幅复杂的图画,在西欧各国以不同的缘由引起人们对新兴宗教的争论。有的新兴宗教的合法性受到了质疑。尽管这样,在西欧这个发展中的多元社会,欧洲的宗教已让位于日益发展中的欧洲宗教的多元。在这个多元化的过程中,新兴宗教是一个因素。全球化的过程也伴随着现代宗教的全球化。许多新兴宗教的影响也成为全球性的。

宗教革新也为西欧宗教的多元增添了色彩。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召开的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是天主教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反映,是天主教在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事件,是天主教会适应现代社会的表现,是使教会具有现代精神的一次革新。梵二会议使天主教与不同宗教间的对话和联系成为可能,给西欧的宗教关系带来了新的变化。

宗教的多元化还表现在基督宗教的不同信仰群体在宗教生活中的多样性。如二战后英国的加勒比非洲教会在崇拜形式上就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他们的教会是基督教主流教会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移民教会的特点,这是就教会的成员的组成和崇拜活动的风格特点而说的。

德国在二战后的社会重建也包括教会的重建。为了重建教会,德国基督教会建立了教会日,吸引人们到教会来,使他们能听到教会的声音。同时还每两年举行教会日会议。1989年东西德合并后,原东部德国也于1997在莱比锡举行了教会日会议。在四天的会议中吸引了10万参与者,同时还有成千上万的不定日的来访者。在教会日活动中,教会日委员会而不是教会当局为基督徒提供了教会团契的机会。这在参与教会礼拜的人数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是增强教会影响力的活动。许多访问者都是年青人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这也使得来访者把他们的信仰与社会政治问题相联系,也为信徒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崇拜活动和团契,使他们有机会在一起讨论如何建立更好的社会的问题。

芬兰的托马斯弥撒是由芬兰路德宗教会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教会生活而组织的。第一个托马斯弥撒是1988年在赫尔辛基举行的。以后扩展到芬兰的许多主要城镇。这个崇拜活动灵活地把传统的仪式与现代的元素相结合,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根据统计数字,这个活动吸引的参与者是广泛的,有各种年龄和各种社会背景的人,但是在性别上还是妇女占多数。

西欧宗教上的这些变化和情况只是一些例子,还有许多的变化和发展。这是宗教适应现代生活环境的反映。在一个宗教多元和宗教崇拜形式多样的社会,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每一代人都要对社会环境做出反应,以不断适应社会环境。在多元宗教的社会中也会出现一些宗教问题。有的宗教问题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如法国对待穆斯林妇女在学校戴头巾的问题,现在还是禁止她们在学校戴头巾。对拉什迪的小说《基督的诱惑》,穆斯林就认为应该禁止这本书,而大部分英国人则认为要禁止这本书是不合理的。在一个宗教多元的社会,不同宗教间如何和谐共处、相安无事,是需要时间和有不同信仰的人共同努力的。

四、宗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

宗教的世俗化和多元化是二战后西欧社会出现的重要宗教现象。尽管有世俗化和多元化现象。作为主流宗教的基督教仍然在西欧社会有自己的影响,仍然是文化的主流和象征。遍布西欧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基督教堂既是进行宗教崇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在西欧各地的博物馆里,宗教方面或与宗教有关的展品更是琳琅满目。西欧各国的艺术、文学、音乐、建筑与宗教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文化上,基督宗教的影响是西欧各国文化传统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虽然在西欧各国存在着世俗化的现象,参加宗教活动的人在减少,但到西欧各地的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遗址参观和朝圣的人却很兴旺。参加教堂宗教活动的人减少只是西欧各国宗教现象这幅复杂的图画中的一部分。许多年轻人虽然不参加教堂的常规活动,但他们到宗教文化圣地和遗址参观访问,这不能不说是宗教的影响和作用。

根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北欧五国(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的调查,宗教音乐、宗教赞美诗对那些不定期去教堂的人,甚至是不去教堂的人都有很大的影响。教会在社会的音乐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不去教堂参加宗教崇拜活动的人在家里都有基督教赞美诗的书本。即使是那些认为自己不再是基督徒的人,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在学校里学习宗教赞美诗音乐⑦。由此可见,宗教音乐在北欧国家的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是他们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学生们在学校里学习宗教音乐,与二战后上教堂做礼拜的人数减少有联系,他们学习的不再是传统的赞美诗,但是只要是宗教音乐,就会使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基督教的印记。虽然唱赞美诗的文化在英国各地有下降的情况,但是其他形式的宗教音乐却在繁荣和发展。

宗教的多元已是当代西欧各国的社会现实。我们在谈论西欧的宗教时,已不只是指基督教,而是指在西欧各国的各种宗教。当我们认识西欧的宗教现象时,已不能不论及不同于主流宗教的其他宗教、宗教的多元、宗教的革新以及发展中的世俗化倾向。这些都是我们在认识和了解西欧的宗教现象时要面对的现实。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在西欧的宗教信仰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人多于青年人,社会地位高的多于社会地位低的。西欧的宗教处于变化之中,这不仅是指宗教革新和新兴宗教运动,更是指西欧国家的世俗化和宗教多元化的发展。

由于世俗化的发展,年轻一代的西欧人在定期参加宗教活动方面已经在减少。在现代西欧的教育机构中,对学生提供的有关宗教方面的教育只是关于宗教的知识和各种信息,而不是宗教的信仰。青年人对于经典,对于宗教仪式和教会历史的了解是零碎的。青年人缺少对宗教信仰的追求。西欧的犹太人的人口在减少,原因在于与其他信仰者的通婚、移民、被同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从总体来说,西欧宗教的多元对西欧社会的稳定的负面影响不是很大。北爱尔兰的天主教与基督新教的冲突正在得到解决。新兴宗教运动中出现的宗教异端和邪教的负面影响还不至于影响大局的稳定。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和联系对促进各个宗教间的和睦相处起了积极的作用。尽管存在着宗教的多元,但是各宗教都赞成建设正义、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宗教的多元也为人们的信仰提供了多种选择。

就宗教的世俗化的影响和宗教价值观的作用而言,基督教作为西欧各国的主流宗教已经失去了其在历史上曾有过的占统治地位的状况。要认识这种现象,就不可避免地追溯到欧洲历史上的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的发展。自欧洲宗教改革以来,宗教的状况就与人们的理性选择有关。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实际上就已经开启了宗教多元的先河。宗教从处于西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到在现代社会的影响的衰落,已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政教分离对宗教的世俗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尽管这样,基督教价值观仍然是西欧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如果把宗教传统看作为集体的记忆,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就要寻找宗教生活的适当的形式,并肯定宗教传统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进行的健康变化。西方的宗教社会学者对西欧世俗化和宗教多元化的关注使得人们不得不去认识宗教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作者简介:王肖燕,中央统战部调研员。

本文责编:石焱

(《科学与无神论》2008年第二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尹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开放浏览 注册时间:2015-06-06 13:06 最后登录:2016-06-04 22: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