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论对应的是完全否定任何超自然的存在(包括上帝与灵魂等)的观念体系,作为一种世界观,它的根基是唯物主义。“信仰”属于非理性范畴而与唯物主义风马牛不相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信仰。
内容提要:无神论对应的是完全否定任何超自然的存在(包括上帝与灵魂等)的观念体系,作为一种世界观,它的根基是唯物主义。“信仰”属于非理性范畴而与唯物主义风马牛不相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信仰。不幸的是多年来我们有些政治家和理论家把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政治信念也表述为“信仰”,以致混淆了科学与宗教的区别。60年的治国经验提供给我们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决不能引导或者放任某种政治信念异化为“信仰”。共产主义者根本不需要诉诸“信仰”来维持对既定目标的遵循。认为无神论者不能离开“信仰”的那些号称共产党员又拒绝承认自己信教,以及一方面追逐着金钱一方面又指责“信钱”就是“没有任何崇高信仰的人”的学者应该重温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执政党处理与宗教界关系的现行原则是“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信教和不信教以及所信宗教不同的信徒之间在根本利益上是完全一致的;世界观上的差别是“形而上”的问题,将长期存在,应该在民主法制层面保证各自的公民权利,最终由社会文明的发展逐步融解。某些研究宗教问题的专家把“信仰”直接归入“精神价值层面”,必然使一些完全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信仰”不能不获得“尊重”,以致“信仰上互相尊重”这个表述成为鸡肋。建议改用不会产生歧义的说法--“政治上团结合作,世界观上互相尊重”。
关键词:无神论 信仰 科学 宗教 马克思主义
本文立论的前提是:
“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共产党员不但不能信仰宗教,而且必须要向人民群众宣传无神论、宣传科学的世界观。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同时也要认真贯彻国家宪法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说,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不能因为我们共产党人相信无神论,就用‘左’的态度对待宗教信仰。反过来,又不能因为有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无神论、对培育‘四有’新人就不宣传了,这也是不行的。”(1)
一、无神论(2)是什么?
所谓“神”是对超自然(即不受自然规律制约)的、被赋予人格(包括意志、思维能力和足以影响自然事物的行为能力)或不具备人格却具有永恒性的某种存在的形象化描述。无神论不承认这种存在,因此它是一种世界观。持这种世界观的人被称做无神论者。
无神论者有两类:一类是“弱无神论(或隐无神论implicite atheism)”者,他们认为没有任何经得起推敲的证据表明神存在,因此不承认神的存在。另一类是“强无神论(或显无神论explicite atheism)”者,他们不仅不承认神的存在,而且断定神不存在。一般所谓无神论指的是“强”无神论。弱无神论者对神的存在的否认不够彻底,在他们看来现在没有证据不等于永远拿不出证据,或者把神是否存在当成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这样他们就成了“疑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在我国古代,主张“祭如在,祭神如神在”(3)和“敬鬼神而远之”(4)的孔夫子就是一个弱无神论者,以“儒生”自居的包括王充(5)、范缜(6)在内的大多数传统文人因此也都是弱无神论者,正是因为这个先天的缺陷,近些年来才有人把成体系的儒学判为宗教意义上而非教育意义上的“儒教”,即把一种支配了世世代代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世界观归结为有神论;而托名为老子的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的《道德经》作者则是强无神论者,不过与前者异曲同工的是他本人后来却被神化成了道教的始祖。受长期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家传统的影响,加上党和国家长期坚持无神论的宣传,笔者认为到目前为止不明确表示自己持有神论立场的中国公民多数是弱无神论者,只有少数声称自己是无神论者的人可以排入无神论者的行列。在理论上,唯物主义者同时是无神论者。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无神论是内含于唯物主义的,它坚持认为神不在人类能够感知的客观实在当中。所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共青团团员乃至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一般说来都应该是无神论者即强无神论者,虽然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
今天人们所说的无神论,对应的是完全否定任何超自然的存在(包括上帝与灵魂等)的观念体系。
二、信仰是什么?
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信,信奉;仰,仰慕。“信仰”概念源自佛教译经者对梵语sraddha的汉译(8),同为sraddha汉译的另有“信心”、“信解”二词。可见“信仰”的本来含义是不需要任何证据(甚至无视反面的证据)就完全地、确定地相信某件事为真。具体地说,信仰“指在无充分的理智认识足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种心理状态。信仰显然是一种由内省产生的现象,它或者是一种智力的判断,或者如18世纪苏格兰不可知论者休姆所主张的,是有别于怀疑感觉的一种特殊感觉。只有在对信仰者来说一个命题显然是真的时,信仰才能变成知识。相信某人或相信某件事,与相信某一命题是真实的,是基本上不相同的两回事。”(9)“信仰是人类在精神上突破自我终极有限性的一种精神需要。”(10)简言之,“信仰”是一种纯主观的、没有任何客观因素介入的精神现象。基督教经院哲学家安瑟伦就说过:“我因为信仰而理解,而不是因为我理解我才信仰。除非我信仰了,否则我绝不会理解。”(11)畅销书作家王朔3年前冒出一句“爷们儿管什么也瞧不见还站在那儿瞧,仰着脖子,瞪着白内障,叫信仰”(12),道出了民间非宗教徒群体普遍的对“信仰”概念的感性认识。从本质上说,“信仰”属于唯心主义范畴而与唯物主义风马牛不相及。我们在世界观上把一切宗教都划入唯心主义阵营,正是因为它们或者断定万物都是神创的,或者断定万物都是虚幻的,却又拿不出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来。
从严格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是信仰,而是科学。它是建立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认识,特别是对作为人类历史一个阶段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之上的,因而它不是教条(信条),不是凝固不变的,不是像宗教教义那样不能够批评修正的;而作为一种社会运动的科学社会主义即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也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已经经历了并且还将经历许多波浪式的起伏。(13)
不幸的是多年来我们有些政治家和理论家把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政治信念(14)也表述为“信仰”,以致混淆了科学与宗教的区别。笔者认为,政治信念属于价值观范畴,在除了共产主义哲学基础之外的任何论域都与世界观无关;而作为我国现行法律概念之一的信仰(通常与宗教连用为“宗教信仰”)则纯属于世界观范畴,两者的区别十分显然,我们不能不加以正视。60年的治国经验提供给我们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决不能引导或者放任某种政治信念异化为“信仰”。
三、为什么无神论不是一种“信仰”?
作为世界观的无神论在国民日常应用中只涉及是与非、有与无、真与伪的判断,基本上不超出事实判断的范围。它不适用于价值判断的领域,与评价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道德水平或政治倾向无关。我们反对把无神论者说成道德败坏或政治反动者,也不同意给有神论者(包括各种宗教的信徒)扣上类似的帽子,道德和政治完全是价值判断领域的问题。共产主义作为工人阶级运动的终极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恩格斯曾经明确反对“把无神论宣布为强制性的信仰象征”,认为这只能是为神效劳(15)。当他的挚友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去世时,他对逝者的评价是“怀着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信念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且怀着这个信念与世长辞”(16)。他还批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某些人,在他们那里“‘革命’本身成了某种像童贞女马利亚之类的东西,理论成了信仰,参加运动成了祭祀”(17)。毫无疑义,对于共产主义者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来说,根本不需要诉诸“信仰”来维持对既定目标的遵循。如果某个目标和它所依托的某种形态的理论不被曾经为之奋斗的人们认可,就只能断定它们由于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而不是真理,或者人们从自身实践中得到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它们作为真理已经占据的思想高度,需要当事人继续努力。一个人在自己选定的用作思想指导的理论上的迷茫是他对其宗旨的认识既无能也无效的表现,于是为了在表面上坚持该理论,他就不得不在自己的头脑里腾出“信仰”存在的空间,即抛弃对认定它是真理所必需的证明过程(实践的和逻辑的)。许多实践的共产主义者往往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共产主义理论(18)和它的先知先觉者持有宗教徒般的虔诚(19),尽管这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但如果当事人止步于这种常情而不把它升华为理性,却有可能导致群体性的造神运动,为个人崇拜在他和他的同志们当中的盛行敞开道路。这方面的历史教训是相当惨痛的。
四、谁在把无神论当成“信仰”或认为无神论者应该有信仰?
有两种似是而非的“无神论”:一是所谓“佛教无神论(Buddhism atheism)”,它区别于“唯物无神论(materialism atheism)”:“佛教是无神论,它否定神我与灵魂的存在;但它又不是唯物主义,它主张万法唯心。”(20)二是所谓“为了上帝的无神论(Atheismus um Gottes willen)”:“为了自己的无神论认识不到上帝,因为他将自己视为上帝。但为了上帝的无神论则摧毁了一切人们在幻想中将之等同于上帝的图像、传统和宗教感,这全然是为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上帝的不可言说的活力。这种无神论乃是一种否定神学。”(21)两论共同的特点是把无神论当成一种“信仰”进而把它同唯物主义切割,而论者分别是佛教和基督教的信徒。由此可见,不讲唯物主义,无神论作为世界观就没有了根基。
另有一种说法虽然不把无神论当成“信仰”,却主张无神论者不能离开“信仰”:
“……无信仰的无神论者,他们不信宗教,但也没有其他信仰和理想。这里面还可分成两种人:一种人只顾眼前的生活,得过且过,按照冯友兰先生的‘境界说’,他们活在‘自然境界’里;另一种人有追求,但只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不顾及他人和社会,他们生活在‘功利境界’里。没有任何崇高信仰的人,便往往会只信钱,成为金钱拜物教徒。无神论者如果同时又是无信仰者是可悲的,他缺少人生的精神方向,心灵没有安顿处;这样的无神论者多了,对社会没有好处,因为没有信仰便难以有道德自律,社会道德容易受到破坏,这种无神论者也不会是社会主义的拥护者。”(22)
关于冯友兰先生的“境界说”,这里不谈,因为这是他老人家独创的新理学的一个命题,笔者只把该学说当做一家之言;他把一般人的精神境界作如此分类,无非为显示自己的高贵,则不敢苟同。把话说回来,上引文字把神之有无的世界观问题同道德之高低的价值观问题混在一起,示宗教之美而揭无神论之丑,予褒予贬,各得其所。这固然宣泄了作者的情感和嗜好,却严重违背客观事实。
历史上的西方,曾经是政教合一的世界,“信仰”统治着整个社会和个人生活。但那个世界即某种特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却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了,参与这淘汰运动的,就有号称“战斗的无神论”(23)在内,即使在今天,它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进步思潮”;而在被淘汰的行列里,则充斥着既享有宗教特权又攫有大量世俗钱财的弘扬“信仰”者和维护“信仰”者。14世纪意大利的卜伽丘(1313-1375)写过一部著名的《十日谈》,那里就记载着当时宣教者们道貌岸然的“自律”故事。这种情形在今天也许更糟。据中国新闻网消息,2007年9月7日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天主教会同意向144起神父性侵害事件受害人支付1.98亿美元的赔偿。在这之前的同年7月,则有洛杉矶天主教会同意向1940年代以来的508名神职人员性侵害事件的受害者支付6.6亿美元,而从1955年到2004年的50年间,美国就有4000多名神父被控性侵犯。(24)这是道德方面的例子。政治上又如何呢?众所周知,执掌天主教至高权柄的罗马教皇是德意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支持者,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支持者;不久前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相关宗教同样成了战争动员的手段--非常遗憾,我无意详列宗教领域中的种种道德败坏、政治反动现象,因为从科学无神论的角度看,神的存在与否属于认识论范畴,信神与否是个人意志的自由选择问题,与当事人的道德水平或政治倾向没有关系。客观事实是,在信教的人群中大有道德高尚者在,他们起着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作用,像世界三大宗教的创始人,不论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其人格都受到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同样的尊重。我之所以谈这些,只想说明,斥无神论者为道德低下、政治反动是不公平的。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他是不是信仰神鬼,与他的体现为特定道德取向和政治立场的价值观没有直接关联;因为这是分属两个领域的性质不同的问题。
至于把“信钱”与“信教”对立起来,似乎信教者的道德要高于信钱者的道德,就很离谱了。马克思说:“英国高教会宁愿饶恕对它的三十九个信条中的三十八个信条展开的攻击,而不饶恕对他的现金收入的三十九分之一进行的攻击。”(25)为了向信徒们敛钱,教会往往不择手段,甚至产生过“赎罪卷”那样的通向天堂的廉价门票。到了现代,“福音传道本身,基督教传教士的职位,都变成了商品”(26),许多宗教教派和宗教徒也成了“商品拜物教”--“金钱拜物教”的信徒。至于在市场化下的今日中国,看看庞大的吃教队伍,再看看富贵的寺院和出家人,大体就知道了。其实,“信钱”和“信教”都属信仰范畴,“金钱拜物教”不过是“拜神教”的衍生物;既褒之为“信钱”的“拜物教”加以惋惜,又贬之为“无信仰者”加以讥讽,是陷入了逻辑的混乱。
经常批科学无神论为“极左”,动辄判给它“文革遗绪”恶谥的学者们,似乎有一种惯性思维方式:不举起政治帽子往下压,就难以服人。这次给扣上的帽子名曰“不会是社会主义的拥护者”。谢天谢地,因为这比“文革”时代“反社会主义”的帽子“温和”得多去了。按照有了信仰才有“人生的精神方向”,才会有“道德自律”,才会使“社会道德”不受破坏的说教,那信仰真的成了百病包治的万应灵药了。但恰恰是在那个“极左”的年代,“信仰”才有那样至高的权位--早请示,晚汇报,“流不完的泪,请不完的罪”,“无限崇拜,无限信仰”--忘记了么?
非要把社会主义从科学的轨道上拉出去塞入“信仰”的行列不可,非要把唯物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变成唯心主义的信仰的世界观不可,对这样的“社会主义者”,笔者只能持怀疑态度。
这里引一段话,赠给那些号称共产党员又拒绝承认自己信教,以及一方面追逐着金钱,一方面又教导“没有任何崇高信仰的人”不要“信钱”的学者:
“在18世纪法国贵族说:伏尔泰,给我们;弥撒和十一税,给人民。在十九世纪英国的贵族说:信奉上帝的话,由我们来说;执行上帝意志的事,让人民去做。”(27)
您觉得如何?
五、任何“信仰”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应该被尊重吗?
十几年来,“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28)一直被作为执政党处理与宗教界人士关系的原则。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里面有一个潜在的前提,即双方的价值观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政治主张经过努力可以达成一致,但双方的世界观不可调和,必须采取一种妥协的方式来处理。笔者认为,“信仰上互相尊重”这个表述用在这里可能不够严谨,因为它绕不开双方各自对共同面临的信仰对象是否存在、如何存在做出判断并有所表白的话题,而实际上真正需要尊重的仅仅是在这个话题上彼此所持的认识论基本立场。根据中共中央统战部前部长李维汉1962年5月《在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纪要》所言“有神论和无神论是世界观问题,只要政治一致,就可以而且应当团结起来,共同奋斗”(29),笔者认为对这个原则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政治上团结合作,世界观上互相尊重”。当代著名基督教神学家汪维藩牧师说:“我国教徒群众与非教徒群众之间的那个界限,只是一条可以移动的、相对的界限;在活的现实中,他们是不可分割的,因而也毋须人为地加以分割。对人的鉴别,只须看他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无贡献,而不必问其世界观上相信上帝与否,这才是界限之所在。”(30)这个说法用来诠释该原则是很到位的。
由于构成语言系统的词汇在某些使用场合的关联性,“信仰” 除了其“盲从”的基本含义之外,往往表现为“相信”的强化形式(31),所表达的是言者的一种现实态度。人们耳熟能详的“信仰共产主义”也可以作如是观。于是我们的一些研究宗教问题的专家便把“信仰”直接归入了“精神价值层面”(32)。稍加引申,就产生了如下判断:“人们的信仰是多种多样的,除宗教信仰外,还有政治信仰、群体(或社团)信仰、文化信仰和其他信仰等。”(33)在这个语境(作为价值观的“信仰”)里,至少是在当下我国的宗教界,“信仰科学”、“信仰民主”、“信仰法律”、“信仰道德”、“信仰现代文明”已经是大多数人的共识,这样的“信仰”是进步的、积极的,是值得“尊重”的;但也不能不看到,还有一些人抱残守缺或居心叵测地“信仰农奴制”、“信仰多妻制”、“信仰‘ 不信上帝者必下地狱’(34)”、“信仰‘教会在现代已扬弃那与”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联合的极权主义及无神主义’(35)”,这类违反公民基本道德和国家法律的“信仰”难道能够获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尊重”吗?
把话说回来,就其出发点而言,“信仰上互相尊重”作为执政党处理某种关系的原则,在其作为世界观的“信仰”概念的外延里既没有“信仰农奴制”等等的位置,也没有“信仰科学”等等的位置。问题的实质在于:宗教界从来就是“信仰”的载体,在特别需要弘扬“宽容”精神的不同宗教之间提倡“信仰上互相尊重”很有必要,而坚持科学立场的无神论者(从世界观的角度看,执政党是一个很大的无神论者集合体)根本就同“信仰”沾不上边。既然如此,做为执政党一项重大政策的宣示,何不改用一种不会产生歧义的说法呢?
注:
(1)江泽民:《一定要做好宗教工作》(1990年12月7日)(《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287-288页)。
(2)据说最早使用无神论(atheism)这个词的是希腊哲人柏拉图(Plato 约公元前427-前347)。
(3)《论语o八佾》。
(4)(《论语o雍也》。
(5)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省)人。其著名的无神论言论是:“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论衡·论死》)
(6)范缜(约450-515),字子真,南乡午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其著名的无神论言论是:“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神灭论》)
(7)《老子》第25章。
(8)《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信仰”在这里指对佛、法、僧三宝的崇信钦仰。佛教强调修行之初须立坚固的信心,令不动摇。按:唐显庆四年(659),释道世根据《经律异相》编成《诸经要集》二十卷,后扩充为《法苑珠林》一百卷。
(9)《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合作编译,1985年版)第8卷第659页。
(10)刘利华:《信仰的意义》(《天益社区》网2008-03-31 07:03:03)。
(11)《信仰寻求理解:安瑟伦著作选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10月)。
(12)电影文学剧本《梦想照进现实--一个女演员和导演的夜话》(http://www.kaila.com.cn王朔的新作专区2006-7-11 18:58:00 - 2006-10-15 10:25:00)。
(13)参考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4) 1995年9月6日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党校教师必须做到:(一)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是在这个问题上难得见诸党的正式文件的正确规定。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92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0卷第371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02页。
(18)“据报道,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自由资本主义受到广泛的社会质疑。在德国,马克思的《资本论》成为今年圣诞节的最佳礼品,销量比2005年增加两倍。据说,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现在正在阅读《资本论》,这位在金融危机中焦头烂额、寝食不安的财长,现在成了马克思的‘粉丝’。”(黄晴:《<资本论>热销 金融危机中财长们成马克思粉丝》,2008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
(19)对这种现象的经典表述是:“我们对毛主席的信仰要信仰到迷信的程度,对毛主席的服从要服从到盲从的程度。”(柯庆施:《1958年3月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林彪:《1966年8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利生法师:《略述有神论与无神论》(中国佛教论坛网[转帖]2008-10-25 21:04:55 )
(21)(德)于尔根·莫尔特曼(Jurgen Moltmann 1926- )编:《布洛赫:遗产中的宗教》(慕尼黑1967年)第17页。转引自刘小枫:《走向十字架的真:20世纪基督教神学引论》(增订版,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423页。
(22)牟钟鉴:《中国的社会主义者应当是温和的无神论者》(中国民族报2007-1-20)。
(23)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以百科全书派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所持的理论。《百科全书》主编狄德罗(1713-1784)写了《对自然的解释》《怀疑者漫步》《论盲人书简》《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等一系列唯物主义哲学著作,拉梅特里(1709-1751)著有《人是机器》一书,爱尔维修(1715-1771)著有《论精神》,霍尔巴赫(1723-1789)为《百科全书》撰写了376个条目,他的《自然体系》一书有“无神论的圣经”之称。
(24)《美天主教会因性丑闻再度赔偿近2亿美元》(中新网2007年9月8日电)
(25)《资本论》第一版序言。
(26)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第364页。
(28)王作安:《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年11月)。
(29)《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人民出版社,1982)。
(30)《一条可以移动的相对的界限》(《宗教》,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编,1993年第1期)。
(31)“信仰(faith)多半发生在情感层面,它跟体悟没有多大的关系,却跟信任和奉献攸关。宗教信徒大部分都得倚靠信仰,但信仰并不比相信(belief)好到哪里去。相信只是一种头脑里的信仰,而信仰则是一种情感上的相信。”见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阿玛斯著、胡因梦译《钻石途径之一:内在的探索》。
(32)《中国宗教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第011页。
(33)何虎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教研参考》杂志2007年第6期)。
(34)基督徒在向他人传教时常说:“信上帝者就能上天堂,不信者必下地狱!”教会内部丁光训主教曾对一些基督徒认为周总理、雷锋不信上帝因此也要下地狱的看法十分愤慨。也有人认为:“‘不信上帝就得下地狱’不能说完全不符合基督教信仰的内涵,但是仅仅以这句话来‘总结’基督教的信仰至少是非常片面、非常不‘平衡’的。”(基甸:《也谈“不信上帝的人就得下地狱”》http://jidian.blogbus.com2004-10-28 )
(35)《天主教教理纲要》(2005年6月28日本笃十六世批准并颁布)“512?何物违反教会的社会教导?(2424-2425)”(www.ccccn.org/book/html/196/10633.html)
(本文发表于《科学与无神论》200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