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坛精华 >

英国BBC有关“无神论”的访谈系列之一科林?麦克吉恩访谈录(采

时间:2015-07-14 23:08来源: 作者:张英珊 点击:
科林?麦克吉恩(Colin Mcginn 1950年―)英国哲学家,目前任职于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此外他还在牛津大学和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开设有主修课。他的主要著作有《哲学家是怎样炼成的:我的20世纪哲学之路》(The Making of a Philosophe
  

         科林·麦克吉恩(Colin Mcginn 1950年—)英国哲学家,目前任职于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此外他还在牛津大学和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开设有主修课。他的主要著作有《哲学家是怎样炼成的:我的20世纪哲学之路》(The Making of a Philosopher:My Journey Through Twentieth-Century Philosophy,2002年)。
      当我到达英国哲学家科林·麦克吉恩位于纽约的公寓采访他时,我们花费了一些时间讨论“相信”的含义。这一讨论的大部分内容都出现在《无神论简史》的正片当中。谈话伊始,我问他,作为一个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英国哲学家,在美国这样一个宗教气息似乎很浓的国家,起初有什么感受。
      科林:有时美国人会说:“这么说,你不相信上帝了?”我回答“是的,我不相信上帝”。然后他们会问,“那么,你相信什么?”我回答:“我相信很多事。”我没有开玩笑,比如“我相信桌子和椅子”,“我相信各种道德因素与政治主张”,“我相信其他的美学价值与知识价值,我相信很多东西。”他们会问:“这就是你所相信的?”“对,这就是我所相信的。”“你不相信有神存在? 你不相信上帝,你不相信有上帝存在?”我说,“不,没有上帝。”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当与一个笃信宗教的人相遇时,很难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你不相信神的存在。并不是说在无神论者的眼中自然就是上帝,只不过它不具备人的特性而已。不是这样,在无神论者看来,没有超自然力存在,没有神秘力量,没有鬼魅,没有特异功能,根本不存在这类事情。这就是无神论者,并非只是不相信上帝,或者说只是不相信基督教的上帝。
      主持人:我经常会被人们问道:“怎样满足你的精神生活?”不仅宗教人士会问这样的问题,那些与三大一神教毫无关系的人也在问这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是什么? 这个问题听起来像是缺失了某些东西,不知是否就像维生素缺乏症一样。
      科林:他们这样说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无神论者有精神生活吗? 我想这里涉及到一个如何定义精神的问题,如果这个词特指某些超自然的东西,那么无神论者肯定没有这样的精神生活,但是美学取向和道德价值非常接近人们所说的精神生活。大多数有关人类行为的根深蒂固的信仰可以看作是一种精神生活,我不能完全肯定。我想,对于自然的感受可能也属于一种精神生活。我不愿意使用这个词。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合适的词,使用起来会有风险。但这并不是说你对事物没有深入的认识,或者说没有坚定的信仰。但是……
      主持人:蹲在冬青树丛中的教士们蹦出来说“你在内心深处所感受到的,实际上就是你想要否定的上帝,只不过你不承认而言。”
      科林:我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之一就是没有上帝,相信上帝的存在不是一件好的事情,非常有害。如果说我的这个深刻感受反映出我相信上帝,这可真会是一种奇特的情景。我内心最深层的思想就是没有上帝。
      主持人:在不相信有上帝存在这一点上,我与科林先生是相同的。就我而言,我从没有相信过上帝。因此,我想知道在科林先生早期的生活中,是否有过相信上帝的经历。
      科林:我不记得准确时间了,大概是十七八岁的时候,我信仰上帝,我指的是基督教。这种感觉大概持续了有一年左右,我是说,仅仅受到吸引而已,没有超出这种程度。如果在我17岁时,你问我“你相信上帝吗?”我的回答或许是肯定的。但是这说明不了什么,因为你周围的每个人都信,不是吗? 但那时我开始研读《圣经》,因为我的神学课老师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一个很好的老师,马什先生,在我的自传当中有对他的描写。他非常热心地教我们读《圣经》。我非常专注地研读了《圣经》,《新约》和《旧约》都读了。所以我对《新约》的熟悉程度会令大多数基督教徒都自愧不如。现在,时隔25年后,我仍然可以说比大多数基督教徒都更加了解《新约》。正是通过研究《圣经》,思考宗教问题,才使我对哲学产生了兴趣。我认为有两种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一是我对玄学问题的兴趣,亦即关于宇宙的基本问题。宇宙到底是什么? 它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道德观的问题,在《新约》中,有很多关于伦理道德的内容,非常强调道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当时我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青少年,而且那时是60年代,所以《新约》中有关伦理道德的内容对我触动很大。虽然在我的成长环境中,伦理道德是很少被提及的话题。即使如此,我还是被《新约》中所给出的伦理道德观念所打动。所以,上述两种因素使我认识到,生活中除了我所熟悉的庸庸碌碌之外,尚有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正是因为《圣经》中的哲学思想,玄学思想再加上道德思想结合在一起,使我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有一度受到很大的影响。后来我进入大学学习心理学,那时我已经不再研读《圣经》了,也不再上神学课了,于是也见不到马什先生了。我对宗教的兴趣又保持了一段时间,有时我会与人们谈谈宗教问题,然后这种兴趣就消失了。我还记得我努力想要留住它,我去参加一些宗教集会,我坐在那里聆听,然后我想这真是一派胡言。我不再认为这是真的了。那时候我正在读伯特兰·罗素写的“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我现在已经无法记清细节了,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就确定《圣经》是错的。我还做了一个决定,保留《圣经》中道德标准与哲学思考部分,而摒弃其他的内容。所以,是罗素向我展示了不同于宗教理想主义的另外一种选择,使我脱离了宗教理想主义,这是一种更加世俗化的理想主义。因此,我认识到可以保留宗教中吸引我的方面,但不要宗教。那些无法说服我的地方,比如,童贞女所生,神迹,以及关于宇宙是如何产生的奇怪想法等,这些都很难令人相信。可以将这些内容统统抛弃,只保留好的地方,所以摒弃宗教中的神学部分,保留你所喜欢的部分。从那时开始我就是这样做的。
      主持人:如果将玄学和神学与刚才你一直在说的道德观中脱离出来,会有什么感觉?
科林:我的情况可能与其他人不同。从罗素的描述中可知,他摆脱神学思想的过程相当痛苦,他一生都在对抗这种痛苦。我的情况不一样,这一过程完成的相对比较容易,是自然发生的过程。正如我在自传中说过的那样,就像皮肤的更新换代那样,当旧皮肤脱落时,新的皮肤就会长出来。这很不错嘛。
主持人:当进行这样的更新时,你是否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科林:不,不是,而是失望。
主持人:噢?
科林:我希望宗教是真的,我想让它是真的。因为我想让那些具有美德的人得到永生,想让那些邪恶的人受到惩罚。特别是惩罚会有益处,因为这个世界缺乏公正。因此,如果有某种神秘力量以合适的途径对人类施以公正的话,应该是一件好事。当我看到邪恶的人发达了,而善良的人还在艰苦度日时,感到痛苦和愤怒。所以在这些方面有点失望,但同时又感到庆幸。罗素对此也有很恰如其分的描述,一个没有上帝的世界是一个令人庆幸的世界,这就是他的感受。这一描述很贴切,这样的世界更健康、更强壮。相反,存在上帝的想法是令人窒息的。你的每一个行动都受到它的监视,每一种思想都受到它的控制,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受到它的制约。想到这些就让人感到压抑。
主持人:现在你已成为你想成为的哲学家了,那么,以哲学家的角度,你的观点又是什么样的呢? 请更加系统也更深入地谈谈,为什么上帝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科林:有一类哲学辩论称为证据论。罗素是这样说的,没有更多的理由说明基督教的上帝比希腊众神更可信。在这里,所谓没有更多的理由相信是指没有足够的证据。没有理论假定,只有接受上帝的概念,才能解释用其他理论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
人们有时会说“施神迹了”、“奇迹出现了”,但是从没有证据表明的确出现过神迹。对出现过神迹的相信,通常是建立在存在上帝这一前提的基础上的。因此,不能作为独立的证据证实上帝的存在是可信的。所以,既没有目击证人提供的任何证据,也不存在不接受上帝的信仰就无法解释的事实,所以没有理由相信上帝。这与没有理由相信宙斯或希腊诸神一样。这就是是否有理由相信上帝的问题。
这个辩论中还有一个问题是,是否存在不相信上帝的理由? 是否有足够的论据反对相信上帝的信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哲学辩论,比如,关于本体论的辩论。
主持人:说说这种辩论。
科林:我记得,坎特布里的安瑟伦大概在l5世纪就建立了本体论。他指出,上帝的定义就说明上帝一定是存在的,这真是一个奇特的结论,仅仅从定义就可以得出结论。那么到底什么是上帝的定义呢? 上帝是绝对完美,绝对强大的存在。这是描述上帝最好的方法。有这个定义,下面就来看看安瑟伦是如何论证的吧。假设不存在这样绝对强大,绝对完美的生物,那么他就丧失了存在这一属性,但是,存在是完美的属性之一。根据定义,上帝是绝对完美的,因此他必须具有存在这一属性,因此,上帝是存在的。让我们再重新考虑一下这个论证过程,首先得到上帝的定义,上帝是如何定义的? 我们可以用独角兽作一个比较。独角兽是如何定义的? 独角兽是在前额上长着一只角的马。这个定义与独角兽是否存在毫无关系,世界上并不存在独角兽。但是,在对上帝进行界定的时候,用了全知、全能、至善的字眼,它们全部都是用于描述特征的形容词。我们一致认定,这就是上帝的定义。这些定义之一就是他是最完美的。亦即他的属性之一就是绝对的,无与伦比的完美。这就是上帝的定义。然后安瑟伦论证说,如果上帝不存在,岂不说明上帝在各方面还不如像他这样的普通人完美了吗? 上帝的存在要比不存在更完美。他存在要好于不存在。上帝和你一样好,甚至优于你,因此,他必须存在。所以只根据定义,就说明上帝是存在的。这是一个很狡黠的论证,这个论证毫无说服力。听到这个论证的人都会想“这个论证有一些不对劲”。
主持人:告诉我们,这个论证错在哪里。
      科林:至今尚无人试图确定这个论证究竟错在哪儿。我将要说说我认为他错在哪里。他的论证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上帝是最完美的,而存在是这些完美的属性之一。”从表面上听起来似乎是合理的。但,“是我们的属性之一”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在这里我想做一个比较。有人曾说过“让我们品尝一下这世上最可口的饭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我所吃过的最可口的饭菜,这句话的意思是明确的,但说最可口的饭菜,或者说最好的足球赛,不是我曾经吃过,或我曾经看过的。他的意思是什么? 它的含义不十分清晰。所以,如果我们把上帝定义为最完美的,实际上在这里“最完美”的含义并不清晰。我们认为“在所能想像中最完美的”这句话通常是没有意义的。在某些情况下,这句话是有意义。比如说是可想像中最完美的三角形,指的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准确为60度,一分一厘都不差。但是说“他是可以想像的具有最完美道德的生物”,这句话的意思就不十分明确。这就是我认为本体论的错误所在。但很多哲学家认为,你不去反驳的论证并不意味着你接受它,或者说在他的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的信仰。
      主持人:还有其他关于是否有上帝的论辩吗?
科林:这是我所关心的。人们如何去想,亦即心理学上的问题。这对人们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是否有上帝论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心理上。人们认为“没有上帝,生活毫无意义。生活的意义在哪儿呢? 只不过是一场空洞的游戏。无意义、无目的、无价值,只是一天天活下去。”这一论点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它假设:如果在人的生活之外没有另外的存在,人生就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人类生活的意义必须由人类之外的存在体所赋予。针对这种想法,我的问题是,对于这种人类之外的存在体,他生活的意义是由谁赋予的呢? 上帝生活的意义又源自哪里呢? 这是一个难题。上帝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他的存在,或与他的存在无关。如果上帝的存在就是他生活的意义所在,那么就是说,有可能生活本身就是生活的意义。所以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本身就不是有意义的呢? 生活的意义并不一定要由外力所赋予。
      主持人:但是宗教可能要争辩说,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我们的确有价值,也有意义,恰好为我们的生活被设计成有意义的这一论点提供了证据。
      科林: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存在的价值本身就能作为上帝存在的证据。另外,道德只能以上帝的戒律为准绳,或者说,以上帝的愿望,上帝的要求为准绳。那么对于第一点,没有理由认为在人类社会中人存在的价值依赖于上帝的存在,它们之间没有逻辑关系。
      人类的生活包括各个方面——有艺术、价值、家庭等等,这些我们都认为是有价值的,为什么需要设定一个上帝来替我们肯定生活各方面所存在的价值呢? 对很多人而言,一个令人更加担忧的问题是,他们不认为道德需要什么基础,什么绝对性,在他们看来,符合上帝要求的就是合理的。苏格拉底在与尤西弗罗的对话中就谈到了这一点。假设将偷窃是错的作为一种道德准则,人们会问“为什么偷窃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呢?”如果回答,因为上帝说偷是错的,上帝在戒律中说你们不应该去偷窃,于是一切释然。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就问,上帝如何能为人类制定道德准则呢? 一种情况是这一道德准则是人们心目中自然形成的道德原则;另一种情况就是超越人类世界之外的戒律使得它成为牢固而合理的道德准则。假设有这样一条规则“谋杀是正确的”。人们肯定会反驳说“不对!谋杀是犯罪!”有人会说,“但是上帝说谋杀是正确的。”这样的回答是无法服人的。如果上帝将某些错的事情说成是正确的,上帝就是错的。上帝无法通过只说一句“它是对的”,就使错的变成为对的。上帝所做的只是将正确与错误反映在他的戒律当中而已。因为偷窃和谋杀都是错的,所以上帝说,它们是错误的行为,他说对了。为什么? 因为这两种行为本身就是错的。并不是因为上帝说它们错了,于是它们就成为错的,上帝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这样,我们没有理由尊重上帝的道德观。
      主持人:所以上帝迎合了我们自发产生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反馈到这一假设中的实体身上。然后又通过我们的信仰发挥着作用。
      科林:非常准确。因此,我们不需要上帝来建立我们的道德观,他也不能建立。只是通过上帝这样一个机制,反映出了在道德上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无法将错的变成对的。上帝不能自主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人们能够判断对错,他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但是人类有脆弱的地方,他们缺乏坚强的意志。我们有时不能按照我们的判断行事。因此,在很多人当中出现了犯罪的现象。犯罪在人们的脑海中是一种强大的负面力量,人们憎恨犯罪,犯罪是一种糟糕的感觉。所以人们需要某些强力来抑制犯罪,亦即,需要某些强力使你去做你知道是正确的事情。由于人类的脆弱使他们无法去做明知道是正确的事情,于是上帝给你一个推力,帮助你去做正确的事情。道德观是一种推动力,但它的力量过于虚弱,持续时间太短,很容易被打破。但是,如果你相信上帝,上帝会使你的道德观更有威力,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你就可以相对比较容易地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并使其成为一种常态。这似乎是合理的。但是对于无神论者而言,认为我们需要一个上帝,或人们需要上帝是因为如果没有上帝,他们就无法去做那些他们认为是对的事情,这是无稽之谈。我本身就无法相信这种说法,我觉得人们的道德并不像宗教传统中所说的那样堕落。我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们都会做正确的事情。他们不会总做,但通常他们会做,他们不需要上帝。在我看来,人们有时在生活中需要上帝作为他们汲取道德力最的源泉。但当他们不相信上帝了,他们感觉情况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糟,维持自己的道德水平并没有那么难。事实上,情况更好了,因为在对上帝的信仰中包含有一个腐蚀部分。即,你做好事情是因为上帝会因此奖励你,会给上帝一个好的印象。这是一个腐败的思想。之所以做好事就是因为它是好事,这样要好得多。因为是好事,才应该是要去做这一件事的唯一原因。如果想着“我这样做上帝会喜欢我。”这与道德无关。
      主持人:在讨论了各种上帝是否存在的辩论之后。我请科林总结一下不相信上帝的最佳理由。
      科林:反对相信上帝的经典之辩集中在邪恶问题之上。甚至宗教人士也发现这个问题令人非常不舒服。这类辩论非常简单,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至善的,那么在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痛苦与灾难? 为什么上帝会允许这些不幸发生? 如果上帝是至善的,那么他就会认为这些事情是非常糟糕的,不想让其发生。但是他还是让悲惨的事情发生了。如果他无能力改变这一状况,另当别论。但他是全能的,我们一直都被告知,上帝随时随地都可以用任何手段进行干涉,那么为什么他不阻止孩子的死亡,为什么他不阻止对囚犯的酷刑。他没有。你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上帝实际上是一个坏人,这是一个可信的结论。你看到两件事情的结合体是相互矛盾的。他是至善的,他是全能的,他还是全知的。因此他肯定知道所发生的一切。但是在至善、全能与罪恶的存在之间有矛盾。对这一矛盾,宗教辩护士们的标准回答是“上帝创造人时,给了人自由的意志”。那么,为什么他明知结果如此可怕,还这样去做? 这是一件非常邪恶的事情。问题是,并非所有的痛苦都源于人类自由意志的实施。很多痛苦源于自然灾难,疾病,事故。这些都会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痛苦。如果有人生下来就带有基因疾病,这种疾病产生的过程中,人类并没有参与其中,它们源于自然。也就是说源于上帝的创造。所以上帝创造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无辜的人类不可避免地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主持人:在宗教论战中,这被解释为是上帝创造了这些障碍,因为他给了他所创造的生物自由的意志,是为了从中选出最好的。
      科林:对我而言,这正是这一思维方法中最残忍的,最不道德的方面。想一想他们是怎样说的吧,当你生下了患有可怕疾病的婴儿,然后上帝说,“我需要考验那里的一些人”才这样做的。“我选择这个小女婴作为障碍试验,以考验其他人。”如果有人这样对你说,比如我对你们说“我想考验一下你们的道德水准,所以我让你们的孩子得了可怕的疾病”。你肯定会认为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坏的人。那么为什么上帝不是呢? 如果这就是上帝所做的事情,我对他毫无尊重,这是恶事。如果上帝关心人类,他就不应该允许此类事情发生。
      画外音:在讨论了支持与反对宗教的辩论之后,我们转向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对信仰有需求的理由。
      科林:我觉得人们并没有仔细考虑为什么有信仰的需求。为什么他们信仰上帝到那种程度。我认为这与死与不死并无多大关系。我认为巨大的孤独感是人们信仰宗教的重要原因。人们很难接受孤独、无人关心的状态。这种孤独感源于人类的意识是相互封闭的。比如,我的意识对你是封闭的,我们只能通过肢体信号间接地了解对方。但是我们渴望与他人接触,这就是爱所能带给我们的。因为我们是有意识的生物,因此我们会有孤独的感觉。这是一种我们一直想努力摆脱的感觉。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类描述。《弗兰克斯坦》中有较多这方面的描述。我们在宇宙中感受到这种玄学,存在的孤独,而上帝正好是一剂奇妙的解毒剂。在我们的感觉中,上帝可以直接进入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可以直接与上帝接触。上帝不是通过身体来了解我们,而是直接接触到我们的精神世界。我想,这大大满足了人类灵魂在深层次上想与自身之外的个体交流的渴望。
      主持人:最后还有一件事。我不太愿意用“无神论者”来定义自己。用这个词相当于一种谴责。在21世纪的美国,这样一个宗教气氛日益浓厚的国家,你觉得坚持无神论的信念很难吗?
      科林:被称为无神论者,这里含有贬义的成分,它暗指某人是职业的无神论者。也就是说像罗素那样,花毕生的精力去反对上帝。我认为这样做是无意义的。一旦你决定了没有上帝,还反对他干嘛呢? 除非你认为信仰上帝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有没有人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证明希腊诸神是不存在的呢? 你只要确定他们不存在,就完了。我愿意区分无神论者和反神论者,反神论者是反对神学的。我就是一个反神论者。因为我相信在人类生活中宗教是有害的。所以我不仅仅是无神论者,而且还是反神论者。我不仅仅是持有不同的观点,而且积极地反对宗教。应该将无神论与后神论或后无神论区分开来。后神论也好,后无神论也好,都属于健康的精神状态,因为在这种状态中,宗教被抛在脑后。但是现在我们还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宗教,产生了很多可怕的结果。在我看来,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应不存在宗教的问题,即使偶尔提及,也不应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人们会说“那些人以前居然有信仰,有些人相信上帝,有些人不相信”。2003年的时候他们做了一期电视节目,讨论为什么会有信仰,那是一场多么可笑的争论啊”。那就是一个后神学社会,在那里,神学不再是一个问题。

     译者简介:张英珊,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副教授
      本文责编:秋实
       (《科学与无神论》2011年第1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尹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开放浏览 注册时间:2015-06-06 13:06 最后登录:2016-06-04 22: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