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坛精华 > 无神论坛 >

风水起源

时间:2015-12-25 14:39来源: 作者:灯火阑珊 点击:
先自《神从何来》书稿 第二章 源头浊水
  

 风水起源

 

远古时期的人类,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只能选择“择地而居,近水向阳”的原则,注重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环境,来选择适宜于人类繁衍栖息的地方。到周商时期,人们开始地形地貌详细区分,如陆地分为山、埠、丘、原、陵、岗等,水域分为川、泉、涧、沼、泽、江、沱等,当时对大地的差异性的分类,为日后的“相地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开始出现“相民宅”的说法,并有了“土宜法”这种相关的知识系统。《逸周书》记载“土宜天时,百物行治”,可见“土宜”即是依据俯天观地,来作为生活的规则和行事的方法。此时的“土宜”,已不是象早期先民用直观的方法来了解环境面貌,寻找具有生态和美感的地理环境,而是加入了神秘的“天命观”在内的相地法。特别是周武王建洛邑时,就命周公相地,使人占卜。也就是说一切建设性的项目,到底能不能做,不是凭人的分析来决定,而是需要问神,通过占卜问卦,最终由神来决定是否可行。

到先秦时,各种学术兴起,随着《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开始建立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导的学术思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仅承袭了以往的“土宜”观念,而且更加具体,同时开始有了“气”的观念。《晋书》记载 “始皇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压之,改其地曰秣棱,堑北山以绝其势。”秦始皇听术士说山上有王气,便遣派一批囚徒去挖山,以破除风水。

在秦朝,相地术不仅表现在相活人的住所,对于死者的安葬,即选择阴宅,也用占卜来择定地点。到汉代,相地术更加盛行,甚至连汉武帝问某人可娶否,都要寻问相地的术士。此时的相地术改称为“形法”。到东汉,人们开始重视丧葬,从而导致风水观念的兴起,出现了《堪舆金匮》、《宫宅地形》、《移徙法》、《图宅术》等风水著作,标志着风水学在理论上有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到晋朝时期,中国已出现不少风水大家,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郭璞,他的《葬书》将风水术从传统的相地术中抽出,对风水下了定义,并全面构架起风水理论,奠定了后世风水的基础,他首倡的“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水次之”成为风水法则,中国人习惯地将郭璞称为风水鼻祖。

相对来说隋朝的社会风气不太相信风水,但出了一位相地师萧吉,著有《相地要录》、《宅经》、《葬经》、《五行大义》等名著。

唐朝是中国历史的繁荣期,在此期间,不仅风水理论进一步发展,一般知识分子也热衷学习风水。象江西派风水师杨筠松就在民间开办培训班传授风水。唐代设有“司天监”,相当于现代的国家气象局,是专业负责观察天文的职业,也必须懂得风水,杨松筠曾在此部门任过职,他将宫廷的风水书籍带到江西一带传播,在风水学中形成江西派。

至宋代,由于风水中夹杂的巫术、迷信太多,陈抟、邵康节、朱熹等一些著名的易学家对风水进行了阐释和认定,出现了以江西形法派和福建理法派为主体的风水学理论体系。

明代的朱璋非常迷信风水,在建都金陵时,见牛首山和花山背对城垣,不象周围的山都是面向城内,有朝拱之势,这位皇帝心中非常不乐意,象对现实中的动物“牛”一样,派人将牛首山痛打一百棍,又使牛鼻处凿洞用铁索穿过,使牛山势转向,同时砍伐山林,使其成为一座荒山。 

清朝除了设司天监外,还设有国师府,共有400多名国师,这些国师俸禄优厚,他们的任务是:一为王朝找到好的风水宝地,二是破坏民间地理风水,使之不敢向朝廷造反夺位。

纵观历史,先秦是风水学说的孕育期,宋代为盛行期,明清为泛滥期。

在历史上,风水的称谓有:地理、阴阳、卜宅、相宅、图宅、形法、青囊、青乌、堪舆等,均泛指中国风水学,时至今日,风水称谓广泛流于民间,堪舆称谓在学术界认同,其他称谓似成别名。

风水名称来源,一般公认语出晋人郭璞《葬经》:“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经》简明概括了风水选择标准:“来积上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

金代兀钦仄注《青乌先生葬经》,亦有山水之称“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又称“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也,外气成形,言山川融结而成像也,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

明代乔项《风水辩》解释风水:“所谓风水,取其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厚,不冲冒四面之风与无所谓地风者也。”

从以上各位风水家对“气”的解释,不难看出,在风水家眼中的气,就是潮气、湿气之类的物质意义上的气,或者是液态转化为气态形式的气,它不同于秦始皇所特别关注的“天子气”。彼时的“气”是一种“迹象”、“征兆”或者“势头”的意思,比如:“霉气”、“运气”、“打牌的手气”等,它并不是具体的某种物质。

当今一些为风水学推波助澜的人,为了让世人确信风水效果的存在,便借用科学的外衣来对所谓风水学进行包装,对“气”这种模糊的东西做出科学的解释,说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谈到中国的哲学时,提出了“气”即“以太”的见解,“因为物质最初完全是流动的,毫无硬度,无间断、无终止,不能分两部分,这是人们所想象的最稀薄的物体。”

这种将依据阴阳五行、易经八卦演化推导的神秘物质“气”,说成是中国的风水大师发现了现代科学概念的物质“以太”,实在是太牵强!因为自古至今,无数的风水学家对“气”这种物质并无任何学术专著,来证明其已经研究发现了某种神奇物质,况且,“以太”或者“场”这种科学概念的物质,不是仅凭一只风水罗盘就能探测和发现,也不能仅凭简单的“气”、“形”转化,就能推导结论。

中国人热衷于象形文化,风水学说自然也不例外,象朱元璋痛打牛首山,就是视山为牛,而对牛施以刑法。民间的风水师,对于葬地的选定,首先是辨认地形酷似何种动物,并以动物之珍稀程度,来推定葬地的好坏。这种以形类物,以物利人的方式,肯定谈不上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协调,象九寨沟这些自然性的风景处,因无具体的动物形状,在风水家的眼中,肯定算不上什么风水宝地。

唐浩明著名历史长篇小说《曾国藩》中,就有一段精彩的风水故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已成大势,占领半壁江山之时,曾国藩正在家为母守孝。巡抚郭嵩焘的好友陈敷受人之托,请这位心怀大志的书生出山,便以精通阴阳风水的杂学家身份,前去充当说客。

陈敷将曾国藩带到两屏山,说两屏山乃一只大鹏金翅鸟,若葬入此地,将保佑曾府家业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日后将成为当今天下之下第一家。又说朱元璋能做皇帝,是他的父母葬在龙口。葬在龙口出天子,葬在凤口出皇后,葬在大鹏的金翅上定会出将相,一席话说得曾氏兄弟心花怒放。

然历史正如风水师所述,曾国藩挽清朝于危局,率湘军消灭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成为晚清皇室的得力干臣。但是,以一个风水故事来证明曾国藩的成功,是由于葬母择地的成功,则完全是误导。因为,同为晚清重臣的李鸿章、左宗堂、郭嵩焘们,是否也为他们的父母选中了一块具有大鹏特征的风水之地呢?

为了将风水学说强调为科学,一些所谓风水大师,将中国风水与现代科学强行牵扯到一起,说“风水学与现代人文地理学相关,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创立环境决定论,提出人地相关论,自然为人类居住规定了界线,并提供了可能,但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因自身的传统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这颇似中国风水的‘天人感应论’”。

特别奇怪的是:国外的科学家注重研究的是“活”人与环境的自然关系,而中国的风水师却非常在意“死”人与环境的关系。难道中国的“天人感应论”也包括对“死”人的感应吗?死人能具有感知能力吗?中国很少有对普通民居选址用风水师相地的习惯,绝大多数人却对死者的墓穴选址十分慎重,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期望死者在墓穴中生根发芽,还是将墓穴视为灵魂的驿站?

自先秦以来开始流行的“土宜法”,如果是遵从自然规律,“土宜天时,百物行治”的话,对于栽种作物,选择土壤,无疑非常必要,但是对于埋葬死人,非要选择方位,选择时辰,把死人当作一颗发芽的种子,这种思维方式则不可思议。根据自然法则,人的生与死,是来于尘土,归于尘土,为什么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原始思维之上,不能将死亡视为生命的结束,还在盼望它演变,生成异物,在幽冥之处对后人加以影响

中国风水学,特别要求算出准确的年、月、日、时的干支,才能由此推测出天、地、人之间的时空关系,即宇宙参照系。这种强调所谓的“时空关系”的说法非常值得怀疑:对一项建筑性事件,特别强调精确的“第一时间”,根本没有逻辑道理,就象一对夫妻结婚选择的日子是个和风丽日,但你不能保证他们永远生活在和风丽日的天气里。所以,风水的时辰选择完全是故弄玄虚。

古代文明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其中之一是指南针技术,然而,指南针流传国外后,被广泛应用于航海领域,西班牙建立了无敌舰队,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中国人用得最广泛的,却是将它制作成风水罗盘,用来测量风水,这难道不是一种黑色幽默?

顶一下
(6)
75%
踩一下
(2)
25%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灯火阑珊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5-12-25 13:12 最后登录:2016-01-30 19:0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