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集锦 >

捍卫进化论的斗争未有穷期

时间:2016-03-27 22:36来源: 作者:文有仁 点击: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宗教信仰自由和宽松的社会环境下,农村信教人数增长很快,信教活动有正规合法的,也有非正规不合法的。正如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信教现象也不例外。对此现象,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对青少年加强科学和无神论世界观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出具有共产主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宗教信仰自由和宽松的社会环境下,农村信教人数增长很快,信教活动有正规合法的,也有非正规不合法的。正如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信教现象也不例外。对此现象,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对青少年加强科学和无神论世界观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一、苏北农村信教现象的现状
1. 信仰宗教现象的出现。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古老的中华大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打破了僵化的农村计划经济体制,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民不再一年四季地被束缚在土地上,他们有了行动上的自由,有了在劳作之后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让宗教这一文化现象得以广泛地传播,让处于文化荒芜期的人们看到了另一种文化的不同面目,对各种形式的宗教都是大感兴趣、积极参与。于是乎,农闲时节,村前庄后的道路上便多起了来来往往的人流,原本安静的农家庭院中也传出来唱赞美诗的声音。谁曾想:一个世纪前,外国侵略者用枪炮强制推行,但遭到抵抗、反对的外来宗教,在这时出人意料地被人们接受下来,并乐此不疲,风雨无阻。一时间信教活动传播开来,竟成为时尚。谁家要是没有一、两位信教的很可能被视为跟不上潮流。因为信奉的多是天主教、耶稣教,民间把此活动称为“在主”、“聚会”。这两个词语也成了流行一时的时髦词汇,街头巷尾,妇孺皆知,耳熟能详。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一个326人的自然村信教人数达65人,另一个1258人的行政村信教人数达226人,信教率接近了20%,可以说得上是人数众多。
2. 信仰宗教的人员构成。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多条致富的道路,青壮年人在各种行业里大显致富身手,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多用在了发家致富上面。老年人多数不再从事各种劳作,他们是最有时间的人,闲来无事便生郁闷,经不起别人相劝,纷纷加入信教队伍,组成人数或多或少的团体。还有一些因家庭矛盾和疾病缠身的老年人为求得精神上的慰藉而信了教。中青年妇女多因主持家庭事务,闲暇之余,三五结伙形成小的聚会点。一些有组织能力、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热衷于宗教活动或者是丧失劳动能力的青壮年男子往往起到领导组织作用,成为聚会点的小头目。最引人注目的是为数众多的潜在的信教人员,就是被称为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的青少年儿童。老年人、中年妇女多数识字不多,记忆力又不好,抄写圣经、赞美诗的任务便落在这些青少年学生的身上,还要他们一遍遍地教唱。结果呢,要学的没有学会,不要学的背得滚瓜烂熟。他们的热情和记忆力比起在课堂上的学习来不知要强多少倍。加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要靠他们用三轮车接送,他们还以脖子上挂个十字架为极大的荣耀。在笔者曾经执教过的一所农村小学中,一个52人的班级就有35人挂十字架。通过耳濡目染,身体力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能不受宗教的影响?一个家庭通常由老年人、中青年、孩子组成。现在,老年人、中青年妇女、受影响的孩子信了教,剩下的家庭成员想不受影响都不可能!宽松的环境在让人们摆脱束缚的同时也为人们信教提供了可能。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中,宗教得以大行其道。如此大面积的蔓延,宗教的影响远大于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世界观的教育作用。
3. 宗教活动的范围和影响。因为有了很多人的参与,宗教活动的范围由刚开始的一村几家发展到一村十多家甚至几十家,而且村与村之间还有交流,形成了宝塔式的、网络型的结构。有时一个小头目家有事情,十里八乡的信徒聚集起来,几百上千口人齐聚一堂,那场面在让人感到蔚为壮观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宗教势力的强大。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事情很快就能轻松地做成。相比之下,有时政府、村委会号召提倡的事情如修路、挖渠等做起来也没有如此的顺利。再看看教堂人满为患的情景、聚会点场场爆满的现象,不能不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对农村信教现象的分析
1. 信仰宗教对社会有利的一面
宗教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它也对社会产生着深刻巨大的影响,具有着特定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表现为整合功能、心理调节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和文化功能。这些功能存在着相互对应的两重性,在不同的主客观条件下会体现出不同性质的作用。在苏北农村虽然信教人数较多,但因其聚会点分属于不同的教派,信徒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宗教的整合功能与文化功能显示得并不明显。倒是心理调节功能和道德教化功能显出来较为重要的作用。
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是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们原来心态上的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并由此使人们在精神、行为和生理上达到有益的适度状态。首先,宗教可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些自然灾害、社会灾难、疾病及死亡常常令人感到不可预料、无法把握,他们就通过信教对神灵、对上帝、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对彼岸世界的追求来消除对不可控力量的恐惧感,增强心理安全感、幸福感。其次,宗教可以调节人与自我的关系。生活中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烦恼、痛苦,加上乡村娱乐场所的匮乏,文化建设的滞后,让吃饱了饭的老人们找不到娱乐的地方,传统的大戏看不到,新式的节目又跟不上。宗教活动一出来,聚成一帮围起来唱:“活着有主来保佑,死后还能进天堂,有病有殃大伙儿帮。”如此的诱惑力怎能不吸引人呢?宗教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娱乐活动的不足,让人们精神上有了一些寄托。再次,宗教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各种利益的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宗教的泛爱可以促使人们相互关心,付出爱心,满足心灵对爱的渴望。接着,宗教可以调节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现实社会总还达不到理想的程度,必然存在某些缺乏公正与公平的地方,许多宗教都提倡“无我”“克己”,主张宽容与忍让,可以帮助人们化解心结、消除怨气与不满,促使人与社会关系进入良性发展。宗教的这种调节功能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无疑具有良好的积极意义。苏北多数信教人的心态可以说是为了调节心理的需要,满足精神上的慰藉。宗教的调节功能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宗教和道德相互影响,宗教正是通过宗教道德实现其进行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宗教把世俗社会的道德转化为信仰,神圣化为神的意志和要求,演变为教义、教规和礼仪方式,并通过这种信仰化的道德来规范人的个体行为和社会角色,学会处理好相应的人际关系,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并且,宗教道德的某些内容可以引导信徒弃恶从善,如孝敬父母、不许杀人、不许奸淫、不许偷盗、不许作假证、不许贪欲等,同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有相同之处。对净化社会空气,宣扬道德规范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能起到一般社会、学校、家庭的世俗道德教育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对信徒具有相当强的约束力。信徒们经常交流见面,对于联系人际关系、相帮互助也能起到较好的协调作用。在苏北农村常听到家庭矛盾因信教而化解开的,爱骂街的泼妇信教后变得热情有礼的事例,就连街头的小贩也用“我信教”来保证自己的货物货真价实。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由此可见一斑。
2. 信仰宗教不利于社会的一面
马克思这样说过:“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可以从批判的角度看出宗教的负功能,即宗教使人脱离现实,使人在信仰中陶醉,忘却现实的痛苦,从而丧失进行社会变革的动力。宗教的道德教化作用自然也有负功能,它所提倡的宽容、忍让,在特定条件下也会演变成逆来顺受,这显然与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潮流是不一致的。并且在农村,有一些聚会点完全是自发形成的,既没有申报也没有在有关部门备案,游离于政府对宗教事务管理范围之外。在宗教内部有一些人对信教的教徒摊派征收钱物,也有的为了争夺教权或者其他权益而互相争斗,闹分裂、伤人、出人命。更有的邪教组织打着宗教的旗号诱人入教,如“呼喊派”使很多家庭妻离子散、四分五裂,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正因为人多范围大,他们要只是聚聚会、唱唱赞美诗、做做祷告,也无多少不利因素。最危险的倒是被某些不良、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就容易出现问题。如上个世纪末,苏北农村广为流传的千年人类大劫难,信教的可以上天堂,不信的将遭到灭亡的谣传。使得很多人心中惶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其次,宗教和迷信活动常常纠缠在一起,过去的巫婆神汉转入宗教活动后继续驱魔赶鬼很有市场。再者,人多成为群体,群体形成帮派集团,各派有各派的利益,有利益就有冲突。于是,各宗派之间纠纷不断,信徒与非信徒之间矛盾频繁。这时候,宗教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这些是要加以引导力求避免的。最为重要的是:宗教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还未塑造成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向他们灌输什么样的思想、道德、意识、信仰,将来就极有可能成为具有这种思想道德的人。宗教氛围的长期浸染给他们带来的只会是宗教的、有神论的世界观。而我们需要的是信仰马克思唯物主义、无神论的“四有”新人。想想看吧,当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以无比的虔诚向上帝、神灵顶礼膜拜的时候,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度内还会有马克思主义的位置吗?我们靠谁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许有人会说,宗教是教人向善的、是讲爱的。但看看世界上以宗教立国的一些国家,小到个人行为的凶杀、抢劫、贩毒、强奸、爆炸连续不断,大到国家、政府、组织行为的战争、霸权、恐怖活动绵延不绝,这里边还有多少上帝的爱呢?还有多少道德和善呢?宗教不是救世的良方。
三、对信教现象要进行正确引导
1. 深入宣传党的宗教政策
宗教信仰在本质上是人们精神世界方面的问题,当然应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信教与不信教的群众之间,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之间,都要彼此尊重,相互团结。只有让人们深入了解党的宗教政策,才能在政策的指导下更好地从事宗教活动,信不信教是自己的事,谁也没有权利强迫或歧视别人。这样一来,家长信教孩子也信教,左邻右舍随风走,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的强拉硬拽的现象会有所减轻。
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严格执行校规、校纪。教育学生遵守行为规范,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这就是说,各级各类学校要用科学文化知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武装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由于依然存在着支配人们生活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异己力量,宗教还有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宗教的群众性、民族性、长期性、国际性、复杂性的特点还会长期存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会有所发展。这一国情就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与宗教的相互关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出发点。如果关系处理得不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就会发生冲突,既不利于国家,也不利于宗教自身的进步。建国以后,特别是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以后,我国的宗教迈出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一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进一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更好地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总的来说就是党和政府要诚挚热心地带领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积极投入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事业中,使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成为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因素。显然,这里强调的是,所谓“相适应”,只是要求宗教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与搞好社会主义建设,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协调起来,一致起来。只是要求宗教方面爱国守法,宗教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必须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办事,同时逐步改革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宗教制度,利用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并不要求宗教信徒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信仰。
实践证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党和国家有能力,有办法妥善处理好宗教与民族的关系,处理好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积极引导爱国宗教团体和广大信教群众把爱国与爱教结合起来,把宗教活动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做到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 切实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采、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的主旨是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奋进力。在人类的文化知识活动领域中,宗教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宗教文化,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人民爱国主义信念的重要财富。宗教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还是包容性很大的文化现象。它和科学及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文学、艺术、道德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在人类文化中宗教的和世俗的精神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宗教和其他形式的意识形态相结合而产生的宗教文学、宗教音乐、宗教美术、宗教建筑等,作为各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已成为人类文化史的财富。宗教还曾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宗教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中,会起到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关键在于: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眼光来发现并运用宗教的优秀成果,而不是精华与糟粕全盘照搬。在今后处理宗教问题的实践中,充分重视,科学评价和利用宗教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是宗教工作的重要一环。
4. 防微杜渐,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
邓小平认为,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乃是一种信仰教育。信仰是一种精神支柱,是一种精神上的信服,是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一个人没有信仰,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一个民族没有信仰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丧失了重要的精神支柱,培养“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仰。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是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的保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保证。
宗教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青少年没有自主选择能力,潜移默化的熏陶实在不利于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正如前苏联解体后,东正教势力集团马上浮出水面,这在无神论意识形态多年的统治下一朝爆发,恐怕非一日之功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进行的是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是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理所当然青少年应接受这样的教育,即便是宗教有这样那样的益处,但还是不同于我们的培养目标。要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胜利,家庭要注意避免对孩子形成潜在的影响,学校要对学生加强科学世界观的教育,社会要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良好氛围,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管理好宗教团体,坚决打击取缔迷信活动,几方面紧密联合起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发可以说是正当其时,唯有真抓实干、落在实处,才有可能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向前进,才有希望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张厚军,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大众科技报》6月2日刊登文章《重提80年前的“猴子审判”》说,2005年5月,关于“神创论”、“智能设计论”与“进化论”的争论又达到一个高峰。
5月5日,美国堪萨斯州教育委员会针对该州学校应该如何教授进化论进行了听证会,会议于5月13日结束。堪萨斯州教育委员会提出:达尔文的进化论能否作为一个真理出现在学校的科学课本中?是不是应该在课本和参考书中为“平衡”起见而反映一下相反的意见,比如“神创论”或者“智能设计论”?而且该州教育委员会计划于今年6月修改该州的教学大纲。
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代顿市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被“神创论”支持者告上了法庭。当时田纳西州的法律禁止在中学讲授违反《圣经》的理论,斯科普斯却违反这条法律讲授了进化论。由于“神创论”的支持者把进化论歪曲简化成“人是猴子变来的”,于是那场审判被称为“猴子审判”。斯科普斯和其他科学家在法庭上有力宣传和证明了进化论的科学、客观和符合自然规律,同时证明了“神创论”的荒谬,使得进化论为更多的公众理解和接受。
今天,虽然进化论的思想已被很多人接受,但进化论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更为有力的证据,比如从猿进化到人过程中一些关键环节的证明。当科学暂时不能解释一种事物和现象时,或不能全面说明问题时,宗教就可能成为某些人认识世界的选择之点评:这篇文章报道的情况表明,在达尔文的进化论早已被确认为科学真理的今天,美国堪萨斯州一些人又重提早己被断定为“伪科学”的“神创论”、“智能设计论”来挑战进化论,让人们想起了80年前美国田纳西州那场“猴子审判”的闹剧。这说明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是长期的、艰巨的。
这在我国也不例外。方舟子的《方舟在线》(北京理工大学2000年出版)一书中就收集了他此前写的16篇文章,批判我国当前一些宣扬神创论和反对进化论的谬论。书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出版界的一个怪现象,是国外的一些臭名昭著的神创论宣传著作如《审判达尔文》、《达尔文的黑匣子》、《进化论的危机》,被当成最新的科研成果推销到国内读者市场。这类著作充斥了谣言、谎言,是地道的伪科学垃圾,受过生物学专业训练的人,一见而知其谬。但是,它所面向的普通读者,不具有辨别真伪的能力,是很容易受其花言巧语迷惑、误导的。1999年中国一些科学家评选出“科学家推荐的20世纪科普佳作”,共有国外作品51种,国内作品42种,其中竟然收入了瑞士籍华人许靖华的《大灭绝》。《大灭绝》包括了对达尔文主义(自然选择学说)的批判,认定自然选择学说是大英帝国的邪恶政治哲学,主张以“幸者生存”取代“适者生存”。这说明,进化论同神创论、反进化论的斗争在我国正未有穷期。科学家、科普作家、新闻工作者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一斗争,肩负起捍卫进化论科学真理,反击神创论、“智能设计论”之类的伪科学的重任。
作者简介:文有仁,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
(《科学与无神论》2005年第4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尹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开放浏览 注册时间:2015-06-06 13:06 最后登录:2016-06-04 22: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