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个心理测试题是这样的:
请问当你的双亲、兄弟或姐妹、你的丈夫、你的孩子落水的时候你会先救谁?
心理题总是这样个出法,据说可以推测出你的什么什么倾向。
当问的大多数人会很为难,呵呵。这正是出题人希望的情况。而现实生活中你要知道答案不只这几条。
即便你去问个见义勇为的人他也答不上来,因为他是能救着谁救着谁。一是没时间考虑这个问题,二是具体落水人与你 距离不同,难道你能挑着救吗?
据说这个题目能测出每个人在你心理的重量。呵呵,好啦,现在我出到题:在环境问题上,我们应该“以自然为本”呢,还是应该“以人为本”?
2.“以....为本”,就是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都应该以此为取舍的准则。我想问的是这样一个绝对的准则到底存在不存在,如果不存在而非要执此一端的话,那么这个人是主观而且偏执的。
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应该“以事实为根据,以条件为转移”,同样的对待环境问题也是如此。
3.“以自然为本”是以承认“大自然本身对人类活动有个承受范围以及自身存在一个自我恢复的周期”为客观基础的;而不是把自然人化或神话(那是艺术的想象不是科学的态度)。
说到“尊重大自然”,若是理解的偏些那是有拟人化拟神话的倾向;但是措辞严谨点的话其实还是应该理解为“尊重的不是大自然,而是大自然的本质属性”。
――这是“以事实为根据”。
4我们人类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一直是从大自然获取各种生产、生活的能源与材料;但是当人类文明发展到工业社会,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已经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大自然能更好的为人类活动提供各种资源。总之目的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即“以人为本”。
通常我们会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极端的情况是:
人类要生存必须破坏大自然。(现实中这种情况很少,通常或是资金或是技术或是利益让人们拿这句话当护身符;但是我们在分析一个问题时,还是要把能想的到的列出来)
此外“以人为本”内涵应该广些,除了物质生产与生活外还应该考虑到人类生活的精神层面与其他方面的需求。当很多因素掺在一起时,我们应该再在“以人为本”的准则下定出更细的准则以供取舍。
――这是“以具体条件为转移”。
5.既然“科学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那科技带来的问题确实能靠科技的发展来解决吗?
比如“低层次的环境污染要靠发展后的高技术来解决”。若最后出现像不能降解的塑料、农药 DDT,只能禁用怎么办?
――这是个逻辑问题还是个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