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论坛上几个人把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当作否定唯物主义的依据,这让我感到十分可笑。看着他们东扯一句仔细探究他们牵强附会的理解,原来他们是从测不准原理中捞到了一根稻草:在测量微观粒子的时候,就必须对它进行一个“刺激”,然后才能得到反应,才能测量到粒子。于是粒子这个物质是否存在就取决于意识是否对它进行了“测量或刺激”。如果意识不去测量它,那这个粒子就不存在啦!
这个想法其实并不是这几个人想到的,很多人都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甚至有人据此推论:如果人不去看月球,那么月球就不存在了。月球的存在是我们去看它的结果。
虽然科学家们并不都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但是科学家们却是唯物的。他们自己的唯物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不同,但在唯物这一点上却是完全相同的。研究量子力学的科学家们也一样,是唯物的。
测不准原理并不限于微观粒子,即使是宏观测量,也同样符合测不准原理,只是对于宏观物体来说,测不准原理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已。
当你观察一个宏观物体时,你就必须接一某种来自此物体的信息,这个信息可以是光线或者别的什么,最常见的该是光线。可是此物体发射的光线来自何处呢?可能是它自己发出的光,根据质能守恒定律,既然它发射出了光线,那么它的质量就会减少。这不正是典型的“测量”行为改变了被测量的物质吗?另一种可能是测量对象自己不发光,但它得反射光。我们在测量它的时候需要有一束光去照射它,然后测量它反射回来的光。此时被测量的物体在反射光的时候就必定发生变化,它会吸收照射的光。因此我们测量到的量只能是改变之后的物体的测量量。
如果你想测量一节电池的电压,你就得使用一个万用表或电压表。当你把万用表的电极接到电池上的时候,电池就会立即放电,在万用表上产生电流,然后万用表才会指示出电压的数值,这个数值还能是电池原来的电压值吗?不是。是电池放掉了一点电以后的数值。
当然,对于宏观物体来说,测量行为对测量对象的改变是极其微小,可以忽略不计的。而到了微观世界,测量行为对测量对象的干扰足以明显改变它的状态。才使得测不准原理能被人发现。可见,测不准原理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是客观世界的普遍现象。
测量行为能影响测量对象这一事实,正反映了唯物主义对意识与物质关系的描述:意识是对客观物质的反映,意识还能反作用于客观物质。由于意识本身是人的大脑这个物质的运动,因此“测量”这个意识必须通过大脑这个物质对测量对象的反应才能实现,你得用眼睛看,得用耳朵听,用舌头尝,或者用皮肤摸。你用眼睛看的时候,光线改变了你所看到的物体,当你听的时候,空气的振动与阻尼改变了声源的状态,当你尝的时候,你的舌头溶解了测量对象表面的分子。当你摸的时候,你的皮肤更是直接对测量对象施加了压力改变了它的表面状态。如果你不进行这些改变测量对象的行为时,你就不能“意识”到测量对象的存在。当我们测量微观粒子时,我们必须通过仪器来探测它们,这同样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微观粒子的概念依然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不过需要通过测量仪器作为中介,间接地反映到我们的大脑中来。这并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意识对存在的反应”,有刺激才会有反应,而且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一个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感觉的大脑能意识什么呢?只能是一片空白。
量子力学是建立在唯物哲学观基础之上的自然科学,它的研究方法是唯物,它的研究结果也是唯物的,跟唯心论哲学风马牛不相及。在研究微观粒子的进程中,科学家们对于从未见过的奇异实验结果提出各种各样的理论毫不奇怪,但唯心论者抓住其中某一句话来为自己张目,真有点象快淹死的人抓根稻草也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