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集锦 >

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时间:2007-04-03 00:00来源:《科学与无神论》2007.2. 作者:孙 倩 点击: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科学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宇宙大爆炸理论、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的进展,一些新的宗教和伦理问题被提了出来。大众目前普遍困惑的问题:为什么科学家中很多人信仰宗教?为什么近代科学产生在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的国家?究竟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科学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宇宙大爆炸理论、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的进展,一些新的宗教和伦理问题被提了出来。大众目前普遍困惑的问题:为什么科学家中很多人信仰宗教?为什么近代科学产生在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的国家?究竟是什么因素产生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

       (1)理论背景:近30年来,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讨论在学界呈现出了一股热潮,深化了人们的认识,但也露出这样的倾向,即寻求科学与宗教的融合,甚至要为宗教指导科学而寻找根据。其中不乏“宗教救世论”观点。

       (2)社会背景:从上个世纪70~80年代,出现了一股世界性的新蒙昧主义潮流,就是对人类理性的背弃和蔑视,向蒙昧回归。其主要特征是:①超自然现象(在中国的名称是“特异功能”)大规模、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②科学和理性遭到大规模地抨击和诋毁(在美国神创论与进化论之争);③传统宗教中非理性的神秘主义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复兴(包括一部分基要主义成为地区冲突、社会冲突的重要元素)。

       这两个背景都涉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由此也影响到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与态度。

       科学无神论是以近代科学为基础的世界观,如果科学受到了宗教的挑战,那么科学无神论坚持的根据就受到了动摇。当然,讨论的目的不限于此,而是出于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因为,以现代科学和民主为主导的社会需要和谐,不允许任何宗教派别在政治上施加神学教条的影响,也不应在道德问题上占有支配地位,更不应该影响学校教育和公众教育。

       一、研究动态

       近30年来跨学科研究中,关于科学和宗教的关系问题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讨论一直不断,有国外学者介绍:“学术论著以几何级数激增,国际上成立了数十个研究科学和宗教关系的中心,每年就这一主题开设大约100门的新课程”;如普林斯顿、剑桥和牛津在90年代创设了专职席位,有像“科学与精神探索”(SSQ)的四年计划。美国约翰?邓普顿基金会(Templeton Foundation)专门组织国际性的科学与宗教对话活动。如我国从1994年开始,由北京大学与美方共同发起,中美学者之间每年定期对话,到2000年已经是“第六届中美哲学―――宗教学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研讨的主题是“科学、宗教及其对话”。其中会议以及论文集的出版都是邓普顿基金会提供赞助的。2002年3月底,获得邓普顿基金会奖项的著名宗教学者伊安?巴伯到北大哲学系做题为“西方科学与宗教的对话”的学术讲座。随后,有《当科学遭遇宗教》翻译出版。我国有学者2006年2月15日因“道教与科学”获得该基金会资助的(科学与信仰全球透视)国际研究计划项目奖。

       国内出版物也有不少,如《科学与宗教的对话―――第六届中美哲学、宗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科学与宗教》[美]伊安?G?巴伯著(Ian.G.Babour);《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理智设计论―――科学与神学之桥》威廉?邓勃斯基著;《达尔文的黑匣子》[美]迈克尔?J?贝希;《“审判”达尔文》[美]詹腓力著。(《科学与宗教》[英》约翰?H?布鲁克著;《宗教与科学》[英]罗素著(与上面的意见不同)。

       这些组织和活动以及出版物,形成了一种调和科学与宗教的巨大合声,但与之相对的世界怀疑论者和世俗人文主义者,却主张科学与宗教是不可调和的,同时科学作为探索的有力和可靠的方法,也应该对宗教的历史性声称进行探索。美国探索中心2001年11月在亚特兰大的会议―――“科学与宗教:他们能调和吗?”就是针对美国约翰?邓普顿基金会的国际活动而搞的。保罗?库尔茨会后主编了《科学与宗教:他们能调和吗?》一书。《怀疑的探索者》(Skeptical lnquirier)和《自由探索》(Free Inquiry)成为宣传科学理性、质疑宗教的两本旗舰性杂志。

       国内的《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积极推动以事实为根据,以科学思想和方法为工具,旗帜鲜明地宣传科学精神,批评社会各种愚昧迷信现象、伪科学和邪教,对宗教神学主张和鬼神论进行分析性评论,其中也涉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编译了美国《怀疑的探索者》和《自由探索》的部分文章。

       二、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基本看法

       总体来讲,很多学者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看成是冲突、无关、互补和整合四种模式,但有两派鲜明不同的观点:

       一派观点(主要是神学家和部分倾向神学的学者、科学家)认为:科学与宗教关系有时看起来是冲突的或是无关的,但是,通过科学与宗教的对话(互补),是可以达到科学与宗教的整合(互相支持),甚至宗教可以指导科学。

       例如:《理智设计论―――科学与神学之桥》的智能设计论支持者威廉?邓勃斯基主张:二者互相支持,如基督教的创世说支持大爆炸宇宙论。伊安?巴伯在《当科学遇到宗教》中认为,科学归根结底是要统摄于上帝的权威之下。他不满意冲突与无关模式,而是希望二者对话达到整合,其思想基础是过程神学。在《科学与宗教对话―――第六届中美哲学、宗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倾向宗教神学指导科学的观点还有:“科学不是解决人类心灵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的手段,宗教的诉求并未减少而是获得理解。”“宗教世界观早就进入了近代科学而指导科学了。科学与其中的核心神学观念融为一体了。”“科学与宗教各自独特的范畴并不截然隔离,全面否定科学的宗教意义或宗教的科学意义乃坚持科学知识与宗教知识二元论,最终必然扭曲科学与宗教的本质。”

       另一派的观点则是科学无神论、新怀疑论的观点,在科学与宗教相遇的问题上(如宇宙起源、生命起源、进化论、由科学使用引起的道德领域问题,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科学与宗教是不可调和的。

       保罗?库尔茨在《科学与宗教:他们能调和吗?》中认为:科学与宗教不协调,科学要质疑宗教的超自然声称。

       “从科学史来看,只有丢弃了过去的神学与哲学权威,科学的进步才真正的发生,一种新的大胆地接近自然的方法才得以被采用,这导致了在以后的研究领域上的空前无比的突破,而且,撞击着文化,转变着道德价值、政治、经济和社会习俗。历史上很长时间,科学家面临着宗教和政治权威的审查威胁,直到今天,一些保守的宗教徒仍然对科学的探索心怀恐惧,害怕其所谓‘危害’影响到传统信仰与价值。”这里可以列举冲突的四个方面:一是布鲁诺被烧和伽利略被监禁;二是在社会改革层面上如新教改革、民主革命、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扩展了科学的方法等;三是19世纪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推翻了一直存在着固定物种的经典观念。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激烈辩争今天仍在继续;四是今天在很多探索的领域,神学能否或应该以更高的道德名义来审查科学的探索?道德问题从根本上是不应该保留在宗教领域之下,科学能帮助人类作出明智的道德判断。

       而今的科学与宗教的冲突已经表现在对真理的本质认识上,即哪一个才是真理的表述。“许多宗教家宣布:存在更高形式的不应服从科学的宗教真理,它们是靠信仰与启示而被发现的。今天的自然主义者是忠实于使用科学探索的方法;他们坚持对自然的询问是探索的最适当的目的;他们希望把科学扩展到人类感兴趣的所有领域。”在真理的概念上,科学与宗教有着深刻的区别:统一的、超越特殊文化的、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实验室都是可以复现的成为科学的标志。“信仰主义在理论上是不合理的,至少是非理性的”,“哪里有不充分的证据就决定在哪里质疑”。

       如果宗教试图与科学竞争的话,那么宗教与科学是不可调和的。宗教不能用它的真理替代科学的真理。宗教既不应企图在政治竞技场上施加神学教条的影响,也不应在道德问题上占支配地位。库尔茨总结道:然而,只有当宗教首先被重新解释为是一种关于存在的诗歌时,那么,科学与宗教才正是戏剧性地表现出人类在非人格的宇宙中的脆弱与偶然,并以敬畏和惊奇来认识巨大而神秘的宇宙。

       三、科学与宗教关系是在什么问题上产生的呢?

       1. 宇宙大爆炸模型是否给了神学机会?

       这是时下一些借用了科学知识的有神论者论证上帝存在的最时髦证据。

       有神论者的观点:因为“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起因”,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导致了宇宙的产生,最合理的假设就是上帝是宇宙产生的起因。

       科学家的观点《大爆炸宇宙论与无神论―――大爆炸理论缘何无助于有神论者》的作者昆廷?史密斯认为,第一,“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起因”的假设在神学家的“无中生有”前提下是没有证据证明的。在有神论者的起因假设中,“起因”即凭空创造物质,就根本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宇宙之前是什么,宇宙是由什么来变化的。第二,由斯蒂芬?霍金等人发展起来,被称为宇宙波函数的自然科学法则,意味着我们生存的这一类宇宙极有可能是无起因产生的。他假设宇宙即将产生时,存在一个时间无关的空间,就不需要上帝这样一个与时间有关的起因。如果“时间无始,宇宙无因”,那又何来创造之说呢?第三,宇宙波函数的科学法则表明宇宙的产生是由于其自身的自然和数学性质,并非任何超自然的力量;同时还意味着宇宙无起因产生的可能性有95%,如果真是全能的上帝创造了宇宙,只要上帝希望宇宙产生,那就应该100%的有效。可见,宇宙大爆炸理论并没有留给神学机会。

       2. 神创论与进化论(包括智能设计论)之争谁占了上风?

       持续了整个20世纪的这场争论无疑也是科学与宗教在继续冲突的有力例证,它涉及到“科学是什么或科学不是什么”的问题。神创论者根据他们特定的科学定义以及对某些科学标准的狭义理解指责进化论不是科学,是世俗主义的宗教;进化论的支持者则根据认为“神创科学”不过是经过伪装的宗教或“披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

       争论的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神创论者阻止进化论进课堂;②神创论与进化论争取同等的教学时间;③神创论变换方式以智能设计论进入科学课程和教学的。神创论者们“企图借助进化论的困难和看似对之有利的‘证据’来为神学讨回它在生物界的位置。神学已不再单凭非理性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它也在‘讲科学’,也在‘研究科学’,设法证明神学与科学是‘一致’的,起码是‘相容’的。”

       最近几年,神创论与进化论之争又发生许多新事件:2002年和2006年的AAAS理事会两次通过了《关于智能设计论的决议》,呼吁美国公民支持决策者反对在学校里开设“智能设计论”课程,要求“智能设计论”也要与教育相脱离;谴责智能设计论ID不过是“神创论的伪装”。美国科促会年会活动的强烈导向,就是表明科学共同体不再忽视神创论者对进化论的攻击,他们指责一些州立法机关诋毁进化论的企图,因为目前还有14个州的立法机关对反进化论的法律条文陈述悬而未决。2005年9月16日,美国38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联合发表公开信指出,堪萨斯州教育委员会试图将“智能设计论”列入基础教育课本,让其挑战进化论,这是“试图把科学话题政治化”。2005年1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佛法院,法官John E.Jonse宣判“智能设计论”不是科学,只是神学理论。“智能设计论”的结论在科学课程中出现是违背美国宪法。2005年12月美国《科学》杂志评出好几项进化论研究为年度科学突破,这个决定是在达尔文思想日益受到基督教基要主义者和“智能设计论”支持者的攻击之际作出的。

       由于这场争论,美国公众对进化论的理解存在了困扰,有调查显示,当问到:“人类是由早期动物的种类发展而来的吗?”在过去的20年中接受这一观点的由45%下降到40%,回答“不同意”的人下降得更多,而回答“不一定”的人却引人注目地增长,从1985年的7%增长到2005年的2l%。当问题增加“一定的”修饰词时,那么说进化论一定是正确的只有12%的,说一定不正确的达到32%。Miller在“科学受到攻击”报告中说:“从相当粗略的比例看美国公众对进化论态度是令人失望的。对进化论的不信任几乎是一种美国人现象,我们自己把自己置于尴尬的处境”。

       以上是两个谈论科学与宗教关系的非常重要问题。当然除此之外,在坚持什么样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如宇宙与上帝是什么样的关系―――有关人择原理,量子力学与自由意志、灵魂、来世,超自然现象等问题,以及科学哲学、道德判断与科学探索范围、科学家信教等问题,都涉及到科学与宗教关系。

       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科学已经部分地占领了神学曾经占领的地盘,那是因为科学的认识否定了神学的错误,宗教不得不让步,改变自己,神学家甚至变形自己的理论而争取存在(如神创论变形为智能设计论)。1984年罗马教廷正式为伽利略冤案平反昭雪,而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也于1996年秋天谨慎地表示进化论不再仅仅是个假说,而是理解地球上生命的最好解释。但是科学界也该清醒地看到,随着已知的边界不断扩大又面临着更大的未知世界去探索,因而神学家总有机会挑战科学。而科学家与神学家的争论在政治、社会文化、法律和教育上也会引起强烈的反应。科学家只有在神学家不断的挑战中不断地回应,才显示出捍卫理性和真理的勇气和责任感。

       四、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思考

       1. 近代科学发展脱离了神学的束缚,有自己的轨迹,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和社会意识,并不需要宗教的指导;科学发展是因为人类的需要,不是为了证实上帝;科学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关系,不是仅与宗教才有关系。

       2. 科学与宗教在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对立,冲突在所难免。从历史上看,科学与宗教大部分时间是和平共处的,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认识着世界。但随着科学发展,科学一步步挤占了宗教的地盘,宗教神学被迫抵抗,不得不让步,变换形式,修改教义,不再居于统治和主导社会生活地位,科学的社会地位大幅度上升。

       3. 如今的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重新复兴,有科学发展的阶段性原因,也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原因。问题讨论不会因神学在过去的失利而停止,在探索未知领域上,宗教神学一句话就够了,但是对科学来说还要不断地“登山”。

       4. 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多元文化对话的角度,认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宗教是与科学不同的社会意识,有着它长期存在的现实基础。承认两者的差别是两者对话的前提。科学无神论与有神论的对立是两个世界观的对立,是属于思想认识的问题,不等于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在社会政治和道德人格方面的对立。双方可以坚持各自的基本立场,“和而不同”,互相欣赏优秀之处,寻找合作点,发现人类美好事物,共同构建和谐。

       5. 无神论者尊重有神论者的信仰,同时坚持自己的基本立场,针对目前世界性的新蒙昧主义运动,致力于推动理性与自由的探索,弘扬科学精神,推进科学教育,开启民智,反对混淆科学与非科学(宗教)的界线,质疑后现代主义的“反科学”思潮所推行的非理性的“新时代宗教运动”,质疑各种超自然的声称,谨防迷信、伪科学、邪教打着“科学”的旗号迷惑人,坚持依靠科学实行人文关怀,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贡献。

       6. 无神论者对于学术问题,主张“论之有据、论之有理”,从不同观点中吸取营养来增加认识深度,肯定平等对话的有益之处;但反对在学术讨论中有其他政治企图和强加他人思想意识东西在里面。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都应该依法进行宣传。宗教信仰自由的本质是让宗教脱离政治干涉,变成完全属于个人自由选择的事情,不受任何组织(包括宗教组织)和团体的干涉。“宗教救世论”不应在社会上宣传与流行,因为“科教兴国”才是我国的基本战略。

    作者简介:孙倩,中国科协干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