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集锦 >

科学、信仰、无神论

时间:2005-10-27 00:00来源:求是杂志 2003第22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李德顺 点击:
在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之外、之上,是否有某种至高无上的意志和力量在创造着、主宰着一切???对于这个世界观人生观中的重大原则问题,自古以来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归结起来无非是两种:有神论和无神论。有神论产生于人类早期的蒙昧状态,随着历史发展已经日
  

    在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之外、之上,是否有某种至高无上的意志和力量在创造着、主宰着一切???对于这个世界观人生观中的重大原则问题,自古以来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归结起来无非是两种:有神论和无神论。有神论产生于人类早期的蒙昧状态,随着历史发展已经日益失去了存在的根基;而无神论则在人类实践中日益得到证实,从而成为以科学为代表的人类健康理性精神的普遍特征。我们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为自己的灵魂,以代表和维护人类先进文明成果为己任,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无神论,宣传无神论,贯彻无神论,否则就不能称作合格的、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和马克思主义者。

    一、 无神论是全部科学的前提和结论
    科学,包括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等在内,总体上是人类追求真理和光明的伟大事业。马克思指出,科学活动的特征是“理性地处理感性材料”,而其根本方向和目的,则在于“实事求是”──如实地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及其规律,从而达到真理性的认识。科学之于人类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它不断地提供着我们所需要的关于世界各个领域的丰富知识和真理,更在于它代表和倡导着一种健康积极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全部科学和科学精神的核心与实质,它要求人们首先要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反对唯心主义;坚持用世界本身来说明世界,反对在世界之外寻找原因;坚持尊重事实、尊重规律、从实际出发,反对无视客观存在、从意愿出发的主观臆造;坚持实践是唯一的检验标准和理性的批判态度,反对任何迷信、武断和盲从,等等。
    不难看出,科学的精神实质,首先就是坚持无神论的,是从无神论前提出发的。相反如果没有这一前提,而是相信有神论,事先认定一切都是由神造就和决定的,那么就不会有真正的科学研究和探索,或者所谓的“科学研究”就成了对“神意”的猜测、捉摸和解释;而事实上,“神意”是正常人无法领会的,只能由个别“通神”的人(教主、先知、巫师神婆等)来说明,无法通过人们共同的方式来检验;于是最终只有一切都听凭“神媒”说了算。??凡是以天上的“神”为根据的言行,实际上都是为地上的某些人服务的。在历史上,这正是已往专制主义利用迷信进行统治所采取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最终抛弃封建专制的历史进步,也是无神论的胜利。
    反过来,无须举例也可以知道,科学的发展已经不断地证明:在自然和社会的真实运动中,并没有、也不需要任何神的存在和作用。迄今为止的一切科学结论中,没有哪一条是支持有神论的。
     也许有人会问:科学是无所不能吗?它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吗?为什么在科学很发达的地方、在一些很有知识的人那里,也有迷信,也有对神的崇拜?在这种常见的困惑中,实际上涉及了两个不同的问题:一个是怎样理解科学知识的有限性和科学精神的无限意义;另一个是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信仰和宗教现象。这里先谈谈前一个问题。
    诚然,科学不是无所不能的。而责成科学为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提供现成答案,这种要求本身也是不合理的。这里应该明确的是:任何时候,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都是有限的,而永远努力将未知变成有知的这种科学精神,则是无限的。正如爱因斯坦所总结:人类得到的“已知”越多、越广泛,那么就会发现在它们之外、我们面对的“未知”也越多。这就是说,人类将永远会有不能靠现有知识来回答的问题?那么科学是否就失效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原则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发展,本质上是无限的。我们完全应该、并能够用科学的精神和手段去面对未知世界,探索未知世界,不断扩展和深化科学知识体系。科学上的“未知”领域,不是也决不应该是“神”或迷信的领地。而一些有知识的人之所以也会受到迷惑,其主观原因往往在于缺乏坚定自觉的科学精神,忘记了科学的理性批判和检验原则,因此当他们遇到自己专业知识领域之外的问题时,就变得盲从,使“有知”也成了“无知”的俘虏。这一教训是深刻的。
    总之,科学、特别是科学精神,是坚持无神论,否定有神论,反对各种借有神论进行迷信欺诈和精神奴役的最有力武器。正因为如此,自从有了科学以来,反科学和伪科学则成为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制造迷信、实行欺诈和精神奴役的最主要工具。科学与迷信的斗争,关系着人的命运、社会的前途。因此在我们的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氛围,把鼓励人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依靠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当作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长期的和坚定不移的任务。

    二、 无神论是我们信仰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信仰和宗教现象,是一个更为深刻和复杂的问题。无神论与有神论较量,不仅发生在认识、知识和科学的领域,更发生在信念和信仰的领域。
    信念和信仰属于价值观的范畴。信仰是人生的“主心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特有的形式,是人类本性的体现。通常越是在知识达不到的地方,信念和信仰越是能够发挥精神导向的作用。所以人不能只有知识,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生命就等于没有灵魂。
    现实中人们的信仰是多样化的,信仰不等于宗教,更不等于信神(有神论)。宗教是一种通过社会组织化形式(有确定的教义、教会、教规、教仪等)加以实行的信仰,但人们的信仰并非都一定体现为宗教。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的自由,包括信仰宗教和不信宗教而信无神论的自由。这就体现了对信仰与宗教关系的科学把握。
    而宗教与有神论的关系,也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原始的和早期的宗教,大都依托于对某种神的信仰和崇拜;在世界各大宗教后来的发展和改革中,则逐渐弱化了神的地位,日益显现着人的本质和要求;从各大宗教当前的情况看来,用“人道”取代“神道”的特征已经十分明显,对神的崇拜和恐惧已经不是它们的基本精神。正如人们看到的那样,现在很多发达社会里人们进教堂或寺院的心态已经不同了,他们不是去寻求神的保护或启示,而是借这种形式去寻求自己内心的启示和平衡。可见即使在宗教中,有神论也正在失去它的生存环境,我们也无须再把宗教与有神论简单地等同起来。
    人们有选择自己信仰的权力和自由,但选择的结果却并不一定都符合人们的根本利益。这是因为,信仰有自觉与不自觉、合理与不合理、先进与落后的区别。信仰的偏差,必然会造成人生道路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性的错误。要确立一种合理先进的社会信仰,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自觉的探索、总结和反省才能够形成,并且需要自觉地以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以人类的全部科学和文明成果为基础。其中,坚持无神论的立场无疑是最起码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早就指出,信仰的本质,而在于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的把握。人们信仰什么,譬如神、自然、科学、真理、道德、未来的美好社会等,归根到底反映了人的这种把握的程度。马克思说:“宗教只是幻想的太阳,当人还没有开始围绕自身旋转以前,它总围绕着人而旋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页);他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部分地实现了基督教向人的回归,因为“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同上第  页);恩格斯说:“即使最荒谬的迷信,其根基也是反映了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尽管反映得很不完备,有些歪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47页),“但是人还是不了解,他在崇拜自己的本质,把自己的本质神化,变成一种别的本质”(《马克恩恩格斯全集》第1卷647―648页)。这些都表明,信仰(包括它的特殊历史形态??宗教)是以人而不是神为本质的,它实际是人们的生存发展状况的反映和表现,也是人对自己生命、生活和前途的选择。信仰的选择离不开人自身的本性和条件。人们的信仰状况,主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社会文明的发展和传播的影响。因此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来看待信仰和宗教,就要始终把它们与人和社会的状况、与人的生存发展状况联系起来,把追求崇高的信仰看作是追求和实现人的解放和尊严,尊重和实现人自己的权力和责任的体现,把我们自己的信仰定位于依靠人而不是神的力量来追求和实现人类光明的坚定信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信仰和宗教问题上的无神论立场。
    从这一立场出发,我们共产党人首先就要以严格的高标准来坚定自己的信仰:知道我们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建立在高度严密的科学基础之上的,我们就要不断加强学习,以掌握人类最先进的文明成果来武装自己;知道我们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以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标准的,是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信仰,我们就要自觉地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处处以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来激励和检验自己的言行;知道我们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先进最合理的信仰,我们就要有决心、有信心通过坚持不懈、艰苦卓绝的工作去实现它……。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说来,没有这样自觉一贯的立场,就不能说已经解决了信仰问题。
    与此同时,对待群众中各种不同的信仰和宗教现象,我们则要以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和引导人的态度去对待,用无神论的科学精神去分析和说明问题,用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现实发展去解决问题。我们不仅要用普及科学知识和倡导科学精神去帮助启发人们鉴别善恶真伪,用健康积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去团结吸引人们共同追求,还要用使祖国繁荣富强的实践的事实去教育人们抛弃有害的迷信和偏见,等等。
    总之,信仰领域的问题要用信仰的方式解决。人们有什么样的信仰,固然离不开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状况,但也不是完全由知识水平决定的,而是更多地联系着人们自己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和感受,现实的需要和能力、包括精神生活的需要和能力、思想理论的指导等等。充分掌握了这类现象的特性和规律,才能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和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保持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性、深刻性。

    三、 以科学的精神面对社会人生
    事实证明,我国政治稳定大好局面的巩固发展、改革开放正确决策的贯彻实现,都需要有一个健康、团结、积极向上的思想环境,离不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倡导科学、反对迷信”无疑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基础性的环节。而“倡导科学”的涵义,不应该仅仅理解为“普及科学知识”,它的更重要方面,是指“弘扬科学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包括要科学地对待一切非科学、非理性的东西。科学不能代替信念、信仰和价值观念,但能够深入地研究说明价值观念并指导其建设。我们要重视用科学的、全面的态度去对待那些不属于科学认识、知识领域的现象,给予适合其特点的积极引导。
    人类最合理、最有效的信仰,只能来自科学,依靠科学。我们的共产主义信仰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的其他一切合理信念和信仰,也是只有依据科学才能获得最大的生命力。因此,信仰是可以、而且需要科学化的。信仰的科学化,可以理解为“确立对科学的信仰”和“科学地对待信仰”两个方面。
    无论倡导科学精神还是建设先进文化,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这不仅是因为,哲学社会科学本身也包括在大的“科学”范畴之内,它们也无可置疑地体现着人类的科学精神;更因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担负着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鼓舞人”的崇高使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伪科学和封建迷信现象的存在还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条件。除了科学传统欠缺和科学普及不足以外,还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糟粕,与转型时期社会思想道德领域里出现的失范和混乱等有关。人们思想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震荡并不奇怪,但是若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跟上,及时提供科学合理的思想观念,以保证正确地引导和强大的思想凝聚力,就必然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留下深远的隐患。
    例如,无须讳言,这些年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负面现象和社会问题。对这些问题应当正确地看待怎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历史观和社会进步观能够告诉人们,我们目前遇到的只是前进中的问题,是通过我们党和各族人民的努力可以解决的。如果没有这样的科学认识和正确信念,而是以悲观消极的心态去看待困难和问题,不切实际地将其夸大,就会被“末世论”之类的歪理引入歧途。各种邪教总是蓄意夸大社会问题,把现实说得一片漆黑,似乎人类在道德上整体下滑,已达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只有他们那一套才能把人“往高层次带”,才能够和超度和拯救人类,云云。这样的奇谈怪论,并不能迷惑有科学头脑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人,但却能使在新形势下陷入道德困惑和心理脆弱的人上当,误以为那些歪理邪说是教人“做好人”的,从而在精神上受其控制。没有科学的人文社会理论引导,人们的信仰信念领域最容易出问题。
    再如,如今我国人民不仅物质生活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业余时间也增加了;特别是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离退休的老龄人口也大大增长,等等,这些都使人们的业余精神生活比重加大,人们的个人精神需求和投入越来越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这是一个发展中的新情况,同时也是一个够反过来影响社会进程的巨大思想文化领域。在这个阵地上,由谁、用什么去占领,怎样才能够让先进的人生价值观(包括生命观、幸福观、事业观、道德观、家庭观乃至生活观、健康观等在内)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旋律,就不能不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像其他社会问题一样,在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中,实际上包含了需要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人口学等多门学科参与的研究课题。而当严肃的、神圣的科学精神未能占领这个阵地,或者未能真正满足人们的迫切需要时,一些歪理邪说、歪门邪道便可能乘虚而入。这就是说,即使是作为我们改革和建设成果的东西,如果不以科学的方式加以进一步的发展研究和建设,也可能走向反面。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结合国内外的社会实践和广大群众的切身体验,将科学的无神论精神具体化为大家切实的共同体验、信念和信仰的内容,变为生动活泼的日常精神生活形式,并用以抵制一切腐朽思想观念和迷信邪说,团结和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这个问题再一次尖锐地摆在了我们党,特别是党的思想理论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面前。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能否以高度的自觉性面对新形势的考验,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精神,站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不仅要首先使自己的言行端正健康,而且要团结和依靠广大群众一起创造全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将不仅决定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形象和命运,也将深刻地影响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途。对于这一点,绝不可以有丝毫的麻痹大意。
    事实也使我们深刻地感到,要深化“三观”的建设和宣传,必须要有新的高度和更大的力度。尤其需要防止“三观”研究和宣传中笼统化、简单化的倾向,注意加强政治思想内容与科学文化新知之间,社会价值取向与大众日常兴趣之间,“主旋律”与文化市场之间的有机结合;增加新鲜活泼、贴近人心的内容,减少脱离实际的形式;还要切实掌握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信念、信仰与迷信之间的界限,科学、科学探索(包括勇于创新)过程中的曲折、失误与伪科学的界限,等等。把握好这些界限和分寸,避免简单化和表面化,并与科学自身的不断创新发展、与广大群众的日常精神需求和精神生活更好地联系、结合在一起,才有利于提高唯物论、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效果,让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我国的大地上更深地扎根、开花、结果。
    (求是杂志 2003第22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