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在一开始似乎都比较纯粹,只是经过时间的历程,到最后总是越发展越复杂,而时常有引申义盖过原始意义的状况发生。这些引申、发展出来的东西有时候并不完全是原始意义的发展,有时甚至已经有扭曲的性质,而扭曲的幅度越来越扩大,宗教原本原始的内涵将多少有些蒙蔽,而误解也会产生。
基督教刚开始兴起时,耶稣那时代的人都是看旧约的,新约是在耶稣之后,其门徒和传人的文章集结,有纪录耶稣言行的,也有门徒自己的体会或其它纪录。不过基本上阐发耶稣宣扬的思想,宣传着爱人、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承认了,上帝就怜悯他们;信了,上帝就成全他们;实行上帝的旨意,上帝就满足他们。而除了内心的信仰外,表现于外的道德行为不外乎要谦和、仁慈待人等等,看得出来善行是被宣扬的,而信仰上帝是最基本的要件。纯粹的上帝信仰是让人茫然无所适从的,那是内心的历程,但为了更直接表达出信仰上帝的结果或用具体事实来表达对上帝的信仰,外在行为是表达的手段之一。上帝总不是宣扬恶的,善行基本上是各宗教所不会反对的,而行善除了作为更美好的一个世界之推手外也是一种赎罪的方式。基督教让人相信自己是带有原罪的,为了赎罪,人必须侍奉上帝、承认自己的不完美,然后做出上帝应允的事、完成上帝的指示。上帝就是道、就是路,是人所必须遵从的、是人行事的依归及准绳,因为人有原罪,那是人类先祖亚当和夏娃所犯的过错,没有人能摆脱得掉。我认为,原罪说或许可以解释成人类本性之生来不完满所致,也可以说是理性的缺陷。因为在圣经中有许多想法都是用事例、比喻或象征来说明:伊甸园的蛇被比喻成邪恶的化身,它是将原本本质纯洁的"人类"亚当及夏娃带向腐落、败坏之途。用比喻、寓言的手法呈现的原罪说(虽然似乎是后来使徒保罗特别提出和宣扬的)之中,蛇是用来比拟"邪恶、欲望"的,我们不知道如果当时伊甸园中怂恿亚当夏娃的不是蛇而是其它动物时会对后世造成怎样的想象,不过重点是"蛇"只是拿来比喻"邪恶"的依皈,重点在于"邪恶"而非"蛇"这物体本身,"蛇"只是"邪恶"的具体化罢了。人的本性究竟为何,在目前我们的认知中,所有说法都仅是一种假说,而基督教的原罪说说不定可以当作是"人的理性之不完满"这事实的一种具体化说明,而"用邪恶(蛇)来侵入原本纯洁心灵的人类(未食禁果前的亚当和夏娃)而造成人类之原罪"这也只是一种具体化的故事手法来表达一项抽象的认知。或许我们不该用"理性"来指称人类缺陷的部分,但看得出来,就是有了人类不完满的感觉及认知,才会有一种对于"完美的人"之想象:上帝是其一,全能全知、完全超越人类之上的完美;未食禁果前的亚当及夏娃是其一,是人基本上可以达到(曾经有过)但事实上因为原罪而无法达到的完美的象征。重点不在于亚当夏娃是否真有其人,如果说从"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及其之后写在圣经、变成信仰的事都用隐喻、比拟、寓言等解法来看待,有两个层面可以提提,第一我们可以说那些具体化的比喻都是有过体悟的人用浅显而大众能了解的说法来推广,包括具体的善行是应当做的、包括如何让上帝喜悦之具体行为等等;第二则是具体化的说法构筑了一个关于人类源起的神话,对于不知其所从出、不知其所终往的人类而言,神话在生命中占着一个必要且份量不轻的位置。没有神话,人就活在一个无头无尾的世间,将会失落,而失去了自己的意义。许多人觉得自己生命意义的丧失,不论是遭受到命运无情的打击或者是自己在探索人生的路程上遭遇了困难而感到生命意义的失去,可以解释成失去了自己的神话。每个人有其自己的神话,在这神话的架构中,自己才占有一席之地,因为神话本为自己而设,而失去生命意义的人若不是自己先前的神话被无情地推翻,便是再找不着自己所认同的神话,这便造成了在这世界上,"人生"的失落(不然则是根本没想过这些问题)。所谓每个人有其自己的神话,便是每个人有其自己的信仰,信仰着自己的人生意义之所依归;这套信仰包含着了己之所从来以及己之所从由,重要性及必要性是因为解释了自己的存在,这是身为人的尊严。人若无法自行创造神话,便只好从已有的神话中就地取材了。在这诸多的神话中,基督教可说是来势汹汹、势力庞大的一支。
或许,我们可以用"怕自己的神话之被否定而否定了自己"来解释为何宗教总是不安于自己的小圈子内而必须走出去宣扬,或许静态、或许动态。维持自己的存在算是人之本能之一吧,纵然是极端犬儒主义或苦行者,总不可能完全的不吃不喝、等着饿死,而事实上人的来源却不如人类自己所创造的神话那般多样性,这不就指出说有些人的神话是假的,而信奉错误神话的人他们的存在地位受到动摇了吗?基于本能,捍卫自己的神话之行动于焉产生。当然,并非每个人都有闲深入思索人生的意义为何,因此只要有神话、只要有他们信得过的解释,他们都能接受,纵然先后有过一百八十度的转变。重要的是他们相信就好。但有些人不只是把神话当工具,他们甚至把神话当成生命了,如果神话被否定,就是自己的存在被否定,被否定掉的人就会产生人生意义上的失落,除非他找到另一个信得过的依归。试想,侍奉上帝一生的虔诚神职人员有一天被证明说上帝的不存在,那他的这一生不就是一场荒谬?试想,将爱人当成自己的全部挚爱,在有一天爱人失去时,他自己的人生将受到何等冲击?短跑健将断了腿、艺术家失聪、失明,这又是何等的折磨?把信仰、神话当生命的人比把信仰、神话当工具的人更有危机感及使命感:危机感是内在且不自知的恐惧、恐惧自己的存在被否定掉,这是本能;使命感则是表现于外的积极,因为他们"信","信心"大过一切,因此他们认为他们之所信是"正确的"、其它人是"错误的",所以他们要告诉大家什么是正确的,所以他们要传道。可见虽然表面上传道者宣扬着自己所信奉的"道"是正确的,但在深层的潜意识中或许包含了"捍卫自己神话"的因子,只是这是一道不为人所知的暗流。这或许也可以用来解释说为何基督教早期和中古晚期的信仰之有差距的原因。神话对每个人而言是不尽相同的,每个人都会自己修正自己所信奉的神话来适应自己之所需,所以说大体上圣经就那么一本,但对于那些比喻、故事及文字的解释及看待方式,却因人而多少有所异。在基督教之初,一切是如此单纯,耶稣说什么就是什么;那个时代的问题也就是那样,所需的解药也就也是那样,但后来,时代便慢慢改变了。新的时代产生新的问题,利用大原则为依归的解释方法越来越引申、越来越复杂;新约的内容就是那样,但解释却依时空而产生不一,结果时间越拉长、空间越延伸,产生了各式各样不同教派的解释法以及不同的关注重点,宗教之如此分化是正常的事。只要有异议的部分可以形成某些人自己的神话、提供某些人的精神上支柱,那么这些"异议"都是有价值的,而"正统"对"异端"之争战,也是一种人类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正统",也或许只是直接影响的人多了些、也或许是和发源地有较直接及发达的交流;"异端",也或许只是较为孤立的环境衍生出来或为了适应某些特殊风俗而产生的改良版。"正统"的解释也只不过是对宗教原始本意的一种衍生解释罢了,"异端"也是,若站在对个人影响至深的神话观点而言,异端和正统是没有差别的,但若论及"正统"自己对于正统的解释及坚持,则不是我这该宗教局外人所能插手的。
看看基督教经典常用的寓言、比喻性手法,这我们可以解释为一种抽象体认的具体化,而不该以具体之事物来看待。基督教常用"迷途的羔羊"来比喻迷失的人们,而耶稣、上帝就是那牧羊者;羊,总是要回到主人的怀抱里,离开主人的羊只有迷失然后被狼吃掉的结局。这不就是说明人类应该信奉上帝、以上帝为依归的具体故事话说法吗?说人和上帝的关系不如用"羔羊和牧羊者"、不如用"仆人和主人"来的直接了当。因为地缘关系而使基督教用跟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羔羊"来做比喻,如果他们不是生活在那儿、跟那些羔羊如此相关密切的话,或许他们的比喻物就会有所不同了。可知,圣经中许多用比喻手法表达的意念不可仅仅只以表面的"实物"来看待,必需回复到当初"得道者"他们的体悟。我们可以如此猜想亚当和夏娃是一种"希望中的完美人类化身",而"原罪说"的产生是人类对于自己不完美的无力感所寻求的一个依归,以赎罪的方式来化解人类自己并不完美这个沉重的包袱,将失望及无力归给先祖,自己不直接感到挫折,只要知道自己的不完美是先祖的过错而人只要负责赎罪就好。这样一来,"原罪"不直接将过错放到目前这个世间的自己身上,虽然明知道人类是不完美,但将此说成是一种过错且将过错往前推,对于现世的自己就不产生太大的挫败感。"原罪"是来比喻人类的"不善",然后用道德训诫来让人们培养善的感觉,这是基督教用以维持"善"的一种强而有力的具体化比喻,而"善"也不能只是抽象的意念而已,必须以具体的行动来教导,这样人们才会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善的,纵然不了解善的本意但至少也不会"行不善",这就是具体的教训的功用。因此,宗教教条的本意是什么?和世上任何产生的教条一般,都是背后根据的"原意"为重要,付诸具体事物比喻的"教条"只是方便法罢了,让不了解本意的人有个依归。因此对于圣经上教条及比喻的原始本意之解释,就有个人理解上之不同,而理解的不同在"正统"所认定的范围下便是"正统",不被正统认定的解法便是“异端”。
"异端"并不一定就是解释上的错误,或许异端掺和了许多民族文化上的元素而造成和原始教义上的不太搭嘎,但谁叫有地理因素及历史文化因素呢?中古晚期和基督教早期在年代上已差了好几百年,期间要产生许多不同的解释是轻而易举的,而在解释越来越多元、分化越来越细的状况下,异端的产生则多少适应了人们的需求,毕竟唯一的解释很难顾全。但这就代表没有所谓唯一的解释吗?也不尽然,只是这唯一的解释得从原始的宗教本义来寻求、直接求诸于圣经,而非传道士个人各派的衍生说法了。中古晚期的基督教信仰在时代之变迁及文化地域风俗背景之不同下有了对教义解释及信仰的许多参差,例如对上帝耶和华感到遥远敬畏不可直接对话而间接求助于耶稣或玛丽亚这类的思想,也是经由不同的解释方式慢慢发展而来的,在基督教之早期根本没人规定最好不要直接向上帝祷告。而把宗教的重要性摆在灵魂得救以及视灵魂得救为生命中最重要事情的这种想法也是慢慢发展成那样的地位,因此在中古晚期基督教信仰者身上可以发现好多的衍生解释法,很多都是掺融了当时当地的文化风俗历史以及人民的价值观,和基督教早期以耶稣及其十二门徒及圣经为中心的较为密集思想有了很大及很多包括量及质上的差别。早期基督教信仰较为纯粹、接近宗教原始的本义,没有太多的引申,而宗教越来越发展到最后则是各家各派的解释法杂流,虽然「正统」的势力如此盛气凌人,但潜伏的多样化暗流却也是澎湃的。而对于宗教在生活中的份量及角色也有所不同,不纯粹信仰的人也很多,甚至把宗教当工具的也有,因为在教会制度越来越发展下,教会职务也变成了行业之一,不以信仰为中心当然会使发展流于世俗了。
当然我们可以用"解释方法的不同"来说明基督教早期和中古晚期民众信仰之差别,但能让这众多解释法存在的却是人类之寻求自身存在价值之解释。一个人信奉什么,影响着他的思维模式及行事手法;个人神话之差异建构了个人存在之价值,而单一结构的解释不足以适应不同人的需要,所以在宗教的原则之外总有各种各样的诠释法。宗教兴起之初的热忱已渐渐用另种方式融入在人们的内心及生活中,配合着个人状况之不同而有所调适,宗教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占了大部分,也可能在另一人身上有着不同方向及程度的作用,这些差异的造成,或许是适应着人类之自我存在吧。
PS:另外附记一点,基督教整个系统的建构算是包含甚广,将宇宙自然万物的图像、人类的来源及依归都给建构了,因此这类建构完善的宗教比较容易进入人们的心灵,毕竟依照自己单独一人的能力来建构一个神话,太困难且容易流于不完善。神话常常是先祖们经过长时间发展而来,然后传给后代。
(2003/1/13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