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集锦 >

十五年来《周易》热(二)

时间:2014-01-06 11:08来源: 作者:李申 点击:
第二篇 《周易》基本知识 一、《易经》与《易传》 《周易》是古代一本用于占卜的书,它包括《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 《易经》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爻有两种,其中一叫做阴爻,叫做阳爻。
  

     第二篇 《周易》基本知识

一、《易经》与《易传》
《周易》是古代一本用于占卜的书,它包括《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
    《易经》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爻有两种,其中“一”叫做阴爻,“——”叫做阳爻。
《易传》说,是上古时代,圣人伏羲仰面观察了天文,低头察看了地理,又观察了自身,观察了鸟兽和各种事物,然后画成了八卦。八卦每卦三爻。许多年以后,伏羲的后继者,有人说是神农,有人说是周文王,又将八卦两两重合起米,画出了由六爻组成的六十四卦。为了占卜吉凶,有人说是周文王,有人说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姬旦,又给每一卦配上了文字说明,称为卦辞;给每一爻配上文字说明,称为爻辞。六十四个卦象,加上卦辞和爻辞,就组成了《易经》。
到了孔子,又写了十篇解释易经的文字,称为《易传》。这样,《周易》这本书就完成了。
    关于文王重卦演易的故事,说得活灵活现。说是商纣王无道,他嫉恨周文王能得民心,就借故把周文王关押在叫做“羡里”的地方。周文王就在被关押期间,演成了六十四卦。羡里据说就在现代的河南安阳境内。在《周易》热中,当地重修了文王演易的羡里城。
根据现代一些学者的研究,《易经》大约形成于商朝末年或周朝初年,而《易》传形成于战国时代。至于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孔子做传,只能看作是儒家的传说,没有什么可靠的根据。
但这些说法表明,《周易》的形成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历史过程。
       二、八卦到六十四卦,《易经》到《易传》
起初只有八卦,不仅说明当时人们的思想发展水平低,而且说明当时占卜的内容也不复杂,所以用八个卦象也就够了。也很可能,在八卦以前,人们仅仅只用两个爻象进行占卜。或者也曾经把两个不同的爻每两个一组编成四个符号进行占卜。但是后来,占卜术就在八卦这个形式上稳定下来,并且为后人所继承。
    周朝初年产生六十四卦,说明当时的社会生活更加复杂,而人们的思维水平也有新的提高。原来的八个符号不够用了,于是它们被两两重合起来,成为六十四个。六十四个卦象显然士匕八个能够表示更多的内容,以便人们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生活进行占卜。
    然而这样仍然不够。
    单是有阴阳两爻或者卦象,只能说明是吉是凶,是顺利还是困难,不能说明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而要解释人们心中的许多“为什么”,就需要有进一步的说明,于是,卦象或者爻象被配上文字。这些文字,说明着该卦该爻的吉凶顺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着该卦该爻吉凶顺逆的原因。
时代在前进,人们的思想在发展。简单的说明又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有了《易传》。《易传》,是对吉凶顺逆更进—步的说明。
《易传》共有十篇,又叫“十翼”。翼,就是翅膀。《易传》对于《易经》,就像鸟儿的翅膀帮助身体一样,起着发挥《易经》、阐明《易经》的作用。其中《象传》、《彖传》由于比较直接说明卦爻,所以后来就有人把它们放在每一卦辞或者爻辞之后,和《易经》融成一个整体。《文言传》由于仅仅说明乾坤两卦,所以也仅被置于乾坤两卦之中。
    《象传》、《彖传》都分上下两篇,加上《文言传》,共有五篇。
    《系辞传》也分上下两篇。加上《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也是五篇。这五篇是对《易经》的综合说明,无法和经文一一对应地放在一起,所以置于经文之后。其中《系辞传》从“天尊地卑”开始,通过自然现象说明社会秩序的合理性,说明为什么会有吉有凶。比如说,因为“天尊地卑”,所以君尊臣卑,男尊女卑。因为日月交替,四季代换,自然界在不停的运动变化,所以人事也在不停的变动。卦象的阴爻变为阳爻,或者阳爻变为阴爻,就象征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自然界,天在不停的运转,永远也不停止,所以君子应该不断进取,不可有丝毫懈怠。我们看到,这就是当时时哲学思想,而且是水平很高的哲学思想。
    《说卦传》说明着卦象象征的事物,《序卦传》说明着《易经》中的卦象为什么如此排列。其他还需要说明的问题,则在《杂卦传》中解决。在这些说明中,都体现着当时思想家对世界最普遍规律的思考,因而具有高度的哲学价值。
根据出土文献,《易经》中的卦象,还有另外一些排列方式。而《易传》的内容,也不单是现在我们从《周易》这本书上所看到的那些。这说明,《易传》当是春秋到战国时代许多思想家的作品汇集,而且其中有许多是被历史筛选掉了的。
三、易学
    从汉代开始,儒者们继原来的《易传》之后,又撰写了大量的易传、易注,对《易经》,对原来的《易传》进行解说。现在还能够看到的,《四库全书》收载182种,存目也大体相当。加上未能收载以及后来新出现的,总计大约有五六百种。这五六百种,大多是宋代及其以后的,唐代以前的,绝大部分都散失了。
    这么多新的易传、易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后来的儒者并不满足于原来的解释,他们要根据自己时代的特点,对《易经》和原来的《易传》重新进行解释。
    后来儒者的解释,就形成了易学,即关于《周易》的学问。
根据这些解释的特点,清代儒者在编纂《四库全书》时,把历代的易学家分为两大派别,一是“象数派”,另一个是“义理派”。
四、易学象数派
    象数派就是着重于通过《周易》卦象和有关数字解释《周易》的学派。这些解释包括:
(一)卦象都象征什么。《易传·说卦传》中,列举了《周易》卦象象征的内容,大约有几十项。其中乾卦象征天,坤象征地,坎象征水,离象征火,艮象征山,兑象征泽,巽象征风,震象征雷,是人们最经常提到的内容。此外,乾卦还象征马,象征君主等等。汉代儒者进一步发展了卦象象征的内容,他们把象征的事物扩大到一百余种。
除了沿用原有的象征思路之外,汉代学者还从总体上让卦象担负象征自然事物和自然法则的任务。比如,他们把卦象按照新的思路排列起来,让他们担负象征一年中气候变迁的任务。他们让坎、离、震、兑四卦象征冬夏春秋四季的气候,让其他六十卦每卦象征六又八十分之七天中的气候状况。六十卦象征的天数之和,就是全年365又四分之一天,从而构成所谓“卦气说”。
    (二)卦象之间的关系。比如有的卦倒过来就是另外一卦,改变某卦的一爻,该卦就要变成另外一卦。于是,卦的组成,排列,以及相互变动的关系,就成了易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
    象数派易学家们认为,占到某一卦之所以是吉或者是凶,都不是偶然的,都是由于卦象所象征的内容,或者是它和其他卦象的关系决定的。所以在占到某一卦的时候,他们往往要通过这卦的象征,以及卦与卦之间那复杂的相互关系,来说明吉凶的原因。
至于卦气说,则主要是探测政治状况的好坏。按照汉代思想家的意见,政治状况的好坏,会引起上帝的表彰或者批评。上帝不会讲话,它的表彰和批评一般是通过天文气象表现出来。卦气说表现的,是一年中正常的气候,比如春天要暖,夏天要热。假如春天不暖,冬季打雷,就是卦气不效。卦气不效就是上帝发怒,儒者们于是就要根据这时的卦象说明上帝为什么发怒,而皇帝就要检查自己的行为。并且改正过失,求得上帝的谅解。
汉代儒者们醉心于这一套学问,他们师徒相传,形成了一代风气。
然而,他们所说的内容,却往往互相矛盾。这是因为卦象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并不具备他们所说的内容。比如说,卦象本来只是占卜的符号,并不具有象征一年气候变化的意义。现在你让卦象去象征气候,一定有许多说不通的地方。卦象被创造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卦与卦之间都有什么关系。只是由于两个符号六个一组组成六十四卦以后,由于符号的简单整齐性质,它们之间自然形成了某种规则。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发现不同的规则。汉代学者,就发现了卦象之间许多不同的规则。
如果他们实事求是地说,自己发现了卦象间的某种规则,也是对于易学的贡献。但是在古代社会中,只有圣人的话才是真理。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的发现说成是圣人画卦时就明白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他们发现的规则才有被人接受的可能。但是,由于他们发现的规则各不相同,而且都要说是圣人的,那么,圣人的规则怎么会有如此不同呢?这样,他们证明自己真理性的根据,反而成了怀疑他们真理性的证据。随着汉代的结束,这一派易学家的事业也衰落下去了。继他们而起的,是新一派易学。后人把这一派称为“义理派”。
五、易学义理派
    最初义理派的代表人物,是魏代一个年轻的思想家王弼。他着重于发挥卦象所讲的道理,而不着重于卦象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卦象是表达某种意思的,明白了它的意思,就应该忘掉卦象。这就像人们用鱼篓和兽夹。鱼篓和兽夹的目的是抓鱼和野兽的,抓住了鱼和野兽,鱼篓和兽夹就可以不要了。所以王弼不重视卦象的研究。
王弼的主张得到了同时代人的赞同,也影响了后来易学发展的方向。从此以后,义理派逐渐取代象数派,成为易学的主流。思想家们借助阐发《周易》,发挥出了许多高明的哲学思想。
和象数派一样,义理派思想家发挥出来的思想,虽然是他们自己对《周易》的理解,但他们一定要说那就是作易的圣人的思想。至少是圣人所作的卦象、卦爻辞中就已经包含着的思想。也和象数派一样,他们的所说的道理,自然也不能一致。比如坤卦第五爻,卦辞是“黄裳元吉”。王弼说,这是由于女子或者臣下采取了柔顺谦卑的态度,所以象征它们的阴爻虽然占据着阳爻才应该占据的、最尊贵的位置,所以也是吉利的。但是同样是义理派代表的程颐却说,阴只有安守本分,才会吉利。现在它占据着阳爻的位置,“元吉”的意思其实是不吉利。程颐还说,好多人都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程颐和王弼的分歧,不过是一个例子。类似的分歧也非常之多,于是引起宋代大儒朱熹的抗议。他说,《周易》中哪里有人们所说的许多意思!尽管你们可以说得天花乱壁,但不是《周易》本来的意思。为了纠正这样的风气,他把自己解释《周易》的著作叫做《周易本义》。意思是说,他要寻找《周易》的本来意思,而不是去胡乱发挥。
    从现在的观点看来,朱熹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他的“本义”中仍然有许多是后来才有的、实际是他自己发挥出来的意思。追求本义的人尚且如此,至于那些故意去发挥的人,所说的义理究竟有几分是《周易》的本义,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这些思想家对《周易》的解说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不是的。正由于他们不是去追求《周易》的本来意义,而是借题发挥,才会有不断发展着的新的思想出现。而这些新的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智慧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六、易学图象派
对象数派的不满产生了义理派。对义理派的不满,使人们又重新去评价象数派,并且去发展象数派的成果。宋代有个叫朱震的就说,象数派才是孔子易学的正宗。王弼抛弃象数是不对的,这使他把许多异端的思想混入到易学中来,所以应该批判。朱震的话,说明象数派在宋代又得到了复兴。
宋代复兴的易学象数派没有回到汉代的旧套路上去,他们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用图象来解释《周易》。这一派,被人们称为“图象派”。
    图象派根据《周易》的内容,画了许多图象。人们看到这种图象,能够较为形象地理解《周易》的内容,对于易学的传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第一,图象表达的意思,只是文字中所包含的内容的简化。因而容易导致把丰富内容简单化的倾向。比方说,现在你要画一个图象表示对立统一规律,就一定是个简化的东西。因为文字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原来的图象不能表达更加丰富的、抽象的内容。
    第二,更重要的是,这些图象本来是表达《周易》文字内容的,但有的图象却被说成是《周易》文字的来源和根据。比如,那由一些黑白点阵组成的《河图》,本是宋代儒者们画出的东西,却被创造者说成是伏羲时代出于黄河水中的圣物。而伏羲就是根据它画了八卦,并且此后才有了六十四卦和卦爻辞。
宋代以来儒者们所作的图象,现在所能收集到的,约有五千幅左右。除去重复,大约有三千种左右。这三千种之中,只有少数几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几幅是:1.黑白点《河图》、《洛书》;2.《太极图》;3.《先天图》。在十几年来的《周易》热中,最热的就是这几张图。这些本是解释《周易》卦象、文字的图象,被说成是《周易》卦象文字的根据和来源。所谓的“科学易”大师们,不仅完全相信了古人的这些说法,而且赋予这些图象以全新的科学内容。从而证明《周易》是多么科学,算命术也是多么科学,多么合理。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些图象。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李申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3-12-01 17:12 最后登录:2022-01-22 11:0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