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研究生加强科学无神论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两课”教育应当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个方面所以受到一些人的忽视,其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原因是,这些人认为,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无神论教育就不必考虑了。
果真如此吗?事实让我们反思。我们发现,在一些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大学生中仍然存在着迷信思想的影响,有的相信扶箕的奇迹,有的对星座津津乐道,有的对伪气功半信半疑,有的相信某些“大师”也许真的不同于凡人,甚至有的宗教学专业的学生培养起了“宗教感情”。甚至有的硕士生、博士生也陷进了“法轮功”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中国科协最近的一次调查表明,在大学生中相信算命的人占16.4%,有算命行为的人占26.7%,等等。这一切都不得不让人深思:原因何在呢?
本世纪初,列宁曾告诫我们:“恩格斯早就嘱咐过现代无产阶级的领导者,要把十八世纪末叶战斗的文献翻译出来,广泛地传播到人民中去。我们惭愧的是,直到今大还没有做这件事(这是证明在革命时期夺取政权要比正确地运用这个政权容易得多的许多例子之一)。……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以为,被整个现代社会置于愚昧无知囿于偏见这种境地的千百万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只有通过纯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这条直路,才能摆脱愚昧状态,那就是最大的而且是最坏的错误。应该把各种无神论的宣传材料给他们,把实际生活各个方面的事实告诉他们,用各种办法来影响他们,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唤醒他们的宗教迷梦,用种种方法从各方面使他们振作起来。”(列宁:《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载于《列宁全集》第3版第4卷第648页。)
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育不能代替科学无神论的教育,二者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无神论是唯物辩证法的基础,没有科学无神论教育的熏陶,对于唯物辩证法的理解是不深刻、不扎实的,常常经受不住有神论的迷惑与进攻。因此科学无神论的教育是不能跨越的,不可能通过“纯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这条直路”而使大学生成为自觉的无神论者。
迷信现象的根源,既有人类认识水平的原因,也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然而对于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主要还应该从人类认识的视角来考察。一个尊崇理性思考的大学生是不会轻易把纷乱的或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归困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因此就这个领域而言,发扬科学无神论精神是破除迷信的强大武器。大学生的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大大地推动全社会扫除愚昧迷信的阴霾。因为大学生就是未来社会的知识分子,而社会上历次的阴风浊浪都曾有一些误入歧途的知识分子在那里推波助澜。
正是基于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考察,我们产生了如下的想法:
一、在高等院校应该开设科学无神论教育课程
1、高等院校的“两课”教育中应增加“科学无神论”的内容,可以在《马克思立义哲学原理》部分设置;
2、高等院校的文理交叉选修课中可以增加《科学无神论》课程;
3、相关高等院校的宗数学专业本科生应该开设《科学无神论》必修课,宗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可以进行《科学无神论》专题研讨;
4、举办的宗教事务管理人员各类培训班,应当设置《科学无神论》讲座。
二、组编《科学无神论》教材和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1、为了开设好这门课程,有一本好的教材是很重要的。因此有必要从全国高校、科研单位和有关领导机关进选一批事业心强、见解深刻、了解国情的专家学者和管理干部,集中力量搞好编写工作。力求做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系统性与特色性相结合。
2、为了使无神论教育工作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并不断与时俱进,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配合教材建设,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将理论教学与形象教学结合起来。有必要组织力量,为《科学无神论》教材制作一套相应的声像并茂、使人印象深刻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3、为了充实、加强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关高等院校的宗教学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应努力创造条件,培养科学无神论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各宗教学研究机构府建立无神论研究实体。
三、开展科学无神论教育的若干思想理论要点
1.科学无神论教育要与唯物辩证法思想相结合
“决不相信实践无法检验的神力”是联系科学无神论与唯物辩证法的纽带。科学与迷信的本质界限在于: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是从物质世界的各种实在形态和运动形式出发的,因而是可以接收实践检验的,也只有在实践检验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改善和发展;迷信宣扬的则是超自然、超物质的力量,因而是不可接受实践检验的,杜撰出来的超物质力量的代表者只能是上帝(形形色色的神)或被神化了的人。只相信物质的力量、人的力量,决不相信神的力量,是科学区别于迷信的实质所在。而这正是唯物辩证法科学观的基本出发点,是加强无神论教育的核心所在,应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
2.关注对“唯能论”的批判
如今,有一种时髦的说法,在报刊资料上可以看到,在大厅广众的报告中可以听到,甚至一些名人也不经意地用到,那就是:“物质变成了能量”。于是,科学的“场”概念也就被随意说成只是“能量”了。“场”成了“超物质力量”的“现代避难所”。我们应该警觉,这很容易落入“唯能论”的俗套,列宁早就批判过:“唯能论物理学是那些想象没有物质的运动的新的唯心主义尝试的泉源,这种尝试是由于以前认为不可分解的物质粒子的分解和从来没见过的物质运动形式的发现而产生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274页)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粒子和物质运动形式的认识会层出不穷(比如“暗能量”),这种唯心主义的尝试还会以新的形式出现。现代迷信在科技昌盛的今日仍想兜售灵魂不灭和轮回转世的旧货色,那么与此种“新”形式的唯心主义结盟是最有吸引力的。
唯物辩证法的物质观认为,人们认识的物质实体与其属性是不可分离的,物质世界与其运动形式是相互依存的。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来也会为“神秘力量”的存在留下藏身之地,并且还可以罩上科学的光环。其实,这不是什么新发明,在本世纪初奥斯特瓦德就说过这样话:“一切外界现象都可以说是能量之间的过程,其原因非常简单,我们意识的过程本身就是能量的过程,它把自己的这种特性传给一切外界现象。”列宁批判这是“纯粹的唯心主义”。(转引自《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第271页) 。值得我们警觉的是,它竟成了现代迷信经常耍弄的主要障眼手法。李洪志不就说:“宇宙最根本上是能量构成的。越微小的物质放射性越强大,这是最根本的根本。”宣扬“物质变成能量”,与无神论的教
育实际上是南辕而北辙。
3.科学地探讨鬼神观念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无神论教育应当向大学生介绍一些鬼神观念产生和演变的历史,同时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着力说明所以如此产生和演变的原因。既要分析历史背景,包括生产状况、科学水平、社会观念等,也要从人类意识演化的视角来分析鬼神观念产生利演变的主观原因。可以充分利用前人的有关科学研究成果,例如法国学者布留尔关丁“原的思维”的研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等,更要及时利用现代脑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有关的新研究成果,比如对“催眠术”、“梦境”、“幻觉”的合理解释。这不仅是因为大学生对这些知识很感兴趣,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主要还在于这样能够帮助大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鬼神是人造出来的。
4.不回避“终极关怀”问题
科学无神论教育应当关注宇宙起源、地球起源、生命起源和人类(智力)起源等前沿重大问题。因为这是在与有神论斗争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相对广泛的科普知识。
需要说明,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回答所有的宇宙问题,但是这决不能成为相信“神的力量”的理由;只有求助于科学的不断发展,才能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用宇宙自身的力量来解释宇宙之谜。这种无止境地探索未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更为实质性的。而缺乏这种精神的知识分子,当面对科学知识暂时还不能解答的事实时,就会放弃无神论的立场了。所以才会有知识分于说:“科学还不能确切地说明‘大爆炸’以前的宇宙状态。……我们凭什么断定‘有神论’是‘迷信’,而‘无神论’不是‘迷信’呢?”他们甚至相信:一些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经过哲学的改造后,已经将信仰基本上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其实。“……即使圣经里有些地方可以做有利于共产主义的解释,但是圣经的整个精神是同共产主义、同一切合理的创举截然对立的。”(恩格斯:《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载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83页。)
5,对所谓“内省体验”应有正确认识
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理解。如果唯心地理解“内省体验”,将其看成神秘的东西,它就可以被当成“圣灵”的表现,灵魂就有了用武之地。
物理学家、系统论专家F?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一书所以具有很大国际影响,被翻译成12种语言,畅销几十万册。一方面因为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现代宇宙观有一些辩证的思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从现代物理学的研究中却得出了一些神秘主义的错误结论,传播颇广。
所谓人的“内省体验”,也就是心理学中的“自我意识”问题。事实一再表明,要想正确理解人的意识现象,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先进思想为理论指导,否则就根本不可能正确解决意识心理学问题。在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上,意识心理学理论就一直没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一直成为由各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从中吸取“营养”、并据以在各自领域为神秘主义渗透摇旗呐喊的手段。F?卡普拉显然是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比如,西方内省心理学(w?冯特和E?B?铁钦纳为代表)就认为,意识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而构成意识的各种要素是纯内部的东西,对于这些要素及其组合方式,只能通过个人自己的内省来认识,其他人是无法接触到的。在内省心理学中,人的意识完全被孤立起来,割断了与外界、人的行为的关系。一句话, 意识是一种只能通过内省、而不能客观认识的东西。
当然,与意识相比较,自我意识有它的特点。这时,人所反映、认识的不是一般的外界事物,而是它自身。自我意识所指向的客体是人自身。但是,决不能因为自我意识有这种特点,就认为它是和外部世界完全隔绝而自我封闭起来的东西。自我意识决不是对“纯粹精神”的认识。因为,人在意识到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心理状态等等之前,首先必须要有自己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相应活动以及心理状态等的客观存在,人要实际地成为实践的主体,否则。人是不可能认识它们的。所以,人的自我意识,实际上依然是人对现实的反映和认识,只不过这时是把自身当作了客体而已。也就是说,人类的自我意识也要来自人类实践中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仅认识到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还认识到为了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自身主观世界的这个认识过程也要合乎规律才行。
6、区分科学理念与宗教信仰
有这样一种看法,让为科学也需要信仰。当然,如果把“信仰”理解为“对某人此种土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现代汉语词典》)这也未尝不可。但是将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混为一谈,那就有害而无利了。这里需要对“信仰”加以分析。科学信仰是对科学的信任、对知识的尊重,是以实践检验为依据的;而宗教信仰则是以科学为“婢女”、以神意代替知识,是无法用实践检验的。因此,为了避免混淆,可以用“科学理念”代替“科学信仰”。
科学不需要超验的信仰。认为科学的“每一个环节里都可以分析出大量的非实证因素,没有对这些因素的信仰,科学就寸步难行。”这是一种误解。科学中也有想象,但科学的想象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再大胆的科学想象也离不开实践。人们还可以“创造”出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非常抽象的理想模型,即具有某种极限的特殊的思想模型,但这些也都与现实的原型相联系。对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信任也并没有超验信仰的成分,不管是“非逻辑”、“非归纳”、“直觉的”,还是“思维的自由创造”,也都是反复实践、反复认识的结果。 至于各种科学认识的方法,那也不存在什么“超验的前提”,而是无数次经历的成果。
(中国无神论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