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是党员群体中带有显著特点的部分。他们青春年少,混沌初开,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他们接受着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思潮和理论。他们身处社会人群中思想最活跃的大学生群体,深受知识青年特有的思想活跃,喜好探知未知世界等思维方式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他们具有不同于其他信教人群的显著特点。
1. 思想混乱,信教不信神的现象突出
调查显示,79.34%的信教党员相信共产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15.21%认为说不清,只有5.43%的人明确表示不同意。77.17%的信教党员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值得自豪,其余人或认为无所谓,或认为不值得。共产主义理论与相信有神论的宗教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而信教的大学生党员居然能把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指导下的思想统一在自己的头脑中,说明了其思想的混乱和不成熟。也说明这些党员虽然皈依了宗教,但思想深处并不真正相信神的存在。
从西方社会宗教发展的历程看,信教不信神是上世纪中叶以来日益突出的一个社会现象,在青少年中尤为突出。对于这些人来说,由于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和现代科学的广泛传播,宗教关于宇宙起源、人类起源等本体论的说教已是毋须多言的谬误,所以他们并不真正相信神的存在。这些人之所以仍然信奉宗教,主要是把宗教作为了心灵寄托的场所,希望用宗教的武器改变社会道德混乱的现状。我国大学生党员信教人群中的相当一部分与上述情况相似。他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接受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长大,又在高等学校接受现代科学的教育,要使他们在思想上真正相信神的存在一般不是一件易事。
但是,我国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某些缺失,常常使他们的思想陷入矛盾的境地。例如,有些信奉宗教的大学生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家庭和睦富足,本人聪慧伶俐,学习成绩优异,一般不存在因成长道路的挫折而向宗教寻求心灵慰藉的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党员,他们在中学阶段往往是命运的宠儿,走的是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接受的都是正面的教育。可是,当他们进入高校开始独立思考问题时,却发现现实社会并不都是鲜花,不少方面与老师在课堂上教导的、书本上写的并不一致。他们涉世不深,带着一种幼稚的理想主义来看待社会。但社会却并不符合他们的理想,而是越来越暴露出许多缺陷。他们愤世嫉俗,他们惴惴不安。当他们所受的教育过于空泛,面孔过于呆板,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切时,以仁爱和行善为核心的精巧又深奥的宗教学说就易于乘机而入。
2. 心理调节的需求突出
中外学者均认为,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有着突出的现世功利意识特征。我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先生说:“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免灾逃祸。我们的祭祀很有点像请客、疏通、贿赂。我们的祈祷是许愿、哀乞。鬼神在我们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所以,中国人在观念上并没有把宗教置于支配万物的位置上,他们参与宗教活动的动机主要不是出自对崇拜对象的虔诚信奉和对超凡力量的真挚信仰,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世俗的要求与功利目的。大学生信教也体现了中国人信教的通常特征,许多人是在发生问题或产生需求时投向宗教的。但与普通民众不同的是,大学生信教更多地表现在心理调节的需求方面。
大学生跨进大学校门就跨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高中时代的生活学习环境。在这里,他要独自处理生活学习的诸多问题。他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意识不断觉醒。他看到了高中时代不认识或认识不够的许多责任和压力。但是,他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够强。面对种种压力,当他无法解决、无法发泄、无法承受或缺少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爱时,常常会引发激烈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给心理体验带来不适应感、焦虑感和压抑感,从而发生心理调节的需求。总体来说,大学生面对的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来自个人生存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业压力都比较大,除了学业艰深、课业繁重外,还面临着诸如评优、评定奖学金等等评比的挑战。这些评比大多名额有限,不可能平均分配。而评比结果一般都与将来保研、择业有关,学生之间竞争激烈。竞争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精神挤压过程,遑论竞争败北者?
二是来自自身条件缺陷的压力。人生在世,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有的大学生父母离异,心灵始终处于无所依傍的漂泊状态。有的男生个子稍矮,有的女生身材稍胖,甚或颜面上生出青春豆,头顶上早谢了几根头发,在这个唯美主义盛行的时代,对于处于恋爱季节的大学生来讲,都会成为烦恼产生的原因。有的学生体弱多病,有的学生患有抑郁症、失眠等心灵疾患。这些缺陷大都是通过个人努力很难改变的,因而都有可能成为信奉宗教的诱因。
三是来自家庭生存的压力,前已叙及。需要强调的是,许多贫困大学生不仅要面对适应城市生活的压力,承受来自富裕阶层的某些大学生的鄙视,还肩负着振兴家庭的重任,至少要为家庭偿还为供自己上学而欠下的债务。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时,必然谋求释放以重新获得心理平衡。他们会向父母、亲友、师长等亲近人群倾诉以求得援助,有的通过心理咨询部门获得指导,有的就投向宗教。笔者就曾亲自接触过这样一名大学生党员,当他面临压力无法解脱时,先是产生了自杀的念头,随后又企图遁入佛门,希望从宗教那里找到摆脱心理困境的药方。
3. 本科新生党员的状态值得关注
本科新生党员日益增多是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日益突出的现象。这与中学党组织加大了在中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有关。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截至2004年4月,北京市共有各类中学生业余党校或党课小组4 000余个,1990年以来共培养学员20余万名,发展党员2 832名。中学生党员进入高校,为高校低年级的党员发展工作和党组织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新生党员的质量并不令人乐观。笔者在上世纪90年代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曾于1996至1998年连续三年对本校全体新生党员做过问卷调查,2002年再一次进行了调查。不同时间段的调查结果均显示,新生党员在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上存在着素质偏低的问题,而且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改变。例如,四次调查中能正确回答出党的三大作风的均不超过20%,1996年最低,仅为13%,2002年为19.4%;能正确回答出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1996年为69.6%,1997年为77.8%,1998年为89.5%,2002年为27.8%,到2002年呈现了比较大的下滑;能正确回答出党的宗旨和最终奋斗目标的,1996年为100%,1997年为92.6%,1998年为97.4%,2002年分开设问,知道党的宗旨的为76.4%,知道党的最终奋斗目标的为81.9%,呈现了逐年下滑的趋势;2002年增加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调查,能够正确回答的仅为34.7%。入党前读过马恩著作的不超过40%,1997年和2002年最低,分别为18.5%和16.7%,入党前读过毛泽东著作的不超过70%,2002年最低,为34.7%,入党前读过邓小平著作的不超过50%,2002年最低为26.4%,入党前读过入党教材的均超过90%,1996年为91.3%,1997年为92.6%,1998年为97.4%,2002年为94.4%,这说明大多数新生党员是仅凭读了一本入党教材就入了党,因而理论素养偏低。
实际上,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本科新生党员的日渐增多,本科新生党员的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了高校党组织的关注,并加强了调研和教育。清华大学党委组织部、学生部的调查显示,“72%的新生党员承认自己在入党之前对党的基本知识不太了解,77%的同学在入党前没有学习过《共产党宣言》;新生党员对党史中重大事件了解不多,极个别同学对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创建人和地点存在错误认识;虽然多数新生党员能回答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但措词上存在错讹,理解显得生硬。”北京科技大学党委组织部的有关调查显示,新生党员中存在着比较多的入党不够规定年龄、考察培养时间不足、入党标准较低、手续不完备、入党动机不端正、包办入党,以及思想素质不高、党员意识薄弱等等问题。
新生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偏低,必然导致他们缺乏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系统理解,缺乏对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路线的理性认识,甚至可以说是处于懵懂状态,由此就有可能出现一面入党一面信教的现象。(待续)
作者简介:李志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