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何老师,我在《科学与无神论》杂志上读到过你的《宗教道德与理性道德》一文,对其中应把道德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而不能简单地依赖于宗教的说法,觉得比较在理。可是在和同学闲聊时,一说起社会上的腐败和道德沦丧等行为,有的人总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并且说如果不信宗教,人就会无所顾忌,就什么坏事也做得出来。有的同学还说,宗教总是教人向善的,信教的人许多都很善良,这有什么不好吗?为什么不是鼓励人们去信仰宗教,而总是要宣传科学无神论呢?
何:你提的这问题很好。不过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或者说先请你想一想,“善”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有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都能认可、毫无歧见的统一标准呢?或者我再换一个说法,当中世纪的基督徒们打着“光复圣城”的旗号向耶路撒冷发起“十字军东征”时,他们都以为是为了信仰而战,这无疑是他们心目中最大的“善”了。可是已经在这个城市居住生息的阿拉伯人,也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们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圣城,把为之战斗和牺牲也看成莫大的“善”举。人类历史上一段最血腥的战争就这样打了一百多年,双方都死伤无数,经济备受摧残。
还有,欧洲历史上的宗教裁判所往往只凭着一点猜疑,或是只因为某人发表了违背教义的言论,就把人当成女巫或是异端烧死。一些平常十分善良、连个蚂蚁都不敢踩死的信徒会自发地向火刑柱上添柴,因为在他们看来烧死恶人就是弘扬善行。
学生:我明白了,你是说善总是历史的、具体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可是,尽管历史上有这些因宗教而造成的愚昧和战乱的例子,却总不能否认在一个民族、一种宗教内部,教规中所说的那些“勿偷窃”、“勿欺诈”、“勿奸淫”等信条,对信徒还是有约束力,对世风还是有益处的吧?
何:当然,我不否认。每一种宗教从它的产生到发展,必有其一定的社会原因。对于那些刚脱离动物性生存的早期人类来说,潜在的兽性需要压抑,同胞间的争端需要克制,但又很难有一种个人权威足以让大家信服,所以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将某些超自然的力量奉为神明,借此来解释生命的意义,维护社会伦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这些鬼神巫术一类的早期信仰显然不够用了,宗教就应运而生。许多宗教在凝聚人心、形成共识、奠定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伦理道德基础方面,确实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是有这样几点需要提醒一下,请你和同学们认真考虑:
第一,由宗教教义明确规定下来的道德信条(如上述“勿偷窃”等),并不是哪个先知或神明的个人创造,而是从早已有之的民间习俗中撷取的。我们中国的古人不知道所谓基督教,那时也没有伊斯兰教,但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话,同样对世道人心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二,如果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只是基于对教规的遵守,甚至只是出于对上天堂的向往或下地狱的恐惧,那么这种人一旦明白了救世主并不存在,末日审判只是一种神话,他倒确有可能无所忌惮地作恶。而如果我们把道德建立在理性或良知的基础上,我们愿意以自己的行动创造良好的风俗,就会自觉自愿地遵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古训―――不想让别人偷自己,你就不要去偷别人;不想吃别人对你不诚信的亏,自己就不要对别人不诚信;不想看到违章抢行随地吐痰这类不文明行为,自己就别这么做。如果人们通过理性思考达到这样的共识,并辅以必要的法律制度,同样也能起到匡正人心的作用。
第三,宗教虽然有教人向善的因素,其基础却是建立在对某个权威(上帝,佛祖,先知)的绝对敬畏之上的,其基本教义往往是不容置疑的。在科学技术已相当发达的今日,稍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地球深处只是岩浆,没有什么“地狱”,宇宙飞船所到之处也没见有什么天使或罗汉。上帝创世的说法既找不出根据,却还要信奉他和每日向他祈祷,你觉得这样做就真的叫作有信仰,就真的能解决世风问题了吗?
学生:看来,我们是得好好考虑一下这些问题。不过,我们同学中还有一种较普遍的看法,认为有宗教信仰的人精神上会有一种满足,缺少这种信仰,会觉得找不到生活目标,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这又应该怎么看?
何:你说的这种情形是一种客观存在。确实有些虔诚的宗教信徒,由于有了信仰而生活得精神充实,心灵平和。我曾看到过一些前往西藏朝圣的佛教徒,那种风雪无阻的坚毅和虔敬令我心生感动。但是这不表明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去信教,去朝圣。当你的视野足够宽阔时,你会看到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去麦加朝圣时也一样地虔诚,表现出的也是一样的精神充实。而基督教徒到了耶路撒冷,走过据说是耶稣受难前经过的那段路时,那种幸福感和激动之情也是一样的。所以对于一些也萌生过信奉宗教念头的同学,不妨请他们扪心自问:我应该信奉哪一种宗教呢?为什么是这一个,而不是另一种呢?我的理性,我已具备的科学知识,能容许自己毫无旁顾地去追随一个神明,信奉一种教义吗?而如果不能,只是形式上也加入偶然遇到的某种宗教,随着别人一起去做做礼拜,或是去寺庙烧香磕头,真能让我找到生活的意义和达到灵魂的满足吗?
学生:这样想一想,倒真是个问题。这让我想到某哲人说过的一句话:把灵魂托付给别人是件过于重大的事,还是谨慎为好。
何:还有,毕竟每一种宗教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认知体系,具体说来基本都是宣称自己掌握了终极真理,你要照着我的教义做,才能获得幸福,或者才能在末日审判时升入天国,否则就会沦入地狱。但问题是人类对于自然界、对于自身、对于生命的终极意义的认识永远是一个过程,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谁有资格宣称自己已掌握了终极真理。我们现在比几千年前的祖先已经明白了不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增加,若干年后的人们又会有许多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所以,我们不应该听了某些教义的宣传就轻易动心,热情追随,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囚禁于某个封闭的圈子里,尽管那样有可能会带来一些心理满足。
学生:你是不是说,作为青年学生,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求知欲望和能力,就应该通过知识和理性去努力认识生活,认识自己,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何:正是这个意思。或者我把它换句话说,如果仅仅指望着宗教指引,以为就找到了人生方向和生命的意义,这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偷懒。
学生:偷懒?你这种概括很有意思。
何:是啊,不用自己动脑子,让别人领着走,那多省心省力啊。可是人并不是马戏团里的猴子,只随着训兽师的指挥跳上跳下就行了;也不是牧羊犬,听了主人的号令就卖力地驱赶羊群(那看上去也像是一些“善”行呢)。人之所以为人,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有思想能力,能独立思考。怀一颗向善之心,仁爱之心,靠着理性和怀疑精神而不断地去寻找,去思考,在实践中甚至在不断地犯错中认识真理,实现自我,比一上来就跟着别人去虔信什么,毫不犹豫地沿着别人给搭好的梯子向上攀,应更靠得住一些。西谚所谓用了一生精力爬到了高处才发现梯子架错了墙,那是何等痛苦的事。若用我们中国的俗语说,则是宁可“摸着石头过河”,也不要轻信什么“仙人指路”。前一种方法虽然笨拙,费劲,却步步踩在实处,终会到达彼岸;而后一种方法虽然听起来神奇,快捷,“仙人”却是难觅踪迹呢。古往今来自称仙人,自诩为“先知”、“大师”而实则胡吹海蒙的人,实在太多了。
最后我还想补充一句:一些年齿已长、因教育和其他种种原因而难有求知的欲望和能力的人;或是一些在生活的压力下身心不堪、亟求解脱的人,他们若选择了信奉某种宗教,倒也无须我们多嘴,他们毕竟已是成年,有选择自己信仰的权力。若他们觉得从宗教中找到了安慰,得到了满足,我为他们祝福。但是,你和你的同学们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我不希望大家被关于宗教信仰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迷惑了心智,而是真心希望你们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理性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才能健康成长、成才,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栋梁。(待续)
作者简介:何亮,《火箭兵报》社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