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中,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造性地为学生设立了“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研究性课程的基本思路:像这样一个与任何学科都不沾边的课题,该选谁做指导老师呢?经过对学校老师的一番了解,发现团委的孔燕老师参加了《青少年科学世界观教育》的课题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最后决定请孔燕老师来指导这个课题。老师带着学生制定计划、实施研究、写作论文。
下面就介绍一个研究性学习《神异现象研究―――舍利子相关问题研究》课题。这个课题是同学们自己选择,并自愿组合完成的。在课题进行中,同学们上网查了很多资料,也走访了中国佛教协会,并且与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清远法师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
一、研究后,学生们对舍利子相关问题有了一些看法
l. 舍利是什么
舍利究竟是什么?对此有多种理解。下面列举几种主要意见:
“结石论”。有人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说舍利是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出家人常年茹素,多吃豆制品等,因钙质沉淀,积聚而产生的。
“炼丹论”。认为舍利就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由精、气、神所炼成的“丹”。
“佛家说法”。“舍利”是梵语Saria的音译,意思是“身骨”,也曰“灵骨”或“坚固子”。这说的是大部分舍利是来自人的身体,从人的遗体焚化而得。
“生成舍利传说”。古代还有善女人绣经,针下有碍,发现有舍利,以及念佛或念经时,从口中得到舍利等等不可思议的事迹。还有高僧在洗澡时,徒弟为其搓背,出现舍利的。雪岩钦禅师剃头时,头发变成一串舍利。更不可思议的是,宋朝长庆闲禅师圆寂焚化时,正刮大风,大风将烟一直吹出四十里外,凡烟所到之处,屋上、树上、草上都有舍利,收集起来共有四石之多。这种非身骨的舍利,现代人也有得之者。如燃灯供佛,心诚至极,会感应道交,在灯花中得到舍利,这就是佛教中称为“灯花报喜”的现象。
在这几种说法中,多数同学同意第三种佛教的说法,也就是高僧通过自己的修炼,而火化后留下的遗骸为舍利。这与高僧的思想境界必然分不开,因为常人的“贪、嗔、痴”往往阻碍了自己的思想境界,而得道高僧以“戒、定、慧”为准勤修炼自己,所以生成舍利也就不稀奇了。
2. 舍利的组成及由来
同学们认为,从唯物主义角度出发,“舍利子是高僧得道的结果”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他们认为舍利子是因为僧人长期食素、打坐,造成化学沉淀,形成结石或晶体。食素时间的长短与僧人体内的结石或晶体的数量有密切的关系。当然,从佛学角度来说,也是不无关系的。僧人的信念越强,意志越坚定,坚持的时间也就越长久,于是产生舍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从化学角度说,舍利子是一种结石。骨舍利中含有钙(有机钙、无机钙)。舍利子有颜色是因为它含有微量元素。纤维团实为骨架中镶嵌融合在其中的不可烧的物质,它是不纯的,其中含有碳和钙。舍利子发光是因为其中含有萤石(CaF2),古代的夜明珠也是含有这种物质才会发光的。
从上面学生关于对舍利子相关问题的认识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他们的认识力求客观,他们努力从化学、唯物主义等角度去认识舍利子;其次,努力尝试避免片面性,从多方面对事情进行了解,如了解关于“舍利是什么”的几种说法:“结石论”、“炼丹论”、“佛家说法”、“生成舍利传说”等。并得出了他们自己的看法。但是,不能仅仅只让学生知道一些表面的东西,或说是别人的结论,因为那是远远不能涉及到问题的实质的,所以,对于这种连大人都认为神秘的东西,我们努力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更深一些的认识。
二、支持学生亲自去探究
给学生研究时间。为了让同学们有时间去研究,我校特在课表中将周五下午三节课都给了研究性学习。
课题自己选。为了让同学们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
指派指导教师。
(一)通过研究,使同学们对问题有了较全面地了解。
在研究过程中,老师对同学们进行了分工,每个人研究一个小题目,如舍利的分类、舍利的起源、舍利的保存方法、舍利的组成和结构等。后来经过同学们的组内汇报,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可以对舍利的各个方面情况有所了解。
他们一开始出于好奇,他们说:“舍利的来源、性质等至今都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调查,揭开舍利子的神秘,给舍利子之谜一个圆满的答案。”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舍利子越来越了解,便自然而然淡化以至消除了神秘感,他们由对舍利子的研究开始,逐渐扩大视野,打开思路,关注到了与舍利子相关联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例如:他们研究了人们了解舍利子的渠道,研究了大多数人对舍利子的态度以及对佛学的敬仰;又如,他们还收集了大量的存放舍利子的器物,精美无比。事实上他们最终的落脚点是把舍利子作为佛教文化现象之一进行研究了。
在对问题有全面了解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辨别真伪,提出自己的看法,上面这个例子就证实了这一点。
(二)通过研究,同学们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
一位同学在论文中这样写道:
虽然以上各种资料说明了舍利子与佛教的修行有相关的联系,但是,从一开始,我就认为舍利子与德道高僧的修行的高低没有根本的关联。现如今,我仍旧保持我原有的观点(虽然我还没有证实)。
我认为,佛教之所以觉得舍利子是修行高低的凭证,只是想把佛学发扬光大。因为在我们去访问清远大师中,他只字没提有关佛舍利的任何问题,他只是打了一篇他所谓有关舍利子而我们又看不大懂的文章出来,之后,他就一直在说佛教的博大精深。从这一点,我猜出,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佛舍利到底与佛教是什么样的关系,佛舍利到底是什么等问题。
有人曾说,有一佛教圣地,到了五月份左右,此圣地在晚上就会被佛舍利发出的一层红光所笼罩。但是,至今也没有一位非佛教之人看见过,这只是在圣地中的僧人说的。虽然这些佛门中人是不会说谎话的(听别人说的),但是,为什么没有一名旅客或者是过路人看见过呢?是因为他们不是佛门中人吗?是因为他们没有修行吗(我的观点是:他们为了光大佛门,而……还是眼见为实吧!)?
有的书中还写道,有些人不是佛门中人,但是他们甚是信佛。他们会在大师火化后去争着捡舍利,然后在各自家中供起来。有一次,有一人因为来晚了,没有捡到,很是懊悔,于是就跪下,虔诚地磕了几个头,等他回家一摸口袋,发现了几块大的舍利子,这时他十分高兴、感激。听了这一故事,你是否觉得太传奇了些?
以上的故事都有一些神秘性,传奇性,不真实性,再加上一些我的个人看法,所以我认为佛舍利与修行的高低没有根本的联系。
从学生的论文可以看出,同学们不是一味的盲从,他们在研究中学会了分析、筛选、辨别资料。有了辨别真伪的能力,这对于他们将来抵御不良思潮的影响会有积极的作用。
(三)懂得了什么是实事求是、懂得了什么是科学精神,遇到困难如何对待、懂得了同学之间如何合作等道理。这些道理的了解,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将起很大作用。
三、总结
虽然最终我们对于舍利子究竟是何物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学生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一些能力。懂得了思考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到了研究问题的入手点及重点掌握的方法。同学说,这些有形的知识与无形的能力都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这的确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锻炼的机会。
研究性学习是他们以前从未接触的一种学习方法,第一次进行学习,感觉很幸运能找到一个让他们感兴趣的题目―――神异现象的研究之舍利子。神异现象本身对他们就有很大的吸引力,舍利又是科学至今也没有完全解释清楚的一种物质,它无疑是令人追逐的现象。通过这样的研究给了他们很多的知识和方法。
作者简介:马一平、孔燕,北京八中教研科研室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