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着一种伟大的无神论信仰,历经两千多年而不绝。那就是儒家思想,及其文化、制度和民众方面的表现。自从孔夫子“敬鬼神而远之”开始,儒家思想的正统就是把鬼神问题悬而不论。在农业社会背景下,这种悬而不论,本质上就是“无”神,否定神的存在。
前面我曾经提到过,光是“无”神,否定神,还不足以建立一种信仰,因为还要解决“有”什么的问题。心里不装着神,那要装着什么呢?什么都不装岂不是彻底虚无的人生?儒家给出的答案就是人伦,直接把平时生活中的人伦关系作为信仰。一个儒家正统人士心里装着的,关心的就是周围的人,与自己直接打交道的那些人,“君臣父子”之类。而且是按照“自己――家――国――天下”这个常识一般的顺序,逐渐推广自己的关注与爱。在中世纪时代,这是伟大的进步,是当时人类理性思维的极致。
当然,中世纪的生产力极其低下,导致文化教育传播范围很窄。即使古代中国这样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社会,文肓率也一直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在这个背景下传播一种思想,完全不捧出鬼神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儒家宣传里也会有一些诸如“天命”之类的说法,也有准宗教仪式。但要考查儒家思想,更多还要从它代表人物的生活方式,一言一行中考查。
当今中国官方哲学使用“唯物――唯心”两分法,划分古今中外一切哲学思想。儒家思想也被装到这个框子里。这是不正确的。“唯物――唯心”涉及的是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儒家思想主要精力不放在这上面。如果一定要用现代术语来称呼它,不妨视作一种朴素的,原始的人道主义思想。
中华大地上不是没有宗教。除了可入正统的佛道两家以外,还有明教、白莲教、罗教、闻香教、圆顿教、拜上帝会等诸多未成正果的民间宗教,更有大量民间行业神,或者财神、关公这样的神受到崇拜。但是,所有这些有神论最终都没有压倒儒家学说。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儒家思想,中华大地是中世纪时代地球上唯一没有被有神论统治的地方。
因有儒家而没有神,对这一历史事实的评价并不相同。启蒙时代的西方思想家曾经对此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中国人理性思维超前的表现。而今天,又有许多中国人自己对此持极低的评价,认为这正是中国人只重实用,没有信仰的表现。
我个人仍然同意伏尔泰等人的评价:这是中国人理性思维领先的表现。当然,在中世纪的知识背景下,再领先也不可能与当今时代相比,儒家仍然是原始和蒙昧的。但我们曾经没有自己的上帝,这绝不是一件坏事。假如一个人心里只装着周围的人,具体的人,而不是某个遥不可及,虚无飘渺之物,我想这个人肯定是比较可爱的,至少是容易接近和接受的。他所作出的实际贡献,绝不会亚于以勤劳节俭而著称的清教徒。至于信仰崩溃,虚无主义盛行,对于中国而言那不过是这二三十年的事。只是当代人把这个感受投射到了历史而已。
在这里谈一谈儒家思想,并不是要重新树它的权威。儒家毕竟只是农业时代的思想,今天不可能找回它的生命力了。我只是想提醒大家一下,当我们谈到有神论――无神论时,切不可忽略人类历史上传承最久的一种无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