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工作,了解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状况,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2003年进行了第五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在各级党委和地方政府的关心、重视和各族群众的支持、配合下,调查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科普工作。江泽民同志曾先后多次对加强科普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列入实现小康社会的具体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公民素质看作是国家竞争力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体现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依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民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公众科学技术的素质方面。公众科学技术的素质不仅影响了国家的竞争力,而且影响了国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支持程度、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美国在1985年由科学家提出建议,在美国正在实施的“2061计划”目标是在76年时间内彻底改革美国科学技术教育,使所有美国人在2061年时具备科学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发表的《世界科技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知识的差距,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差距”。1999年,印度科技部制定了“大众基础科学”标准。200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提高全人类科学技术素质手册”,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普通公民的科学技术素质水平。欧盟于2001年12月4日正式制订了“科学和社会行动计划”,以进一步提高欧盟国家公众的科学意识、科学技术政策制订更接近公众利益和使所有的公共政策的制定都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除了要依靠正规教育以外,还需要依靠社会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能够使科普工作有效开展,就需要及时了解我国公众科学素养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什么位置,我国公众在接受科学技术普及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只有认真地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工作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中国科协已经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调查结果不仅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为有关机构科学技术决策和公共政策决策提供了量化依据,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在稳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中国科协联合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抓紧制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和“公民科学素质标准”(2049计划),使我国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按照分阶段的不同标准逐步达到较高的水平。
我国是一个大国,在这样一个国家里进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遍布全国各地的科协组织为完成调查任务克服了许多困难,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是我们完成如此艰难的研究工作的可靠保证。
任何一项研究工作都是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希望有关机构领导和学者为我们科协的这项大型研究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原载“中国公众科技网”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专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