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上的不少病,甚至包括一些严重的病,是可以“不求药”,即不用药物治疗,而靠由精神力量产生的免疫力战胜之。国画大师、骏马神手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战胜疾病、重获健康的奇迹,便是极有说服力的例证。
1953年,徐悲鸿因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抛下了年仅30岁的廖静文和一双年幼的儿女。廖静文为此整日以泪洗面,万念俱灰。从此,一向健壮的身体便猝然垮了下来,冠心病、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接踵而至,一时间百病缠身,心力交瘁。她觉得自己就要崩溃了。但是她并没有住院治病,也没有在家养病。她想到了工作,想到要把徐悲鸿可歌可泣的一生写下来,让热爱徐悲鸿的读者更真切具体地了解他的画品和人品。说也奇怪,人一旦有了精神寄托,有了理想追求便会感到神清气爽,病情大为减轻。为了撰写徐悲鸿文学传记,她拖着孱弱病体,去北京大学中文系深造。毕业后,便开始了艰苦的写作。入夜,青灯黄卷,奋笔疾书,最多时一夜写下了6000字。因为有心脏病,总担心随时会长眠在书案上再也醒不过来。但是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廖静文没有倒下,经过10年的辛苦笔耕,文学传记《徐悲鸿的一生》终于杀青。
然而打击又一次降临。“文革”骤至,廖静文身遭摧残,书稿被抄走,再次被逼上绝境。在那动荡的日子里,廖静文的精神支柱并没有倒塌,她心中始终牵挂着那部书稿。“文革”过去,手稿不归,廖静文重新提起笔,再构新篇。1982年8月,一部新创作的传记文学《徐悲鸿的一生》终于问世了。隔了一年,廖静文已是62岁的老妪,她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告诉她,冠心病没了!这真是奇迹,是意外的惊喜。可见,由于心理压力所产生的诸多疾病完全可以“不求药”,而由精神力量产生的强大的免疫力去战而胜之。
(原载《科学养生》2004.1.)
[科学无神论按] 精神在战胜疾病中的作用问题,是个需要把握分寸的命题。不承认精神的力量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的作用,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把精神对于疾病的作用夸大,就和会陷入神秘主义――如柯云路的“我想病,我就病;我不想病,谁能病我”。